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关于病原性微生物、激素、生物受体及细胞表面标记抗原的抗独特型抗体研究已广泛展开,但迄今尚未见有关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的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McAb_2)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治疗重型及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重型及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51例(重型34例,危重型17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结果5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透析次数共123例次,治愈23例(45.01%),好转15例(29.41%),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74.51%,自动出院9例(17.65%),死亡4例(7.84%)。其中34例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治愈18例(52.94%),好转15例(44.12%),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97.06%,自动出院1例(2.94%)。17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治愈5例(29.41%),自动出院8例(47.06%),死亡4例(23.53%),其中3例死于脑水肿呼吸衰竭,1例死于鼻咽部大出血呼吸道窒息。结论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失为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早期应用,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对无锡市肾综合症出血热宿主动物调查结果表明:鼠类携带HFRS病毒阳性率5.77%。检出带病毒鼠4种,即小家鼠、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其带病毒率分别为8.82%(3/34)、1.64%(1/61)、6.67%(2/30)、9.68%(3/31)。另外,经统计学分析,郊区带病毒鼠阳性明显高于市区(P<0.01)。加强灭鼠,严格控制疫区鼠密度是降低人群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汉坦病毒 (HV)基因的检测对流行性出血热 (又名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早期诊断的意义。 方法 用RT PCR法检测 40例发病 3~ 7日内的HF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浆中的HVRNA ,并与特异性IgM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淋巴细胞中HVRNA阳性率为 82 .5 % (3 3 /4 0 ) ,特异性IgM阳性率为 90 % (3 6/4 0 ) ,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χ2 =3 .2 5 ,P >0 .0 5 ) ,其一致率为 82 .5 % (3 3 /4 0 ) ;血浆中HVRNA阳性率为 5 5 % (2 2 /4 0 ) ,明显低于淋巴细胞 (χ2 =10 .3 7,P <0 .0 1)。 结论 RT 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HVRNA对HFRS的早期诊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变可累及全身多种脏器,临床症状复杂,合并症较多.近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不典型患者增多,易引起误诊和漏诊,为探讨鞍山地区散发性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特点和实验室检测指标,本文对2008-2011年我院收治的15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2011年我院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157例,男133例、女24例,年龄14~72岁、平均43岁;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157例(占100.0%)、头痛95例(占60.5%)、腰痛99例(占63.1%)、腹痛29例(占18.5%)、腹胀18例(占11.5%)、恶心呕吐39例(占24.8%)、尿少92例(占58.5%)、无尿2例(占1.3%)、多尿2例(占1.3%)、浮肿10例(占6.4%)、腹水2例(占1.3%)、低血压20例(占12.7%).本组患者均符合WS278-2008《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1],并经血清抗-EHF IgM检测确诊.  相似文献   

6.
隋丽华 《黑龙江医学》2002,26(4):314-314
收集医院临床诊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不同病期血清标本进行谷丙转氨酶含量的检测 ,以揭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损的机制和为防病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本组 2 6 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中 ,男 2 34例 ,女 31例 ,年龄 6~ 78岁 ,平均 33岁 ,其中 2 0~ 40岁 176例 ,占 6 7 2 %。临床诊断与分型按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标准 ,其中轻型 140例、占 5 3% ,中型 87例、占 32 8%。2 检测方法和仪器采用赖氏法 ,72 2型分光光度计。3 结果 (见表 1)表 1  2 6 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谷丙转氨酶检测结果GPT(卡门氏单位 )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合计…  相似文献   

7.
据《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年9月24卷第5期报道 唐山市工人医院检验科陈梦芝等,为探讨人类白细胞(HLA)Ⅰ、Ⅱ抗原与肾综合征出血热易感的相关性,应用免疫血清学方法检测了59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的HLA-Ⅰ类抗原型;以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扩增(SSP/PCR)技术鉴定HLA-DRB_1、B_3、B_4和B_5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 结果表明,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组HLA-Ⅰ类A1抗原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频率分别为22%和8%;患者组DRB_1*15和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浆内毒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其在病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堂试剂Ⅱ号对6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内毒素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其与病型、肾损、休克、预后的关系,以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浆内毒素水平(190、15±10821Eu·L-1)明显高于对照组(73.47±23.41Eu·L-1),且内毒素血症阳性率高达866%。除恢复期外各期内毒素水平和内毒素血症阳性革也高于对照组,尤以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早期升高明显。重型、危重型内毒素水平高于其它临床类型。严重肾损、颅内出血患者内毒素水平显著增高。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内毒素水平及内毒素血症阳性率显著增高,并与临床病型、休克发生、肾损严重程度、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郭志南  陈国伟  陈华芳  荣飚 《医学动物防制》2012,(12):1299-1301,1304
目的了解和掌握厦门市人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规律和分布特点,制订符合厦门市实际情况预防控制方案。方法开展肾综合征出血热个案调查、疑似病例监测、医院HFRS漏报调查和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调查。结果厦门市2005-2010年厦门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16例,以青壮年为主,35~60岁占81.25%(13例),平均年龄49.75岁,男女性别比7∶1,职业以农民最多,共8例(占50.00%);岛内湖里和思明区发病数占全部发病数的81.25%;发病季节呈秋冬季(10~12月)高峰;2005-2010年出血热病例主动监测送检阳性率7.89%,漏报率调查未发现漏报现象;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1.63%。结论厦门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呈散发分布,加强湖里区、思明区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力度,加强医疗机构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诊疗培训,提高监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5):81-85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与恙虫病混合感染的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楚雄州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住院的1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与恙虫病混合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例病例均来自肾综合征出血热及恙虫病疫区,均有发热、焦痂、淋巴结肿大、器官受损等临床表现。胶体金法检查恙虫病2例(11.11%),其中1例IgM阳性,另1例IgG阳性。外斐反应检查11例(61.11%),均为阴性;另7例未查。胶体金法肾综合征出血热抗体阳性率100.00%,其中IgM阳性16例(88.88%), IgG阳性9例(50.0%);IgM及IgG同时阳性者7例(38.88%)。发病时间集中于7~11月。预后:治愈17例,因病危而自动出院1例。结论云南楚雄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与恙虫病混合感染病例,提示既往危重死亡病例存在混合感染的可能。今后应开展"肾综合征出血热+恙虫病"联检,提高混合感染检出率。上述病例预后较好,因病例数太少而不能得出确切结论。焦痂阳性率达100.00%;但外斐氏反应阳性率为0。建议淘汰外斐氏反应,开展更具特异性恙虫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黑龙江省2019—202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疑似患者血清标本中的汉坦病毒急性期和恢复期抗体水平,为该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采集到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疑似患者急性期血清样本进行汉坦病毒IgM抗体检测,对恢复期血清标本进行IgM单抗体、IgG单抗体检测,使用SPSS 19.0软件对各年份间患者急性期血样IgM抗体阳性率进行χ2检验分析,使用EpiData 3.1和Excel2003软件对患者性别、职业、年龄、发病日期及初诊间隔时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疑似患者急性期血清351份,恢复期血清208份。急性期血清标本IgM抗体阳性317份,阳性率为90.31%,各年份之间患者急性期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5,P=0.639)。患者恢复期血清IgM单抗体阳性32份(15.39%);血清IgG单抗体阳性28份(13.46%);IgM、IgG抗体双阳性148份(71.15%)。男女患者性别比4...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口腔软腭出血点及血小板减少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的意义,选4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轻型12例,中型32例,重型3例,危重型1例),均经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及恢复期呈多尿量而证实,早期诊断以口腔软腭出血点及血小板减少为依据。结果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率91.7%,口腔软腭出血点及血小板减少两者阳性率100%;平均诊断时间为3.1小时。提示口 软腭出血点及血小板减少可做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的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最佳采样时间。方法调查收集2008-2016年医院门诊疑似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资料,用SPSS和Excel分析数据。结果疑似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早期抗体检测阳性率在发病后第8天达到最大值,远高于第1~4天检测阳性率;样品保存第7天后其检测阳性率开始下降。结论疑似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发病后初期的血清学检测结果为阴性时,应再次检测,避免假阴性结果导致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4.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急、病情凶险,深入了解病情变化,研究临床表现,对缩短病程、减轻脏器损害、降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102例分析报道如下。 102例全部经出血热特异抗体检查阳性,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男79例(77.45%)、女23例(22.5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发热期早期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 8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 ,治疗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白介素 2 (IL 2 )、甘露醇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越期病例较对照组显著增多 (P <0 .0 5 ) ,临床症状、体征较对照组显著减轻 ,并发症明显减少 (P <0 .0 5 ) ,实验室检查结果复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5 )。结论 :白介素 2 (IL 2 )、甘露醇联合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患者能显著增加患者的越期率 ,大大缩短病程 ,减轻临床症状 ,减少并发症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作者将BALB/c鼠造成对人IgM分子的耐受状态后,再用从麻风病患者血清中分离的IgM型抗酚糖脂-Ⅰ(PGL-Ⅰ)抗体免疫,并经细胞融合,获得持续分泌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McAb_2)的细胞株4C_4。经鉴定,该McAb_2与兔抗PGL-Ⅰ抗体(Ab_1)的结合能被NT-O-BSA(PGL-Ⅰ的人工类似物)竞争抑制;McAb_2还能阻断纯化人Ab_1与NT-O-BSA的结合。以上均表明该McAb_2为具有PGL-Ⅰ抗原内影像作用的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McAb_2模拟抗原试验结果显示,该McAb_2具有代替PGL-Ⅰ用于麻风血清学诊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宝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血清IgM抗体检测结果和汉坦病毒基因检测结果,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临床疑似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发病初期血清,采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IgM抗体,应用荧光RT-PCR法进行汉坦病毒基因检测,统计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228份标本IgM抗体检测胶体金法阳性率为9.6%,酶免法阳性率为7.9%;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为主。应用荧光RT-PCR法对病毒基因进行检测,检测阳性12份,均为汉滩型(HTNV)。结论采用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对病例血清标本进行了肾综合征出血热IgM抗体检测,应用荧光RT-PCR技术对病毒基因进行了分型,结果显示本地区属汉滩型(HTNV)出血热流行疫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州市某高校肾综合症出血热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原因,探讨维护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人血、鼠血标本进行出血热抗体检测,采集鼠肺标本进行出血热抗原检测。结果患者被诊断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实验动物鼠肺标本抗原阳性率为9.30%(4/43),鼠血标本抗体阳性率为1.82%(1/55),阳性标本均来自开放饲养区的实验用大白鼠;21份野鼠鼠肺标本抗原检测均为阴性,鼠血标本抗体阳性率为25.00%(2/8);实验动物提供单位采集的40份血清标本均为阴性;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血清标本抗体阳性率为1.67%(1/60)。结论动物实验室基础设施不完善是造成该事件的主要原因,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野鼠将病毒传播给开放饲养区的大白鼠,最终导致了实验工作人员感染发病,提示我们动物实验室的监管以及动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要目的观察甘利欣并蝮蛇抗栓酶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疗效。方法应用甘利欣40ml.及蝮蛇抗栓酶O.5u每日静滴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80例并与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越低血压期为82.5%,越少尿期为95%,直接由发热期进入多尿期为97.5%。结论甘利欣并蝮蛇抗栓酶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具有退热快、越期率高、并发症少,有预防DIC及改善肾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文影 《黑龙江医学》2002,26(4):285-285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肾包膜下血肿病例极为少见 ,我院2 0 0 0 - 0 2~ 2 0 0 1- 0 2共收治 40 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 ,其中 ,有 4例重症出血热在移行阶段出现了肾包膜下出血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见表 1)表 1 临床一般资料性别 年龄(岁 )病日(d) 病期病变部位HGB(g/L)愈后女 2 1 7移行阶段右肾 68好转出院女 60 1 1移行阶段右肾 51好转出院男 1 77移行阶段右肾 70好转出院女 40 1 0移行阶段右肾 5 4好转出院2 典型病例某患女 ,2 1岁。因发热、休克、多尿 7d、腰痛加重 1d ,于2 0 0 0 - 12 - 0 1入院。病史为 :2 0 0 0 - 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