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胆气春升”系李东垣《脾胃论》经典理论,也是中医藏象理论的特色组分。近年来,“胆气春升”理论研究渐成热点。“少阳春升,胆气生发”至于人体生命意义重大,且贯穿东垣学术思想始终。文章立足于“胆气春升”理论,综观古今文献,分别从理论溯源、内涵与外延、生理功能、致病特点4个层面探蠡“胆气春升”理论本质,从“胆气春升”角度认识疾病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指导意义,以期为临床复杂疾病辨治探索从“胆”论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夜惊症是指突然从深睡中醒来,并伴有因强烈恐惧产生的尖叫、异常行为和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竞争激烈和压力的上升,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在不断升高,夜惊症的治愈率不高。长期而持续的夜惊可能导致焦虑、抑郁,严重者可引起神经衰弱、睡眠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夜惊症是儿童常见疾病,成人较为罕见。文章介绍一例成人夜惊症的治疗案例,患者病程2年。李杲提出了胆气宜升宜足,后世之人将其归纳为“胆气春升”。该理论体现了胆的“春生”与“升清”之性。夜惊症的发生可归纳为胆失春升,情志内伤,则决断迟疑,情志失调,抵抗外邪无力,易受邪犯。笔者以“胆气春升”为指导原则,以“夜惊症”(胆气不足型)论治,取得了显著疗效,遂详细记录为本案,以期为临床诊疗成人夜惊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胆调胃法的临床应用崔东祥,阳易通胆调胃法是针对胆气疏泄通降郁闭,致使脾胃功能失和而设。它的作用是通降郁闭的胆气,祛除胆中蕴结之留邪,促使胆汁疏泄循其常道,寓升清于通降之中,使胆气条达,精气升发,胆道通畅,气机升降复常,达到治疗由于胆胃不和所引起的病...  相似文献   

4.
陆喜荣  陶鸣浩 《河南中医》2011,31(4):318-319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因脾胃失调,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胆胃不和,胆气上逆而见胆汁反流入胃.脾虚为致病之本,肝郁为致病之标,肝睥不和为病机关键,治疗时当辨别不同证型,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5.
刘朋  滕晶 《中医杂志》2022,(23):2297-2300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的核心机制普遍被认为是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对中医古籍中“胆气春升”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后发现,人体全身气机的升发、通畅与充足取决于四季之中春季所对应的信息和能量,这与抑郁症发病理论的核心机制即气机不畅直接相关。在解析“胆气春升”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阐述“胆气春升”在人体的生理作用表现为机体阳气升发之源、脾胃气机升降之枢、情志的间接调控之主三个方面。提出“胆气春升”异常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即“胆气”的升发和通畅决定着情志的舒展,同时为阳气育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胆气升发的异常可为抑郁症发生的关键;胆气升发异常可致机体阳气不能升发、气机升降逆乱和情志不舒,其升发程度亦直接决定着抑郁症病机演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语出《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是在论述了内脏与精神活动、组织形体,以及四时气侯的关系之后,突出强凋胆气壮怯对十一脏功能的重要影响。糟胆气壮,脏腑的功能则强盛协调,则机体有较强的抗病力;胆气怯则脏腑功能不足或失调,使抗病力减揭。谈到胆气的“壮”与“怯”,有人只从精神状态的“胆大”、“胆小”去理解,甚至把祖国医学理论中的“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和“胆主决断”等观点,视为无稽之谈。我认为这种看法在于对胆气“壮”与“怯”理解不透。根据祖国医学脏象学说的理论来看,“胆”的概念不完全等于西医“胆”的概念,更不只是俗语所谓?胆大”、“胆小”精神状态的慨念,应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一、表现在机体对外界某些不良的精神刺激,以及某些致病因素如六淫的侵袭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7.
阳气不足、肾精亏虚、脑髓失养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早期病机关键,该文从"胆"腑的生理功能和胆经经脉循行对AD发病影响着手,探讨调节"胆气"在AD治疗中的作用,同时将现代医学该病在中枢的病变区域和胆经经脉在头部循行区域相结合,据此配方组穴,临床实践证实疗效确切,为该病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探析《黄帝内经》胆的功能机理,通过论述胆形、胆气、胆神及其之间的关系,深化对中医学胆的理解和认知,从而为临床治疗不同层次的胆病奠定理论依据,并提供新的治疗与预防思路。  相似文献   

9.
胆为肝之腑,肝胆相依互为表里,有勇有谋,有藏有泻,有升有降,阳木降而阴木升,若<易>之泰卦(三三上坤,三下乾),阴升而阳降,阴阳相应,肝胆相互协调而主乎疏泄,为升降之枢,功上通下达,内外出入,旁调中州,对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心身健康起着重大的枢持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贾赫 《陕西中医》1991,12(11):503-504
本文通过对针灸治案的剖析,印证了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对脾胃升降与胆气升浮密切相关认识的正确性,认为调和胃气,须疏少阳枢机;清泻胃热,须降胆火;补益脾胃,须补胆气;升补脾阳,须升胆气,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动态角度出发,对脏腑特性、气化功能以及整个人体生命活动进行高度概括。《黄帝内经》奠定了气机升降理论的学术思想,不仅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万事万物均存在气机升降运动,也确立了人体气机升降理论的基本原理,主要表现在:确立阴阳升降道路,运用升降理论阐明人体气、血、津液的生成、转化、代谢的生理过程,运用升降理论阐述脏腑生理特点,运用升降理论阐明疾病的病理变化,运用升降理论制定治则治法,运用升降理论解释药物升降浮沉属性等6个方面,这些升降基本理论为后世医家阐述和发挥升降学说提供理论基础,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2.
肝硬变腹水病机乃本虚标实,治疗当强调扶正补虚,脾胃位居中焦,乃气机升降之枢,故需强调健脾益气以扶正气,升提清阳以降湿浊从而增强中医辨治肝硬变腹水的疗效。肝硬变腹水其标总以水湿为患,但气能行水,故有形之水湿,必依赖于无形之气的推动方不停聚为邪,故治水必治气,气足则水行。不论在肝硬变腹水的早期或晚期,不论是邪实为甚还是正虚为主,益气升清法需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在早期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达厚土制水以防腹水生成,在晚期可益气培土升清以助腹水消散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3.
郭蕾  乔之龙  窦志芳  张鑫 《光明中医》2008,23(10):1401-1403
通过对气和脾的本质属性的分析,对脾气概念的内涵和外廷进行界定.脾气的内涵是长夏湿土之气和人体先天之精气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冲和之气,此冲和之气通过气化形成脾藏形质结构,同时通过以上升为主的运动方式及温煦、滋润等作用形式.使脾藏具有承载、生养、使五味发生变化等的能力.脾气的外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脾气是指脾藏所具有的不断运动着的所有精微物质的总称.狭义之脾气则分为三部分:脾藏之气中以运动(上升)为主要属性的精微物质,称为狭义之脾气;脾藏之气中以温煦、激发、兴奋为主要属性的精微物质,称为脾阳;脾藏之气中以滋润、抑制、宁静为主要属性的精微物质,称为脾阴.脾气、脾阳、脾阴均属于广义脾气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结合杭州市西溪医院所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新冠肺炎以寒湿证为主,寒湿伤阳,且阳气是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治疗宜始终"顾护阳气",既重视阳气量之充足,又注重阳气运行之宣通。本病早、中、危重及恢复期4个阶段皆需顾护阳气:早期宜辅助阳气、透邪外出,温补卫阳或宣通阳气解表之凝滞。中期正邪交争剧烈,既要顾护阳气以防邪气内陷,又要祛除邪气以使正气来复:寒湿重者宜温阳散寒、利水渗湿;热势弥漫者宜清热泻火止汗,以截阳气外泄之势;热结成实者阳气功能异常,宜通降腑气,使阳气功能来复;同时邪正交争之证,需顾护胃气以滋卫阳、抵御疠气。危重期真阳厥脱,需回阳救逆、求得生机。恢复期注重瘥后防护,滋补阳气、阳复则阴生、清除余邪。  相似文献   

15.
赵军  师建平  段迎喜 《河南中医》2020,40(3):344-347
脾胃之气的充足和清气的正常升发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决定意义,饮食、劳倦、情志、外感对脾胃的损伤往往影响中焦脾胃清阳的生成及升发,脾胃病以本虚为主,多由虚致实,虚实兼有,病机关键为升降失常,脾气不升。肝对人体气机具有升宣调畅作用,脾气的升清有赖于肝气升发促进。在补中益气的同时,要补肝益气。同时,肾精气充盈,元气方能充沛,肾阳又主气化,肾精不封、肾气不固者必致肾气下陷。治疗须温肾壮阳、升阳举陷。脾胃中气不足,气机郁滞而化火,并脾之清气下流而生泄泻,相火乘其土位更加耗伤中焦清阳之气。段老师特别注重脾气生长、升发,只有清阳升发,脾气上升,元气才能充沛,阴火才会收敛潜藏。治疗时运用辛甘之药以补益中气,借升阳风药以助肝胆之用,补其中而升其阳,升浮变通,使生长之气健旺。段老师善于运用甘温之品,温补中气,升发清阳。  相似文献   

16.
介绍杨道文教授治疗哮喘的临床经验。哮喘病位在肺,病因为外感六淫邪气或自身脏腑气机失调影响及肺,而风邪犯肺是诱导哮喘急性发作的最常见原因,且常为外风引动内风,内风多责之于肝。治法上重视调理脏腑气机,尤其是肺、脾胃、肝,擅长疏风宣肺、培土生金、肺胃同降、肝肺同调等治法,收效良好。现介绍杨道文教授治疗哮喘的临床经验,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7.
卢尚岭教授结合多年教学和临床体会,通过追溯中风源流,探究"风"的含义,认为风之病即气之病,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异常,提出中风的病机根本是气机升降逆乱,火、痰、瘀等是气机逆乱的病理产物。基于此,卢老提出调气息风为中风治疗大法,在中风各期中,将治疗重点放在调理气机升降、纠正脏腑阴阳偏盛偏衰上,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少阳经连结了胆和三焦,位于三阳的半表半里之间,具有气血水火枢转和通道的功能,能够宣通、升发、疏调人体的气血津液。少阳病多为枢机失运,正邪分争,气血水火交郁,寒热虚实,偏颇不定等病理演变。其证候以气机的郁滞和水液的停滞为主要特征。足少阳胆的病变从气机的郁而不畅(小柴胡汤证)到滞而不通(大柴胡汤证),甚而气结(柴胡加芒硝汤证);手少阳三焦的病变则主要是三焦气、水通道的郁滞,表现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相似文献   

19.
姜冬云 《河南中医》2007,27(10):1-2
“漏底伤寒”之名首见于陶华《伤寒六书》。六经皆有伤寒,而现代三阴病之伤寒犹多,如下利者,则成“漏底伤寒”。其基本病机为里阳不足,清阳不升,故其治不在伤寒,而在下利,里和表自解矣,故“漏底伤寒”最多见于三阴病。三阴病之“漏底伤寒”宜急温阳气,从根本入手,阳复则升降相因,下利得止。而“太阳阳明合病下利”和“漏底伤寒”在治疗上具有一个相同的基点,即处方以“温”“升”为用。  相似文献   

20.
汪玉冠 《中医药学刊》2010,(10):2032-2034
胃食管返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duced cough,GERC)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是GERC也是所有咳嗽最终发病的关键因素和总的基本的病机,而肝、脾胃的气机升降失常则是GERC的源头环节。宋康教授以中医气机升降理论为指导,采取宣降肺气并结合治肝、治胃等方法治疗GERC,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