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骨髓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瑛  高彦荣 《医学综述》2005,11(2):181-182
骨髓纤维化(myelofibmsis,MF)是由于骨髓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而影响造血功能所产生的病理状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目前对于骨髓纤维化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近来一些研究在尝试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myelofibrosis)治疗骨髓纤维化。现予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报道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出现间质性肺炎,综合相关文献,分析甲磺酸伊马替尼引起间质性肺炎的特点、机制,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局灶、原发胃肠间质瘤切除术后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否能够改善无复发生存时间。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1月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29例局灶、原发胃肠间质瘤切除术后患者给予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1次/日,用药1年以上(高危患者2年以上)。计算1年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均纳入统计学分析,中位随访时间33.9个月(24~48个月),1年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均为100%。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安全可靠,手术切除局限、原发胃肠间质瘤后,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有可能改善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10月至20010年10月期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5例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日治疗。结果:25例病人均得到随访,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3例,疾病稳定(SD)8例,疾病进展(PD)4例,死亡3例。1年存活率100%,2年存活率96%。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有较好疗效,能延长患者生命,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能长期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甲磺酸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IonPac AS11-HC阴离子分析柱(250 mm×4.0 mm),柱温30 ℃,电导检测器,进样量10 μL,淋洗液为10 mmol/L氢氧化钾溶液,体积流量1 mL/min,采集时间10 min。结果 甲磺酸在38.5~192.6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 7),准确度的RSD为0.23%。结论 本法准确、可靠,可作为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甲磺酸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中肾功能、肾病理改变、肾组织-αSMA表达的变化,验证UUO制作RIF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32只Wa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16只。在术后3、10、203、0 d每组各处死4只,处死前1 d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处死时抽取其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左肾组织行HE染色,动态观察肾病理学变化,评定各组大鼠肾间质损害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间质-αSMA,并分析其与肾间质损伤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在第3天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在10 d时高于假手术组(P<0.01),20d达到高峰,继之出现下降。模型组的肾间质损伤指数及-αSMA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αSMA表达的相对量与肾间质损伤指数呈正相关(r=0.92,P<0.001)。结论UUO可以快速建立RIF动物模型,并作为延缓肾功能损害治疗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7.
甲磺酸伊马替尼对胰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新  李俊生 《现代医学》2006,34(6):386-389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Gleevec)对胰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Gleevec对胰腺癌细胞中的生长抑制(GI)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测定胰腺癌细胞的体外生长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癌细胞周期的改变;膜联蛋白标记与碘化丙啶检测细胞的死亡及凋亡情况。结果Gleevec对胰腺癌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其半数生长抑制浓度(GI50)为17~31.5mmo.lL-1。Gleevec作用后胰腺癌细胞克隆形成率下降,细胞周期并无影响,未见明显凋亡细胞产生。Gleevec通过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而诱导细胞死亡。结论Gleevec具有抑制胰腺癌的细胞体外生长的能力,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羟苯磺酸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肾间质纤维化组(UUO组)及羟苯磺酸钙组(CDT组),分别采用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UUO术后14 d大鼠梗阻侧肾脏的组织学变化和MMP-9、TIMP-l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UUO组大鼠肾间质纤维组织面积显著增加(P<0.01),MMP-9、TIMP-1表达均有显著增高(P<0.01)。与UUO组相比,CDT组大鼠肾间质纤维组织面积减少,MMP-9表达增强、TIMP-1表达减弱(P<0.01),UUO组和CDT组大鼠左肾MMP-9/TIMP-1与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成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羟苯磺酸钙可缓解输尿管梗阻导致的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MMP-9/TIMP-1紊乱、改善基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吡非尼酮(pirfenidone,PDF)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雌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PDF 500 mg/(kg*d)].UUO术后7 d和14 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光镜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RT-PCR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肾脏间质纤维化病变最明显,治疗组病变显著减轻(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α-SMA蛋白和基因表达及CTGF的基因表达均明显增加(均 P<0.01);治疗组上述物质表达则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均 P<0.01).结论 吡非尼酮可能通过抑制α-SMA和CTGF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手术治疗晚期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0年11月间30例转移性GIST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对患者行完全切除、主要病灶清除术和姑息减瘤术三种不同的手术,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较全面控制和局部控制组中有80%是已经行肿瘤完全切除和较满意的主要病灶清除术。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肠梗阻、肠瘘、腹腔出血均为2例。肿瘤完全切除的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优于其他两种手术方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不足组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个月,其他两组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6个月(P〈0.05)。控制不足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11个月,其他两组患者术后一直存活到现在(P〈0.05)。结论靶向治疗后,对晚期转移性GIST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面,较全面控制组和局部控制组患者的安全性较高,而控制不足组的患者应该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1.
尿毒清颗粒抑制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作用靶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尿毒清抑制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制备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10周龄SPF级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Sham,n=20)、模型组(UUO,n=20)和尿毒清治疗组(UNQ,n=20);UNQ组于于术前1天给予尿毒清2 g/(kg·d)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处死5只大鼠,取梗阻侧肾脏进行组织学检查,对肾间质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情况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分析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粘连蛋白(FN)表达。结果与Sham相比,UUO大鼠各时间点的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肾小管间质中TGF-β1、FN 表达均增高(P<0.05)。与UUO相比,尿毒清治疗后3 d,可观察到大鼠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P<0.05)明显减轻,同时肾组织中TGF-β1表达减少(P<0.05);治疗后7 d,上述治疗作用持续存在,同时进一步使UUO大鼠肾间质的FN 表达下降(P<0.05);治疗14 d后,肾间质细胞浸润情况评分(CIS)和慢性病变(包括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评分(AFS)较 UUO 组分别下降22.2%和19.1%(P<0.05),TGF-β1、FN的表达则较UUO 组分别减轻30.8%和30%(P<0.05)。结论尿毒清的保护作用表现在肾损伤的开始就通过减少TGF-β1表达从而使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受到抑制,同时还能减少病变肾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对肾组织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设:①模型组(n=6),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0.3 ml无菌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次;②治疗组(n=6),他莫昔芬5 rmg/kg(0.3 ml无菌生理盐水配置)灌胃,每天2次;③假手术组(n=6).术后第9天处死各组大鼠.采用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肾组织纤维化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②UUO模型第9天时大鼠肾组织α-SMA表达明显增强,采用他莫昔芬治疗后,肾组织α-SMA表达的异常增强能得到有效抑制.结论:昔芬类药物具有减轻肾组织纤维化的作用,而这一作用与其能有效阻抑肾组织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黄素(Emodin)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法制备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并以小、中和大剂量大黄素(25、50、80mg/kg)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的生存状况,检测大鼠血清I型胶原(C-I)、Ⅲ前胶原肽(PⅢP)、透明质酸(HA)含量,及肾组织TGF-βmRNA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大黄素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①大鼠生存率提高;②血清C-I、PⅢP、H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③肾组织TGF-β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大黄素能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法诱导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肾组织TGF-βmRNA表达,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Rock1基因在实验性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Rock1在介导肾间质损伤与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不同阶段肾组织中Rock1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相关指标和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ock1基因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早期即明显上调(F=18.45,P<0.001),第7天达高峰而后下降,至UUO模型后期(第21天)降至基础表达水平。α-SMA基因表达在第3天即明显上调(F=18.43,P<0.001),第14天达高峰后有所下降,至模型后期仍高于基础表达。Rock1基因表达较α-SMA提前达到高峰,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617,P<0.05)。Rock1基因与UUO大鼠肾间质炎性浸润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73,P<0.01),并且在病变进展阶段与间质纤维化指标呈显著的正相关(r=0.664,P<0.01)。结论:Rock1基因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出现了明显表达异常,它可能通过介导炎性细胞浸润和诱导细胞表型改变而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抗纤灵方对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所致肾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动态观察4周。治疗组以抗纤灵方在造模的同时开始灌胃,1次/d,共4周。治疗的第2周末检测BUN、Scr含量等指标,观察肾功能变化;第4周末采用HE染色、丽春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和胶原纤维沉积变化;采用RT-PCR法观察梗阻肾皮质C-Met、HGF、Erk1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BUN、Scr明显升高;肾小管和间质的结构基本消失,呈现弥漫的细胞增殖;肾间质胶原纤维增生和大量炎细胞浸润;肾组织C-Met mRNA表达显著上调,而HGF mRNA水平显著下调。中药抗纤灵方治疗组肾脏炎性细胞浸润及间质损伤均轻于模型组;BUN含量显著降低,Scr含量趋向正常;肾组织C-Met mRNA表达明显减少,HGF mRNA水平明显上调。ERK总基因水平的表达在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中药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抗纤灵方可能与抑制肾组织C-Met mRNA表达并增加抗肾纤维化的细胞因子HGF mRNA表达来改善大鼠梗阻性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探讨肾炎舒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肾炎舒治疗组[378mg/(kg·d)],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制作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术后第7天及第14天分别处死各组中6只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及组织中HMGB1、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HMGB1、TGF—β1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同期假手术组(P〈0.05),肾炎舒治疗组HMGB1、TGF-β1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结论:HMGB1可能协同TGF-β1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炎舒胶囊可抑制肾组织中HMGB1及TGF-β1的表达,对肾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邓英辉  付文静  张沛 《医学综述》2011,17(3):457-459
目的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EPO治疗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行UUO术。治疗组大鼠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2、5、8天给予EPO(1000 U/kg)腹腔注射。术后第10天取术侧肾脏组织,观察大鼠肾脏皮质相对间质容积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在肾间质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EPO治疗组出现明显的肾间质纤维化改变,但EPO治疗组病变程度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及EPO治疗组的肾皮质相对间质容积高于对照组(P<0.01),但EPO治疗组较模型组减低(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于模型组和EPO治疗组中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三者的表达于EPO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EPO可以减缓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这种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阻止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肾间质纤维化是现代医学对肾脏病理变化的描述,遵从中医学辨证论治原理,将肾间质纤维化分为虚、瘀、痰、毒4个证型,多年来各家学者力求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文章还就此举证发挥,阐述了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肾间质纤维化由多种病理机制造成,包括成纤维细胞过度活化、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等等,中药可以通过干预其中某一或多种途径而起到抗肾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