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静瑜 《山东医药》2003,43(13):46-46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心脏性猝死。近年来 ,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UAP患者 5 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UAP患者 10 6例。均符合Braunwald心绞痛分级标准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5 2例 ,男3 8例、女 14例 ,年龄 41~ 70岁、平均 5 9 6岁 ,其中初发型UAP 7例 ,恶化型UAP 15例 ,混合型UAP 3 0例。对照组 5 4例 ,男 3 8例、女 16例 ,年龄 42~ 73岁、平均 60 3岁 ,其中初发型UAP 8例 ,恶化型UAP 17例 ,混合型UAP 2 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UAP分型…  相似文献   

2.
<正>大量活化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可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1,2〕。本研究旨在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在UAP患者治疗中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青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省沂水中心医院住院患者12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064〔平均(56.39±11.48)〕岁;UAP组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5264〔平均(56.39±11.48)〕岁;UAP组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5267〔平均(56.04±13.01)〕岁;另将UAP组分为:低危险组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志荣  张美芳 《心脏杂志》2003,15(2):182-183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极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 [1 ] 。目前多主张使用抗凝疗法 ,作者自 2 0 0 0 - 0 9~ 2 0 0 2 - 10应用银杏叶片治疗 UAP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 根据 2 0 0 0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 UAP诊断和治疗建议 [2 ] ,选择 UAP患者 10 0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 1(男 31,女 2 0 )例 ,年龄 4 5~ 76 (5 7± 6 )岁 ;病程 8± 5年 ;其中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 2 3例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 2 4例 ,自发性心绞痛 4例 ;并发高血压 17例 ,高脂血症 13例 ,糖尿病 11例。对照组 4 9(男 2 8,女 2 1)例 ,年龄 4 7~ 7…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是冠心病常见类型 ,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 ( AMI)或猝死。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UAP患者 4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将 80例 UAP患者 (均根据 1979年WHO制订的心绞痛分型标准确诊 )随机分为两组 ,低分子肝素组 (治疗组 ) 40例 ,男 2 2例、女 18例 ,年龄 4 5~ 71岁。对照组 4 0例 ,其中男 2 1例、女 19例 ,年龄 4 7~ 70岁。两组年龄、病情有可比性 ,均无抗凝禁忌症。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 (休息、吸氧、镇静、静滴硝酸甘油 ,口服阿司匹林和 β-受体阻滞剂等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最多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之一,它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具有多方向性.老年人UAP临床表现更不典型、更多样性.为了解老年人不同类型的UAP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我们对26例老年人UAP患者进行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兹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26例UAP患者均为我院1996年12月以来住院资料完整的病人,其中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60—70岁,平均年龄64岁.1.2 不稳定性心绞痛分型 根据WHO心绞痛分型原则,结合1994年5月全国UAP防治研讨会精神,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峰 《山东医药》2008,48(48):66-66
2006年5月-2007年6月,我们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1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41例UAP患者,男27例、女14例,年龄(60.7&#177;4.7)岁;均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并完成心电图、心脏彩超、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20例和高剂量组21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系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STACS)中最常见者 ,其本身即为不稳定性血栓性事件。因此 ,尽早进行有效干预 ,阻断血栓进展极为重要。循征医学证明 ,UAP药物治疗的核心为抗栓 ,其中抗凝治疗更为重要。目前国内外一线抗凝药物为低分子肝素 ,本研究用降解凝血酶底物凝血因子Ⅰ为主的蛇毒制剂———降纤酶治疗UAP 30例 ,并以低分子肝素钙为对照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选择 2 0 0 0年 3月~ 2 0 0 3年 9月连续收治UAP住院患者 5 7例 ,男 33例 ,女 2 4例 ,年龄 5 4~ 71 (平均 60 .5 )岁 ,诊断均符合 1 9…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而冠状动脉栓形成是UAP、AMI的重要诱因.我们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cAMP、cGMP浓度进行了检测,以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观察对象为1999年10月至2001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197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1~77岁、平均54± 12.7岁.UAP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30~82岁、平均56±15 .4岁.AMI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36~78岁、平均58±13.3岁 .对照组为26例健康人,无心绞痛病史,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正常,男1 5例、女11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2±12.4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口服地尔硫Zhuo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2例常规疗法疗效不佳的UAP患者,口服地尔硫Zhuo(合心爽)90~240mg/d,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心肌耗氧量变化。结果 开始用药后的72h内与用药前相比:(1)心绞痛次数减少,疼痛最长持续时间缩短,疼痛程度减轻;(2)异常ST段及T波恢复及改善;(3)血压、心率值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4)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一过性低血压,停药后恢复。26例Ⅱ度以下心力衰竭未见加重。结论 口服地尔硫Zhuo治疗顽固的UAP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介于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 ,临床治疗及预后较差。我们对 UAP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根据 1 979年 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本组 88例均符合 UAP。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44例。LMWH组 :男 2 9例 ,女 1 5例 ,年龄 41~ 78(平均 52 )岁 ,其中初发劳力性心绞痛 1 6例 ,恶化劳力性心绞痛 1 8例 ,自发性心绞痛 7例 ,梗死后心绞痛 3例。对照组 :男 30例 ,女 1 4例 ,年龄 45~ 75(平均 51 .5)…  相似文献   

11.
自1995年以来,我们应用美国DMS-300型动态心电图(DCG)对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作时间定量分析,并于治疗后进行对比,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自住院病人中选择确诊的UAP患者9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62例,女36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56.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i选择我院60例AMI患者(AMI组)和58例UAP患者(UAP组),检测两组入院时及入院2周后BN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院时,AMI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1084.7±385.3)pg/m1比(72.57±3.35)pg/ml,P〈0.01];入院2周后,AMI患者BNP水平显著下降[(256.4±134.5)pg/m1],P〈0.01,但仍显著高于UAP组[(65.29±3.62)pg/ml],P〈0.01。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可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恢复的程度,对改善心功能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AM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病人66例被分为三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9例,急性心肌梗塞组(AMI)16例,对照组为经冠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的患者23例,所有研究对象取空腹卧位周围静脉血5ml,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PAMP浓度。结果:对照组、SAP组、UAP组与AMI组PAMP血浆含量依次为(5.55±0.97)ng/L、(9.25±2.95)ng/L、(13.07士1.29)ng/L、(15.52±4.60)ng/L,冠心病三组PAMP血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冠心病组中,UAP组与AMI组PAMP血浆含量明显高于SAP组(P均〈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PAMP水平升高,而UAP组与AMI组升高更明显,提示PAMP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若不及时有效治疗 ,部分 UAP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 ,甚至猝死。 1996~ 1999年 ,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 1,6 -二磷酸果糖 (FDP)治疗 UAP30例 ,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选择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均符合 U AP的患者 6 0例 ,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男 2 0例 ,女10例 ;年龄 42~ 6 4岁 ,平均 5 2 .5岁 ;ST段下移 (>0 .0 5 m V)2 8例 ,ST段抬高 2例。对照组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44~ 6 2岁 ,平均 5 4.3岁 ;ST段下移 (>0 .0 5 m V) 2 9例 ,ST段抬高 1例。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包含有重复序列TTAGGG的寡聚脱氧核糖核苷酸(ODNA151)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Th)细胞功能平衡的影响。方法:分离16例UAP患者、1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12例胸痛综合征(CP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后应用ELISA法检测Th细胞功能。对UAP患者,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ODNA151或对照的ODN1612,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浓度,评价其对Th亚群功能的影响。结果:与SAP和CPS组比较,UAP组患者Th1细胞功能明显增强。ODNA151抑制UAP患者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的IFN-γ浓度,并升高IL-4的浓度,降低IFN-γ与IL-4的比值;而对照的ODN1612对细胞因子水平无影响。结论:UAP患者Th1细胞功能明显增强,ODNA151对UAP患者淋巴细胞的Th1/Th2平衡有调节作用,既抑制Th1分化又促进Th2分化。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治疗冠心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31例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冠心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2例。结果:AMI及UAP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AMI组高于UAP组(P<0.05)。应用尿激酶治疗后,AMI组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又再度升高(P<0.01),以溶栓后6h升高最为显著。而UAP组1周内均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①AMI及UAP的交联纤维蛋白D-二聚体增多有血栓的形成和溶解;②AMI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再度升高,可为溶栓成功的指标之一,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P后,D-二聚体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1998~2002年,我院应用血塞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同期选择UAP患者60例(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男42例,女18例;年龄42~56岁,平均51岁。其中初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1型辅助性T细胞(Th1)和2型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UA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对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UAP患者42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4例(SAP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2例(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和IL-10水平,并观察UAP患者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Th1细胞因子包括IFN-γ、IL-2,Th2细胞因子包括IL-4、IL-10。结果 UAP组血清中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而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UAP患者中,有心脏事件患者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脏事件患者,IL-10、IL-4水平明显低于无心脏事件患者(P0.05)。结论外周血中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性斑块的存在有关,可反应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对判断UAP患者近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临床状态,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本文应用降纤酶(defibrase)治疗UAP36例取得良好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71例对象选自1996年1月1998年6月的UAP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降纤酶治疗组36例。对照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56±7岁;治疗组男25例,11例,年龄57±8岁。所选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UAP标准,并参考了1994年南京召开的“全国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治研讨会”标准。1.2 方法对照组用常规疗法,包括硝酸异山梨酯10mg,口服,3次/…  相似文献   

20.
新蝶呤和白介素-6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中免疫反应标记物新蝶呤和炎症反应标记物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7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血中新蝶呤、IL 6、C 反应蛋白 (CRP)的浓度。 77例中UAP 36例 ,年龄 4 2~ 82 (6 3± 11)岁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 4 1例 ,年龄 4 0~ 80(6 4± 9)岁。结果 :与SAP患者相比 ,IL 6〔(12 .72± 13.4 2 )∶(7.0 1± 3.0 8)ng/L ,P <0 .0 1〕、CRP〔(2 .0 3± 3.6 8)∶(0 .85± 0 .99)mg/L ,P <0 .0 5〕、新蝶呤〔(7.0± 3.16 )∶(5 .38± 3.2 0 )nmol/L ,P <0 .0 5〕及经血肌酐校正的新蝶呤水平 (× 10 -2 ) (7.5 9± 2 .87∶5 .0 9± 2 .86 ,P <0 .0 1)在UAP患者中显著增高。结论 :新蝶呤和IL 6、CRP在UAP患者中增高 ,均可作为提示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 ,辅助UAP的诊断。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均参与了U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