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细胞粘附分子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晓娟  毛咏秋  李迪 《华西医学》2003,18(3):334-33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β2整合素(β2-intergrin,CD18)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l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CD54)、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CD106)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45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的表达。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表达显著增加。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6例膀胱癌与10例正常人的血清ICAM-1、VCAM-1。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CAM-1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术前血清ICAM-1、VCAM-1分别为304.1μg/ml和1133.6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88.1μg/ml和496.9μg/ml,其含量随肿瘤分级、临床分期递增而升高。膀胱癌组14例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血清ICAM-1、VCAM-1较术前明显降低。初发与复发膀胱癌血清ICAM-1、VCAM-1均升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癌组织10例中ICAM-1阳性表达6例。结论血清ICAM-1、VCAM-1水平对膀胱癌早期诊断、肿瘤分级、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随访有明确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分析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5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CAM-1和VEGF,并与35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血清sICAM-1和VEGF分别为(230.78±61.22)μg/L和(310.15±51.5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22±51.61)μg/L和(137.33±60.21)ng/L(P均〈0.01);且C期[(238.83±60.17)μg/L和(330.15±50.13)ng/L]高于A+B期[(216.78±53.11)μg/L和(301.11±49.06)ng/L],淋巴结转移组[(251.01±59.27)μg/L和(318.78±52.33)ng/L]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20.13±63.19)μg/L和(293.66±41.98)ng/L](P均〈0.05);手术后6个月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血清sICAM-1和VEGF分别为(220.16 4±54.46)μg/L和(307.11±47.88)ng/L对(173.06±60.13)μg/L和(146.28±51.26)ng/L(P均〈0.05);复发者血清sICAM-1和VEGF水平持续异常,未复发者血清sICAI-1和VEGF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大肠癌患者血清中sICAM-1和VEGF的水平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其水平的变化反映术后有否复发,可作为判断肿瘤发展程度、转移状况以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粘附分子,VCAM-1与VLA-4结合后导致构型改变,都成为高亲和力的粘附分子,处于活化状态,能使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基质细胞上形成聚集体,并参与造血干细胞的迁移、归巢、定居和分化等功能。在病理条件或受辐射时的VCAM-1无论是表达还是功能都有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它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第一步是血管内皮的功能失调,细胞粘附分子在此阶段起着重要作用,其中,P-选择素(P—selectin)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是介导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两种重要的粘附分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是内皮损伤的敏感指标。为此,本研究测定高血压病患血浆的P—selectin、ICAM-1及vWF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中VCAM-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胎盘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molecule,VCAM-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了38例HDCP患者及22例正常妊娠晚期胎盘组织中VCAM-1的表达。结果 VCAM-1主要表达在胎盘滋养叶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VCAM-1在HDCP患者胎盘滋养叶细胞表达率为21.05%,低于正常妊娠晚期的63.64%,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P0.005)。而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率为44.74%,高于正常妊娠晚期的31.82%,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χ2=0.97,P0.05)。结论 HDCP患者胎盘滋养层细胞缺乏VCAM-1表达可能与HDCP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峰  于翠香  陈豪  谭琦  王成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1):1006-1008
目的观察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1例单纯脑梗死患者及32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sICAM-1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含量于发病24 h内即升高,以后持续上升,7 d时达高峰,14 d后明显下降,21 d时基本恢复正常.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也有类似的规律,但与单纯脑梗死组患者相比,发病24 h、3 d、7 d时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于发病14 d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含量增加且比单纯脑梗死患者增加更显著,糖尿病患者脑缺血后更易导致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紫癜性肾炎患儿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1(VCAM 1)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HSPN)病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2 7例过敏性紫癜、3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 (其中急性期 16例 ,恢复期 10例 )、2 0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因子 (sVCAM 1)水平。结果 :紫癜性肾炎组较单纯过敏性紫癜组、正常对照组血清sVCAM 1均明显升高 ,且急性期高于恢复期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恢复期较正常对照组血清sVCAM 1水平无很大变化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sVCAM 1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 ,可反映其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9.
总结50例三氧化二砷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用药前准备、用药中护理、用药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健康指导等,认为此种方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胎盘生长因子(PIGF)、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粘附蛋白-1(VAP—1)变化临床意义。方法以ELISA法检测了51例ACS患者。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23例为健康人血清PIGF、I—CAM-1和VAP—1含量。结果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的PIGF、ICAM-1、VAP—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尤其以AMI组最高,AMI组、UAP组的检测结果与SAP组患者的PIGF、ICAM-1、VAP-1显著性也存在差异。(P〈0.01):SAP组患者的ICAM-1、VAP-1含量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PIGF含量无差异。结论PIGF、ICAM-1、VAP—1在ACS患者的血浆中均显著增高,可作为ACS患者的诊断敏感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疗效.方法:8例初发APL患者经维A酸诱导缓解后,再予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维A酸和As2O3序贯巩固强化治疗3年,观察持续缓解时间及As2O3的不良反应.结果:8例中,7例随访4~42个月,1例失访.随访的7例均处于完全缓解中,中数缓解时间为17个月.随访超过24个月者3例,仍持续缓解,持续缓解时间最长者已达42个月.此疗法不良反应轻.结论:联合As2O3序贯治疗APL,疗效良好,有望延长APL患者的持续缓解时间及无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治疗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儿肝脏、肾脏、心脏的毒副作用.方法 对65例初诊初治APL患儿应用As2O3静脉滴注诱导缓解治疗同时动态监测患儿肝脏、肾脏及心脏功能的毒性反应.结果 (1)65例患儿应用As2O3治疗后发生肝脏损害19例(29.2%),轻度15例(23.1%),中度4例(6.2%),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19.9±9.5) U/L,治疗第1、2周分别为(24.3±11.8)、(25.0±14.4) U/L,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第3周基本恢复正常;治疗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28.5±8.8) U/L,治疗第1、2、3周分别为(38.3±16.5)、(39.1±15.5)、(35.3±20.6) U/L,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0.01),第4周后基本恢复正常.(2)治疗前尿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为(1.98±0.68) mg/L,治疗第2、3、4周分别为(2.51±1.45)、(3.05±1.13)、(2.46±1.21) mg/L,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0.01);治疗前尿β2微球蛋白为(0.51±0.23) mg/L,治疗第2、3、4周分别为(1.08±0.45)、(0.69±0.55)、(0.71±0.48) mg/L,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0.01);于治疗第5周降至正常.(3)9例患儿在诱导缓解期出现心悸、心前区不适及心率增快表现,均为轻度,在治疗3周后症状消失;肌酸激酶在治疗后第2周[(90.2 ±32.5) U/L]高于治疗前[(78.5±22.3)U/L],肌酸激酶同工酶在治疗第2、3周[(8.3±4.8)、(8.5±5.6) U/L]显著高于治疗前[(6.3±3.5) U/L],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在第4周时[(3.9±2.0)g/L]仍明显高于治疗前[(2.8±1.9)g/L],其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常规剂量As2O3治疗小儿APL的肝脏、肾脏、心脏毒性较小,且为一过性、可逆性,多发生于As2O3治疗的第1~~3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尿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β2微球蛋白及血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为指示器官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A man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was diagnosed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He received arsenic trioxide as a single agent and achieved complete molecular remission without severe adverse events. Arsenic trioxide can be used safely and effectively for patients with APL under hemodialysis.  相似文献   

15.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三氧化二砷(As2O3)注射液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体重(Wt)及机体各系统变化,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尿及发砷含量。结果 轻度不良反应57.28%,未停砷剂,未治或对症治疗,短期恢复;慢性中毒3.71%,其中有2例(0.93%)表现为重症肝病,均死于肝功衰竭,治疗后诱导缓解期病人37.38%外周血WBC(PBWBC)升高,As2O3暂停或减量、小剂量化疗及WBC单采等,9.38%死于脑出血,90.62%降至正常;治疗后缓解期病人52.16%PWBC减低,未停砷剂,给或不给生白药物,未见相关感染,逐渐恢复。结论 治疗剂量As2O3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的、可逆的,无需停As2O3,对症可缓解,As2O3是相对安全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患者38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25mg/(m^2·d),分2~3次口服,三氧化二砷(As2O3)0.16mg/(kg·d)静脉滴注。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不良反应等调整用量。结果34例完全缓解(CR),2例死亡。完全缓解(CR)率为89.5%,取得CR所需时间为(24.4±5.2)d。2例出现不良反应均经对症治疗好转。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AP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达CR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 )联合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As2 O3 联合ATRA治疗初治和复发APL患者 2 0例 (可评价的患者 18例 )。治疗方法如下 :As2 O3 (0 .1%溶液 ) 10ml加入 5 0g L葡萄糖溶液 5 0 0ml静脉点滴 ,持续 4~ 6h ,1次 d ;ATRA 2 5mg·m- 2 ·d- 1 ,分 2~ 3次服用。结果  17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 (CR) ,CR率 94.4%。 14例初治患者均获得CR ,4例复发患者中 3例取得CR。均在 30d内达CR。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ATRA联合As2 O3 治疗APL患者不仅能获得好的疗效 ,而且能缩短达CR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砷酸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4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双诱导组(亚砷酸联+维甲酸)、维甲酸组、常规化疗组,观察各组白细胞总数、早幼粒细胞、缓解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双诱导组治疗1周后早幼粒细胞比率、白细胞总数、CR与维甲酸组、常规化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砷酸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短期疗效显著,完全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三氧化二砷(As2O3)注射液对人肝功的影响及其转归,为合理,安全应用As2O3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As2O3治疗前后,肝炎组与非肝炎组,饮酒组与非饮酒组,男性与女性肝功变化。结果 As2O3注射对肝功损伤率为16.16%,轻度,中度和重度损伤分别为75.0%,18.75%和6.25%。轻度和中度损伤者停砷剂,保肝治疗全部恢复,3例重度损伤者均有乙肝史,均死于肝功衰竭。结论 治疗剂量As2O3注射液对肝功的损伤较少见,且多为轻度,可逆的,但极少数为重度损伤,均死于肝功衰竭,其肝功损伤不仅与As2O3累积量呈正相关。也与饮酒,肝炎和男性等敏感因素有关。观察与处置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D1)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基因芯片、放线菌酮抑制试验、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ID1存ATRA诱导的APL细胞系及原代APL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情况.结果 在ATRA污导的NB4细胞和APL初诊患者原代细胞分化过程巾ID1基因的表达上调,ATRA诱导NB4细胞2hID1表达达高峰,其相对表达水平与对照相比升高359.4±48.7倍;ATRA处理APL患者骨髓细胞ID1表达水平2 h达高峰,其中1例患者晕复3次检测的.结果 为对照的(311.1±48.7)倍.而且ID1基因的上调不需要其他蛋白的合成.而在ATRA处理ATRA耐药细胞系NB4-R2细胞未见ID1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ID1基因可能作为ATRA的靶基因参与了ATRA诱导的粒系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