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椎间盘置换目前是一种尚不完全成熟的新技术,其假体虽历经10年三代改型更新,仍不能说已尽善尽美,基于脊柱特定的解剖与功能要求,使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不能完全等同人工关节置换,国内专家对目前开展此项技术尚存在不少争议。根据国内学术会议上有关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报道及本刊收到的关于这个主题的来稿,我们邀请了全国数位在椎间盘疾患的诊治方面有所专长的知名专家,发表了他们对目前开展腰椎间盘置换的见解及看法,我们并组织和邀请了京津地区编委及老、中、青30余位专家进行了专题座谈讨论。现将专家论点及“专题座谈纪要”刊登于下。我们认为,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有助于对该项技术的全面认识,也有助于正确引导新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工椎间盘置换目前是一种尚不完全成熟的新技术,其假体虽历经10年三代改型更新,仍不能说已尽善尽美,基于脊柱特定的解剖与功能要求,使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不能完全等同人工关节置换,国内专家对目前开展此项技术尚存在不少争议。根据国内学术会议上有关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报道及本刊收到的关于这个主题的来稿,我们邀请了全国数位在椎间盘疾患的诊治方面有所专长的知名专家,发表了他们对目前开展腰椎间盘置换的见解及看法,我们并组织和邀请了京津地区编委及老、中、青30余位专家进行了专题座谈讨论。现将专家论点及“专题座谈纪要”刊登于下。我们认为,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有助于对该项技术的全面认识,也有助于正确引导新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工椎间盘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4.
Charite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廷虎 《颈腰痛杂志》2008,29(3):255-257
基于美国多家医学中心的先期研究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04年10月26日批准将Charite人工椎间盘假体用于治疗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Chariet人工椎间盘是目前美国最早也是唯一获得批准使用的椎间盘假体。许多文献报道了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病例,提出了保留脊柱功能单位活动的概念。人工椎间盘置换这个新科技就是在以上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当然也有持不同观点者认为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退变是有基因学基础的,是正常老化的现象而不是融合造成机械应力改变的结果。 本文综述了关于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原理、适应症、外科技术、风险、并发症、短期疗效等文献,并探讨关于长期疗效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24):2242-2242
美国亚特兰大Emory脊柱中心的Heller教授介绍了Bryan人工椎间盘的临床应用情况,指出该装置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6.
人工椎间盘是以替换退变椎间盘,重建椎间盘负重和运动功能为目的而研制的。传统的椎间盘切除术和脊柱融合术,均因改变了正常脊柱的生物力学环境而易引起术后不良反应。应用仿生原理进行的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能使患者在恢复椎间盘生理高度的同时,重新获得正常的生理活动度,有望成为脊柱融合术的重要替代疗法,具有良好的发展远景。1人工椎间盘的生物力学要求1·1结构力学①重建椎间隙高度,保证脊柱稳定。人工椎间盘应能容纳在正常椎间隙中,恢复维持间隙高度,与周围结构良好匹配以维持和保护小关节的正常功能。假体与椎体间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工椎间盘置换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椎间盘置换目前是一种尚不完全成熟的新技术,其假体虽历经10年三代改型更新,仍不能说已尽善尽美,基于脊柱特定的解剖与功能要求,使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不能完全等同人工关节置换,国内专家对目前开展此项技术尚存在不少争议。根据国内学术会议上有关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报道及本刊收到的关于这个主题的来稿,我们邀请了全国数位在椎间盘疾患的诊治方面有所专长的知名专家,发表了他们对目前开展腰椎间盘置换的见解及看法,我们并组织和邀请了京津地区编委及老、中、青30余位专家进行了专题座谈讨论。现将专家论点及“专题座谈纪要”刊登于下。我们认为,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有助于对该项技术的全面认识,也有助于正确引导新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腰椎人工椎间盘的设计与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人工椎间盘的设计分为人工全间盘和人工髓核两类 ,前者主要由金属与非金属混合材料制成 ,后者由硅橡胶制成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渐有人工全间盘置换及人工髓核置换临床应用报告 ,不过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相比 ,人工椎间盘置换尚处于幼年阶段。要求不仅重建椎间盘自然形态 ,且应恢复其生理功能 ,才能防止后期退变 ,尚需不断改进假体设计和深入临床应用观察  相似文献   

9.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的早中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组5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5例,女16例;年龄31~57岁,平均43岁.C3、4 4例,C4、5 8例,C5、6 31例,C6、772例,C4~62例,C3~6 2例,C5~72例.单节段置换45例,双节段置换6例,共置换57个椎间盘假体.临床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者16例,神经根性症状为主者35例.Bryan假体由金属外壳和聚氨酯髓核组成,外壳有钛微孔喷涂层,可促进骨生长,达到长期稳定.术后摄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活动度.依照CSM 40分法评定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1~4.5年.无假体松动和脱落,1例患者术后4年随访出现自发性融合,2例置换节段发生Ⅱ度异位骨化.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9.3°,全部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神经根型患者其上肢根性痛全部缓解.CSM 40分法评分平均提高8.5分,有效率为100%.[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活动度,最大可能重建颈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对人工椎间盘置换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椎间盘置换目前是一种尚不完全成熟的新技术,其假体虽历经10年三代改型更新,仍不能说已尽善尽美,基于脊柱特定的解剖与功能要求,使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不能完全等同人工关节置换,国内专家对目前开展此项技术尚存在不少争议。根据国内学术会议上有关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报道及本刊收到的关于这个主题的来稿,我们邀请了全国数位在椎间盘疾患的诊治方面有所专长的知名专家,发表了他们对目前开展腰椎间盘置换的见解及看法,我们并组织和邀请了京津地区编委及老、中、青30余位专家进行了专题座谈讨论。现将专家论点及“专题座谈纪要”刊登于下。我们认为,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有助于对该项技术的全面认识,也有助于正确引导新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Mobi-C人工颈椎间盘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6月,收治符合颈椎间盘置换指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9~54岁,平均45.2岁。颈椎间盘突出症1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病程4d~5年,平均1.2年。病变节段:C3、41例,C4、52例,C5、67例,C6、75例,C4、5合并C5、62例,C5、6合并C6、73例。术前常规行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及MRI检查。均行经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ADR,共植入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25枚。所有患者术后定期摄X线片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采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40分(COA)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脊髓功能;采用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8,P=0.440)。随访期内未见异位骨化。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OA评分分别为(32.10±2.96)分和(38.2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8,P=0.000);末次随访时改善率为77.2%±5.4%。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5.10±1.29)分和(3.20±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5,P=0.000);NDI评分分别为(39.20±3.80)分和(29.40±4.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39,P=0.000)。结论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行ADR治疗退行性颈椎疾患,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路减压融合术已成为当前治疗颈椎病的常规术式。但近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融合术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融合不良致假关节形成,相邻节段应力增加导致的退变.融合后继发小关节肥大导致的疼痛性椎管狭窄,供骨区疼痛、感染等。患者常常不得不接受二次手术。这些成为困扰广大脊柱外科医师的难题。颈椎全椎间盘假体置换(total disc replacement)的问世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颈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Wang Y  Xiao SH  Lu N  Zhang XS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1333-1337
目的探索Bryan颈椎间盘假体应用于亚洲人的手术操作要点和早期治疗效果,观察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方法对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个节段)行颈前路间隙减压,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分,术后3个月进行Odom评级,评价早期治疗效果;术后1周、3个月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术后3个月进行置换间隙CT或MRI扫描,进一步确定假体位置和置换部位是否存在早期的异位骨化现象。结果本组患者全部经过至少3个月(平均36个月)的随访,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8(7~12)上升至术后平均158(13~17)。8例患者术后3个月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475°(38~58°);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338°(23~44°),和313°(25~41°)。未发现偏移或假体下沉。CT或MRI扫描显示7个节段的假体上、下金属壳位于临近下、上终板骨的中央,1个节段假体偏离<2mm,1个节段假体偏离>2mm、<4mm。未见假体周围的异位骨化现象。结论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保持前路减压的良好效果,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术后稳定性,保持了颈椎正常的活动度,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颈椎间盘假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松  王岩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1338-1339
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是指为解除在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发生间隙部位的颈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而进行的人工椎间盘假体代替已经退变的纤维软骨性椎体间连接的手术方式。目前在国内已经有多家医院进行了初步有益的尝试。随着椎体间活动度保持的重要性逐渐为各国脊柱外科医师所认同,各种新型的颈椎间盘假体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颈椎间盘假体设计思路的发展、主要假体种类及临床应用、手术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颈椎人工椎间盘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发展,治疗,预后简述。同时对一例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进行近期效果随访。结果:术后效果优,无任何并发症。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好方法。但其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变,探讨其重建或保留椎间高度及颈椎整体、置换节段、临近节段活动度的作用.[方法]回顾2009年10月~ 2010年6月本科收治的行Mobi-C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31例,其中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22例.于术前、术后7d,术后1、3、6、12、24个月行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数据采集.使用Odom评级、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通过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观察椎间高度及颈椎整体、置换节段、临近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的活动度.[结果]2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4 ~30个月,平均26.3个月.与术前相比,24个月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均有改善(P>0.05).术后颈椎活动度、FSU活动度、置换节段及临近节段活动度维持了术前水平.置换节段椎间高度均有恢复,上下临近节段椎间高度维持术前水平.[结论]使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行椎间盘置换术临床效果可靠,影像学资料显示术后可重建或保留椎间高度及颈椎整体、置换节段、临近节段活动度.  相似文献   

17.
腰人工椎间盘的研究和临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人上椎问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研究历经四十年,已经有良好前景:长期沿习采用椎问盘摘除术和/或椎间融合术,常引起诸如下腰痛、腰椎不稳、脱位和邻椎代偿性退变等并发症。为了术后获得活动性腰椎和减少并发症,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问盘病变,是目前最佳的措施。从各种假体的设汁、病例选择、并发症和疗效对比,认为sBⅢcharit‘e假体的疗效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早期临床报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初期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2月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例。结果随访5~15个月,平均10个月。无伤口感染病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颈椎活动大部分接近正常。有1例术后3个月发现假体有轻度位移,但不超过2mm且没有明显的症状。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提高到术后的15分,平均改善率为75%。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门诊随访时,拍摄颈椎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性好,运动功能无明显丢失。未见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春红  彭凡 《护理学杂志》2006,21(12):28-30
目的 总结14例(18个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的知识,指导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颈托的佩戴方法,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14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 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置换的研究和临床(一)(附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椎间盘的研究和发展 ,已经历了近 40年历史 ,特别是近 10年的发展和应用 ,逐渐步入轨道 ,并取得一些进展。椎间盘外围是交叉复层纤维结缔组织 ,其内为粘弹性组织 ,共同构成一个椎间盘单位 ,连接着上下椎体 ,不仅有稳定脊柱、吸收震荡作用 ,还有传递载荷、分布应力的能力 ;既保证脊柱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又限制其过度活动。由于腰椎的活动范围特别大 ,作为脊柱功能单位的腰椎间盘是负载活动的中心 ,所受的是压缩、弯曲、扭转的联合负载 ,同时产生张应力、压应力和剪切力。突出的腰椎间盘髓核切除后 ,必然出现椎间隙变窄 ,腰椎前部结构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