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代表着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事物发展规律探索的智慧结晶,书中对“道”、“德”等问题的论述极为精辟。《内经》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并使之与医学相结合,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理论,并使中医在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皇甫谧编写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最多地收集和整理古代针灸资料的重要文献。《甲乙经》是皇甫谧将《素问》、《九卷》、《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的有关内容,采用“使事类相从”的归类法,将各书相类原文辑集一起,“删其浮辞,除其重复”,集三部为一,编次而成。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金匮要略方论》的简称,是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治疗杂病的专著。本书理、法、方、药悉具,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对今天的中医临床仍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金匮》以病分篇,按条论述。其原文古奥,义理深邃,篇名和有些病名特殊,病因病机多述略,就是名词术语、行文习惯也和现代不同,学习起来较难。为使读者对《金匮》一书既能撮其要,又能理解应用,达学以致…  相似文献   

4.
根据《左传》、《史记》、《汉书》记载,我国春秋至两汉时期,书籍的计量单位─“卷”“篇”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触发了卷篇一级计量概念蜕变成二级计量概念。按照“卷篇”蜕变原理,以及《汉书·艺文志》医经七家“卷”参数的记载,揭示了《灵枢》三大经文系统并与《黄帝内经》《外经》、《扁鹊内经》《外经》卷参数一致。此外,运用“编绝简垢”原理,重塑了《灵枢》的合篇与脱篇,从而对《黄帝内经》等原貌作了初步还原处理。  相似文献   

5.
《本草害利》的"药害"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后期医家凌奂所著《本草害利》一书,集历代本草及名医经验,结合自己丰富临床经验,选用常用药物,删繁就简,先陈其害,后叙其利,并详述其出产、形状、炮制方法,书中提出“药害”理论,强调根据病证辨证用药,趋利避害,对于合理用药,减少“药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考证的方法,比较分析“仓公传”所载医学内容与今本《素问》、《灵枢》的相同及差异,以及传中所载古医经在《素问》的载录情况。推断:①《黄帝内经》的编撰成书应在仓公之后,其成书年代的上限不早于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书中亦包含了仓公的医疗学术经验。②认为《黄帝内经》可能是仓公的学术传人在西汉医学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对先秦及汉初零散的医学篇章作系统的加工整理、修改补充而成,它既保留了先秦的一些医学思想和理论,更汇集了西汉时期的医学理论和医疗经验,反映该时期的医学学术水平和成就。  相似文献   

7.
《瘟疫论》是我国第一部讨论瘟疫类疾病的专著。一般医家都将瘟疫类疾病归于温热疾病的范畴。关于温热类疾病的记载和论述,上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书。对于有流行、有传染、起病急、病势凶的这类温热疾病则称为“疠”或“温疠”“疠疫”,很多医著都提到这种“疠”“疫”病。但有系统理论有辨证论治纲领来治疗这类疾病的著作,首推《瘟疫论》。  相似文献   

8.
《医宗金鉴》中的伤寒内容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宗金鉴》是由清代朝廷编订颁发的大型医学丛书,它的第一分册“订正仲景全书”,研究《伤寒论》不仅系统全面,而且很有特色,它对《伤寒论》的条文依据章节重新归类,并对一些内容相同的条文进行合理归并,对一些内容复杂的条文合理拆解,对错漏的条文大胆修正,还用“三纲鼎立”理论,作为太阳病分章节的依据和解释条文的论理工具。书中还有歌诀体裁,便于记忆。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道"论本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揭示《黄帝内经》(以下称《内经》“道”论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观、整体恒动观,并用其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以“道”为主线,对《内经》全文进行层层剖析,归纳总结其核心思想。结果:《内经》之所以被后世奉为圭臬,是因为其“道”论贯穿于始终,其指导思想就是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及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所逐步形成的整体观和恒动观,是自发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结论 《内经》因以其“道、为核心,使之至今仍然作为祖国医学的精髓,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黄帝内经》对《说文解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说文解字》与《黄帝内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考察,前者具有接受后者影响的可能性.通过比较、分析二者所反映的思维模式、哲学观念以及人体解剖、疾病和治疗知识,可知:《说文》中蕴涵的中医学知识与《内经》一脉相承;《说文》所体现的“天-地-人”宇宙思维模式与贯穿《内经》的“天-地-人”生态医学思维模式同出一辙;作为《内经》理论基础的“气、阴阳、五行”学说可通过《说文》追本溯源;《说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汉字的造字结构,追溯汉字源流及本义,是研读《内经》、探索中医学起源的重要书籍.  相似文献   

11.
训诂学在阅读《黄帝内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内容丰富而深奥,是中医献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医工作的必读之书。然而,由于成书年代久远,今人不悉古语,读来不免有些艰涩。宋人郑樵云:“古人之言所以难明,非谓书之理意难明也,实为事物难明也;非谓古人之言难明也,实为古人之言有不通于今之难明也”(《通志·艺略》)。为《素问》作注的王冰也曾说:“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葳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诘训”。可见要沟通古今,唯有训诂:要读潼《黄帝内经》,同样要借助于训诂。  相似文献   

12.
讨论陶弘景撰《本草经集注》是用“苞综诸经”的办法,以诸经中最早的本子《神农本草经》药365为主,以吴普、李当之等名医在诸经中增录的药物“名医副品”亦365种,编为七卷本《本草经集注》。由于历代本草序,把“名医副品”一词多加改动,从而产生一些误解:一是认为“名医副品”365种药来自一本现成《名医别录》书,二是认为《证类本草》“梁陶隐居序”为《名医别录》序。  相似文献   

13.
唐初杨上善所撰注之《太素》一书颇具汉儒治经之遗风,熔雠校诂训、发明医理于一炉,实为研习《内经》之所必读。惟憾是书亡佚代远,残缺亦甚,无疑给《太素》研究带来障碍。《太素》舶归迄今虽于佚卷问津者未少,然终因资料匮乏而鲜有成就。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东洋医学研究会将国宝仁和寺宫御藏本《黄帝内经太素》整理影印并公诸于世,从而使《太素》佚卷的范围有所缩减,为佚卷经注考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笔者试图通过对《太素》佚卷的考证和辑校,一则确认佚卷经文,二则汇集散佚杨注,并加以整理使之成为可资参考、方便阅…  相似文献   

14.
《灵枢》与《素问》究竟孰先孰后,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因《灵枢》一度失传,王冰注《素问》而未注《灵枢》,致谈《内经》多称举《素问》,甚或视《灵枢》为伪书。本根据《素问》所引“《经》言”书证,逐条加以分析,证明《灵枢》是“经”而《素问》是“论”,进而从先秦诸子书中追朔《内经》理论的渊源。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灸法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对后世灸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就《伤寒论》强调“三阴宜灸”、“施灸须诊脉”、“灸药并施”、“灸法禁忌”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汪昂对《黄帝内经》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昂字讠刃庵 ,明清之际安徽休宁人。史载其“所著有《医方集解》、《本草备要》、《素灵类纂》三书 ,风行远近”[1 ]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以下简称为《素灵类纂》)是汪昂先生代表作之一 ,为其整理、注释《内经》专著。书成于清康熙己巳年 (公元 1689年 )。按凡例记载 ,“阅三十年 ,其书始就” ,汪昂自 45岁着手编著 ,75岁始脱稿。笔者通过分析该书 ,试将汪昂对《内经》研究的贡献浅析如下 ,以俟校正。1 以类相从 ,用便观览汪昂认为《内经》“全书浩衍 ,又随问随答 ,不便观览” ,故进行合编、分类、注释。以类相从是本书编写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主谓倒装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谓倒装是古籍中常见的一种特殊语序。是为了强调谓语,突出谓语的感情色彩,或者为了押韵,把谓语置于主语前的语法现象。《内经》中主谓倒装句一般都简洁明了,故钱超尘先生在《黄帝内经研究大成》“《黄帝内经》语法研究”部分对《内经》中出现的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没有涉及主谓倒装。考察《内经》全文,主谓倒装现象共出现61处之多,其中的有些句子还比较复杂,各本校释书的标点和释义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对《内经》中的主谓倒装句进行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的下法病案及方药进行分析、归纳,认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了丰富的下法理论,叶氏学习古方古法,对先世医家下法理论继承和发展,但又不拘泥于古方古法,灵活多变。体现了叶天士在下法应用中“以通为用”、“以通为补”,根据病位、病性、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随证立法组方,注意顾护阴液、邪正兼顾等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中医儿科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以顺序讲授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为主;教学方法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教学手段以“一支粉笔一本书”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缺乏主动意识,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及动手能力的发展。以下谈谈在《中医儿科学》教学方面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内经》“气”字即指精微物质、生理功能、物质和功能、病邪、脉象、气血、气分、气候、矢气、药性、针感及五运六气之气等十三个方面的含义,通过对“气”字各种含义的了解并熟悉其不同的语言环境,书有助于对“气”字作具体辨析且有益于正确理解和引用《内经》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