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膝关节功能障碍是下肢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见于任何年龄的病人。膝关节的活动主要是伸和屈,发生障碍后就会影响步行、下蹲等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功能。二年来,我科以综合性康复手段治疗10例,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经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膝关节疼痛产生的机理、症状、康复治疗的传统方法等,笔者制定了一套治疗膝关节疼痛的运动疗法和火功疗法,用之于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薛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2)
目的对中药熏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成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58例,将他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人,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观察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蒸疗法,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屈曲度(110.9±28.1)、前旋后旋度(64.8±16.7),临床总有效率(96.55%),明显优于对照组(90.7±29.8,47.9±16.9,68.9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78例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39例.其中,给予传统治疗的为参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膝关节功能在治疗前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意外致偏瘫患者一个月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以针刺和运动疗法等康复治疗,对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制定两次BRUNNSTROM运动功能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一个月疗效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脑血管意外患者一个月后运动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以针刀疗法和运动疗法为对照,来观察针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针刀组30例,运动组30例,针刀结合运动组30例,疗程为2个月.采用量表评定的膝关节Lequesne评分法、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法(VAS)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①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针刀组、运动组、针刀结合运动组治疗后的疗效均优于治疗前(P<0.05);②Lequesne评分显示,治疗后的疗效针刀结合运动组优于运动组,运动组优于针刀组(P<0.05);③VAS评分显示,治疗后的疗效针刀结合运动组优于针刀组,针刀组优于运动组(P<0.05).结论:针刀疗法、运动疗法和针刀结合运动疗法三种疗法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均有很好的疗效.在综合功能恢复方面,运动疗法优于针刀疗法;在单纯的疼痛症状治疗上,针刀疗法较运动疗法效果佳.综合疗效显示针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的针刀疗法和运动疗法,疗效全面. 相似文献
8.
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因担心过早运动影响骨折愈合,往往制动时间较长而遗留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自1998年1月-2004年6月,我们先后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7例,经采用综合康复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膝关节与膝关节周围骨骨折,经手术治疗后,均会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活动障碍,甚至出现关节僵硬,需再次手术,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为此,我们自1997年5月起对125例膝关节及其周围骨骨折术后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骨折术后问题。1临床资料治疗...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究早期开展综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3 月洛阳市中医院收治的 TKA 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30 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常规治疗,以此为基础,对照组使用常规被动训练,观察组于术后早期开展综合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 4 周的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Barthel 评分及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 ROM 各项指标、HSS 评分和 KSS 评分、Barthel 评分及 SF–36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4 周,两组患者的胫骨角、关节线高度及最大伸直角度均减小,胫骨后倾角度及最大屈曲角度均增大,且观察组 ROM 各项指标较对照组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4 周,两组患者的 HSS 评分、KSS 评分、Barthel 评分及 SF–36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早期开展综合运动疗法能更好地改善TKA 术后患者的 ROM、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膝关节功能康复保健操对恢复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的推拿手法比较,旨在优化膝骨性关节炎功能恢复期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膝关节功能康复保健操)和对照组(推拿手法)各30例,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进行膝关节运动功能评估比较,观察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改善膝关节肿胀、活动度、减轻关节疼痛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膝关节功能康复保健操对改善膝部骨性关节炎生活质量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患侧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期间,本院收治的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5例,随机分成针运组(针刺运动疗法组)35例、对照1组(微波配合动态干扰电治疗组)30例,对照2组(普通针刺治疗组)30例,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针运组35例患者中,临床痊愈占51.43%,有效8.57%,显效34.29%,无效仅2例,占5.71%,有效率高达94.29%,对照1组中30例患者,达临床痊愈标准的仅5例,占16.67%,有效23.33%,显效26.67%,无效却有10例,总有效率仅仅为66.67%,对照2组中有痊愈33.33%,有效23.33%,显效26.67%,无效16.67%,总有效率也达83.33%。发现针运组与对照1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运组与对照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愈显率方面上,差异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令患者满意。比较各组MOWAC量表得分,发现治疗前疼痛、僵硬、功能得分经t检验P0.05。治疗后疼痛、僵硬、功能得分前后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针运组优于其他2组。结论:针刺运动疗法可以明显快速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改善患侧膝关节运动功能,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自理能力,具有较好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运动性膝关节损伤临床疗效及对疼痛评分(VAS评分)、Lysholm评分和关节腔中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综合康复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进行治疗,综合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包括电针、按摩及中药贴敷疗法),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关节腔中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采用VAS评分量表对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对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治疗后综合康复组总有效率98%(4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8%(44/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和C反应蛋白均降低,且综合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Lysholm评分均升高,且综合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运动性膝关节的疼痛程度,更好地促进运动性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腔内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5.
针刀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改善膝关节力学平衡的角度,探讨针刀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理论依据及方法,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和超短波组,每组60例。针刀组每周治疗1次;超短波组每次治疗时间为20 min,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3周后,用膝关节综合评定表、压痛指数、步态分析仪及张力计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的力学平衡状态,并对比总有效率。结果:针刀组和超短波组治疗后及随访膝关节周围的临床症状值、最大负重、时间积分差值及负重、软组织的张力比例明显减低(P〈0.05),针刀组改善膝关节的临床症状值及力学不平衡状态情况优于超短波组(P〈0.05),针刀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超短波组(P〈0.05)。结论:针刀通过松解膝周围软组织,减轻膝关节内涨应力,纠正膝关节负重不平衡,恢复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力平衡状态,从而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康复疗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主动康复组、被动康复组和系统康复组。主动康复组采用主动康复训练,被动康复组采用被动康复训练,系统康复组治疗则以主动康复训练联合CPM机的被动康复训练为主,在进行患者主动康复训练前,先使用CPM机进行锻炼。治疗后采用AKSS标准对康复疗效进行评估并比较三组疗效。结果: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功能康复临床疗效观察中,在改善膝评分方面,主动康复组与采用CPM的被动康复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被动康复组在膝功能评分明显低于主动康复组,而集主动康复与CPM锻炼于一体的系统康复疗法可收获最佳的膝评分与功能恢复效果。结论:主动康复疗法与被动康复疗法各具所长,而系统康复疗法可综合二者优势,在改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膝关节屈伸膝肌群整体肌力等方面疗效显著,并可尽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拟柏桃红苓牛膝汤加味内服,二柏延血散外敷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5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配合CPM机(下肢康复治疗仪)锻炼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用中药塌渍配合CPM机锻炼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以评价其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效果显著,优良率86.5%,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塌渍配合CPM机锻炼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经过系统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膝关节功能障碍,提高康复的速度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康复训练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推拿治疗。治疗2 个月后,观察比较2 组临床疗效,采用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估2 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估2 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记录2 组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为55.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Lysholm 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Lysholm 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疼痛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为(32.17±4.97) d,对照组为(39.85±5.93) d,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疗法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者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用针灸、针刀、中药熏蒸、功能锻炼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直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