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哈孝贤 《开卷有益》2009,(11):36-37
(五)虚脉 不足为虚。虚脉的特点是三部脉浮取迟大无力,按之空虚松软。其与芤脉、散脉均有类似之处,如三脉均在浮位,脉势均属无力。但其不同之点在于,虚脉迟大无力,按之空虚;芤脉浮大中空,按之边实;散脉浮大无根,散漫无定,忽快忽慢。  相似文献   

2.
脉象的文字描述是取脉的标准,应该统一规范。古今医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存疑之处,如虚实二脉。虚实的涵意甚为广泛,因此用虚实命名的脉在定义上就出现了意见分歧,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种:一种观点认为虚脉和实脉分别为两大类脉的统称,如六版规划教材中所论述的...  相似文献   

3.
人之脉象大体可从脉位、脉率、脉力、脉畅四个角度,分为浮和沉、迟和数、实和虚、滑和涩八种典型病脉,统称“八纲脉”。八纲脉为辨脉之提纲,可辨别病之表里、寒热、实虚、在气在血,为识脉辨证之捷径。证之临床,该方法提纲挈领,不仅有助于初学者去芜存菁,掌握脉学之要,而且直指临证,指导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数脉为中医脉诊病脉之一,一般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根据历代医家论述及临床应证,其实不然,诊断病情,断不能模糊,宜细审之,方能无虑。去其谬误,正源澄本,辨证施治,诚为中医。寸口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约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去来促急,名日数脉,为中医脉诊28病脉之一。  相似文献   

5.
宋瑞芬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62-2963
闭经是指妇女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曾有正常月经又停闭6个月以上者,属妇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亦属难治之证,其病程较长,疗效较差,且常导致不孕等,因此诊治闭经在妇产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医学认为闭经的常见病因有虚实两种,虚者多因肝肾亏损,气血虚弱,阴虚血燥而致精血不足,冲任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多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痰湿壅滞致邪气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临床亦可见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之虚实夹杂的病证。  相似文献   

6.
实寒证脉迟析疑月辰(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关键词:迟脉;实寒证中图法分类号:R241.1历代脉学著作皆云迟脉主寒证。如《脉经》云:“迟即生寒”。《濒湖脉学》说:“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笔者认为实寒证脉非迟。1实寒证脉紧实寒证有表...  相似文献   

7.
关于弦脉的体会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弦脉的脉象、弦脉的主病、弦脉的生理性意义三方面的体会论述如下. 1 关于弦脉的脉象 从<内经>以降,对弦脉脉象及主病的描述体现一贯的传承色彩.对弦脉脉象<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曰:"春脉如弦……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这是对正常弦脉所作的论述,确定了弦脉的形象主要为"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并且根据弦脉的软硬程度作出"平弦脉"、"病弦脉"、"死弦脉"的不同划分标准,即如<素问·平人气象论篇>中所云:"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虚实二端分析临证验案五则,以期更深入明晓虚实分治在临证之重要性,或为临床各种疾病辨治有所启迪。[方法]遴选胸闷、水肿、脱发、脘胀、耳闭五则验案,以经论为根,以虚实为纲,病证结合,分析各案立方之义。[结果]虚实分治,效验确定。病案一之胸闷,为本虚标实之满胀不通,故治以塞因塞用之法。病案二之水肿,四诊合参,辨为阴水,以温肾化气之法而肿退。病案三之脱发,患者之脉极虚,故以大剂量升补脾气之参、芪合益精血之品而收功。病案四之脘胀,患者虽已近期颐之年,然禀赋素厚,脉实证实,以消导之药而脘胀除。病案五之耳闭案,脉证合参,病机属实,以化痰开窍,疏肝理气法治之,病痛若失。[结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临证诸病,或虚或实,治病当求于本而虚实分治。审辨虚实,而后临证用方,则可从心变化而不穷。果若掌握辨证论治之根本,明晰各证标本虚实,则常可收获捷效。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之《素问·玉机真脏论篇》中提出了"五实""五虚"的说法,五实包含"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5个症状,五虚包含"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5个症状。王冰、张景岳、张志聪等古代注家均从五脏虚实来解读,可能有失经旨。本文提出了新见解,认为五实是气机壅实之证,即今之所谓闭证;五虚是元气虚衰之证,即今之所谓脱证。在原文中,闭证是通过发汗、通下以拨转气机来治疗,脱证是通过补养胃气、滋生化源来治疗,这或是后世开窍启闭、益气固脱等治疗思想的源头。"五实""五虚"之"五"是一种计数,强调5个症状都具备是做出可靠诊断的必要条件,这种表述方法有利于临床经验的传承和诊断特异性的提高。从闭、脱解读五实五虚在逻辑上合理,在临床上合实,此段经文可能是中医对闭脱二证最早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发掘张仲景著作中“脉迟”的病机内涵.方法:采摭《伤寒论》与“脉迟”有关的条文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以方测证和以证测机探讨“脉迟”的病机本质.结果:“迟脉”所主的病机有属虚证者,如脾胃虚寒、营血不足等;有属实证者,如痰水互结、阳明腑实和瘀血留阻等,有属虚实夹杂者,如肺热脾寒,脾阳郁陷者.结论:对张仲景脉法的研究,可以从相关条文脉证的比较的角度切入,以证候和方药反证脉象所代表的病机,从而深入发掘其平脉辨证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1.
任何脉象都有其显现的空间位置和时间位置,而且其具体的时空位置对于临床脉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明代医家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四诊易知)中言:“浮、沉两脉以手之轻重得之;迟、数两脉以息之至数辨之;细、大两脉以形象阔窄分之;长、短两脉以部位之过之与不及验之。以此八脉为纲,余脉即于八脉之中。”其“八脉为纲”,就是关于辨别空间和时间位置的纲领。其中“浮、沉”脉是指脉的浅深位置;“细、大”脉是指脉来的宽窄度;“长、短”脉是脉来是否满寸关尺部位,用以辨别脉的长度。以上六脉是辨别脉的空间位置的纲领,而“迟、数…  相似文献   

12.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语为中医辨证之精髓,论治之大法,为辨识人体正气强弱、病邪盛衰的纲领,作者具体分析了除纯虚、纯实证之外虚实互为因果的各种情况,如虚多实少、实多虚少,因实致虚、因虚致实、微虚微实,真实假虚,真虚假实等。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心绞痛依其胸闷痛的主要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学的"胸痹""真心痛"等范畴,其临床表现常常标本相兼,虚实夹杂,如气虚血瘀互见,阴虚痰热夹杂。心痛发作时以标实为主,虽有气滞、血瘀、痰浊和寒凝之别,但以血瘀最为突出。在缓解期则以本虚为主,可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的主次,其中又以气虚最为常见。王永霞教授认为,气滞、痰浊、血瘀,至脉道不通是发病的关键,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诊断要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上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虚实夹者,通补兼施,以权衡心脏气血阴阳之不足。  相似文献   

14.
肢体麻木 ,是指肢体某部分肌肉知觉消失 ,不知痛痒 ,亦称为麻木不仁。“麻”为非痛非痒 ,皮肉之内如有虫行 ,按之不止 ,搔之更甚 ;“木”则不痛不痒 ,自己肌肉如他人之肌肉 ,按之掐之不觉 ,如同木头。临床上麻与木常同时存在 ,故两者多并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体会到“虚”、“实”、“风”三者为其病理关键 ,“麻为气虚 ,木属血虚” ,虚有气血之分 ,实有痰瘀之别 ,风有内外之异。治宜补虚、泻实、治风之法 ,临床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简述如下。1 气虚受风  临床症见肢体麻木 ,如虫行皮肉之中 ,时有抬举无力 ,舌淡 ,脉弱无力 ,临床多见于上…  相似文献   

15.
喘证有实喘与虚喘之分,临床上亦有虚实夹杂的证型。但对虚喘的治疗颇感困难。本文主要论述补肺益肾法用于治疗虚喘。供同行商榷。 实喘迁延日久肺之气阴受损,逐渐由实转虚。虚证喘咳以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脉微弱或浮大中空为特点,一般病势徐缓,时轻时重,过劳即甚,其病主要  相似文献   

16.
补虚泻实原则是针灸临床中重要的治疗原则之一。补虚即扶正,泻实即祛邪。《素问·通评虚实论》日“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可见,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有余。虚者宜补,实者宜泻。《灵枢·经脉》日“盛者泻之,虚者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即是针对虚、实两证制定的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7.
慢性附睾炎中青年多发 ,西医认为多由于外部感染因素逆行附睾所致。主要表现 :睾丸肿痛、偏坠、痛引脐腹、尿浊等症。属中医“绣球风”之范畴。本病发生与阴部卫生不洁、精神紧张、压力过重、过食肥甘厚腻及嗜好烟酒、体质因素等有关。其病理有虚实两面 ,实由气滞、痰阻、血瘀、痹阻致脉络不畅。虚为肝脾亏虚 ,功能低下。此病由实到虚 ,或由虚到实 ,或虚实夹杂。本病一般表现睾丸胀痛 ,并向腹部放射 ,多由性生活过频所诱发。辨证时注意肿胀性质 ,漫肿无头 ,不红不肿 ,多为虚 ;肿胀红肿明显、偏坠、痛引脐腹多为实。其辨治可分型如下。1 肝…  相似文献   

18.
虚实辨证的脉图判别式及其特征值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虚实辨证是中医八纲辨证中的两个重要纲领。本文根据虚证和实证的脉图参数,用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虚实辨证脉图判别式(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式)。研究表明:将脉图参数HI、As、T4、W、P的值分别代入该判别式,即可作出虚证或实证的判断。为脉诊客观化、自动化检测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内经》对脾脉的描述,艰涩难懂,古代注释也多不尽如人意。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平脾脉之“如鸡践地”,乃指柔和舒缓之脉;病脾脉之“如鸡举足”,则指洪脉;死脾脉之“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当指革脉,“如屋之漏”是指迟怠脉或结脉,“如水之流”则指极快速脉。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脾肾阳虚型脉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肾阳虚证是慢性乙型肝炎中后期的常见证型之一 ,其本质为虚 ,但临床常伴气滞、水停滞 ,古称“至虚有甚候”,故临床辨证诊断应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之实证 ,或肝肾之阴虚证 ,或虚实夹杂之肝郁脾虚证仔细鉴别 ,否则难免犯虚虚实实之误。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本有湿热余邪留滞于内 ,若辨证失误 ,将实证、阴虚证、虚实夹杂证误诊为脾肾阳虚证 ,而滥施温补 ,则可助其邪热 ,迫于血分 ,轻则加重病情 ,重则迫血妄行 ,溢于脉外 ,而为大出血 ,如此则生命危矣 ;若脾肾阳虚证误诊为它证 ,而用清热、滋补之法 ,或可益损其阳 ,或可妨碍气机 ,变生危候。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