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常有不同程度血瘀证表现,经过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是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的主要依据。本文对具有血瘀证表现的糖尿病人进行临床红细胞变形指数测定,具有明显的改变,提示糖尿病人确有血瘀证存在,而经活血化瘀治疗后具有...  相似文献   

2.
3.
中医血证一般分虚实两大类 ,笔者选中虚证中的血虚证 ,实证中的血瘀证 ,应用激光衍射法 ,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 ,从而探讨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和辨证特点及诊断条件。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均为本院门诊及病房住院病人 ,其中血瘀证 3 2例 ,男 1 7例 ,女 1 5例 ;年龄 2 8岁~ 59岁 ,平均 41岁 ;血虚证 3 6例 ,男 2 0例 ,女 1 6例 ;年龄 2 1~ 63岁 ,平均 43岁。正常对照组为本院职工及家属 3 0人。其中男 1 6人 ,女 1 4人 ,年龄 2 4~ 53岁 ,平均 3 9岁。三者的自然情况基本类同。  诊断标准 :①血瘀证诊断标准 :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偏瘫麻木…  相似文献   

4.
502例血瘀证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与血瘀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瘀证患红细胞变形能力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研究分组,血瘀组502例,健康组200人,青年组200人。结果:1、血瘀证组患的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下降,与健康人和青年人组比较差异显(P<0.01-0.001);健康人组与青年人组对照也有差异(P<0.05)。2.血瘀证组患红细胞变形能力与血瘀的程度及年龄增长呈反比(P<0.05-0.005)。结论:1.血瘀证的发生发展与红细胞变形功能关系非常密切;2.血瘀程度越重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差;3.年龄越大其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差。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及体外血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F—800血液分析仪对血瘀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F-800血液分析仪,对临床确诊为血瘀证的56例患者进行了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体积分配宽度(RDW-cv)、血小板体积分配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测定,并与60例健康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眼科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采用“特尔菲法”归纳眼科血瘀证的相关指标,并以此制定调查表,大量收集临床病例后对临床资料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结果,首次提出了眼科血瘀证的定量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在其病理变化过程中,由于气血阴阳失调和饮食、情志、药物滥用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形成血瘀证,血瘀存在2型糖尿病的全过程,是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表现出疼痛、肤色紫暗、脉涩或结代等症状,而且血液流变学明显异常;同时易化热、生毒,伤血、伤脉、伤神,产生多种变证。治疗上应视其寒热虚实,灵活应用活血化瘀法。  相似文献   

9.
靳虹  邢雁 《包头医学》1999,23(1):25-26
近年来,内蒙古西部地区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突出。笔者通过对3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合并血瘀证较为普遍,血瘀证的发病与并发症、衰老、肥胖均有密切关系。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全部是随意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患者48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54例,健康体检者50例,进行血常规和血流变学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有微血管并发症变形性能指标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对糖尿病的监控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医激光血疗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把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 (ILIB)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疗法。此种疗法具有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清热解毒等作用。它为糖尿病血瘀证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现试探讨如下。1 中医激光血疗概述1 1 中医激光血疗的内涵激光具有多种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b)与红细胞变形指数(TK)的相关性。方法在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U-mAlb的测定;在SA-600血液流变测试仪上,采用锥板原理进行TK的测定;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mAlb/Cr(30~300)组和U-mAlb/Cr(〉300)组TK均显著低于U-mAlb/Cr(〈30)组(p〈0.01)。单纯糖尿病、单纯高血压2组患者中U-mAlb/Cr比值升高组TK均低于U-mAlb/Cr比值正常组(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mAlb/Cr比值与TK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TK的降低,U-mAlb排泄率出现升高;而且糖尿病和高血压可能对U-mAlb和TK有协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b)与红细胞变形指数(TK)的相关性.方法 在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U-mAlb的测定;在SA-600血液流变测试仪上,采用锥板原理进行TK的测定;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mAlb/Cr(30-300)组和U-mAlb/Cr(>300)组TK均显著低于U-mAlb/Cr(<30)组(p<0.01).单纯糖尿病、单纯高血压2组患者中U-mAlb/Cr比值升高组TK均低于U-mAlb/Cr比值正常组(p<0.05);糖尿痛合并高血压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mAlb/Cr比值与TK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TK的降低,U-mAlb排率出现升高;而且糖尿病和高血压可能对U-mAlb和TK有协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DXC—300A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对51例糖尿病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RCD)进行了测定,并观察其与空腹血糖的关系,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①病例选择按WHO标准选择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39~78岁(平均56岁).正常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红细胞变形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19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指数(TK).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瘀证在糖尿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糖尿病家族史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将2269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血瘀证症状评定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血瘀症状评分,统计血瘀症状出现频率,并对2组中血瘀证频数及其症状总计分进行比较。结果:2269例患者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有444例,占总调查人数的19.57%;血瘀证患者占调查总数的29.53%,其中,阳性T2DM家族史组有156例,阴性家族史组有514例,而且阳性T2DM家族史组的血瘀症状总计分明显高于阴性家族史组(P<0.01)。结论:血瘀证在糖尿病患者中集中分布,血瘀证程度和糖尿病家族史的有无存在着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血瘀证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血瘀证组73例.非血瘀证组24例.比较2组血流变、血小板聚集、凝血四项的血浆水平,同时对测定人群血瘀证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血瘀证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血瘀证组PT、APTT、TT平均值高于非血瘀证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血瘀证与血黏度、血小板聚集密切相关.同时反映血瘀证与凝血四项升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通过引入双生子的研究方法,开辟研究中医肾虚、血瘀证的新途径.方法 通过300例双生子的临床调查,本文我们仅优选3对双生子即老年后期的邛崃杨氏、老年前期的成都余氏、中年期的北京吕氏,采用5种卵型鉴定方法,以血瘀、肾虚、八纲量表的测定进行证候调查.结果 (1)得到3张家系图,为我们的证候研究提供了一些启示.(2)从八纲量表看,发病相差不远的吕氏双生子,其积分差异不大;而发病较久的余氏,且小双发病较大双早,她们的积分差距达3倍以上;可见随时间推移,该比值有增加的趋势.(3)从血瘀量表和肾虚垦表看,其积分参差不齐,因此我们不能做出什么结论.结论 从我们对3对双生子调查中可看到单卵双生子是对称、集约、精致研究糖尿病血瘀证候的切入点,也从中看到了研究糖尿病的复杂性.其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前瞻性思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血瘀证机理及活血化瘀法应用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4,4(6):1022-1022,1033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其病机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而定论。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产生与中医血瘀证的形成与发展关系甚为密切,应用活血化瘀方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现试从糖尿病血瘀证发生机理及活血化瘀方法的应用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