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结合西药治疗VD 20例,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评分值及其疗效.结果针药结合治疗智能及疗效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5%.结论提示针刺加西药治疗VD有协同作用,有益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并与西药(nimodipine)进行对照,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HDS)评分值、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心钠素(ANP)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 治疗后两组智能的改善及疗效均有显著差异(P〈0.01),针药组优于西药组。从血浆心钠素含量看,VD患者治疗前与正常人无显著区别(P〉0.05);针药组及西药组治疗后血浆NAP均明显升高(P〈0.01),这种升高效应以针药更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并与西药(nimodipine)进行对照,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HDS)评分值、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心钠素(ANP)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两组智能的改善及疗效均有显著差异(P<0.01),针药组优于西药组.从血浆心钠素含量看,VD患者治疗前与正常人无显著区别(P>0.05);针药组及西药组治疗后血浆NAP均明显升高(P<0.01),这种升高效应以针药更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配合益智饮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针药结合治疗组给予针刺疗法配合益智饮,西药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片,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6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临床痊愈4例,有效1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0%.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头电针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晓虹  赵煜  刘耀  刘军  李清玲 《四川中医》2009,27(2):113-115
探索电针头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头电针组、针药结合组及西药对照组共三组进行6周的治疗观察,根据治疗前后的MMSE量表和ADL—R量表评分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电针组及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智能改善均起到积极作用;但单独针刺组与针药结合组间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头穴对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VD)是目前唯一可防治的痴呆性疾病,尽早的诊断与治疗可极大减缓发病率的提高。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防止VD的新方向,从中药西药结合、针刺西药结合两方面综述了近些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VD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调神针刺法配合电项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血管性痴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醒脑调神针刺法配合电项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结果:两组对VD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量表、ADL量表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醒脑调神针刺法配合电项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且优于西药盐酸多奈哌齐,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药结合治疗寒湿型急性腰腿痛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寒湿型急性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及针药治疗组各60例,3组除了均采用基础治疗外,其中西药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中药对照组予祛风除湿通经汤口服,针药治疗组在中药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结果: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67%,中药对照组有效率为78.33%,针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针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寒湿型急性腰腿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虹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508-509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及西药组,针药组64例在西药治疗同时采用眼针及体针针刺治疗,西药组60例单纯应用西药,治疗28天后观察疗效。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3.75%,疗效明显好于西药组(P<0.01)。结论:西药结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分为针刺组50例,对照组48例。针刺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针刺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西医药物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62.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针药并用对喹啉酸损毁海马CAl区痴呆大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喹啉酸损毁海马CAl区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痴呆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被动回避跳台试验和水迷宫空间分辨能力试验观察针刺、当归芍药散和针药结合对制模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针刺、当归药芍散可部分改善学习、记忆能力,针药结合能明显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结论:针药结合对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田华张  张春燕 《四川中医》2006,24(6):101-102
目的:观察针药合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取针刺、内服中药结合治疗,对熙组单独内服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83%。结论:针药结合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治疗组的40例失眠患者采取中药内服、外用针刺的结合疗法,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取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100%。结论:针药结合是治疗失眠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药结合治疗儿童多动症1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针药结合治疗136例多动症患儿,并与30例西药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结果:治疗后两组行为积分值明显下降,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对照组,且其疗效与年龄、病程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儿童多动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后VD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60例,脱落1例)和西药组(60例,脱落1例)。西药组予奥拉西坦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针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予"补脾培元益智"针刺,穴取百会、四神聪、中脘、外陵、下脘、气海、关元等,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量表(ADAS-Cog)评分、画钟试验(CDT)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9.8%(53/59),优于西药组的76.3%(45/59,P0.01)。两组治疗后MMSE各子项评分及总分、ADAS-Cog评分、CDT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P0.05),且针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P0.01)。针药组治疗后双侧MC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快(P0.05),且快于西药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能改善脑梗死后V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MCA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脑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针药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针药结合疗法与口服西药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DPN患者按随机1:1分为针药组与西药组。针药组以针刺:通里、少府、曲池、少海、足三里、阳陵泉、血海、太溪、委中、太白、三阴交为主,配以口服糖周炎宁(院内制剂)治疗;西药组口服西药弥可保。结果: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针药结合疗法治疗DPN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血管性痴呆(VD)发病率逐年上升,与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关系紧密。传统医学治疗VD的优势逐渐显现,因其安全便捷、疗效肯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本研究查阅了近10年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报道,从头针、体针、头体针联合针刺、电针、眼针、针药结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多方面治疗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各针法疗效显著,均高于一般药物组或常规治疗组。同时对于研究中所发现的共性问题加以总结,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玲姝 《四川中医》2007,25(11):109-11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怠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西药组和单纯西药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结合西药及口服西药2种方法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射测定患者血尿酸的含量.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针药结合治疗组、口服西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86.7%;针药结合治疗组的镇痛效果优于西药组(P<0.01),针药结合治疗组降血尿酸效果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且对血尿酸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针药组,每组30例。西药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和曲美他嗪片治疗,针药组予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针药组、西药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0.0%、43.3%;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西药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83.3%、53.3%;组间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可有效用于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