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不同病因引起的阵发性房颤患30例,给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预防房颤复发,观察其效果。结果:30例患随访时间为3-28(平均13.5)个月,8例患在半年内房颤复发,半年有效率为73.33%。结论:小剂量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联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将9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45)与胺碘酮加缬沙坦组(Ⅱ组,n=46),疗效观察18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3.
联合应用胺碘酮及安他唑啉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观察(摘要)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李青**朱兆仪向菊兰本文旨在探讨对顽固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单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应用胺碘酮150m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于10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静脉维持(600μg/min),同时口服胺碘酮,每周5d。第1周600mg/d,第2周400mg/d,第3周200mg/d。对照组用普罗帕酮70mg,加入5%葡萄糖液稀释,5min~10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次日口服普罗帕酮200mg,8h口服1次,一周后逐渐减量至150mg/d维持。观察两组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维持率。结果治疗组转复率为86%,维持率为81%;对照组转复率为84%,维持率为56%。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可静脉应用于转复阵发性房颤。但胺碘酮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较普罗帕酮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12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福辛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随访时间1 a,研究终点为房颤发作,观察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及治疗前后左心房内经.结果 治疗12个月,治疗组左心房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福辛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 ,发作时多伴明显心悸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持续时间过长还可形成心房内附壁血栓 [1] ,故应积极治疗。持续性房颤可由阵发性房颤 ( PAF)发展而来 ,PAF患者心律转复后如何安全、长期、有效地维持窦性心律 ,是临床上广泛关注的问题。而某些传统治疗心律失常药物如洋地黄类 ,维拉帕米等 ,对预防房颤复发无效 ,奎尼丁可能增加死亡风险 ,而胺碘酮可能是安全有效药物[2 ] 。因此 ,本文对 3 1例具有明显症状的 PAF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心律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现报告于下。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小剂量胺碘酮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I组,n=53)和胺碘酮 培哚普利组(Ⅱ组,n=55),治疗随访时间为2年,研究终点为房颤发作.计算两组治疗后3、6、9、12、18和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6、12、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间左心房内径无差别,18个月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3、6、9个月,I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低于Ⅱ组,但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12个月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0.025),治疗结束时I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1.22%,Ⅱ组为82.35%.结论:胺碘酮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应用替米沙坦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 方法 76例非瓣膜病变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对照组和替米沙坦+胺碘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观察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的变化及评价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 结果 治疗3、6个月两组左心房内径和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0.04、0.51和t=0.03、1.12,均为P>0.05).治疗1年后,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48.4%和73.5%,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7.26±4.85)mm和(34.38±3.85)mm,联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t=4.33,P<0.05),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t=2.66,P<0.05). 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随着时间延长,维持窦性心律效果越好,可能与替米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9.
阵发性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主张尽可能复律,转律分为药物及电转律,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仍作首选。本文旨在探讨口服胺碘酮用于转复窦性心律及小剂量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氯沙坦和培哚普利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 将181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61)、胺碘酮+氯沙坦组(Ⅱ组,n=59),胺碘酮+培哚普利组(Ⅲ组,n=61),治疗随访时间为2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三个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18和24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 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房内径大于Ⅱ组和Ⅲ组(P<0.05).治疗7个月后,Ⅰ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而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终点时,Ⅰ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9.01%,Ⅱ组为83.05%,Ⅲ组为80.33%(P<0.05).Ⅲ组刺激性干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而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和QT间期≥0.5 s的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胺碘酮分别与氯沙坦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口服胺碘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及小剂量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和安全性进行此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有效地预防阵发性房颤(PAF),使持续性或顽固性PAF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然而用胺碘酮治疗的患者一旦房颤(AF)复发,常常既要加大胺碘酮剂量,又要行电击复律。本研究有两个目的:①明确胺碘酮加用短程奎尼丁治疗AF的效果和安全性;②确定复律成功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并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尽管目前有多种介入治疗方法,但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最主要的手段。胺碘酮是目前最常用的复律及维持窦律的药物,其有效率达40%~60%;然而对老年阵发性房颤,其能否进一步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尚未见充分报道。本文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观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左心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择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9例,分为胺碘酮治疗组(44例,单纯服用胺碘酮),联合治疗组(45例,服用胺碘酮及厄贝沙坦),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左房内径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与胺碘酮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提高(64.3%比81.4%),左房内径明显减小[(40.12±10.6)mm比(34.10±10.11)mm],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且明显抑制左房扩大,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心律平)转复器质性心脏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阵发性房颤发作1 h~ 72 h病人8例, 随机分为胺碘酮组40例和心律平组41例,心律平组静脉注射心律平70 mg;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后改为静脉输注150 mg~450 mg,观察其复律情况及药物副反应.结果心律平组阵发性房颤41例,复律成功28例.胺碘酮组阵发性房颤40例,复律成功31例.两组未复律者心室率均有明显控制, 胺碘酮组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心律平组.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并发器质性心脏病的快速房颤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阵发性快速房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0例老年人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的诱发因素多为劳累、情绪激动、饮食不当、烦躁失眠;有基础心脏病35例,占94.44%;90例快速房颤用西地兰转复的总有效率为91.1%,转复后用小剂量胺碘酮(0.1-0.28)维持,预防复发。结论,疗养过程中避免房颤的诱发因素,提高患自我预防保健能力;小剂量胺碘酮能有效预防房颤复发等是防治老年阵发性房颤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窦性心律(窦律)维持作用及复发因素.方法 80例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替米沙坦十胺碘酮组)40例,对照组(胺碘酮组)40例.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窦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后的左心房内径(LAD).结果 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72.5%、50.0%,P<0.05),治疗组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分别为(37.2士4.2)mm和(39.3±3.9)mm(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能延缓患者左心房的扩大,预防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8.
阵发性心房颤动口服胺碘酮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口服胺碘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发作时转复为窦律及小剂量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25例具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首先给予2~6天负荷量(600mg/日),心律转复后再以小剂量维持。20例在服负荷量期间,其余5例在服药7~10天内转复。随访236±35个月,维持窦律组(19例)与房颤复发组(6例)相比,基础心脏病不同,左房大小有显著差异。未见明显副作用发生。表明口服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尽管一般情况下房颤并非生命威胁性心律失常,但其心房收缩丧失,过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转复的可能性、预测因素及胺碘酮的转复效果。方法:将112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胺碘酮治疗组,观察治疗48h和7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将常规治疗组48h后未复律的患者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胺碘酮组,观察用药至7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结果:胺碘酮组55例房颤患者,治疗48h和7d转复为窦性心律的转复率分别为72.73%和83.63%,常规治疗组48h的转复率为52.63%。未复律的患者给予胺碘酮和常规治疗至7d时房颤的转复率分别为53.84%和28.57%。多因素回归和相关分析表明,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原因。结论:多于50%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可在48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胺碘酮对房颤的转复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纤颤(AF)的发生率较高。根据心房纤颤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可分为阵发性房颤(间歇发作)、持续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本目的在于研究静脉用胺碘酮治疗CABG术后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我院CABG患40例(2001年1月至2002年10月)术后出现阵发性房颤。除外心功能不全、低钾血症、血容量不足等因素后立即静脉给予胺碘酮,首次剂量为1~3mg/kg静脉推注,然后给予500~1000μg/min静脉泵人,总量小于1200mg/d。心房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停药。观察房颤发生前后血压、心室率及心电图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例患均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为90%。副反应发生率为7.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