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通莲汤对胃癌MGC803细胞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为该方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胃癌细胞株MGC803接种于裸鼠右前肢皮下。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溶液10 m L/kg,阳性对照组灌胃消癌平片1.8 g(生药量)/kg的药液10 m L/kg,复方通莲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1.5,0.75,0.375 g(生药量)/L的药液10 m L/kg,各组连续给药3周,再连续观察3周,6周后处死小鼠,分离瘤组织,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HIF-1α表达。结果高剂量通莲汤显著抑瘤生长,瘤重(1.51±0.49)g,抑瘤率为(61.04±4.79)%,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莲汤可显著抑制HIF-1α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表达率χ2=4.286,P=0.0380.05。结论通莲汤可抑制裸鼠人胃癌MGC803细胞移植瘤生长,其抑瘤机制与下调肿瘤细胞HIF-1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通莲汤对胃癌MGC803细胞荷瘤裸鼠组织形态学及对外周血免疫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的影响作用。方法:胃腺癌MGC803细胞接种于Balb/C裸小鼠右前肢皮下,建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 L·kg-1),消癌平组(1.8 g·kg-1),通莲汤高、中、低剂量组(1.5,0.75,0.37 g·kg-1),各组连续给药3周,再连续观察3周,6周后处死小鼠,分离瘤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形态结构;裸鼠眼球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IL-8含量。结果:高剂量通莲汤干预的裸鼠移植瘤瘤体微结构淡染,核分裂少见,中心出现大片坏死区;中、低剂量通莲汤干预的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甚微。高剂量通莲汤可显著下调裸鼠外周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分别为(33.82±14.43)ng·L-1,(45.49±15.61)ng·L-1和(132.09±29.51)ng·L-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较高剂量的通莲汤可促进裸鼠胃癌移植瘤组织坏死,其抑瘤机制与下调血清TNF-α,IL-6和IL-8等因子水平,增强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
玉米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玉米乙醇提取物(YM-J)和玉米多糖(YM-S)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YMJ,YM-S对人肿瘤细胞株BGC-823和SMMC-7721的体外抑制作用,计算IC50;分别采用人胃癌BGC803裸鼠移植瘤模型和H22小鼠肝癌移植瘤模型,ig YM-J,YM-S,剂量400,200 mg· kg-1,1次/d(胃癌BGC803连续19d,小鼠肝癌连续10 d,检测其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YM-J和YM-S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24.16,12.61 μg·mL-1;YM-J和YM-S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较弱,IC50分别为127.42,1352.72 μg·mL-1.在人胃癌BGC803裸鼠移植瘤模型和H22肝癌模型,YM-J均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最高分别为40.27%和44.69%.YM-S对H22肝癌有一定抑瘤作用,抑瘤率38.89%,但对人胃癌BGC803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最高为25.96%.结论 玉米乙醇提取物YM-J和玉米多糖YM-S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乙醇提取物对肝癌和胃癌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复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的抑瘤作用及c-Myc、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的影响,评估胃复方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BGC-823裸鼠模型;将成功建立的裸鼠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4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n=8):模型对照组、胃复方低剂量组、胃复方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连续给药4周。每7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计算瘤体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图;给药4周后处死所有荷瘤鼠,剥离皮下移植瘤称瘤重、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组织c-Myc、hTERT蛋白表达。结果:1)胃复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移植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各剂量间有量效关系。其中胃复方低剂量组、胃复方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1.06%、45.89%、30.65%、59.42%。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效果最好。2)瘤重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瘤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降低明显。3)肿瘤生长曲线图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瘤体积均有一定程度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均能下调c-Myc、hTERT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下降最明显。结论:胃复方能够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BALB/c-nu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可能与下调c-Myc、hTERT蛋白表达有关,并且与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阐明通芪方对胃癌MGC803细胞周期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作用。方法:MGC803细胞常规体外培养24 h,加入6个质量分数的通芪方,分别于24、48和72 h用MTT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PCNA和Cyclin-D1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通芪方抑制MGC803细胞增殖24 h的IC50浓度约为6.75 g·L~(-1);48 h的IC50浓度约为3.17 g·L~(-1);72 h的IC50浓度约为2.71 g·L~(-1)。通芪方可抑制细胞于G1期,48、72 h时S期细胞比率显著下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显示48、72 h通芪方组细胞PCNA和Cyclin-D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 h,P0.05;72 h,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通芪方作用细胞72 h,Wnt、β-catenin、PCNA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芪方抑制MGC803细胞增殖,具有明显量效、时效性;可调节细胞周期,分子机制与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加味小陷胸汤对人胃癌MGC80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作用及与分泌型糖蛋白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关系。方法:采用人胃癌MGC803细胞悬液种植法构建BALB/c裸鼠皮下异位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加味小陷胸汤低、中、高剂量组(16.0,32.0,64.0 g·kg-1),卡培他滨组(400 mg·kg-1),每组8只,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8 d,其中卡培他滨组给2周停1周。观察裸鼠一般状态、体质量,测量移植瘤大小,处死后称质量并计算抑瘤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移植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Wnt1,β-caten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及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钙黏蛋白(N-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蛋白(Snail)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PGE;)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移植瘤体积随时间呈现不同的增长趋势,模型组增长趋势最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小陷胸汤低、中、高剂量组、卡培他滨组瘤体积呈现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增长趋势降低,且随时间延长作用明显,给药7,14,21,28 d加味小陷胸汤低、高剂量组、卡培他滨组移植瘤体积明显降低(P<0.05,P<0.01),给药14,21,28 d加味小陷胸汤中剂量组移植瘤体积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7,14,21,28 d,加味小陷胸汤高剂量组、卡培他滨组裸鼠移植瘤相对肿瘤体积显著降低(P<0.01),给药14,21,28 d,加味小陷胸汤低、中剂量组移植瘤相对肿瘤体积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小陷胸汤低、中、高剂量组、卡培他滨组移植瘤抑瘤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小陷胸汤中低、中、高剂量组、卡培他滨组均能下调瘤组织Wnt1,β-catenin m 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P<0.01)及MMP-9,VEGF,N-cadherin,Vimentin,Snail的蛋白表达(P<0.05,P<0.01),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P<0.05,P<0.01);降低COX;,PGE;含量(P<0.05,P<0.01)。结论:加味小陷胸汤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移植瘤EMT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通莲I号方对食管癌Eca109细胞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免疫因子TNF-α、IL-6和IL-8的影响。方法:食管癌Eca109细胞接种于小鼠右前肢皮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通莲I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通莲I号方各剂量。各组连续给药3周,末次给药结束3周后分离小鼠瘤组织,计算抑瘤率,ELISA法检测肿瘤组织上清液TNF-α、IL-6和IL-8含量。结果:通莲I号方高剂量组瘤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抑瘤率明显高于通莲I号方低剂量组(P<0.05)。HE染色可见,通莲I号方高剂量组的肿瘤细胞淡染,核分裂较少,可见较多肿瘤细胞肿胀变性坏死。通莲I号方高剂量组肿瘤组织TNF-α、IL-6和IL-8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与通莲I号方中、低剂量组(P<0.05,P<0.01)。结论:通莲I号方可抑制小鼠食管癌Eca109细胞移植瘤生长,其抑瘤机制与下调瘤组织TNF-α、IL-6和IL-8等因子水平,增强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高表达抑癌基因Maspin的人胃癌MGC803细胞,研究不同浓度的南蛇藤提取物能否增强Maspin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方法:克隆重组GV208-Maspin-EGFP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胃癌MGC803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南蛇藤提取物(10、20、40 μg·mL-1),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药物对高表达Maspin的人胃癌MGC80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高表达Maspin的人胃癌MGC803细胞模型。各药物组Transwell小室下方穿膜细胞的数目减少,呈现一定的药物浓度依赖性。结论:南蛇藤提取物可增强抑癌基因Maspin抑制人胃癌细胞株MGC803侵袭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通莲I号方对食管癌Eca109细胞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免疫因子TNF-α、IL-6和IL-8的影响。方法:食管癌Eca109细胞接种于小鼠右前肢皮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通莲I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通莲I号方各剂量。各组连续给药3周,末次给药结束3周后分离小鼠瘤组织,计算抑瘤率,ELISA法检测肿瘤组织上清液TNF-α、IL-6和IL-8含量。结果:通莲I号方高剂量组瘤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抑瘤率明显高于通莲I号方低剂量组(P0.05)。HE染色可见,通莲I号方高剂量组的肿瘤细胞淡染,核分裂较少,可见较多肿瘤细胞肿胀变性坏死。通莲I号方高剂量组肿瘤组织TNF-α、IL-6和IL-8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与通莲I号方中、低剂量组(P0.05,P0.01)。结论 :通莲I号方可抑制小鼠食管癌Eca109细胞移植瘤生长,其抑瘤机制与下调瘤组织TNF-α、IL-6和IL-8等因子水平,增强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破壁灵芝孢子粉(GLS)对肝癌SMMC-7721细胞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人肝癌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GLS低剂量组(0.5 g·kg-1)、中剂量组(1.0 g·kg-1)、高剂量组(2.0 g·kg-1)。给药30天后取血检查血清ALT、AST、Urea、Cr,取瘤体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瘤体PCNA及AFP mRNA表达;采用IHC-P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瘤体PCNA及CD34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LS组肿瘤生长较慢,瘤重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病理观察显示GLS组坏死较模型组多;GLS高剂量组血清ALT、AST均低于模型组(P0.05),Urea、Cr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GLS高剂量组PCNA、AFP及CD34 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PCNA蛋白在模型组表达最高,阳性率为85%;GLS低剂量组阳性率为65%;GLS中剂量组阳性率约50%,GLS高剂量组阳性率约35%;GLS高剂量组CD34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破壁灵芝孢子粉能够抑制裸鼠肝癌SMMC-7721细胞皮下瘤体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首次采用im氢化可的松和ig大黄水煎液复合方法复制肾脾阳虚模型,观察桂附理中丸对肾脾阳虚大鼠大脑海马组织的影响以及温补脾肾方药的调节作用.方法:8周龄SD大鼠40只,雄性,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和桂附理中丸组4组.正常对照组大鼠每天上午8:00 im生理盐水5 mL·kg-1,同时ig生理盐水10 mL·kg-1,下午14:00 ig生理盐水10 mL·kg-1;其余组大鼠上午8:00 im氢化可的松25 mg· kg-1,同时ig大黄水煎液4 g·kg-1,下午14:00模型组ig生理盐水10mL·kg-1,维生素E组ig维生素E混悬液18×10-3g·kg-1,桂附理中丸组ig桂附理中丸混悬液1.62 g·kg-1,共30 d.电镜下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肾脾阳虚模型可使大脑海马CA1区细胞器及神经元出现衰老表现,细胞老化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维生素E组及桂附理中丸组大脑海马细胞器增多,脂褐素沉积减少,细胞老化率明显下降(P<0.05),桂附理中丸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轮廓清晰,无细胞器及神经元细胞衰老征象.结论:实验大鼠海马组织的衰老变化是肾脾阳虚模型的明显病理改变,桂附理中丸具有调节海马神经细胞、恢复细胞周期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菟丝子水提液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及微核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菟丝子水提液对SD大鼠的最大给药量的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 方法: 最大给药量法检测菟丝子水提液对SD大鼠的急性毒性。SD孕鼠骨髓微核试验及胚胎肝转移微核试验,设5组:菟丝子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g·kg-1)及阴性对照组(NS,10 mL·kg-1),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CP)40 mg·kg-1],检测孕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胚胎肝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结果: 菟丝子水提液ig对SD大鼠的最大给药量为80 g·kg-1。菟丝子水提液40 g·kg-1可致孕鼠骨髓细胞、胚胎肝细胞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升高,与阴性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菟丝子水提液对SD大鼠ig最大给药量为80 g·kg-1,属无毒级。菟丝子水提液ig剂量在40 g·kg-1时可诱发孕鼠及胚胎微核率增加,有潜在遗传毒性;而在20 g·kg-1以下剂量时无显著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栀逍遥散对MCF-7乳腺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7人乳腺癌细胞,将MCF-7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腋下,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雌性裸鼠分为4组,即模型组,丹栀逍遥散高、中、低剂量(17.98,8.99,4.50 g·kg~(-1))组,每组8只,每日ig给予丹栀逍遥散连续15 d,模型组ig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比较给药各组肿瘤质量抑制率,采用苏木素和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给药各组对肿瘤组织形态学影响,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给药各组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栀逍遥散高、中剂量组对肿瘤组织质量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可改善肿瘤组织形态学,增加肿瘤组织被Tunel染色的细胞数目,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能够抑制MCF-7荷瘤裸鼠肿瘤组织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乌梅丸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方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法和药物。方法:以三硝基甲苯磺酸/乙醇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8组:空白组(生理盐水10 m L·kg-1),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 L·kg-1),乌梅丸全方组(53.2 g·kg-1),寒热并用组(36.0 g·kg-1),温热药物组(21.32 g·kg-1),寒凉药物组(14.68 g·kg-1),补益药物组(6.68 g·kg-1),收敛药物组(10.68 g·kg-1),造模8 h后各组大鼠按剂量灌胃给药,给药10 d。取结肠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法检测结肠上皮细胞Notch-1,Hes-1,Math-1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1,Hes-1 mRNA表达显著增强,Math-1 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及各拆方给药后,乌梅丸组,寒热并用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1,Hes-1 mRNA表达明显降低,Math-1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乌梅丸方中对Notch信号通路有调节作用的主要是寒热并用组药物,寒热并用法是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方蛹虫草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动物分正常组、盐酸左旋咪唑组、复方蛹虫草颗粒0.355,0.71,2.13,4.26,8.52,12.78 g·kg-1 ig给药组,采用2,4-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以及碳粒廓清实验,研究复方蛹虫草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采用四甲基氮唑盐(MTT)比色法研究复方蛹虫草颗粒含药血清对小鼠正常以及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复方蛹虫草颗粒0.355,2.13 g·kg-1组耳肿胀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P<0.05);复方蛹虫草颗粒0.355,0.71 g·kg-1组能提高小鼠碳吞噬指数(P<0.05);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复方蛹虫草颗粒含药血清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2.13 g·kg-1组,P<0.01,4.26,8.52,12.78 g·kg-组,P< 0.05);复方蛹虫草颗粒含药血清4.26 g·kg-1组能显著增加ConA刺激的脾淋巴细胞增殖(P<0.01);复方蛹虫草颗粒含药血清12.78 g·kg-1组能显著增加LPS刺激的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结论:复方蛹虫草颗粒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乌梅丸及其拆方的镇痛作用。 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全方组、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寒凉组、补益组、收敛组,各组给药依照拆方原则分别给予乌梅丸方13.3 g·kg-1,寒热并用方9.0 g·kg-1,温热方5.33 g·kg-1,苦寒方3.67 g·kg-1,收敛方2.67 g·kg-1,补益方1.67 g·kg-1水煎剂灌胃,空白组、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1。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乌梅丸及其拆方对小鼠的镇痛作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酶联免疫法检测结肠黏膜前列腺素E2(PGE2)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乌梅丸全方组、寒热并用组和温热组药物能有效延长小鼠痛阈,降低小鼠扭体次数,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PGE2含量(P<0.05),且3组间无差异;补益组药物也表现出部分抑制疼痛的作用,但效果要弱于全方组(P<0.05)。 结论: 乌梅丸方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温热组药物为其镇痛的主要药物,补益组药物有部分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抑郁症小鼠为模型,观察加味龙牡宁神汤对抑郁症小鼠的影响。方法:取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氟西汀组(25 mg·kg-1)、加味龙牡宁神汤4,8,16 g·kg-1组,每组均按0.02 m L·g-1体重给小鼠ig,其中正常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通过检测小鼠体重、行为变化,观察加味龙牡宁神汤对小鼠急性应激的影响;另取小鼠72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利血平模型组、氟西汀组(25 mg·kg-1)、加味龙牡宁神汤4,8,16 g·kg-1组,其中正常组、利血平模型组ig等量生理盐水,每日ig给药1次,连续给药10 d,观察小鼠眼睑不能、出圈个数、体温,采集小鼠血清和全脑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5-羟色胺(5-HT)含量,观察加味龙牡宁神汤对抑郁症小鼠的影响。结果:加味龙牡宁神汤对急性应激反应的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加味龙牡宁神汤能明显缩短小鼠游泳和悬尾累积不动时间(P0.05,P0.01);加味龙牡宁神汤对抑郁症小鼠的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加味龙牡宁神汤能明显降低血清中IL-2水平,明显拮抗利血平导致的小鼠体温下降、眼睑下垂及活动不能状态和利血平引起的5-HT含量下降(P0.05,P0.01)。结论:加味龙牡宁神汤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5-HT含量和降低IL-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朱砂安神丸、朱砂、硫化汞(Hg S)、氯化汞(Hg Cl2)和甲基汞(Me Hg)对小鼠肾转运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小鼠分别ig等量生理盐水、朱砂安神丸1.8 g·kg-1(含汞0.17 g·kg-1)、朱砂0.2 g·kg-1(含汞0.17 g·kg-1)、高剂量朱砂2 g·kg-1(含汞1.7 g·kg-1)、Hg S 0.2 g·kg-1(含汞0.17 g·kg-1)、Hg Cl20.032 g·kg-1(含汞0.024 g·kg-1)、Me Hg 0.026 g·kg-1(含汞0.024 g·kg-1),每天1次,连续30 d,记录小鼠体重变化。30 d后处死取肾脏,双道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肾组织汞蓄积量,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肾组织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基因(Oat1,Oat3,Oat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2,Mrp4)、尿酸转运体基因(Urat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Hg Cl2组和Me Hg组小鼠肾汞蓄积量显著升高(P<0.05),其余各组肾汞蓄积量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Hg Cl2组和Me Hg组Oat1,Oat2表达显著降低(P<0.05);Me Hg组Mrp2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Hg Cl2组和Me Hg组Mrp4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Me Hg组Urat1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Hg Cl2组和Me Hg组小鼠肾汞蓄积量、肾转运体基因表达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其余各组各项检测指标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无显著差异。与Hg Cl2和Me Hg相比,朱砂及其复方对小鼠造成的肾毒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一叶抗流感胶囊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体内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一叶抗流感胶囊体内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利巴韦林组(0.07 g·kg-1)、抗病毒颗粒组(4.24 g·kg-1)、一叶抗流感胶囊(1.5,0.75,0.38 g·kg-1),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PR8)滴鼻感染小鼠造成肺炎模型,治疗给药于感染后连续ig 4 d,预防给药4 d后再感染病毒,计算肺指数、死亡率、死亡保护率、平均存活天数和生命延长率;体外Cytopathic effect(CPE)法观察一叶抗流感胶囊抗流感病毒的作用,犬肾上皮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细胞密度为1×105个/mL,药物质量浓度为2.5,1.25,0.62,0.31 g·L-1,作用时间为48 h,每组4个样本。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和PR8病毒株感染小鼠后,治疗给药和预防给药下,病毒组肺指数均明显增高,治疗给药组的死亡率分别为90%和90%、预防给药组的死亡率为85%和55%,治疗给药组的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9.20 d和9.25 d、预防给药组的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9.35,11.60 d;一叶抗流感胶囊高、中剂量组治疗性给药后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FM1株和PR8株感染后小鼠的肺指数(高剂量组1.03±0.28,0.88±0.13;中剂量组1.08±0.14,0.92±0.10);延长平均存活天数[高剂量组(11.05±2.86),(11.20±2.86)d,中剂量组(10.95±2.78)d,(10.90±2.86)d,一叶抗流感胶囊高、中剂量组预防性给药明显延长平均存活天数(11.15±2.30),(11.75±2.24)d。一叶抗流感胶囊在体外对FM1毒株的IC50为0.89 g·L-1,治疗指数为6.75。结论:一叶抗流感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亚型FM1株体内、体外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PR8株仅体内治疗给药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地西泮小鼠对药物的耐受性及不同安神药对对其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法半夏-秫米组(3.25 g·kg-1·d-1)、磁石-朱砂组(0.33 g·kg-1·d-1)、黄连-阿胶组(2.73 g·kg-1·d-1)、黄连-肉桂组(2.15 g·kg-1·d-1)、栀子-淡豆豉组(1.69 g·kg-1·d-1),每天灌胃(ig)1次,连续60 d。给药期间,除空白组外,各组隔2日于ig给药30 min后每3天1次ip地西泮注射液25 mg·kg-1,造成地西泮耐受。持续监测小鼠睡眠潜伏期,测定自主活动次数和时间,并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全脑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mRNA、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mRNA的表达。结果:用药期间,模型组睡眠潜伏期逐渐延长,黄连-肉桂组、黄连-阿胶组睡眠潜伏期变化不大;用药2个月后,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肉桂组、黄连-阿胶组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黄连-肉桂组、黄连-阿胶组、法半夏-秫米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活动时间显著性减少(P<0.05,P<0.01),黄连-肉桂组、黄连-阿胶组、半夏-秫米组、磁石-朱砂组和栀子-淡豆豉组小鼠脑组织GABAA-R mRNA,GAD65 mRNA表达显著性上调(P<0.05,P<0.01)。结论:黄连-阿胶、黄连-肉桂和法半夏-秫米具有抑制长期单独应用地西泮而致药效下降机体耐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内GABAA-R和GAD65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