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R1)基因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状态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初步探索PIK3R1影响乳腺癌侵袭转移能力的机制。方法:利用Kaplan 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乳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IK3R1基因表达的差异,并分析不同PIK3R1基因表达状态下乳腺癌的总生存差异,探索PIK3R1基因表达的预后价值。结果:Kaplan Meier plotter数据库包含了6 623份表达样本,其中正常组织76份,乳腺癌组织6 547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PIK3R1基因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1 402例,其中433例为低表达,969例患者为高表达。低表达组乳腺癌中位总生存时间为69.7个月,高表达组为120个月;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风险比HR=0.71,95%CI(0.57~0.89),P=0.002 5]。结论:PIK3R1基因是重要抑癌基因,其在乳腺癌组织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织,高表达患者预后良好,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苦参碱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作用和内在机理。方法:MTT法检测苦参碱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和多发性骨髓瘤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中效原理分析苦参碱联合亚砷酸对RPMI8226细胞株的联合作用;应用DA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M1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及MM原代细胞均有生长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联合亚砷酸作用RPMI8226细胞抑制率>50%时联合指数(CI)<1。DAPI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苦参碱以终浓度2.0g/L作用于RPMI8226细胞12h后可见明显的凋亡小体出现。结论: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和MM原代细胞均有生长抑制作用,体外联合亚砷酸作用MM细胞株RPMI8226细胞,抑制率>50%时呈协同作用。苦参碱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对c13*细胞转移侵袭、粘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由质粒PC-MV-HA-BRMS1中扩增目的基因BRMS1,将其插入pcDNA3.1(+)质粒中,构建pcDNA3.1(+)-BRMS1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c13*细胞,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BRMS1的表达;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粘附实验检测c13*细胞运动、侵袭、粘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β1、p-AKT、AKT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1(+)-BRMS1质粒;转染目的基因的c13*细胞中,BRMS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细胞运动、侵袭、粘附能力降低,整合素β1及p-AKT表达均下降,AKT表达无改变。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BRMS1质粒。BRMS1可能通过抑制整合素β1/AKT通路,抑制卵巢癌c13*细胞的运动、侵袭和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Syndecan-1是细胞膜表面的硫酸肝素蛋白聚糖家族中的成员,它在细胞的生长,发育,迁移以及其它生物学行为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MTA1基因与宫颈癌细胞HeLa侵袭迁移能力的关系.方法 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的方法将含有MTA1全长基因的质粒pEGFP-C1/MTA1转染HeLa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效果,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MTA1质粒转染的宫颈癌HeLa细胞中,MTA1蛋白的表达、黏附能力、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明显高于转染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P<0.05).结论 MTA1基因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有关,MTA1基因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骨髓瘤(myeloma)又称浆细胞性骨髓瘤或多发性骨髓瘤,在我国较为少见。本教研室最近剖检1例病程长达8年尚未确诊的腰椎浆细胞性骨髓瘤,伴有罕见的脊髓马尾及脑膜转移。1 病例 患者,女性,56岁。1983年摔伤,出现第三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痪;曾在外地诊断为椎管狭窄,3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WT1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RT-PCR检测25例MM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骨髓或外周血细胞的WT1基因的表达情况,用Tanon GIS2010系统分析PCR产物,并对其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正常对照骨髓或外周血未检出WT1基因表达,25例MM中WT1的阳性率为36%,按Durie-Salmon分期后,其中Ⅰ期阳性率为0,Ⅱ期阳性率为24%,Ⅲ期阳性率为63.64%,治疗无效组中的阳性率为57.14%,WT1基因表达在MM的DS分期中呈现明显的阶段性.W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β2-微球蛋白水平分别在MM的DS分期中每两组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MM患者WT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β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且均与分期进展有关.动态观察2例MM的Ⅲ期患者,WT1基因与患者的分期不良预后有关.结论 WT1基因可以作为MM的另一个评估指标,预测病情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9.
本文研究38例多发性骨髓瘤和15例正常骨髓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前者 为14719±7785位点细胞,后者 为6750±1705位点细胞,多发性骨髓瘤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P<0.01,t=3.52。研究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与化疗疗效无相关性,即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不能预测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沉默核蛋白1(nuclear protein 1,NUPR1)对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NUPR1和自噬相关基因(ATG5和Beclin1)mRNA水平。构建含有靶向抑制NUPR1基因表达的小发夹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序列的NUPR1-shRNA慢病毒载体,并将其转染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实验分为未转染组、阴性对照转染组和转染组,qRT-PCR、Western Blot检测NUPR1干扰效果、3组细胞自噬相关指标(ATG5、Beclin1、P62、LC3Ⅱ/LC3Ⅰ) 及相关通路蛋白(p-AKT/T-AKT、p-mTOR/T- mTOR)的表达;单丹磺酰戊二酸(monodansylcadaverine,MDC)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自噬囊泡的聚集。结果: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较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及转染组细胞NUPR1(F=7.747,P=0.004)、Beclin1(F=5.548,P=0.013)和ATG5(F=4.031,P=0.034) mRNA水平明显增高。转染组NUPR1(F=9.798,P=0.013)、ATG5(F=7.017,P=0.027)、Beclin1(F=7.213,P=0.025)和LC3Ⅱ/LC3Ⅰ(F=7.040,P=0.027)蛋白表达较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转染组明显降低,而P62(F=52.622,P=0.000)、p-AKT/T-AKT(F=6.584,P=0.031)和p-mTOR/T- mTOR(F=7.950,P=0.02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转染组细胞胞质内自噬囊泡聚集明显减少(F=12.172,P=0.008)。结论: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NUPR1高表达,自噬水平较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高。沉默NUPR1可下调U266细胞自噬水平。NUPR1基因可能通过AKT/mTOR通路调节U266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11.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基本的生物学特性,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多基因(包括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调控、多阶段、多步骤发生的复杂过程[1].转移相关基因的激活和(或)转移抑制基因的失活均可诱导肿瘤转移表型的产生.导致肿瘤的侵袭转移.nm23-H1基因是一个重要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已经成为当今肿瘤转移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国内外nm23-H1基因调控肿瘤侵袭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miR-181靶向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调控胆囊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作用。方法培养胆囊癌GBC-SD细胞,转染miR-181 mimic、阴性对照(NC)mimic、TIMP3 siRNA、NC siRNA、表达TIMP3的重组质粒、空白质粒,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81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TIMP3的表达量,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活力,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81靶向TIMP3;皮下注射转染miR-181 mimic或NC mimic的GBC-SD细胞后建立荷瘤鼠模型,检测移植瘤质量及miR-181、TIMP3表达量。结果细胞实验显示:转染miR-181 mimic促进细胞迁移及侵袭、抑制细胞中TIMP3的表达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力;转染TIMP3 siRNA促进细胞迁移及侵袭;转染表达TIMP3的重组质粒后,miR-181 mimic促进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减弱。动物实验显示:转染miR-181 mimic使移植瘤的质量减轻、移植瘤中TIMP3的表达增加。结论 miR-181具有促进胆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病毒表达载体介导的RNA干扰(RNAi)对人骨髓瘤细胞株U266 中dickkopf1(DKK1)的抑制作用,为以DKK1基因为靶点的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把构建好的DKK1 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以L ipofectam ine 2000转染293FT细胞,48h后收取含病毒的上清液、浓缩,并检测病毒效价;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病毒感染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细胞后的DKK1表达。结果浓缩后的慢病毒效价为427&#215;105 TU/ml;DKK1shRNA慢病毒感染的U266细胞分别与未感染的U266细胞、无关序列shRNA慢病毒感染U266细胞DKK1表达量比较,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慢病毒介导的干扰RNA能有效抑制骨髓瘤细胞U266中DKK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对人肺癌A549细胞系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类受体(IGF-I R)表达的阻断效应,和IGF-I R基因沉默后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特性及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改变.方珐:应用U6启动子,介导DNA模板转录生成短发夹样RNA(shRNA),并转染人肺癌A549细胞株,从而产生IGF-I R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GF-I R表达的改变;联合应用化疗药物顺铂(DDP),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等,观察细胞生长、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DDP半数致死量(IC50)的变化.结果:IGF-I R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抑制率高达89.8%),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滞留于G0期的比例上升;DDP对肿瘤细胞24 h、48 h、72 h的IC50均明显减少,IGF-I R siRNAl组DDP作用72h的IC50为0.92 mg/L,明显低于control-siRNA组的3.77 mg/L,0.5 mg/L DDP联合IGF-I R siRNAl作用48 h后,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达32.1%,明显高于control-siRNA组的18.9%,细胞凋亡率从27.8%上升至44.2%.结论:运用RNAi技术能有效抑制A549细胞IGF-I R的表达,使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化疗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PIK3R1)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85α(PIK3R1所编码的蛋白)在肝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接着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IK3R1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和含有PIK3R1 cDNA的重组质粒转染入HepG2细胞中,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干扰效率和过表达效率;采用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PIK3R1 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IK3R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最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效应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p85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K3R1被干扰后,HepG2细胞增殖速度减慢,集落形成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K3R1过表达后,HepG2细胞增殖速度加快,集落形成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K3R1提高了HepG2细胞中S期细胞的比例(P<0.01);且PIK3R1可提高PI3K/AKT通路下游效应分子p-AKT的水平,并降低p53的水平。结论:PIK3R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IK3R1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5-脂氧合酶(COX-2/5-LOX)双重抑制剂Darbufelone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异质粘附、侵袭、迁移、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Darbufelone处理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其粘附能力的变化;Transwell Chamber膜侵袭系统观察其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改变;观察SGC-7901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内皮细胞形成血管管腔能力;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SGC-7901细胞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 nases-2,MMP-2)的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经1.5×10-5 mol/L的Darbufelone处理后,SGC-7901细胞粘贴率明显降低(P<0.05),游走穿膜细胞数(93.00±6.56)、侵袭穿膜细胞数(50.00±3.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3.00±9.82,82.00±7.14,P<0.01);诱导内皮细胞形成血管管腔数(82.70±4.58)与管腔长度[(172.20±6.41)μm]均较对照组[142.00±5.86,(214.60±9.44)μm]显著减少(P<0.01);OPN和MMP-2的mRNA表达(0.34±0.03、0.33±0.04)与蛋白表达(0.18±0.01、0.26±0.02)分别较对照组的mRNA表达(0.54±0.01、0.57±0.09)和蛋白表达(0.26±0.03、0.33±0.03)明显降低(P<0.05).结论:COX-2/5-LOX双重抑制剂Darbufelone能有效抑制SGC-7901细胞的侵袭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OPN和MM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RNAi技术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S100A4基因的表达,并观察对MG-63细胞增殖及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合成针对S100A4的siRNA载体,并根据目的mRNA序列,设计3条RNA干扰靶序列及非特异性的siRNA。将培养细胞分为C组(空白对照组);C1组(转染脂质体组);C2组(转染非特异性的siRNA组);S1、S2、S3组(转染特异性的siRNAⅠ、Ⅱ、Ⅲ组)。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情况,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转染前后S100A4基因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S100A4蛋白表达变化。筛选出转染效率最高的特异性siRNA组作为后续实验的实验组。后续实验分为正常细胞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率变化,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能力变化。[结果]倒置显微镜下C2组与S1、S2、S3组培养细胞的细胞浆均可见绿色荧光。S1、S2与S3组的S100A4 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以S3组最为显著。Western-Blot检测S100A4蛋白表达结果与其相符。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均显示S3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与正常细胞组、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RNA干扰S100A4基因表达后肿瘤细胞的运动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穿过人工基底膜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与正常细胞组、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外合成的S100A4特异性siRNA能够抑制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S100A4表达,进而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iR-133b在食管鳞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miR-133b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3b对靶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直接靶向调控作用;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133b的不同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qRT-PCR验证miR-133b与EGFR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iR-133b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EGFR为miR-133b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 miR-133b可与 EGFR 3'UTR片段结合;体外实验通过上调食管鳞癌细胞中miR-133b的表达使细胞的增殖受阻(ECA109:P<0. 05,KYSE150:P<0. 01);细胞的迁移(ECA109:P<0. 01,KYSE150:P<0. 01)和侵袭能力(EC5A109:P<0. 01,KYSE150:P<0. 01)显著减弱.在食管鳞癌组织中 miR-133b与 EGFR的表达呈负相关性( P<0. 01),且miR-133b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P均<0. 05).结论 miR-133b可能通过下调EGFR的表达,抑制食管鳞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在食管鳞癌的演进中起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传统的抗肿瘤治疗在靶向性杀伤原发肿瘤细胞上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但针对肿瘤转移这一亟待解决的难题仍未有明显突破,因此,探索新型抗肿瘤转移药物对改善肿瘤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微管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信号转导、细胞器运输、细胞运动等多种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抗肿瘤药物的重要研究靶点。新近的研究证明,一些微管靶向药物(MTAs)不仅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还能在亚致死剂量下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这为解决此类药物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其更加有效地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就MTAs在抗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发MTAs在临床抗肿瘤治疗中新的应用潜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RNA-613(miR-613)靶向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PTBP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方法  采用RT-q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miR-613及PTBP1 mRNA表达;体外培养Ishikawa细胞并对Ishikawa细胞进行干预,过表达miR-613、抑制PTBP1表达或共同过表达miR-613与PTBP1,分别检测Ishikawa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及PTB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蛋白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613与PTBP1的靶向关系。  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613表达水平为0.48±0.0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1.03±0.11(P<0.05),PTBP1 mRNA表达水平为2.78±0.2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01±0.12(P<0.05),miR-613与PTBP1 mRNA呈负相关关系(r=-0.523,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613靶向负调控PTBP1表达;过表达miR-613与抑制PTBP1表达,Ishikawa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与侵袭数、PTBP1、MMP-2及MMP-9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过表达PTBP1逆转过表达miR-613对Ishikawa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抑制作用。  结论  miR-61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表达,过表达miR-613可通过靶向抑制PTBP1表达,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