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动器官的动脉血流灌注随年龄而下降,所以增加动脉压似乎是维持器官血流量的有利的代偿机理,然而8年内的高血压老人卒中或心肌病发作的危险性是正常血压老人的2~3倍,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似乎随收缩压(而不是年龄)进行性增加,血压上升末梢器官损害较严重的血压高为代偿现象的  相似文献   

2.
对80岁以上老年人患高血压的防治,过去一段时间尚未完全明确,因为一些学者认为老年人多少有脑血管硬化,脑血流量已偏小,血压轻度升高,适可代偿其平常血流量偏少而引起脑供血不足,如果这时候血压不是稍较常人高一些以代偿,则易引起脑缺血,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临床上老人血压稍偏高,其寿  相似文献   

3.
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心室肥厚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并发症,又是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和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老年高血压病患左心室重量随着血压的增高而增加,但80岁以上老年(又称高龄)高血压病患左心室重量是否随血压的增高而增加,目前还不清楚。我们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研究血压与高龄老人LVH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与年龄、性别、体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35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入选本研究,采用动态血压检测技术,监测患者昼夜血压的变化,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体质量,分析此3种因素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高血压患者主要集中在31-70岁.昼间血压高于夜间血压,男性昼夜血压较女性昼夜血压稍高,随着体质量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压的昼夜变化与年龄、性别、体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了解此相关性可以作为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有效的血压控制策略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左室肥厚(LVH)为长期血压升高所致心脏受损的标志,并受性别、年龄及体重的影响。正如 Framingham的一项研究结果所示,LVH在70岁以上老人占43%,相反在40岁以下者仅不足10%。因而有理由认为增龄将加剧继发于高血压的LV构型改变。本文特就高血压老人血压、神经激素与继发性Lv构型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219例高血压老人,年龄>65岁,血压皆>160和/或90mmHg(21.3和/或12.0kPa,1kPa=7.5mmHg),研究前停用降压药4周以上。另选45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65岁的老人占总人口的百分数由1950年8.1%上升至1979年11.2%,即2千2百万,其中≥75岁者约5百万,女性寿命比男性长。≥55岁的主要死因依次为心脏病、癌和脑血管病。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成为老年主要的健康问题。≥65岁的老年高血压,由于周围动脉阻力增加,通常是收缩和舒张压同时增高(≥160/90毫米汞柱);而单纯收缩压增高(收缩压≥16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认为与(?)动脉血管壁僵硬有关。确定高血压(≥160/90毫米汞柱)和临界高血压(140-159/90-94毫米汞柱均随年龄而增加,分别涉及1/3的老人;两者占半数以上,约1千万老人。根根对45-75岁人群20年随访研究,血压正常者在各年龄组,不分性别危险性最低,临界高血压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自然趋势。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增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增加。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及心脑血管并发症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同龄正常血压者。故应重视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有超过半数的心脑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全身血管硬化及机体的调节能力减退,血压适度升高是为了保证各脏器的血流。如图1所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血压曲线形态会发生明显变化,但血压曲线下面积无明显变化或稍有增加。对于年轻人而言,收缩压不太高,舒张压不太低,此时心脏做功相对较少而心脏供血较好;对  相似文献   

9.
<正>控制血压仍然非常重要,但治疗目标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血压应控制在什么水平?对于一直努力控制血压的六旬老人,听到的答案可能互相矛盾。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将目标设为150/90mm Hg,但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建议控制在140/90mm Hg。对于年过80的老人,该问题的争议小些。一项约4000名80岁或更大年纪老人参与的大型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青壮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其服药情况,评价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指导高血压患者的综合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壮年高血压患者1 487例,记录年龄、血压水平、服药种类及药物名称。结果本组青壮年高血压患者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分别为91.3%、29.7%。常用降压药物应用较多的是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结论青壮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较高,血压控制率较低,血压的控制并未随着服药数量的增加而改善。  相似文献   

11.
<正>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是现在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临床资料提示,MODS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日渐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各器官的储备及代偿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前期(Prehypertension)是最近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NC-7首先提出来的新名词,它把过去美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JNC-6中的高血压正常高值,即120-139/80-89mmHg的范围,列入为高麻压前期,而不再称这个时期为正常血压高值。为什么美国将这个范围的血压值定为高血压前期,它是根据下面的两个理由:(一)因为血压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依美国著名的费明汉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大障碍,而血压变异性(BPV)是反映心血管活动的一项新指标,其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血压晨峰作为BPV较为突出的部分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高血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人是高血压的易感人群。以往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持较为谨慎的态度,认为老年人血压轻度升高是一种生理现象,对其血压控制的目标值掌握较宽松。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的陆续揭晓,高血压的防治观念不断更新,人们对老年人高血压有了新的认识。1定义及流行病学欧美国家一般以65岁为老年的界限。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于1982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会议所定标准提出我国老年界限为≥60岁。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高,许多高血压患者需要降压治疗〔1〕。近期Framingham心脏研究资料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和血压升…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与年龄有何关系?血压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起源于儿童期,已为近年来的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青少年的血压水平随年龄增高而上升外,还呈现“轨迹”现象,即那些幼年阶段血压较高的儿童,血压会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如不注意科学的生活方式很可能发展成为成年期的原发性高血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相关健康问题引起了更多的重视,老人高血压尤其是高龄老人高血压及其相关并发症历来是研究的重点。而老年人血压的体位相关性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在临床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和体位性高血压(orthostatic hypertension,OHT)是血压调节异常的2种表现类型,常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存在重要关系,在老年人更加显而易见。而体位性血压变化由于其发病隐匿,易与其他疾病症状相混淆,通常不能引起相应的重视。本文就老年人OH和OHT的一般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西城乡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未确诊高血压人群的高血压检出率及分布状况。方法利用2010-2012年全国营养调查在广西的调查数据,以年龄≥18岁成人为研究对象,共4085人纳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收集相关信息。结果广西年龄≥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9%,城镇(30.5%)高于农村(25.9%,χ~2=10.35,P=0.001),男性(30.3%)高于女性(26.1%,χ~2=8.74,P=0.003),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609.53,P0.001)。高血压知晓率为41.5%,城镇(53.5%)高于农村(30.4%,χ~2=62.69,P0.001),年龄越大知晓率越高(χ~2=47.60,P0.001)。已确诊高血压人群采用药物控制、膳食控制和增加身体活动控制血压的比例分别为84.8%、59.0%和42.1%。自述无高血压或不知道血压情况者高血压检出率为18.5%,农村(19.6%)高于城镇(16.9%,χ~2=4.11,P=0.043),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趋势χ~2=303.67,P0.001)。未确诊的高血压人群的吸烟率、饮酒率以及血压值显著高于已确诊的高血压人群(均P0.001)。结论广西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但知晓率不高,未确诊高血压占较大比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方式以服用药物为主,通过膳食、行为控制血压的占比低。  相似文献   

18.
以往,血压随年龄而递升被认为是保证机体组织具有血液灌注所必需,故称为“必需的”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然而,不少研究却证明血压升高的程度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降压能防止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因此,高血压并不是功能上“必需”的;事实上,它与血管损伤的程度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1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凌晨血压特点。凌晨血压增高≥>23.58 mmHg判定为凌晨血压增高(凌晨血压增高组,n=275),凌晨血压增高<23.58 mmHg判定为非凌晨血压增高(非凌晨血压增高组, n=825)。结果:①与非凌晨血压增高组相比,凌晨血压增高组的凌晨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较高(P<0.01)。凌晨血压增高值与年龄相关(r=0.061,P<0.05)。②凌晨血压增高患者中,随着年龄增加,凌晨收缩压、脉压增高,凌晨舒张压降低(P<0.01-0.001)。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凌晨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低,凌晨脉压较高(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中的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性别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自然长寿老人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随机选取308例老年人,将年龄≥90岁的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老人100例作为长寿组,年龄65~70岁的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老人106例作为老年组,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格检查的60~85岁的汉族老人102例作为对照组,3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相关参数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长寿组老人高血压患病率与其他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长寿组老人的24 h舒张压(DBP)低于老年组,而高于对照组,昼间收缩压(SBP)及DBP均低于老年组和对照组,24 h平均脉压指数高于老年组,而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长寿组老人24 h SBP和24 h平均脉压均低于老年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长寿老人高血压患病率有降低趋势,有其自身的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发生靶器官损害的风险亦相对较低,可能是长寿的部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