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常有不同程度血瘀证表现,经过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是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的主要依据。本文对具有血瘀证表现的糖尿病人进行临床红细胞变形指数测定,具有明显的改变,提示糖尿病人确有血瘀证存在,而经活血化瘀治疗后具有...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的形成与气虚和血瘀关系密切.除传统的血瘀症候外,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的本质有6种改变.冠心痛患者不同程度地表现有气虚血瘀或夹有血瘀证候,活血化瘀类方药是冠心病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64例高血压病气滞血瘀患者进行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对高血压病气滞与血瘀证各项指标和舒张压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气滞血瘀患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多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血瘀证较气滞证升高更明显,气滞、血瘀两证的舒张压与微循环积分和全血粘度均有正相关关系。提出高血压病均有气滞血瘀证的表现,血压可作为气滞与血瘀辨证之参考指标,微循环障碍和血粘度升高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从而提示对高血压病进行活血化瘀治疗是值得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血瘀证与活血化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理论已成为祖国医学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进一步阐明中医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并梳理历代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总结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化疗后血瘀证的病因病机和活血化瘀法的作用机制,分析临床治疗乳腺癌血瘀证活血化瘀药物种类、剂量及时机选取原则,并举验案以佐证。[结果]手术、放化疗及肿瘤本身均可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导致乳腺癌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状态。体虚邪实是乳腺癌患者血瘀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抗肿瘤、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防治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转移;临床中治疗乳腺癌血瘀证应遵循辨证选取活血化瘀药物、选择治疗时机及选择适当剂量的原则,以保护正气。所举验案中患者辨证为脾气亏虚、湿热瘀阻,治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获得较好的效果。[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化疗后易出现血液瘀滞,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药是治疗血瘀证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检查的进展,对血瘀证的病理改变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因而对活血化瘀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有较大的扩展。1 现代医学对血瘀证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血瘀证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血液流变性质和血管病理改变所致。常表现为:①血液循环障碍(包括微循环)所造成的人体组织的血瘀、血栓、出血、水肿等改变。②炎症所造成的组织变性、坏死、萎缩、增生等病变。③组织无限制的增生或细胞分化不良。④局部组织的代谢发生障碍以及由此产生的病理反应。总之,血瘀证是…  相似文献   

7.
正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现代中医对血瘀证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总结和提高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展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血瘀证提供新依据,特面向国内外广泛征稿。现将征稿相关内容通知如下。征稿主题:(1)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的相关基础研究;(2)血瘀证的活血化瘀方药的临床研究;(3)血瘀  相似文献   

8.
正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现代中医对血瘀证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总结和提高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展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血瘀证提供新依据,特面向国内外广泛征稿。现将征稿相关内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理论认为血瘀证贯穿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上发现大多数中晚期肿瘤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状态,同时血液高凝表现的浓、黏、凝、聚的临床表现与血瘀证有相似的特征。因而活血化瘀中药应用预防和治疗肿瘤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尤其在活血化瘀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活血化瘀中药能否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纤溶系统的紊乱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还未有明确的认知。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基于纤溶系统研究较多的几类抗肿瘤活血化瘀中药进行概述,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缺血性脑梗塞急性期痰瘀阻络证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以疏血通注射液为治疗组,血塞通注射液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风病临床症状积分、血瘀证证候学积分改变.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显效率为38.46%、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显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中风病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血瘀证证候学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瘀证证候状态,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逐瘀法对血瘀证血清内皮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血瘀证涉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活血化瘀法、方、药也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有效措施.方法通过血瘀证的动物实验,对我们使用的经验方治疗血瘀证进行观察、研究、探讨血瘀证及其治疗过程对内皮素变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明确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法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1.典型的血瘀证伴有异常的内皮素升高.2.逐瘀生新方能使血瘀证家兔血清内皮素含量下降.结论活血化瘀法能调整动物机体状态,降低血清内皮素(ET)含量,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从而改善血瘀证.  相似文献   

12.
中药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血瘀证30例自身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血瘀证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慢性肾炎湿热血瘀证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分别用复方1、复方2水煎剂口服进行两阶段治疗,各阶段分别治疗12周.观察证候疗效、蛋白尿和血尿疗效.结果第1阶段清热利湿法兼活血化瘀法获得了确切疗效之后,继之第2阶段活血化瘀法兼以清热利湿法可明显提高疗效.证候疗效显示第1阶段疗效对第2阶段疗效起促进作用.蛋白尿疗效优于血尿疗效.结论慢性肾炎湿热血瘀证用活血化瘀法可明显巩固和提高清热利湿法疗效.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对血浆D-二聚体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血瘀证患者与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辩证关系,以及活血化瘀对其的影响。方法:对30名正常人及6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瘀证患者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对病人组60例进行活血化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瘀血程度积分的影响。结果:病人组血浆D-二聚体较正常人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1个月后血浆D-二聚体和瘀血程度积分明显下降(P<0.01),瘀血证有明显改善。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做为血瘀证辨证及活血化瘀治疗观测疗效的客观血液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减养心通脉方对冠心病血瘀证亚型CTNNB1基因表达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符合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患者23例,按胸痹血瘀证亚型诊断标准分成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组7例、气滞血瘀证组8例和痰浊血瘀证组8例,进行为期1个月的加减养心通脉方的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服药前后CTNNB1基因表达的变化,观察服药前后血脂血糖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不同证型的患者相比治疗前CTNNB1基因表达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治疗前血糖值均有所下降,气虚血瘀组治疗前后血糖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患者中TC、TG在治疗后,比治疗前值均有所下降,3组治疗前后TC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组、气虚血瘀证组TG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患者的HDL、LDLC值在治疗后相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养心通脉方对冠心病血瘀证3个亚型(气虚、气滞、痰浊)CTNNB1基因表达无明显的调控作用,以方测证,说明CTNNB1基因的表达可能不是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病机制之一。但该方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血瘀证亚型血糖及脂类异常,有较好的降脂和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失眠与瘀血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失眠与血瘀证的关系,找出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故性分析161例门诊失眠患者,治疗血瘀证在失眠各证型中的分布,和活血化瘀法对治疗本病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血瘀兼证者在失眠患者中占了很高的比例,失眠治疗中加用活血化瘀法后有较好的疗效。结论失眠患者多兼有血瘀证,治疗失眠时加入活血化瘀药对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正> 临床研究证明,大多数冠心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证,表现有微循环障碍等。传统的观点认为,冠心病的血瘀表现是由气滞所致,因此,多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而近年来的基础理论研究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应是气虚血瘀,作者受此启发,以中医气血相关理论为指导,观察了补气药党参对微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去甲肾上腺素(NE)、牛血清白蛋白(BSA)、NE+BSA诱发免血瘀证模型,结果三组造型后所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尤以NE+BSA组改变最为明显。其中,NE+BS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高切率全血粘度、低切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以及血浆TXB_2含量、红细胞IC花环率均明显升高;血小板1min聚集率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红细胞聚集均明显增加;血浆6—Keto—PGF_(1α)含量、红细胞C_(3h)受体花环率均明显降低;肠系膜微循环血流流速减慢,以粒流、粒缓流为主。以上各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提示NE与BSA合用可使造型兔产生高浓、高粘、高聚、高凝的血瘀证病理状态,与血瘀证的临床改变相似,也与血瘀证的中医病理机制相符,故可认为此血瘀证模型为一较稳定、理想的慢性血瘀证模型,可用于血瘀证实质的探讨及活血化瘀方药作用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肿瘤患者甲皱微循环改变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应用甲皱微循环检查技术观察了血瘀证患者(肿瘤患者)119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结果:①在119例患者中991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尤以血液流变学改变明显,表现在血液流速减慢,红细胞聚集加重,符合中医血瘀证判断;②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变化多与微循环变化呈同步改变,微循环障碍程度越重,临床病势越重,预后也越不理想;③中药治疗可使70%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及微循环状态得到改善。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甲皱微循环检查技术敏感而直观,在临床监测病情变化中可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报》2013,(9):1402-140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血瘀证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或奥氮平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两组采用中医症状分级量表进行临床血瘀证候群疗效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血瘀证精神分裂症的血瘀证候群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具有活血化瘀功效。  相似文献   

20.
通过阐述血瘀证的一般表现,肺系病的特殊表现,活血化瘀药的选择及配伍特点,说明了活血化瘀法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