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虹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11)
目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内镜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68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对患者的超声内镜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GIST44例,其中良性36例,恶性8例.诊断为平滑肌瘤患者2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17例,3例患者应为GIST,诊断准确率为85.00%.结论:对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患者开展超声内镜检查联合病理特征检查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于晓月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1999,(5):31-32
胸腺在重症肌无力(MG)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MG患者作胸腺切除后,有时可使症状改善和缓解,特别适用于伴胸腺瘤的各型MG患者。本文收集行胸腺切除的18例MG患者,术前CT检查与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对照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本文探讨了肌间脂肪瘤的CT及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肌间脂肪瘤的CT及超声影像资料。结果超声表现为团块状强回声、低回声及中等回声;CT平扫病灶均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影,边缘清楚,其内绝大部分呈均匀低密度影,CT值-40HU~-120HU,并间杂纤细条索状、条片状稍高密度影。结论高频超声结合CT检查对诊断肌间脂肪瘤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慢性胃炎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的一致性,提高慢性胃炎胃镜检查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医院20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镜检查和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两种不用的方法来将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类,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差异。结果:200例确诊慢性胃炎的患者中,内镜检查与病理组织活检慢性浅表性胃炎相符率为84%,萎缩性胃炎相符率为79%,相符率较高。结论: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准确率会越来越高,将成为临床上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6.
卵泡膜细胞瘤是来源于卵巢特异性间胚叶组织[1],由内卵泡膜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2],具有分泌雌激素和(或)雄激素的功能[3],恶变率为2%~5%。目前临床上通过超声或CT等检查以进一步诊断,待病情明确,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国粤东北贫困地区早期胃癌病理特征及内镜检查情况.方法 和平县人民医院在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11月20日接收的70例早期胃癌患者,对其临床病例特征及内镜检查结果展开分析.结果 在70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有63例患者存在胃疼、胃不适等不良反应,其中,有6例患者合并食欲不振、呕血、黑便等异常症状;有7例患... 相似文献
8.
林云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5,11(3):74-74
[目的]比较分析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图像特点与病理基础。[方法]分析57例乳腺肿块彩色多普勒探查的特点。[结果]乳腺肿物中边界的回声特点是鉴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恶性肿块多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并可见到点状强回声,彩色血流较丰富。良性肿块多表现为边界清晰光滑,内部回声均匀。可见侧边效应。[结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准确率较高,在临床诊治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早期胃癌28例内镜检查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红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3):264-264
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降低胃癌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磐安县人民医院自1992年以来,发现早期胃癌28例,均经胃镜活检并经手术或病理确诊,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沈之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9-30,32
目的:探讨对结肠息肉患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病发部位及其内镜下的特点,分析当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应用电子结肠镜发现的210例结肠息肉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根据检查结果,对其在年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发生部位以及内镜资料进行探讨分析.结果:210例结肠息肉患者中,男性为120例,女性90例,发病年龄集中在40~69岁,共计161例,占比率为76.67%.其中息肉发生部位以直肠较多,占比率为32.79%,乙状结肠为30.70%,降结肠为15.81%,横结肠为7.44%,升结肠为6.98%,盲肠为6.28%,病理类型中腺瘤性息肉为主,占比率为54.42%.结论:结肠息肉主要发生于40~69岁年龄段,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大便性状改变、便血以及腹痛、腹胀等,分布的部位主要在横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为预防结肠息肉进一步癌变的发生,早期的诊断及其治疗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在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2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CT表现:向胃肠道腔内、外生长或跨胃肠道壁生长的软组织肿,肿块密度均匀或混杂。增强后,良性肿块密度均匀,强化显著,恶性肿块,周边强化,内见液化坏死及囊边区域,部分可见溃疡形成。结论: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够反映肿瘤的特点,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准确定位,能够反映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X线、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X线、CT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的8例资料,分析其影像学检查技术及诊断价值.结果:X线表现为肿块边缘光整、清晰,周围黏膜推移,未见中断、破坏;CT扫描见软组织肿块与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分界清晰,正常组织、器官呈明显的推移征象.对肿块部位采用薄层扫描,必要时变换体位扫描显示更佳.结论:对于发生于胃的软组织肿块,利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评价,病变与周围的正常胃壁界限清晰,且正常胃壁柔软、光滑,首先考虑可能为GST.电镜和免疫组化是确诊GST的主要病理手段,其具有特定的免疫组化物质的表达,即CD34、CD117. 相似文献
13.
李秀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7):114-114,166
目的:对比急诊内镜与择期内镜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4月169例A N V U G I B患者,按内镜诊疗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急诊内镜组(n=85)与择期内镜组(n=84).比较急诊内镜与择期内镜对ANVUGIB病因的检出率及治疗效果.结果:急... 相似文献
14.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CT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腰椎管侧隐窝的正常值及侧隐窝狭窄的CT病理与临床表现和治疗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15例正常尸体腰椎标本的解剖学观察 ,结合 2 0例健康志愿者腰椎CT扫描 ,测量正常腰椎管侧隐窝矢状径。分析 174例腰椎管侧隐窝狭窄患者的CT病理与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发现在L1 、L2 水平约 3 4%的正常人存在侧隐窝 ,在L3 ~S1 水平都有侧隐窝。临床上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侧隐窝矢状径均 <5mm ,狭窄的病因有 :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腰椎滑脱、发育性骨性腰椎管狭窄、腰椎骨折及腰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等。不同病理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不同。结论 侧隐窝是腰椎管正常的解剖结构。引起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的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增生、黄韧带肥厚最常见。选择治疗时一定要结合患者的CT病理与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妇科肿瘤患者56例,对患者分别进行CT与B超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诊断效果。结果:CT检查对妇科肿瘤患者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B超检查(P〈0.05),CT检查定位准确率为91.1%,病灶准确性为92.9%。结论:CT检查对妇科肿瘤患者的诊断效果非常显著,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总结葡萄糖类似物(FDG)PET/CT在胸部肿瘤放疗中应用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12月,42例胸部肿瘤患者在我院接受PET/CT(GE Discovery)定位。图像传至VarianEclipse 8.6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及治疗计划设计。分析PET/CT图像融合对认定肿瘤靶区范围及对总体放疗方案和治疗计划的影响。结果 42例患者共确诊肿瘤病灶109个,其中,80.7%病灶在CT和PET图像均明确显示;19.3%病灶通过融合PET图像而确诊。融合图像在明确小的转移性淋巴结方面有显著优势。在肺部病灶大小和范围的显示上PET图像与CT图像常有一定差异,可能与呼吸运动或/和化疗影响肿瘤糖代谢有关。通常FDG PET/CT不能有效鉴别肿瘤与合并的炎症和手术创伤。结论 FDG PET/CT应用显著提高了肿瘤的诊断水准,并对放疗方案和治疗计划产生积极影响,但仍需探求排除假阳性信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4例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GIST的CT表现。方法:14例GIST中,良性6例,恶性8例。位于胃8例,小肠4例,结肠1例,肠系膜1例。肿块直径约(11.2±2.6)cm。位于消化道的13例中,腔外生长者9例(69.2%),腔内、外生长者4例(30.8%)。结果:CT检查者中,肿块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9例。增强后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10例。6例影像学随访检出复发4例,其中3例经口服STI-571治疗患者中2例观察到肿瘤缩小和液化,1例肿瘤增大。结论:GIS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消化道来源的腔外生长肿块,伴有囊变、坏死或与消化道相通和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应考虑GIST可能。CT在GIST诊断和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的CT、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SPTP患者(8例女性、1例男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9例患者均为单发囊实性病灶,最大直径4.3~11.6 cm,平均约7.2 cm,大部分边界较清晰。其中实性成分为主者3例,囊性成分为主者2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者4例。7例CT显示病灶密度高低不均匀,其中3例可见钙化灶,2例病灶MRI信号混杂,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包膜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实性成分及包膜在增强扫描中均呈渐进性明显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术前的明确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