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对比观察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副肌球蛋白基因疫苗(Sjc97DNA)与紫外线致弱尾蚴(UVC)疫苗免疫C57BL6小鼠诱导的抗感染保护力及免疫应答特征。 方法 以Sjc97DNA核酸疫苗经后腿胫前肌免疫C57BL6小鼠共2次,每次间隔3wk,末次免疫后3wk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UVC疫苗接种同种小鼠后5wk攻击感染上述等量尾蚴。均于攻击感染后7wk计数虫负荷及肝卵负荷。并设空质粒对照及感染对照组。用ELISA分析免疫鼠攻击感染前后血清特异性IgG、IgA及亚型抗体水平,以及脾淋巴细胞体外诱生的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 Sjc97DNA疫苗及UVC疫苗免疫小鼠均诱生出以Th1型免疫应答为主的IL2、IFNγ及特异性抗AWA、SEAIgG2a、IgG2b亚型及IgA抗体,UVC疫苗组小鼠各细胞因子及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Sjc97DNA疫苗组,但两疫苗组均未测及IL4。攻击感染后,Sjc97DNA疫苗组的减虫率36.3%、减卵率42.4%,明显低于UVC疫苗组的66.9%和75.6%。攻击感染后7wk,两疫苗组小鼠Th2型免疫应答虽有所增强,但仍以Th1型免疫应答占优势;而空质粒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小鼠则以Th2型免疫应答为主。 结论 核酸疫苗与紫外线致弱尾蚴疫苗均能诱导产生抗感染免疫保护力,致弱尾蚴疫苗的免疫保护力高于Sjc97DNA。两疫苗诱导的抗感染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探讨 p CDSj32诱发小鼠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免疫机制 ,分别用 10 0 μg和 30 0 μg p CDSj32质粒免疫小鼠 ,观察血清 Ig G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单剂量免疫后 4wk,血清 Ig G滴度可达 1∶ 32 0以上 ,以后血清抗体滴度均维持在 1∶ 6 40~ 12 80 ,最少可持续 2 4wk。末次取血清后 ,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后 7d,测定血清抗体滴度可骤升至 1∶ 2 5 6 0以上。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表明 ,10 0 μg p CDSj32质粒免疫后 4wk及 8wk血清可介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很强的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碱性调宁蛋白样蛋白P14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jP14)对小鼠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无内毒素pcDNA3.1 (+)-SjP14及纳米微球DNA疫苗,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pcDNA3.1(+)-Sj P14组及纳米微球-DNA疫苗组.各组小鼠分别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和pcDNA3.1(+)-Sj P14、纳米微球DNA疫苗100μg/鼠·次,每2周免疫一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2周,尾蚴攻击,6w后处死小鼠,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同时留取肝脏,部分消化后在显微镜下行虫卵计数,计算减卵率.结果 pcDNA3.1(+)-Sj P14p核酸疫苗能明显提高小鼠的抗血吸虫感染能力,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达到44.6%和61.6%;纳米微球-DNA疫苗免疫能进一步提高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作用,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提高至56.2%和73.5%.结论 pcDNA3.1(+)-Sj P14核酸疫苗有一定程度的抗血吸虫感染作用,pcDNA3.1(+)-SjP14-纳米微球复合物疫苗免疫能增强小鼠对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基因免疫小鼠的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基因DNA免疫小鼠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力。方法 将构建的日本血吸虫卵黄铁蛋白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LXSN-Fer l经左右腿肌肉注射BALB/c小鼠,共免疫2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5周以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攻击感染后6周计数成虫负荷及肝组织虫卵数和死亡卵百分比。设空质粒免疫组为对照组。结果 pLXSN-Fer l免疫小鼠,诱生的IgG亚类主要是IgG2a和IgG2b;免疫组可产生较高水平的IgA和IFN-γ应答。pLXSN-Fer l免疫小鼠诱生一定程度的减虫率34.08%,减卵率36.33%,死亡卵百分比为30.13%。结论 pLXSN-Fer l免疫小鼠能产生较明显的保护性免疫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混合DNA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为提高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免疫效力,观察日本血吸虫抗原分子的混合DNA疫苗诱导小鼠的抗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方法 大量制备真核质粒pBK-CMV-Sj26和pBK-CMV-Sj23,然后将单价DNA疫苗pBK-CMV-Sj26和pBK-CMV-Sj23混合后免疫小鼠。实验分为4组:混合疫苗组、单价疫苗pBK-CMV-Sj23组、空质粒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于0周、3周、5周在小鼠股四头肌注射相应质粒DNA或生理盐水,第9周小鼠用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第15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及减卵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减虫率及减卵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与单价pBK-CMV-Sj23组比较,混合DNA疫苗组的减虫率及减卵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吸虫混合DNA疫苗诱导小鼠对血吸虫的保护力优于单价DNA疫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 DNA疫苗(Sj31B1N)抗生殖免疫的可能机理。方法 用Sj31B1N免疫小鼠,每2周1次,每次免疫前均尾静脉采血1次,作血清抗体动态变化分析,免疫4次后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45天,计数成虫负荷和肝、肠组织内虫卵数。结果 用Sj312B1N免疫小鼠后第2周部分小鼠血清中出现了抗体,随时间延长,出现抗体阳性组小鼠数量增多,抗体滴度增加。抗体阳性组小鼠与阴性组小鼠对比,成虫减少率40.6%,肝组织减卵率为48.0%,肠组织减卵率为45.4%。结论 核酸疫苗Sj31B1N可有效地诱导小鼠产生抗体,并且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核酸疫苗Sj31B1N所诱导的体液免疫可能是抗日本血吸虫生殖免疫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探讨泥蚶多糖佐剂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方法 将6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 对照组、 泥蚶多糖组、 疫苗组、 疫苗+佐剂组等4组, 每组15只, 分别皮下注射100 μl PBS、 100 μg泥蚶多糖、 100 μg pcD? NA3.1?Sj26GST血吸虫DNA疫苗、 100 μg pcDNA3.1?Sj26GST与等量泥蚶多糖佐剂的混合物。各组分别于实验开始时、 第 2周、 第4周各免疫1次。末次免疫后第2周,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40 ± 1条/只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小鼠。感染后6周剖杀 小鼠, 收集血清、 肝脏及成虫, 以ELISA法测定血清中特异性IgG水平, 计算减虫率及每克肝组织减卵率。结果 结果 感染后 6周, 疫苗组和疫苗+佐剂组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分别为18.26 ± 0.42 mg/ml和20.21 ± 0.89 m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 0.05); 疫苗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28.60%和35.84%, 疫苗+佐剂组减虫率 和减卵率分别为38.04%和49.7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05), 且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 (P均< 0.01)。 结论 结论 泥蚶多糖作为佐剂, 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 Sj C2 3蛋白质疫苗对 Sj C2 3DNA疫苗增强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 分别构建和制备 Sj C2 3DNA疫苗 (pc DNA3.1- Sj C2 3)和 Sj C2 3大亲水片段融合蛋白质 (GST-HD)疫苗。把 48只 BAL B/ c小鼠随机分为 A、B、C、D 4组 ,每组 12只。 A组 (DNA和蛋白质疫苗联合免疫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μg Sj C2 3质粒 DNA,在第 4周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5 0 μg GST- HD+5 0 μg CFA;B组 (Sj C2 3DNA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4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 μg Sj C2 3质粒 DNA;C组 (蛋白质疫苗组 )于第 4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5 0 μgGST- HD+5 0 μg CFA1次 ;D组 (对照组 )每鼠分别在第 0、2、4周肌注 10 0 μg pc DNA3.1。各组在末次免疫后 4周每鼠以 45± 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 ,攻击后 45 d剖杀小鼠 ,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数。在免疫前、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小鼠尾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反应。结果 联合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 ,获得了 42 .9%的减虫率和 6 0 .0 %的减卵率 ,均显著高于单独Sj C2 3DNA疫苗组 2 8.1%的减虫率和 37.9%的减卵率 ,及单独蛋白质疫苗组 (GST- HD) 2 3.8%减虫率和 39.5 %的减卵率 (P均 <0 .0 5 )。联合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DNA鸡尾酒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制备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s, Trx)、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ribosyl-transferase,HGPRT)DNA疫苗,免疫C57BL/6小鼠.C57BE/6小鼠随机分为感染对照组、空质粒对照组、pVAX1-GST免疫组、pVAX1-Trx免疫组、pVAX1-HGPRT免疫组及DNA鸡尾酒疫苗组,依次注射生理盐水,空质粒pVAX1,pVAX1-GST,pVAX1-Trx,pVAX1-HGPRT和由pVAX1-GST、pVAX1-Trx、pVAX1-HGPRT等3种质粒混合而成的DNA鸡尾酒疫苗.每组小鼠于0、2、4周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30±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42 d剖杀小鼠,并计数各组小鼠血吸虫成虫数和肝虫卵数. 结果 pVAX1-GST、pVAX1-Trx、pVAX1-HGPRT和DNA鸡尾酒疫苗免疫组小鼠的减虫率依次为0、35.78%、47.89%和48.13%,肝减卵率依次为22.94%、34.14%、43.35%和26.77%. 结论 pVAX1-Trx、pVAX1-HGPRT及DNA鸡尾酒疫苗具有一定的抗日本血吸虫病作用,但3种疫苗联合使用并未发现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SjSDISP)全长编码基因DNA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性效果。方法将全长SjSDISP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SjSDISP,用重组裸DNA免疫昆明小鼠3次,间隙2W,末次免疫后第二周进行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42 d处死小鼠,剖杀冲虫,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经双酶切、PCR和测序验证,表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SjSDISP构建成功。动物免疫保护性实验结果显示:pcDNA3-SjSDISP疫苗组减虫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减虫效果不明显(P>0.05);但在每克肝卵、每克粪卵和每雌子宫内卵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日本血吸虫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DNA疫苗可能主要在抗血吸虫卵胚发育或抗生殖起作用,具有潜在的疫苗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日本血吸虫二价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本课题组所构建日本血吸虫大陆株二价DNA疫苗VR101 2-SjGST-Sj31和VR1012-SjGST-Sj32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用纯化质粒免疫昆明鼠:60只小鼠分为5组,2个对照组的小鼠分别于股四头肌注射生理盐水100μl或空质粒VR1012 100μg,3个实验组的小鼠则同法分别注射VR1012-SjGST、VR1012-SjGST-Sj31和VR1012-SjGST-Sj32各100μg,每隔3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以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VR1012-SjGST-Sj31、VR1012-SjGST-Sj32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后,每只鼠经腹部感染10条尾蚴,45 d后剖杀计数各小鼠成虫数及肝卵数,并用ELISA分析小鼠血清中的抗体.结果ELISA分析表明,第3次免疫后小鼠出现特异性IgG抗体.与生理盐水组比较,3个实验组的减虫率分别为33.90%、33.90%及27.14%(P<0.01),减卵率分别为61.86%、74.88%及68.87%(均为P<0.01),每雌肝减卵率分别为44.67%、59.40%、54.32%(P<0.01).与VR1 012-SjGST组相比,VR1012-SjGST-Sj31和VR1012-SjGST-Sj32组的减卵率分别为34.19%(P<0.01)、1 8.51%(P<0.01),每雌肝减卵率为26.62%、17.46%(P<0.01).结论DNA疫苗VR101 2-SjGST-Sj31和VR1012-SjGST-Sj32能在组织中正常表达,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水平的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作用,二价疫苗的抗生殖免疫效果要大于单价疫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双价DNA疫苗pVIV02-Sj14-Sj23在不同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免疫有效时间及不同免疫途径的最佳免疫方案。方法 构建和制备双价DNA疫苗pVIV02-Sj14-Sj23;11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只,按照四因素三水平分成2个对照组和9个实验组。各组统一在末次免疫后30 d每鼠感染(40士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45 d剖杀,计数成虫虫荷。结果双价DNA疫苗9个实验组获得40.14%~62. 68%的减虫率。通过SPSS 12.O进行正交设计的统计分析:F值O. 05。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免疫途径和免疫有效时间几个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提示该疫苗的较好免疫方案为:50 Vg/只,免疫2次,采取皮内注射,免疫有效时间至少为12周。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研究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实验一采用106和108CFU疫苗皮下接种BALB/c小鼠,接种后8WK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6wk剖杀小鼠,取脾制备脾细胞,同时设有PBS对照组。实验二分别用106CFU疫苗皮下和静脉注射免疫小鼠,分别于免疫后0、4、8、10、14和16wk各剖杀4只,分离脾脏,用FACsort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CD4+和CD8+亚群百分比。结果实验一疫苗免疫络小鼠经尾蚴攻击后脾T细胞CD4+亚群明显升高,CD8+亚群缓慢增加。实验二动态观察发现在皮下和静脉注射组,CD4+亚群分别于免疫后10和18WK显著增加;皮下注射组CD8+亚群在整个观察期间均无明显变化,静脉注射组则于免疫后4~16wk有轻度增加。结论T细胞CD4+亚群可能在疫苗保护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与IL 4真核表达质粒联合免疫小鼠的效果。 方法 将小鼠IL 4基因PCR扩增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小鼠分为 4组 ,每组 12只 ,实验组 (A)每鼠肌注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和IL 4表达质粒各 10 0 μg ,同时设立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对照组 (B)、IL 4表达质粒对照组 (C)和空载体对照组 (D) ,共免疫 3次。 2周后用免疫组化检测表达质粒在小鼠肌细胞的表达 ,3周后经皮肤攻击感染小鼠 40± 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计算减虫和减卵率 ,观察免疫保护性。 结果 重组IL 4质粒和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均在小鼠肌细胞表达。用重组IL 4质粒和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联合免疫诱导小鼠产生 43 .2 0 %的减虫率和 76.63 %的减卵率 ,与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单独免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P <0 .0 5 )。 结论 联合IL 4表达质粒免疫可能提高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DNA疫苗的抗血吸虫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刚地弓形虫RH株主要表面抗原1(P30)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根据弓形虫P30基因的DNA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将PCR扩增到的P30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大量制备pcDNA3. 1-P30和pcDNA3.1质粒DNA。将48只 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 2只,空质粒对照组(A组)第O、2、4周经小鼠股四头肌注射100 μg pcDNA3.1质粒DNA;重组P30抗原免疫组(B组)第0、2、4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50 μg rP30+福氏完全佐剂;P30 DNA疫苗免疫组(C组)第O、2、4周经小鼠股四头肌注射100 μg pcD- NA3. 1-P30质粒DNA;P30 DNA疫苗和重组P30抗原联合免疫组(D组)第O、2周经小鼠股四头肌洼射100 μg pcDNA3. 1-P30质粒DNA,第4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50 μg rP30+福氏完全佐剂。末次免疫4周后每鼠用100个弓形虫速殖子经腹腔感染,观察小鼠存活时间。结果 成功构建刚地弓形虫RH株P30DNA疫苗,动物保护性实验表明,虽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存活时间有一定的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cDNA3.1-P30 DNA疫苗具有弓形虫病候选DNA疫苗分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保护性免疫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保护性免疫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 ,以免疫后不同攻击感染时间,不同免疫途径和不同免疫粢九为主要参数,。结果 各实验组经为29.69%~39.74%,各实验组减虫率和减卵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8周,SCI组可诱导最佳的保护性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内电穿孔技术增强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分别大量制备质粒pcDNA3.1-SjC23、pcDNA3.1-SjCTPI、pcDNA3.1-(CDR3)6和重组蛋白SjC23-HD、SjCT-PI与NP30。上述3种质粒DNA以等量混合后即为鸡尾酒式DNA疫苗,3种蛋白以等量混合后即为鸡尾酒式蛋白疫苗。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14只。A组为自然感染组;B组(电脉冲空质粒对照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3、6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l pcDNA3.1,每次注射时辅以体内电穿孔;C组(电脉冲空质粒+混合蛋白对照组)空质粒免疫及体内电穿孔同B组,但于第9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100μl混合蛋白疫苗+100μl福氏完全佐剂(FCA);D组(电脉冲混合DNA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3、6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l混合DNA疫苗,每次免疫时辅以体内电穿孔;E组(电脉冲混合DNA+混合蛋白组)混合DNA免疫及体内电穿孔同D组,但于第9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100弘1混合蛋白疫苗+100μl FCA。DNA免疫组末次免疫后4周,蛋白加强组末次免疫后2周,所有小鼠同时经腹部皮肤感染(40±1)条尾蚴。攻击感染后42d剖杀小鼠,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2d及感染前2d分别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kG抗体水平、抗体亚类IgGl及IgG2a,并取小鼠脾脏制备单个脾细胞,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fn-y的水平。结果C、D组和E组的减虫率分别为18.09%、45.00%和57.09%,D组和E组的减虫率均显著高于C组(P均〈0.01),且E组的减虫率高于D组(P〈0.05);C、D组和E组的减卵率分别为12.49%、50.88%和59.26%,D组和E组的减卵率均显著高于C组(P均〈0.01),且E组的减卵率高于D组(P〈0.05)。C、D、E3组小鼠血清都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抗体亚类IgG2a/IgGl比值分别为0.394、3.518、0.914。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两种新型免疫佐剂CT -B(霍乱毒素B亚单位 )、saponin(皂素 )制备的旋毛虫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将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分别与CT -B、saponin混合 ,以口服或皮下注射途径免疫NIH小鼠 ,间隔 1周共免疫 3次 ,末次免疫后 1周 ,与对照组同时予 2 0 0条旋毛虫感染期肌幼虫攻击 ,比较三组小鼠肠道成虫数、雌虫生殖力及肌幼虫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CT -B组成虫减虫率、新生幼虫减虫率及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 91 5 9%、6 1 74 %和 90 32 % ,saponin组成虫减虫率、新生幼虫减虫率及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 79 2 1%、6 7 4 4 %和 88 39%。 结论 CT -B和saponin均能有效提高机体对旋毛虫的保护性免疫力 ,CT -B对肠道成虫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日本血吸虫Sj32DNA疫苗免疫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吸虫Sj32DNA疫苗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PCR技术,人工合成引物,以重组DNApSj32为模板,扩增出编码32kDa天冬酰胺肽链酶,即Sj32全长cDNA和引入了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的部分cDNA片段,将其分别克隆到pKB-CMV,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BK-Sj32-1和pBK-Sj32-2。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将两种重组DNA导入NIH3T3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Sj32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小批量制备纯化DNA,进行动物免疫试验。将两种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分别直接imBALB/c小鼠,共免疫3次,攻击感染后6wk剖杀小鼠。收集血清,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并计数成虫负荷及肝组织虫卵数。结果:pBK-Sj32-1组与pBK-Sj32-2组免疫小鼠后的减虫率分别为38.6%和30.9%,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55.7%和55.2%,与对照组比较,其间差别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各DNA疫苗免疫组能诱导一定水平的抗血吸虫抗体。结论:Sj32DNA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性免疫力,有可能作为血吸虫疫苗候选抗原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