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别使用3D皮肤模型和皮肤致敏性替代法及传统动物实验研究纳米铜的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方法采用Epi Kutis 3D皮肤模型研究纳米铜的皮肤刺激性。皮肤致敏性替代法采用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Brd UELISA方法和LLNA:DA方法研究纳米铜的致敏性;同时根据GB/T 21604-2008和GB/T 21608-208化学品皮肤刺激性和致敏试验方法研究纳米铜应用液的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结果 3D皮肤模型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表明1%纳米铜应用液(69 mg/L)和0.25%纳米铜应用液(17.2 mg/L)ET50值均大于24 h,两者均无刺激性。纳米铜应用液(6.9 g/L)的ET50值为14.86 h(ET50值为12~24 h之间),刺激性属于非常温和。LLNA:Brd U试验结果表明:纳米铜组小鼠耳肿胀、耳重、淋巴结重量和Brd U标记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纳米铜应用液刺激性为阴性。SI值为1.31.6,为致敏性阴性。LLNA:DA试验结果表明:纳米铜组小鼠耳肿胀、耳重、淋巴结重量和ATP发光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纳米铜应用液刺激性为阴性。SI值为1.31.8,致敏性阴性。传统家兔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试验结果表明,6.9 g/L纳米铜应用液无刺激性。结论 3D皮肤模型皮肤刺激性试验和皮肤致敏性替代法与传统皮肤刺激性和致敏试验结果一致,可对本试验中纳米材料刺激性和致敏性做出较好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初步制定小鼠局部淋巴结分析试验噻唑蓝比色法(LLNA-MTT法)评价化学品致敏性的判定标准。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LLNA(MTT法)试验的3个关键因素各设3个水平进行试验,以确定最佳水平,并对小鼠淋巴结重量、淋巴细胞计数、吸光度值做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正交试验结果的最佳水平进行试验,2,4-二硝基氯代苯(DNCB)与对照组比较,小鼠淋巴结重量,淋巴细胞计数及吸光度值均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刺激指数大于3,提示具有致敏性。结论初步制定了小鼠局部淋巴结分析试验评价皮肤变态反应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BALB/c小鼠对13种不同浓度化学物进行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DA)检测,评价受试物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为LLNA:DA法应用于致敏性检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BALB/c小鼠LLNA:DA法,对13种化学物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国际权威机构ICCVAM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4-二硝基氯苯、丁子香酚、3-氨基苯酚、异丁香酚、反式肉桂醛、甲醛、戊二醛、二氯化钴、六水硫酸镍和重铬酸钾等10种化学物部分浓度组或全部浓度组的刺激指数SI值>1.8,致敏阳性;异丙醇、间苯二甲酸二甲酯和水杨酸甲酯的刺激指数SI<1.8,致敏阴性。根据SI指数计算EC1.8(%),进一步进行致敏分级,致敏性预测准确率为100%(13/13),阳性致敏物预测率为100%(10/10),阴性致敏物预测率为100%(3/3),致敏分级准确率为85%(11/13)。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BALB/c小鼠LLNA:DA法可较好地评估化学物的致敏性,适用于未来化学物致敏性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鼠局部淋巴结分析实验(LLNA,MTT法)是否可以作为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BT)的一种替代方法。方法用小鼠局部淋巴结分析实验和豚鼠局部封闭涂皮试验对10种受试物进行同步试验,对2种试验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LLNA(MTT法)和BT这2种试验方法对凡士林、DNCB和5种化妆品的试验结果是一致的;有1种化妆品BT结果为阳性,而LLNA(MTT法)结果为可疑阳性;有2种化妆品BT结果为阴性,而LLNA结果为阳性。统计结果显示:两方法判定受试物皮肤变态反应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初步判定小鼠局部淋巴结分析试验可以作为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的一种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BALB/c小鼠建立皮肤致敏性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DA)方法,为皮肤致敏性替代方法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积累数据。方法 使用8~9周龄雌性BALB/c小鼠,每组4只,测试9个受试物(己基肉桂醛、2,4-二硝基氯苯、间苯二甲酸二甲酯、丁子香酚、反式肉桂醛、甲醛、二氯化钴、重铬酸钾和异丙醇)的皮肤致敏性,每个受试物设3个浓度。染毒结束后分离每只小鼠双耳耳廓、双侧颌下淋巴结并称重,测定淋巴结ATP发光量,进行受试物致敏性判断及致敏性分级,并与替代方法验证机构间协调委员会(ICCVAM)致敏分级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5%己基肉桂醛、0.3%2,4-二硝基氯苯、25%反式肉桂醛、13.5%甲醛、5%二氯化钴、0.3%和1%重铬酸钾耳廓重和淋巴结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耳廓重=3.516等,F淋巴结重=28.647等,P<0.05);4.05%甲醛、3%二氯化钴仅淋巴结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453,F=31.108,P<0.05),耳廓重未见明显变化;提示这些浓度的受试物具有刺激性,且指标淋巴结重较耳廓重更灵敏。其他...  相似文献   

6.
牛奶大分子蛋白的水解及其抗原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将婴儿乳粉以不同的食品级蛋白酶水解 ,降低牛奶的分子量 ,考察牛奶酶水解产物过敏原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自制胰酶制品对婴儿奶粉进行酶解 ,以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测得酶解产物分子量分布和所占比例。通过实验动物主动、被动皮肤反应和口服致敏肠腔通透性变化观察不同酶水解后牛奶的过敏原性变化。结果 :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结果表明蛋白酶水解牛奶后 ,牛奶蛋白分子量明显降低 ,尤以自制胰酶对乳粉的水解程度最高 (分子量 <10 0 0占 92 % ;10 0 0~10 0 0 0占 8%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胰酶水解产物可以显著抑制由牛奶蛋白引起的小鼠耳速发型主动皮肤过敏 ,抑制率分别为 5 1%、83%和 86 %。小鼠同种及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中 ,与未水解奶粉组比较 ,同种皮肤过敏反应三种酶解产物炎性渗出降低率分别为 2 9%、70 %和 82 % ,异种皮肤过敏反应的降低率分别为 34%、70 %和 82 %。口服致敏小鼠肠腔通透性及分泌功能测定结果显示 ,胰酶水解产物致敏小鼠的肠腔伊文思蓝渗出率比未水解前降低了 2 7%。结论 :酶水解后牛奶大分子蛋白物质降解 ,其过敏原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尤以胰酶水解产物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BrdU-ELISA改良法检测2,4-二硝基氯代苯(DNCB)的致敏性。方法 30只雌性BALB/c小鼠进行试验,DNCB设为1.00%、0.50%、0.25%和0.05%的浓度,同时设阴性对照组(AOO)及阳性对照组(25%已基肉桂醛),连续双耳背面染毒3 d,末次染毒后48 h采集耳后淋巴结称重并体外培养,同时体外给予BrdU溶液培养24 h,然后采用BrdU-ELISA试验方法检测淋巴增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鼠各剂量组各观察点的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耳厚度增加不超过25%、阳性对照组的耳重相对于阴性对照组的耳重增加不超过25%;阴性对照组的刺激指数(SI_1和SI_2)1.6,阳性对照组(25%已基肉桂醛)的刺激指数(SI_1和SI_2)1.6,试验系统可靠;1%DNCB剂量组的耳厚度增加不超过25%,但相对于阴性对照组耳重增加超过25%,1%DNCB的刺激指数(SI_1和SI_2)1.6;0.25%、0.50%DNCB剂量组的耳厚度增加不超过25%,且耳重相对于阴性对照组耳重增加不超过25%,0.25、0.50%DNCB的刺激指数(SI_1和SI_2)1.6;0.05%DNCB剂量组的耳厚度增加不超过25%,且耳重相对于阴性对照组耳重增加不超过25%,0.05%DNCB的刺激指数(SI_1和SI_2)1.6;DNCB的EC_(1.6)=0.1738(SI_2等于1.6时受试物的浓度)。结论 0.05%DNCB剂量组显示无刺激性与致敏性;0.25%、0.50%DNCB剂量组显示仅有致敏性,无刺激性;1.00%DNCB剂量组显示不仅有致敏性还有刺激性;DNCB的EC_(1.6)在0.1~1之间,DNCB为强致敏物。  相似文献   

8.
漆树叶皮肤刺激性与致敏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漆树叶对动物的皮肤刺激性与致敏性。方法:采集新鲜漆树叶(不含叶轴)冻存后粉碎,室温下将漆树叶屑用蒸馏水制成糊剂,叶和水的比例为1:1。皮肤刺激实验:新西兰纯种家兔6只,脊柱两侧备皮(3cm×3cm)后,将漆树叶糊1.0g涂敷在左侧皮肤上,覆盖4h后清洗,右侧皮肤涂0.5ml蒸馏水作为对照。清洗后1、24、48、72h观察涂敷漆树叶糊部位皮肤反应并评分。皮肤致敏实验:白化豚鼠50只,分为实验组(20只,雌雄各半)、阳性对照组(20只,雌雄各半)和阴性对照组(10只,雌雄各半)。脊柱两侧备皮(2cm×2cm)。实验开始即刻和第7、14天时,实验组背部左侧备皮处涂敷0.8g漆树叶糊,阳性对照组涂敷2.5%2,4-二硝基氯苯0.2g,阴性对照组涂蒸馏水0.4ml,均覆盖6h后清洗;实验第28天时,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豚鼠背部左侧备皮处涂敷0.8g漆树叶糊,阳性对照组涂敷1.0%2,4-二硝基氯苯0.2g,覆盖6h后清洗。其后24、48h分别计算致敏率、判定致敏程度。结果:皮肤刺激实验:有3只家兔在涂敷漆树叶糊后皮肤出现红斑,评分平均值为0.67分(24h),刺激反应程度为轻度。皮肤致敏实验: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所有豚鼠涂敷漆树叶糊后24、48h均未出现红斑、水肿等反应,致敏反应积分平均值为0,致敏率为0,致敏程度为弱。阳性对照组豚鼠出现红斑、水肿,48h皮肤致敏反应总积分平均值为3.65分,致敏率为100%,致敏程度为极强。结论:漆树叶对实验动物皮肤有轻度刺激性,无致敏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化妆品中药原料紫草素和姜黄素在动物替代试验中的应用.方法 选用紫草素和姜黄素单体原料分别进行体外兔角膜上皮细胞短时暴露试验,体外3T3中性红摄取光毒性试验与皮肤变态反应:局部淋巴结试验(DA法,LLNA:DA).结果 紫草素在3个试验中结果均为阴性.姜黄素不能在兔角膜上皮细胞短时暴露试验和体外3T3中性红摄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腘窝淋巴结实验(popliteal lymph node as-say,PLNA)分析腘窝淋巴结免疫细胞多个表面分子在PLNA评价致敏性中的综合变化,旨在提高PLNA的可靠性和灵敏性。方法选用♀BALB/c小鼠,选取具有致敏潜能物质氯化汞(HgCl2)、链脲佐菌素(STZ)、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D-青霉胺(D-pen)为供试品,后肢足趾部注射免疫动物1次,5 d后处死动物,取注射侧腘窝淋巴结制备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腘窝淋巴结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及其MHCⅡ、协同刺激和早期活化等十余种表面分子的变化,探讨这些表面分子在供试品致敏后的综合改变。结果 HgCl2和TNBS引起腘窝免疫细胞多种表面分子明显变化,D-pen和STZ所致的相应变化不明显。结论腘窝淋巴结免疫细胞表面分子变化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供试品的致敏潜能;不同供试品引起表面分子变化的种类和强弱有所不同,在致敏性评价中应综合考察各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麦冬多糖平喘和抗过敏作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观察麦冬多糖的平喘和抗过敏作用。方法 :通过整体实验 ,观察麦冬多糖 (POT)对氨雾引起小鼠咳嗽和对以组胺和乙酰胆碱混合液引起豚鼠支气管收缩及对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 (PCA)和以卵白蛋白诱发的致敏豚鼠支气管收缩的影响。结果 :POT 2 0 0mg/kg对氨雾引起的小鼠咳嗽无明显的影响 ;对乙酰胆碱和组胺混合液引起的豚鼠支气管收缩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0 1 ) ;对小鼠PCA反应的抑制率为 3 2 .79% ;可显著延长卵白蛋白所致的致敏豚鼠呼吸困难、抽搐和跌倒的潜伏期 (P <0 .0 0 1 )。结论 :麦冬多糖能拮抗乙酰胆碱和组胺混合液刺激引起的正常豚鼠和卵白蛋白引起的致敏豚鼠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抑制致敏豚鼠哮喘的发生并具有较显著的抗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山豆根水提物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士明  周本宏  杨光义 《中国药房》2008,19(18):1371-1372
目的:研究山豆根水提物的抗炎作用。方法:复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测定各组鼠耳肿胀度;复制小鼠实验性腹膜炎及大鼠皮肤炎症模型,测定各组动物腹腔渗出液吸收度值;比较山豆根水提物与正常对照、氢化可的松组的模型动物耳肿胀度、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山豆根水提物高、中剂量组能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对小鼠实验性腹膜炎及大鼠实验性皮肤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山豆根水提物高、中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山豆根水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足癣浸泡剂的皮肤毒理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足癣浸泡剂进行皮肤毒理学试验,为其应用提供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资料。方法家兔皮肤急性毒性试验,观察给药后动物14天内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涂药期间每日观察局部皮肤红斑及水肿情况: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三次致敏接触,隔14天后,再涂药激发接触,观察过敏反应。结果皮肤急性毒性试验中各组动物均无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体重增长正常。皮肤刺激性试验涂药后第一周内,给药侧有不同程度的红斑及水肿反应,1周后皮肤变光滑,未见色素沉着和皮肤粗糙等其它反应。皮肤过敏性试验中足癣浸泡剂组豚鼠皮肤未出现红斑及水肿等过敏反应。结论足癣浸泡剂对家兔皮肤有轻度刺激性,未出现过敏症状及急性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祛痹止痛凝胶的镇痛、抗炎作用和皮肤刺激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健康合格的实验动物,采用热刺激致疼痛模型和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考察其镇痛活性;采用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试验,考察其抗炎作用;采用皮肤刺激性试验,考察其对皮肤的刺激性。结果:祛痹止痛凝胶给药后,可明显提高热板试验中小鼠痛阈,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并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耳肿胀;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结论:该制剂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对皮肤无刺激性,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小鼠建立自身产生的、与人类类似的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方法:在小鼠耳耳腹面形成边长约3mm的方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后,用计数细胞层数的方法对增生块进行病理学观察,比较瘢痕增生程度。结果:小鼠耳腹面可产生类似于人类的增生性瘢痕。外观明显产生增生80%。结论:这一动物模型可能成为研究人类瘢痕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祖师麻舒痛贴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①健康成年Wistar大鼠10只,雌雄各半。采用一次限量法,观察经皮毒性,第7天称重一次,试验结束处死动物并观察大体病理改变;②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只,剪取祖师麻舒痛贴,贴在动物背部脱毛区,去除祖师麻舒痛贴后1h、24h、48h和72h观察受试侧皮肤反应;③将30只豚鼠,按性别、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第1组为阴性对照组,第2组为阳性对照组(1%2,4-二硝基氯苯),第3组为祖师麻舒痛贴组,激发接触后24h和48h观察左侧皮肤反应;④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祖师麻舒痛贴组,观察并记录小鼠扭体次数。结果 祖师麻舒痛贴对大鼠皮肤急性毒性为实际无毒,对家兔急性皮肤刺激性为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为弱致敏性。祖师麻舒痛贴组扭体次数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 祖师麻舒痛贴外用是安全的,无刺激性、致敏性,有缓解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细胞和整体动物水平研究新型膦酸酯类化合物DHBMGP2免疫抑制活性。方法分离正常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与DHBMGP2共培养72 h,用[3H]Td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染料排斥法检测24 h细胞存活率,观察淋巴细胞毒性。雄性BALB/c小鼠用二硝基氯苯(DNCB)皮肤致敏2次(间隔1周),制备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初次致敏当天开始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0 d,第11天处死动物测定耳肿胀度。雌性BALB/c小鼠足跖sc注射鸡卵清蛋白(OVA)免疫2次(间隔2周),制备致敏模型,首次免疫当天开始ig给药,每天1次,连续4周,每周眼球后静脉丛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OVA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抗体水平,[3H]TdR掺入法检测OVA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结果 DHBMGP2 1~100μmol.L-1体外应用可明显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对脾淋巴细胞24 h存活率无明显影响。DHBMGP2 20,40和80 mg.kg-1可以减轻DTH模型小鼠耳肿胀度,耳肿胀度由模型组的(8.1±3.4)mg分别降低为(5.2±2.1)(,5.1±1.0)和(5.4±1.3)mg,抑制其迟发型超敏反应。ig给予DHBMGP2 40和80 mg.kg-1可以明显抑制OVA致敏小鼠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3H]TdR掺入值由模型组的(975±46)cpm分别降低为(769±30)和(601±45)cpm,但对血清OVA特异性抗体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DHBMGP2体内外应用对细胞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对体液免疫反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基于光-直接多肽反应试验(photo-direct peptide reactivity assay, photo-DPRA)的化妆品原料光致敏性体外化学评价方法,并使用该方法筛选化妆品用化学防晒剂的光致敏性。方法 将受试物与半胱氨酸多肽以1∶10的比例混合,在UVA光照(5 J/cm2)或避光处理后,再避光孵育24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并计算半胱氨酸多肽在光照和避光条件下的消耗率,依据半胱氨酸多肽预测模型进行光致敏性预测。结果 建立的光-直接多肽反应试验能够准确区分出7种标准化学品的光致敏性,方法建立成功。使用该方法对12种化妆品用防晒剂的检测结果显示,苯基苯并咪唑磺酸被判定为具有光致敏性,其余11种防晒剂未见光致敏性。结论 光-直接多肽反应可用于化妆品原料的光致敏性高通量初筛,为建立化妆品原料的光致敏性评价替代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5种阳性致敏药物对小鼠耳后淋巴结7种免疫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和6个细胞亚型百分比的变化,探讨药物致敏中淋巴结特意免疫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选用24只健康小鼠,每组4只,在本实验室驯化1周后分别使用致敏药物耳后涂抹刺激后,提取耳后淋巴结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3+%,CD3+CD4+%,CD4+CD154+%,CD4+CD28+%,CD45+CD19+%和CD45+CD69+%细胞亚群的百分比情况。结果丁子香酚和2-己基肉桂醛致敏后7种表面分子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应表型表达出现明显差异;戊二醛、2,4-二硝基氯苯和巯基苯并噻唑致敏后出现部分表达的差异性变化。结论可以初步判断CD4和CD28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致敏效应,可能成为初筛药物致敏效应的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麝香祛痛气雾剂局部给药的抗炎镇痛作用及毒性反应。方法: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考察麝香祛痛气雾剂的抗炎作用;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麝香祛痛气雾剂的镇痛作用。观察家兔一次性局部给药的急性毒性和皮肤刺激性,观察豚鼠给药的皮肤致敏性。结果:麝香祛痛气雾剂局部皮肤给药,可明显减轻小鼠耳肿胀度,降低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对小鼠醋酸扭体和热板反应均呈剂量相关性镇痛作用;对家兔和豚鼠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刺激性和致敏作用。结论:麝香祛痛气雾剂局部给药,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无明显毒性、刺激性和致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