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采取药物穴位注射配合手法针灸治疗老年性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药物穴位注射配合手法、针灸、功能锻炼综合治疗本病76例。结果:优良率达到92.1%。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松解粘连,缓解疼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与牵引、针灸、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7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实施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取牵引、针灸、推拿推对比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5.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关锦峰 《新中医》2012,(3):112-113
目的:观察采用颈椎微调手法,配合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颈椎小关节紊乱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颈椎微调手法,配合针灸及穴位注射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药物加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7%,对照组74.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颈椎微调手法,配合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以颈椎小关节紊乱为主的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各43例,常规组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用针灸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主证、次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呃逆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可减少呃逆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9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家山 《陕西中医》2006,27(7):864-86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96例均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穴位注射1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予针灸治疗,治疗组予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对照组为85.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符合诊断标准的3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针灸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观察该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灸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治疗的方法很多,我科采用山东华飞公司生产的三维多功能牵引床,对不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灵活应用大距离,上下成角,左右旋转及配合骶孔封闭,穴位注射,手法推拿综合治疗本病,疗效满意,同时运用针灸加穴位注射、局部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组进行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腓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综述近10年来的针灸治疗腓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查阅针灸治疗腓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的文献,从针刺、温针灸、穴位注射、针刺加穴位注射、针刺加药物熏洗、电针加穴位注射、电针加红外线、综合穴位疗法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分析。结论:针灸治疗本病有良好的疗效,但仍多是小样本的非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提出应遵循循证医学,采用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图明确其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疼痛科2001年10月至2006年12月的60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穴位注射利多卡因等药物,并配合手法松解术予以治疗。结果痊愈380例,显效190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9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效果优良,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手法按摩、穴位注射、电针三种疗法对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相同穴.①超短波后,用手法按摩治疗;②用药物当归注射液2ml,维生素B1100mg,2%盐酸普鲁卡因2nl,穴位注射;③电针治疗.三组各50例进行治疗、比较.结果:有效率,电针治疗组最高,为98%,穴位注射组94%,手法组92%.治愈率,电针组66%,穴位注射组52%,手法组36%.一年后随访复发者,穴位注射组1例,电针组2例,按摩手法组5例.三组总有效率为94.66%.结论:电针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本病疗效稳定,不易复发,是治疗坐骨神经痛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贾海梅 《山东中医杂志》1995,14(11):505-505
针灸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20例德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医务室(253020)贾海梅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穴位注射笔者从1990年以来,采用针灸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20例,获得良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0例中,男18例,女2例;年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130例患者随机分组,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组为治疗组,与口服中成药的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80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50例总有效率为68.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王旭 《亚太传统医药》2012,8(7):122-124
目的:探讨甲钴铵穴位注射配合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钴铵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组50例和单纯手法治疗对照组50例,疗程14d,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对症状、体征进行临床评定。结果:甲钴铵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组和单纯手法复位组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钴铵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维生素K3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针灸配合维生素K3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灸配合维生素K3穴位注射治疗呃逆能更好的达到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之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法治疗颈性眩晕进行临床疗效。方法:120名患者随机平分为3组,三组患者均取足三里、完骨等为主穴。常规针灸组采用捻转补泻手法进行针刺,电针组使用电针治疗仪进行针刺,电针穴位注射组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于安眠穴、风池穴川芎嗪注射液及0.2%利多卡因,进行穴位注射,每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4周后。结果:常规针灸组为60%;电针组为72.5%;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组为92.5%,三组患者的TCD检测结果经t检验比较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电针穴位注射组对颈性眩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聪耳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聪耳汤配合穴位注射手法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120例。结果:治愈80例,显效3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4%。结论:聪耳汤配合穴位注射手法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针灸与穴位注射药物治疗肝癌疼痛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艳  董瑞萍 《陕西中医》2008,29(3):347-348
目的:观察针灸与穴位注射药物治疗肝癌疼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1例,采用针灸与穴位注射药物,先针刺双曲泉、双肝俞、双心俞、大椎,再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最后艾灸。对照组51例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08%,对照组92.15%(P<0.05)。提示:针灸与穴位注射药物合用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可缓解肝癌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8月就诊的24例周围性面瘫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24例患者行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后,痊愈20例(83.3%),有效4例(16.7%),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周围性面瘫早期实施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微循环,纠正患者面神经缺氧、缺血的病理因素,促进神经水肿的吸收和消退,同时,针灸可直接刺激面神经,提高面神经的兴奋度,改善神经抑制状态,有利于面神经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20.
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病,其治疗方法各异,而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日趋成熟,成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多与针灸或温针灸等配合而用。然而其穴位注射所选药物各有所异,其治疗作用和所收疗效亦不相同,因此了解穴位注射用药对治疗肩周炎的进一步提高和规范化有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