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指导,能帮助患者获得带残生活的信心,并指导他们掌握完成特定目标所需要的方法。以使早发现、早治疗、预防疾病;降低危险因素,减少疾病复发或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焦虑状态;使病人积极配合检查、治疗;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本文对80例住院恢复期患者进行了心理问题问卷调查,发现调查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心境,引起抑郁心境的主要原因为社会家庭心理因素。因此,对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应采取适当的康复指导,以便尽可能消除影响患者全面康复的负性心理因素,使患者早日健康地走入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84例短期陪护对康复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影响.结论:短期陪护有利于满足患者心理和生理需求,有利于治疗和康复,有利于精神科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84倒短期陪护对康复期住院精神痛患者的影响。结论:短期陪护有利于满足患者心理和生理需求.有利于治疗和康复,有利于精神科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 ~2020年6月大连市金州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双色球的方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普通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观察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20例精神病患者的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采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家属的心理状态,对照组不采用心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家属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均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现象,SDS、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家属不同程度的存在负性心理,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家属的不良心理,提高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蒙医称之为萨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萨病一旦发生,便成为一种强烈的应急事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相继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致使病程延长,这不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还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笔者对2008年2月~2009年2月在本院五疗萨病科住院的萨病康复期患者60例,采用心理评定量表结合蒙医三根病症状对比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型,并施以相应的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是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的疾病。近几年来脑梗死的发病趋于年轻化,正处于家庭、事业成熟阶段的中青年患者,面对疾病带来的肢体、语言障碍,存在极大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其康复治疗效果。为使心理干预更有针对性,我科对10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在正常康复治疗及有效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现将干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的心理护理对萨病康复期患者疗效的影响,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蒙医心理护理服务模式。方法:将60例萨病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结合蒙医五疗治疗,并实施萨病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有利于萨病康复期患者的心理康复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在精神病患者康复期中预防复发及降低不良后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间收治的178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9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外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8周后,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在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BPRS评分显著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该对其进行系统的心理分析,找出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康复是确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精神卫生工作实践,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策建议。结论是应充分运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精神病患者康复体系,即要建立以康复回归社会为目标,以医院治疗与社会/社区康复机构、家庭干预相结合,以健康宣传教育为辅助手段的服务体系,同时尽快建立完善精神卫生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政策在人、财、物上予以充分保障,对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给予充分保护,最终实现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方法:使用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1975年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6例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将评定结果与国内常模对照分析。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恐怖、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6个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认真分析其产生原因,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3.
精神疾病复发率高 ,大多数患者会再次住院 ,做好再次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已成为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护理技术。笔者对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12 6例再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再次住院的心理进行了分析 ,并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再入院患者系指非首次住院的精神病患者 ,为 2次及以上住院的患者。12 6例再次住院患者符合CCMD -Ⅲ诊断标准。其中精神分裂症 6 4例 ,分裂样精神病 18例 ,躁狂症 2 6例 ,反应性精神病 18例 ;男 94例 ,女 32例 ;年龄 17~6 2岁 ;文化程度 :大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护理前,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比较护理后第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0个月、12个月的PANSS评分结果,判定效果。结果:护理后第2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第8个月、第10个月、第12个月,观察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社区护理有利于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对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情况。结果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PANSS及SCL-90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心理干预为主给予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水平,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精神病疾患的根源是外界力量所导致的一种情感创伤,当人们受到伤害或过度强烈持久的刺激、恐吓后所致的一种病态反应。 心理是人脑(思维)机能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只要在清醒状态的任何活动中都存在着丰富的心理活动,且是复杂的,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今天我们探讨傣医对精神病的心理护理,首先应该探究傣医理论对精神意识、心理生理活动的认识。傣医文献《帷苏提麻嘎》、李朝斌《傣医四塔五蕴的理论研究》云:“心蕴”具有了知为慧,知晓各种事物变化,通达事理,决断疑念的作用。有主宰、统领、推度(支配)、派生(确定)的功能,是精神现象的总称。由于心蕴以一切事物为现象,起到认识、了解的作用,勾通了“眼识,耳识,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自我效能护理干预措施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我效能护理措施,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自我认知能力、运动能力及其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干预组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依从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各项认知功能、患肢运动能力及综合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提高程度显著(P均<0.05)。结论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梗死康复期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认知及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分析精神病人假服药行为心理,充分发挥药效,确保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临床观察、询问、调查所搜集整理的有假服药行为患者资料进行心理分析,有针对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结果可见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均是对疾病无认识、否认有病及病态心理因素引起的,并且自知力越差的患者其假服药行为发生率越高。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都能自觉服药。结论: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工作,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假服药行为的发生,使患者能按时按量服药,充分发挥药物的生理与心理效应和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万琼 《光明中医》2012,27(3):573-574
目的 加强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及训练以利患者更好的恢复,减少致残性后遗症.方法 通过对我科113例中风患者的观察、治疗和护理,认为只有在患者康复期间进行认真、合理、细心的护理,才能使患者更好的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结果 113例患者中治愈80例,占70%;好转31例,占28%;无效2例,占1.8%.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习惯性流产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习惯性流产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在医学上称为反复自然流产(简称RSA)。患者在同一妊娠期内发生胎停育或死胎的现象,属不育症范畴,是许多影响妊娠疾病的共同结局,发病率为总妊娠的1%,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有研究发现72%的习惯性流产患者对工作学习、娱乐等失去兴趣,100%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负担是:①担心怀孕过程中自己出现异常而造成再次流产;②由于怀孕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