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小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2776-2777
目的探讨应用椎间融合器(Cage)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30例行椎间融合器加榷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疼痛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11个月~39个月,平均随访25个月。术后神经根及马尾神经压迫症状缓解或消失,内固定牢固,29例椎体间融合良好,融合优良率为96.7%。1例发生Cage轻微后脱但无神经症状。结论后路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并发症少,安全,疗效好;围术期护理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手术前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总结122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患者术后恢复好,无并发症发生。经皮椎间孔镜具有微创、恢复良好等优点,治疗腰椎盘突出症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认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对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后护理,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 93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3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未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后路腰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5至2011年6月我院应用经椎间孔后路腰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31~56岁,平均为45.3岁。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0个月,平均36个月。优19例,良4,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患者术后3~6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4.5个月。随访期间椎弓根螺钉无松动、断裂,融合器位置及形态正常。结论: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够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症状及改善相关功能障碍,降低了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腰腿痛基本缓解,可长时间步行,所有29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26例患者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8.3%,其中3枚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结论: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并总结体会.结果60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除,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加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的围术期全程有效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都凤丽  高婷婷 《当代医学》2014,(23):122-123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宝鸡市中医医院60例采用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加强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和疼痛评估;手术后进行病情观察,健康指导,功能锻炼,积极预防并发症,个体化的镇痛模式;建立随访机制。结果本组60例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及时、有效、全程的护理是手术疗效和远期愈后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后路内窥镜下B-Twin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Twin(可膨胀式椎体间置入融合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内窥镜下行腰椎间盘切除术,7个间隙置入B-Twin,术后进行3个月随访。结果:术后B-Twin在腰椎间隙植入融合良好,未发生松动和滑移现象,亦未见间隙变窄及融合器内陷,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结论: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后,B-Twin置入椎间隙达到即刻稳定腰椎,恢复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弯曲,手术创伤小,B-Twin为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无须钉棒系统辅助内固定,植骨量大,融合率高,可多间隙应用,本文认为它是目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丹荣  李宏  沈伟辉  蒲鹏吉  罗浩 《吉林医学》2014,(20):4475-4476
目的:对腰椎后路减压和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4例腰椎邻近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后路全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盘切除加cage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术后临床效果回访分析研究。结果:24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术后椎间盘突出症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同术前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7.5%,手术效果优良。结论: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盘切除加cage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治疗相邻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植骨治疗动力性不稳定的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单纯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腰椎动力位X线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后,本组行髓核摘除术后行后路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后进行1~7年的随访,并对其复发率及后期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本组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所有病例脊柱节段均获融合,融合率100%,平均融合时间为8(6~12)个月。术后随访1~7年,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优良率为96.9%。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还伴有腰椎不稳的患者髓核摘除加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运用了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摘除椎间隙65个,融合节段65个.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复查X线片,无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完全消失45例,基本消失9例,无明显缓解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0%.结论 运用腰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办法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运用了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摘除椎间隙65个,融合节段65个.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复查X线片,无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完全消失45例,基本消失9例,无明显缓解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0%.结论 运用腰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办法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固定术,术后进行抗炎、消肿等对症治疗,术后3 d体格检查,予腰椎JOA评分,术后2周拆线,出院前再次进行腰椎JOA评分.结果 5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疗效,出院后均获3~24个月随访,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优良率达到91.4%.结论 对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反复,症状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固定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疗效满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手术,综合分析在对患有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以及腰椎后路减压的办法,并结合使用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手段,揭示了使用以上的手术方法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手术后的实际效果。方法使用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84例患有腰椎邻近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施行单纯减压,观察组施行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对其进行术后的临床效果的回访记录与其术前的病症及治疗记录做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总有效率(95.23%),在术后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7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术和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相邻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微创小切口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术治疗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改善率优4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5.8%。3例出现术中硬膜撕裂,术后无根性疼痛复发和腰椎不稳症状,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融合区均骨性融合。结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可扩张型椎体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注意对硬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板减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42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的患者采用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前常规摄腰椎正侧位、腰椎过伸过屈动力位片、CT及MRI,了解椎管狭窄及椎体不稳程度;术后1周带腰围或佩戴支具下床活动。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的评定标准,优良率85%。X线片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结论经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效果优良,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医疗费用少等优点,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及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后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方法自2003~2006年,我院对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行腰椎动力位摄片、CT、MRI检查,证实全组病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腰椎失稳症,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共13个间隙。本组均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失稳节段横突间、小关节、椎板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1~3年,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优10例、良1例;植骨融合率达100%,未发现螺钉断裂、松动和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横突间、小关节、椎板植骨融合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6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术前进行有效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加强体位及康复锻炼指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住院3-5d,出院后随访24-30个月,患者疗效评价优良率达93.67%,并发症发生率为7.59%。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系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腰椎微创手术的优势。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有效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后正中入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78例,其中37例行后正中入路PLIF术,41例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TLIF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结果:改良TLIF组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时间缩短,与PLI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均提高,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后正中入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赵芯 《大家健康》2014,(9):111-111
目的:总结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病情评估,术后体位护理、病情观察、功能锻炼和脊髓神经系统症状观察,并做好患者出院指导。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随访1年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和脊髓神经根损伤患者,其中恢复优57例,良13例,可5例,差5例,有效率达93.75%。结论: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是确保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