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足部常见疾患严重Mu外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10侧)严重Mu外翻畸形采用改良凯勒手术治疗后,远期效果随访和1例Mu跖趾关节切除人工硅胶关节置换术进行总结提出讨论。结果:采用改良凯勒手术患者远期效果,畸形纠正及功能恢复均比较满意,1例人工硅胶关节置换术远期效果仍在观察。结论:本文介绍的2种手术方法操作不复杂、效果也比较好,是纠正严重Mu外翻畸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Keller手术治疗母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术前对母外翻畸形的评估,从切口的设计、近节趾骨的截骨方式和截除量、跖趾关节两侧力学平衡的矫正和术后的康复等几个方面改良Keller手术。2005年至2009年,采用此改良Keller术式治疗母趾外翻36例(62足)。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并获得相应资料,对母趾畸形的矫正程度、疼痛症状的改善及行走功能的恢复等进行充分评估。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1~3年,疗效优46足,良11足,可3足,差2足。总优良率达92%,效果满意。结论改良的Keller手术方法治疗母外翻,尤其是重度外翻畸形患者,能有效改善足部症状,恢复行走功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报道40例70只足外翻畸形手术矫正的效果,平均随访8年1个月。总优良率为82.6%,差15.7%.各种术式中,以Keller手术效果为好。详细讨论了手术操作要点,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矫正中青年女性外翻畸形。方法经过解剖学研究,提出外翻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一种“绞盘式”挤压机制。为消除这一机制,将收肌与趾的联系彻底切断,并与经第I跖骨头横孔穿行的囊筋膜瓣中1/3吻合,以起到坚强固定,直接牵拉第I跖骨头的作用。结果20只足接受了本术式,18只做了0.5~4年随诊,优良率100%。结论收肌与囊筋膜瓣吻合,能有效地紧缩前足,达到兼顾美观及解除疼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综合手术治疗外翻与前足相关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中、重度外翻合并前足畸形患者289例307足的临床资料,应用综合矫形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优良率:85.6%,患者对术后足外形及功能满意,前足痛改善。结论:对于中、重度外翻患者,除纠正趾外展外翻外,还应注意伴发畸形的处理,综合矫形手术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关节病变为主的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3%RA患者早期以足受损为首发症状,晚期足病变率可达52%,而其中外翻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外翻是指趾向外偏移超过15°的一种足部畸形,类风关性外翻是一种系统性的全身疾病,因此矫正它常常需要综合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收肌与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矫治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采用收肌与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治疗并获随访的28例(40足)外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6足),女25例(34足);年龄20~71岁,平均51.7岁。单足16例,双足12例。病程1~30年,平均8.9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囊炎表现;22足有明显前足横弓塌陷并足底胼胝,8足合并锤状趾畸形。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为(59.07±8.49)分。术前X线片示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33.68±8.10)°,跖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15.60±4.07)°。根据Mann外翻分类标准,轻度9足,中度23足,重度8足。结果术后1例(1足)切口感染,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3足)出现趾麻木。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8年。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评分量表评定疗效:获优24足,良9足,可4足,差3足;优良率为82.5%。末次随访时,HVA为(15.10±5.28)°,IMA为(9.05±2.42)°,AOFAS评分为(86.03±7.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伴前足横弓塌陷者横弓均有一定程度恢复,足底胼胝消失(14足)或变小(8足)。2例(3足)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2个月时外翻复发,无内翻发生。结论 收肌与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矫治外翻畸形,能减小HVA及IMA,复位脱位籽骨,重建前足横弓,有效恢复前足生理解剖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外翻足与扁平足的相关性。[方法]以18例双足畸形程度不同的外翻患者为研究对象,X线片上测量外翻角(HAV),第1、2跖骨间夹角(M1M2)和第2、5跖骨间夹角(M2M5),跟骨倾斜角(CP)和第1跖骨倾斜角(1M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侧与重度侧的HAV,M1M2,M1M5均有统计学差别(P<0.01)。轻度侧与重度侧的M2M5,CP,1MT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单回归分析表明,HAV与CP及1MT无统计学相关。[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外翻和扁平足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两者的畸形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传统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的改良方法,并探讨这种改良在外翻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西安市第一医院骨科2002年1月~2015年1月2 105例(3 924足)行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治疗外翻病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2 060例;平均年龄53.72岁;双足发病1 819例,单足发病286例(左足147例,右足139例)。这些病例中,采用改良小切口第1跖骨截骨术病例共560例(1 044足),其中男12例,女548例;平均年龄53.97岁;双足发病484例,单足发病76例(左足39例,右足37例)。未改良组术前HVA(34.39±8.94)°,IMA(15.57±2.19)°,第1跖骨长度(62.01±2.24)mm。改良组术前HVA(33.90±9.46)°,IMA(15.49±1.97)°,第1跖骨长度(61.83±1.97)mm。手术改良包括:(1)将截骨方向改为水平面自近端内侧向远端外侧、矢状位自近端跖侧向远端背侧;(2)改变传统的第1跖骨斜行截骨模式,将截骨分为角度不同的两个阶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未改良组术后HVA(8.91±1.77)°;IMA(8.57±1.41)°;第1跖骨长度(54.67±2.91)mm;第1跖骨长度较术前短缩(6.76±3.42)mm。改良组术后HVA(8.85±1.68)°;IMA(8.41±1.53)°;第1跖骨长度(59.33±1.39)mm;第1跖骨长度较术前短缩(2.58±1.99)mm。术后IMA、术后第1跖骨长度及第1跖骨短缩长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 7、0.000、0.000)。术后疗效评定:未改良组优76.05%,良23.82%,差0.13%;改良组优80.18%,良19.82%,差0例。[结论]通过对手术方法的改良,术后第1跖骨短缩明显减少,截骨端稳定性更加牢靠,畸形矫正更加充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外形更加美观,功能恢复更加完善,优良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外翻患者的临床病理变化特点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小切口、跖骨颈梯形截骨致嵌插骨折、辅以软性外固定治疗外翻106例(182足),均为女性;年龄18~50岁,平均42岁。术前负重位X线检查外翻角为20°~40°,平均28.6°;第1、2跖骨间(intermetatarsal angle,IM)角为9°~15°,平均11°。均合并有囊炎。结果本组外翻的病理改变主要为以下几种类型:即第1跖骨内收、IM角增大;第1跖内翻、囊炎及第1跖趾关节半脱位;第2、3跖骨头处胼胝;第2趾呈锤状趾;第1跖趾关节骨关节炎。术后随访6~36个月,其中外翻复发1足,内翻1足,转移性跖骨痛2足。结论根据外翻患者的临床病理改变特点,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可明显提高矫形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Keller关节成形术治疗拇外翻畸形31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拇外翻是足部第1跖线的复合畸形,包括拇趾外翻及第1跖骨内翻畸形。自1999年1月~2004年6月,采用Keller术式治疗拇外翻31例39足,取得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39足,其中男10例(10足),女21例(29足);年龄50~71岁,平均61.2岁。左足9例,右足14例,双足畸形8例。术前  相似文献   

12.
改良的Mcbride手术方法治疗拇外翻畸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的Mcbride手术方法治疗拇外翻畸形临床应用的疗放。方法 对传统的Mcbride手术方法进行改良,术中的内侧切口改为“S”形,充分切除拇趾滑囊的内侧壁,只保留外侧壁用以覆盖骨赘切除后的骨粗糙面,切断拇收肌止点,在其下移的同时行外侧籽骨切除。结果 采用此手术方法为48例(62足)患者行拇外翻畸形矫治术,并进行两年以上的随访,总优良率达88.7%,疗放满意。结论 此手术方法针对拇外翻畸形的病理解剖及症状进行了有放的矫正,创伤小,恢复快。能较好地解除患者的痛苦,改善足部外观。  相似文献   

13.
背景:Lapidus及其改良手术通过稳定足的内侧序列,可有效纠正伴有第1跖楔关节(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但存在技术更难掌握、恢复时间较长、并发症比其他手术更多等问题.目的:评价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应用Lapidus...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51例,56足足母外翻患者的改良Keler和MCBride手术治疗,优良率达95%。作者重新分析了其成因与机制,认为其遗传与穿鞋习惯为主要病因,而解剖上的先天肌力不均为其基础。并分析了两种手术的异同点,认为两种手术的共同点是内侧要以舌形筋膜瓣紧缩关节囊等,外侧要聚拢第1、2跖骨头后捆绑固定,以纠正跖骨内翻;而MCBride手术以彻底松解内侧软组织为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对手术方法也分别作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Mitchell手术治疗外翻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3月~2001年10月对20例(39足)外翻患者行改良Mitchell手术。术前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HVA平均为29.5°,IMA平均为12.5°。本术式与传统Mitchell手术不同的是在第一跖骨远端只行一次横行截骨,不留外侧棘,根据IMA的大小决定截骨远端外移的多少,再向跖侧移位2~3mm,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随访38足,随访时间为11~38个月,平均31个月,优32足,良5足,差1足,优良率为97.4%。术后负重位X线片测量,HVA平均为14.5°,平均改善15°;IMA平均为8.5°,平均改善4°。结论改良Mitchell手术可矫正第一跖骨内翻,更重要的在于矫正畸形而不破坏趾的生物力学作用,第一跖骨头的跖侧移位,重建了足横弓,恢复了趾的负重功能。  相似文献   

16.
改良Mitchell手术治疗Mu外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改良Mitchell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3月~2001年10月对30例(39足)(足母)外翻患者行改良Mitchell手术.术前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HVA平均为29.5°,IMA平均为12.5°.本术式与传统Mitehell手术不同的是在第一跖骨远端只行一次横行截骨,不留外侧棘,根据IMA的大小决定截骨远端外移的多少,再向跖侧移位2~3mm,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随访38足,随访时间为11~38个月,平均31个月,优32足,良5足,差l足,优良率为97.4%.术后负重位X线片测量,HVA平均为14.5°,平均改善15°;IMA平均为8.5°,平均改善4°.结论改良Mitchell手术可矫正第一跖骨内翻,更重要的在于矫正畸形而不破坏(足母)趾的生物力学作用,第一跖骨头的跖侧移位,重建了足横弓,恢复了(足母)趾的负重功能.  相似文献   

17.
改良的Keller手术方法治疗足拇外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拇外翻是第1跖趾关节最常见的畸形,尤以女性多见.多因患足疼痛,行走障碍而需手术治疗.笔者自1996年10月~2006年10月,在Keller手术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改良的Keller手术治疗足拇外翻100例194足,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563-1567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膝外翻畸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采用髌旁内侧入路31例,髌旁外侧入路11例;采用非限制性假体32例,限制性假体10例。比较患膝术前、术后的ROM、FTA角以及膝关节KSS评分及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膝外翻畸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采用髌旁内侧入路31例,髌旁外侧入路11例;采用非限制性假体32例,限制性假体10例。比较患膝术前、术后的ROM、FTA角以及膝关节KSS评分及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FTA角平均24.2°(11°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FTA角平均24.2°(11°35°),术后平均6.4°(5°35°),术后平均6.4°(5°12°)。KSS评分由术前平均27.4分(1212°)。KSS评分由术前平均27.4分(1242分)提高到平均89.3分,功能评分由术前21.0分(1442分)提高到平均89.3分,功能评分由术前21.0分(1435分)提高至87.5分(7835分)提高至87.5分(7892分)。FTA角、KS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现髌骨脱位、髌前痛、腓总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中正确的截骨,配合充分的软组织松解,可有效恢复患者下肢力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采用改良McBride手术矫治(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 方法 2005年4月-2007年9月采用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足母)外翻63例115足.其中男7例8足,女56例107足;年龄21~46岁,平均32.8岁.双足52例,单足11例.第1、2跖骨问角10~21°,平均16.3°:(足母)外翻角25~42°,平均34.20.均无跖趾关节炎.病程1~28年,平均14.6年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愈合时间10~14d,无伤口不愈合、化脓性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6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足母)外翻角为13.0~23.3°,平均16.6°;第1、2跖骨间角为3~9°平均5.9°.根据温建民等疗效评定标准:优94足,良19足,差2足,优良率98.26%. 结论 改良McBride手术矫治(足母)外翻畸形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行走时间早、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正常足与改良Lapidus术后拇外翻足楔舟及距舟关节运动幅度,研究第1跖楔关节融合后邻近关节是否会继发性活动度增加而导致关节炎。方法对21例(29足)拇外翻行第1跖楔关节融合术。术后摄足部侧位X线片,测量邻近关节运动幅度,比较正常足与术后拇外翻足的差异。结果两组邻近关节运动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apidus术治疗有第1跖楔关节不稳的中重度足拇外翻具有良好效果,同时不会导致邻近关节活动度增加而产生可能的继发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