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30岁以下既往无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男性患者口服糖耐量试验,预测NAFLD与临床前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2例合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NAFLD年青男性患者,所有患者均行75g标准口服糖耐量实验,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水平≥6.1mmol/L但<7mmol/L,糖耐量异常是指餐后2h血糖水平≥7.8mmol/L但<11.1mmol/L。结果 11(21%)名患者被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18(35%)名患者被诊断为糖耐量异常,6(12%)名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17(33%)名患者糖耐量正常。与糖代谢正常的NAFLD患者相比,体重指数、腰围、转氨酶水平、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HOMA-IR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建议对合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即使是年青病人,亦应行口服糖耐量实验来预测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3例糖耐量异常经超声证实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进行空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移转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血糖(2hBG)、2h胰岛素(2hINS)的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l)、腰围/臀围比值(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与70例无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组TG、LDL-C、AST、ALT、GGT、FINS、2hlNS、HOMA-IR、BMl、WHR均较非脂肪肝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HDL-C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耐量异常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和肥胖,对糖耐量异常患者应及时检查肝功能、肝脏B超,以便早期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及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体检中心423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中老年人群(>50岁),通过B超筛查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AFLD)和对照组.两组人群均记录相关病史,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采血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并检测75 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结果 NAFLD组的BMI、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ALT、AST、UA、FBG、P2hBG、TG、TC水平明显高于非NAFLD组(P<0.05),而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及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与糖代谢异常呈独立正相关(OR=1.86,95%CI为1.51~2.28,P<0.001),TG、ALT、WHR也与糖代谢异常独立相关.结论 中老年人群NAFLD与糖代谢异常表现独立正相关;而TG、WHR与糖代谢异常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丁慧  袁迎霞 《河北医药》2013,(22):3421-3422
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 )的发生、发展与肥胖、2型糖尿病、脂质紊乱等密切相关,NAFL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1]。随着人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NAFL的患病率迅速增加。高尿酸血症( HUA)是引起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异质性疾病。血尿酸水平增高、糖耐量减低( IGT)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IGT患者中NAFL和HUA的发生率又如何。本文分析了我院健康体检者诊断为 IGT 的患者其NAFL和HUA的相关指标,旨在为预防和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112例老年脂肪肝患者和9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gA、IgG、IgM含量及采用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IA)测定其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前胶原肽(IVC)及层黏连蛋白(LN)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老年脂肪肝患者血清IgA、IgG、IgM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纤维化指标HA、IVC、L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患者血清IgA、IgG、IgM与HA、IVC、L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为明显的肝纤维化倾向。检测其血清IgA、IgG、IgM与HA、IVC、LN含量,对于脂肪肝纤维化的诊断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中血清脂质及载脂蛋白代谢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为糖尿病患者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将151例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合并脂肪肝组)105例,单纯糖尿病组46例;比较两组身高、体重,血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合并脂肪肝组的病程长,体重及BMI大,CHOL、TG、LDL-C、Apo-B水平高,HDL-C水平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身高,Apo-A1与FBG两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血清脂质及载脂蛋白代谢紊乱,与肥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临床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表现有腹胀、乏力、肝区隐痛、血清转氨酶升高、血脂升高。结论: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8.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在我国的发病率持续明显上升,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并且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NAFL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本文对糖耐量减低(IGT)合并NAFL患者的临床血生化特征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IGT患者根据是否合并NAFL分为IGT合并NAFL组和IGT无NAFL组,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分析IGT期NAFL的危险因素。结果:IGT患者合并NAFL的发病率为68.75%;IGT伴NAFL的体重指数(BM I)、腰臀比(WHR)和血脂水平高于IGT不伴NAFL组(P<0.05)。结论: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是IGT伴NAFL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周慧  王刚  郭丽萍 《河北医药》2010,32(5):583-58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压、体重、身高、腰臀围比、血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转氨酶,血尿酸水平等,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为54.73%,男性为55.1%,女性为54.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指数、腰臀围比、三酰甘油是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心性肥胖、血脂紊乱是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共同参与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长期服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根据空腹静脉血和餐后2小时静脉血的血糖水平,对长期服用氯氮平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糖尿病及与糖尿病相关状态的诊断。结果①在90例患者中有54例(60%)糖代谢正常,9例(10%)为糖尿病,9例(10%)糖耐量减退(IGT),18例(20%)空腹血糖损害(IFG)。②将患者按体重指数(BMI)、氯氮平剂量、病程和年龄的不同分成3个组,3组之间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③不同糖代谢组间的BMI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IGT组与正常组间的BMI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在IFG组,餐后血糖(2hPG)和甘油三脂与BMI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P<0.05)、BMI(P<0.05)对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有显著性意义上的作用。结论长期服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有影响,BMI和病程是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长期服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根据空腹静脉血和餐后2小时静脉血的血糖水平,对长期服用氯氮平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糖尿病及与糖尿病相关状态的诊断。结果 ①在90例患者中有54例(60%)糖代谢正常,9例(10%)为糖尿病,9例(10%)糖耐量减退(IGT),18例(20%)空腹血糖损害(IFG)。②将患者按体重指数(BMI)、氯氮平剂量、病程和年龄的不同分成3个组,3组之间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③不同糖代谢组间的BMI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IGT组与正常组间的BMI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在IFG组,餐后血糖(2hPG)和甘油三脂与BMI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P<0.05)、BMI(P<0.05)对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有显著性意义上的作用。结论 长期服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有影响,BMI和病程是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探讨复方丹参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疗效。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在原有的降糖方案中予复方丹参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在原有的降糖方案中予二甲双胍治疗,2组均治疗1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以及组间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小时血糖(2hPG)、胰岛素(0h,2h)、肝功能(AST,ALT,GTT)、血脂(TC,TG)、糖化血红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I)及肝脏彩超等指标。2组患者的肝功能、血糖、血脂、HOMA-R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观察组更明显(P<0.01),且组间在改善肝功能、血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复方丹参片联合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疗效明确,优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5.
番茄红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再给予番茄红素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或组织中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胆碱酯酶(CHE)的活性或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与自然恢复组比较,番茄红素给药组血清AST及ALT的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血清中TG,CHO,LDL—C及FFA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血清及肝组织中的CHE活性降低;肝脏脂肪沉积减少,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显著。结论番茄红素能够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变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所具有的调血脂及抗氧化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10~2011年在本院进行体检的武汉大学教职员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肝脏彩超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和非脂肪肝组,分析两组的人口学特征及血脂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价血脂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意义。结果:NAFLD组较非脂肪肝组TG,、TC、LDL-C水平高;而观察HDL-C水平,NAFLD组较非脂肪肝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FLD组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均较非脂肪肝组高,差异有显著性(0.001),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最为显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TG、TC、LDL-C显著相关。结论:武汉大学教工体检人群NAFLD与TC、TG及LDL-C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周 《中国药业》2012,21(7):49-50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80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每次口服2粒(456 mg),每日3次,治疗3个月后改为每次口服1粒(228 mg),持续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肝脏B超影像图的变化.结果 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12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肝脏B超影像图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8.75%,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减轻肝脏脂肪沉积.而且无明显副作用,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D)患者口服葡萄糖后胰高血糖素样肽(glucagon- likepeptide-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loypeptide,GIP)分泌的特征。方法 选取3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和42例健康人群,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后在120 min内测定血GLP-1、GIP、血糖、血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NAFLD患者经葡萄糖诱导后GLP-1分泌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GIP没有明显改变,但是所有患者均存在胰岛素抵抗。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葡萄糖诱导后的胰岛素水平均明显升高,血糖降低缓慢,而空腹胰高血糖素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NAFLD患者经葡萄糖诱导分泌GLP-1功能缺陷,GIP分泌无异常。NAFLD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胰高血糖素血症。  相似文献   

19.
郭皓宇  曾亚  王赛 《中国药业》2012,21(12):38-40
目的 观察血清脂肪因子内脏脂肪素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前后的变化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口服二甲双胍0.5g,每日3次,疗程12周;对照组用安慰剂.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tc)、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内脏脂肪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 IR);并计算血清内脏脂肪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组药物干预前后BMI,WHR,HOMA-IR、血清内脏脂肪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MI,WHR,SBP,DBP,HOMA-IR、血清内脏脂肪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WHR,HOMA - IR的差异与血清内脏脂肪素的差异呈正相关(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内脏脂肪素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朱云峰  王涛  覃艳 《药品评价》2021,(4):254-256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肝脏脂肪沉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