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38例食管鳞癌组织、16 例癌旁组织及12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观察食管鳞癌端粒酶活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38例食管鳞癌组织中,32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4.21%;16例癌旁组织中,5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1.25%;12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1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33%。食管鳞癌组织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或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临床分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食管鳞癌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 -ELISA定量及TRAP -银染定性的方法 ,对 38例食管鳞癌组织、15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 12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食管鳞癌、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粘膜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分别 84 .2 1%(32 / 38)、6 0 .0 0 % (9/ 15 )及 8.33% (1/ 12 )。端粒酶活性的平均A值分别为食管鳞癌组织 1.4 4 0± 0 .85 7、不典型增生组织 0 .4 86± 0 .30 2、正常食管粘膜组织 0 .0 75± 0 .0 4 9。 3组间两两比较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及端粒酶活性的平均A值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 :端粒酶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 ,端粒酶的激活是食管癌的早期事件 ,其活性的检测有望成为预测食管癌发生及其诊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4位(17.38/万)。食管癌的发病有家族聚集性和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最高最低相差100多倍。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4例食管鳞癌中Bcl-2蛋白和PCNA表达进行检测.探讨这些因素与食管鳞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何首乌饮对衰老小鼠卵巢PCNA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造模后灌胃何首乌饮连续32d,小鼠断头处死取卵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和PCR—ELISA法检测小鼠卵巢组织PCNA、端粒酶活性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卵巢PCNA阳性细胞数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P〈0.05)。何首乌饮延缓衰老各剂量组PCNA阳性细胞数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P〈0.05)。何首乌饮延缓衰老组端粒酶活性均低于模型组(P〈0.05),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何首乌饮可明显提高衰老小鼠卵巢的增殖能力和端粒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延缓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恶性肿瘤诊断和病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TRAP-银染法检测30例乳腺癌端粒酶活性并以30例癌旁组织作对照。结果:30例乳腺癌组织(86.67%)表达阳性,其中18例术前针吸活检组织(83.33%)表达阳性,而癌旁组织(13%)表达阳性,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端粒酶活性见于绝大多数乳腺癌,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检测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端粒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方法采用端粒重片段扩增法对50例鼻咽癌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鼻咽癌慢性炎症,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率均为100%,鼻咽癌端粒酶阳性率为87.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c-fos和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20例高级别食管上皮内瘤变和10例正常食管牯膜组织标本中c-fos和PCNA的表达.结果 (1)60例食管鳞癌组织、2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1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标本中c-fo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7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fos在高分化和中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高分化和中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fos和PCNA可能均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作为监测肿瘤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9例食管鳞癌及1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食管鳞癌中VEGF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VEGF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VEGF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和PCNA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表达的意义及与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例食管正常黏膜(N)、19例不典型增生(DYS)、7例原位癌(CIS)及139例浸润癌(SCC)活检标本中Mcm5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Mcm5和PCNA在食管由正常向癌转变的过程中,表达逐渐升高(P<0.01),2者均与病变类型存在正相关关系,rs分别为0.574和0.479(P均<0.001).②Mcm5的表达随着食管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增高(rs=-0.219,P<0.05),而PCNA的表达在Ⅰ、Ⅱ级鳞癌组织中逐渐升高,但在Ⅲ级鳞癌组织中降低,与分化程度无关(rs=-0.159,P>0.05).结论Mcm5、PC-NA在食管癌变过程中能很好地反映细胞的增殖状况,Mcm5的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p2 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正常食管粘膜、非典型增生及浸润癌各 6 4例 ,以免疫组化S P法检测p2 7和PCNA的表达状态。结果 p2 7在正常食管粘膜表达率最高 (90 .6 % ) ,随食管粘膜上皮病变的发展表达率呈下降趋势 ,且p2 7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而PCNA在正常食管粘膜表达率最低 (35 .7% ) ,PCNA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p2 7与PCNA在非典型增生、浸润癌中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p2 7与PCNA在浸润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p2 7和PCNA的异常表达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趋势、指导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candidate genes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Methods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17 ESCC samples and 17 adjacent normal samples, GSE20347, was downloaded from 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 The raw data were preprocessed, and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 between ESCC and normal samples were identified by using SAM software (false discovery rate <0.001). Then, the co-expression network of DEGs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Pearson’s correlation test (r-value ≥0.8). Furthermore, the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expression network were analyzed through NetworkAnalyzer (default settings) of Cytoscape. The expression fold changes of DEGs and top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utilized to identify the candidate genes of ESCC (Crin score >4), which were further analyzed based on DAVID functional enrichment analysis (P-value <0.05).

Results

A total of 1,063 DEG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490 up-regulated and 573 down-regulated DEGs. Then, the co-expression network of DEGs was constructed, containing 999 nodes and 46,323 edges. Based on the expression fold changes of DEGs and the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expression network, DEGs were ranked, and the top 24 genes were candidate genes of ESCC, such as CRISP3, EREG, CXCR2, and CRNN. Furthermore, the 24 genes we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bio-functions regarding cell differentiation, glucan biosynthetic process and immune response.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ed that CRISP3, EREG, CXCR2, and CRNN might be causative genes of ESCC, and play vital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SCC. However, further experiment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confirm our results.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10.1186/s40001-014-0052-x)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PCNA和bcl-2 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 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的方法,检测了65 例食管鳞癌和53 例癌旁鳞状上皮组织中PCNA和bcl- 2 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ESC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65 例ESC 中PCNA 指数为39-93 ±12-45 ,明显高于53 例癌旁鳞状上皮组织中的PCNA指数8-38±3-20(P<0-001) ,PCNA 和bcl-2 蛋白的表达均与ESC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 0-05),且bcl- 2 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P< 0-05)。结论 PCNA和bcl- 2 蛋白均可能有促进ESC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影响ESC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李牧  曹学文  姜君威  杨永珠  张雁山 《医学争鸣》2005,26(19):1800-1801
目的:探讨telomerase与PCNA在中晚期食管癌不同大体病理类型的表达.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大体病理类型的中晚期食管癌共126例,其中蕈伞型30例,缩窄型28例,溃疡型32例,髓质型36例. 并用SPSS10.0软件分析结果. 结果:中晚食管鳞状细胞癌的telomerase,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蕈伞型60.0%与83.3%;缩窄型75.0%与78.5%;溃疡型75.0%与15.6%;髓质型44.4%与77.8%. χ2检验telomerase:χ2=378.829,P<0.005. PCNA:χ2=357.656,P<0.005,各组差异显著. 结论:telomerase,PCNA在不同的中晚期食管癌的大体分型之间表达不同,同时进行telomerase与PCNA免疫组化检测对于评估食管癌的预后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和分析喉鳞癌染色体核形,探讨染色体变异与喉鳞癌基因组变异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18个来源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细胞培养,收集分裂中期细胞,进行染色体"G"带染色,分析核型.并以3例来源于喉鳞癌旁正常上皮组织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喉鳞癌染色体核型主要表现为大量复杂的、但并非任意性的染色体结构重排和数目改变:染色体丢失的机率显著高于染色体成分、数目的增加;染色体/臂成分的失衡主要表现为3p、4p、8p、18q、5q、13、21和22染色体成分的缺失,及3q、7q、8q、5p、11q13和20染色体成分的增加;大部分的染色体断裂点位于着丝粒区域.结论 染色体数目、结构的不断变异造成癌基因活化、扩增,抑癌基因的抑制和缺失,这种多基因改变的不断积累促进了喉鳞癌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CK20、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CK20,PCNA的阳性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30例胃癌组织中CK20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CK20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分化、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及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CNA的阳性表达率均增强(P<0.05);CK20的阳性表达与PCNA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72,P=0.007);胃癌组织CK20和PCNA的表达均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胃癌组织CK20、PCNA的阳性表达对判断胃癌患者的转移和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明确VES对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的作用,为临床应用VES防治口腔鳞癌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方法 RT-PCR法检测促凋亡基因bax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促凋亡基因bax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 bax基因在Mrna水平上及蛋白水平上表达上调.结论 VES诱导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的凋亡作用,bax基因可能参与该过程.  相似文献   

18.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贲门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表面变化及其与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141例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患者PTEN的表达状况。结果: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PTEN阳性率分别为47%(34/73)和43%(29/6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升高,PTEN蛋白的表达有增高的趋势,淋巴结转移组PTEN免疫阳性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高,但统计分析未发现PTEN免疫阳性反应率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间存在相关性(P均大于0.05)。结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存在一致的PTEN蛋白变化,提示2者可能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