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通过转床、半野进行全脑全脊髓照射的技术。方法:模拟定位时首先设颈胸脊髓野:机架角O°,小机头0°,床角0°,SSD=100cm,野长40cm,野宽4cm~5cm,同时在体膜上标记射野上界(B点)和下界(C点),然后设全脑野:使用半束左右两野对穿照射,机架角90°或270°,小机头11.3°或348.7°,床角0°,SAD=100cm,Y1=0,X和Y2取包括颅骨外1cm,使射野X方向中心线在透视下与B点重合,最后设腰骶脊髓野:以C点为中心使用半束照射,机架角11.3°,小机头O°,床角90°,SSD=100cm,X2=0,Y和X1取包括腰骶直至S4。同时使用Kodak-Ec-film胶片、固体水模体以及MatriXX系统在加速器治疗机上模拟射野进行射野衔接点的几何和剂量验证,并观察12例使用该技术投照期间患者的放疗反应。结果:颈胸段脊髓野与全脑野衔接点以及颈胸段脊髓野与下位脊髓野衔接点处射野边界清晰锐利,未见射野间分离和重合现象,等剂量线基本平滑,未见明显的凹陷和凸出现象,12例患者都完成全脑全脊髓的照射计划,未见明显严重的放疗反应。结论:全脑全脊髓转床半野照射技术做到了射野间的无缝衔接,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保证剂量均匀的前提下,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来优化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交界层的剂量分布,简化全脑全脊髓的放射治疗计划.方法 选择颅内肿瘤患者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5~30岁,平均年龄12.8岁.根据靶区的长度,设定2个或3个等中心,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计划设计,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apid Arc(RA)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 Therapy,HT)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在全骨髓照射中的可行性及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8例行全身扫描的患者,采用Eclipse 10.0计划系统自动勾画模块进行靶区勾画并予以适当修改后外放3 mm生成照射靶区,分别设计RA与HT两种旋转调强计划,处方剂量为12 Gy/10 F。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等剂量曲线等参数评价和比较两种治疗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并评估机器跳数(MU)和出束时间。剂量验证采用Sun Nuclear Arc CHECK系统,通过分析各部位剂量验证通过率评估各自临床实施的安全性及准确性。结果:靶区剂量分布上两种方法均能达到较好的覆盖度且具有类似的适形度(0.54±0.05vs 0.52±0.07,P=0.45),而靶区剂量均匀性HT具有明显的优势(RA/HT的HI值分别为0.19±0.02 vs 0.13±0.02,P=0.00)。在危及器官的保护上,除全脑、口腔、腮腺以及小肠和直肠外,HT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RA/HT两组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分别为2566 MU/12293 MU、568 s/875 s。头颈、胸腹、盆腔三部分的计划验证的通过率分别为98.9%±1.9%/94.3%±1.5%、98.4%±1.8%/96.5±1.2%、97.4%±2.1%/94.1%±1.9%。结论: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均能较好地实现全骨髓照射且实现射野间的无缝衔接,且RA具有更高的射线利用率,均可应用于全骨髓的临床照射。  相似文献   

4.
术中照射是一项有价值的放疗技术,术中照射限光筒可以自行设计和制作,作者对术中照射限光筒制作和应用听剂量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限光筒的材料、尺寸和形状均可对剂量学毕结果产生影响,对每台加速器都应具体研究,术中照射限光筒制作后应仔细进行剂量测试,不同的x线光阑设置会有不同的剂量输出特性,要选择最佳的x线光阑开度以达到满意的剂量输出特性。即增加80%剂量深度,产生较小的韧致辐射效应并得到较高的输出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合理的全脑照射野模式。方法对比研究临床上使用的直线型、二梯型和三梯型三种全脑照射野剂量分布特点。结果三种全脑照射野模式在后颅凹的剂量分布无明显差异,剂量分布曲线均显示前颅凹底部有低剂量区,以直线型照射野的剂量分布略好,但其在中颅凹底前部和前颅凹底部剂量偏低。结论应该尽量采用CT模拟定位,在影像三维重建的基础上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以获得合理的照射野设计。在常规模拟定位时,应充分考虑照射野下界要包含前床突、蝶骨翼部分,避免中颅凹前部和前颅凹底部剂量偏低造成漏照,同时应对患者的眼球予以屏蔽,应包括眶上壁。用MLC塑型予以个体化的照射野下界,不失为简便、经济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肿瘤放疗计划系统对传统放疗照射野进行探讨,认为原腋锁野适当挡铅可减少肺受照射体积,腋下用填充物能使刑量分布均匀,避免剂量热点  相似文献   

7.
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治疗癌症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是现代放射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外研究和应用较多,在放射治疗中应用约占15%,而国内在应用和研究上还存在差距。本文介绍了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特点以及它与外照射的关系,概述了它在国内外的现状,指出了其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转移到女性生殖道罕见,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报道3例乳腺小叶癌女性生殖道转移,并进行临床资料、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 3例患者在乳腺癌切除后,出现腹部不适及包块、不规则阴道出血,行姑且性子宫切除和(或)输卵管卵巢切除术.组织学见卵巢、输卵管、子宫内膜及肌层和平滑肌瘤内单线状癌细胞浸润生长,破坏卵巢白体,浸润输卵管黏膜和子宫内膜间质,输卵管腺上皮和宫内膜腺体完好.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ER、PR(+),E-cad-herin(-),GCDFP-15、CK(+).结合乳腺癌切片与转移癌形态基本一致.结论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女性生殖道转移具有组织学显著特征,根据病史及免疫组化标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不同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18例保乳手术的患者分别设计常规切线野计划、正向调强计划、逆向调强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00c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比较各种计划中临床靶区、危机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常规切线野计划、正向调强计划、逆向调强计划的靶区覆盖率V95%分别为84.35%、98.37%、96.71%.剂量不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5.870%、7.189%、10.820%;逆向调强计划与常规切线野计划、正向调强计划相比危机器官的受照射量与体积明显增加.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向调强更能有效降低各危机器官的平均受照射量和体积,与常规切线野计划相比对侧肺、脊髓、心脏的D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向调强计划能够有效地提高靶区覆盖率和剂量分布均匀性,也能降低正常组织、器官的受照剂量和体积;逆向调强计划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组织等效补偿膜对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组织等效补偿膜对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剂量影响。方法选择12例浅表鼻腔癌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47.7岁。将传统扇形束CT加有虚拟组织等效补偿膜,形成调强计划planA;将调强计划planA移植到做过电子密度刻度的、加有实物组织等效补偿膜的相应锥形束CT(cone-beam CT),直接剂量计算形成planB;将planA复制并去掉虚拟组织等效补偿膜,以同样的靶区处方剂量和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后剂量计算形成planC。最后将3组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其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定量分析。结果①不加组织等效补偿膜的浅表肿瘤调强治疗计划planC中临床靶区(CTV)受量很差,平均V95%为91.4%,且重要器官严重超过耐受剂量,相应的治疗计划根本不能用于临床。②对于IMRTplanA加系统虚拟组织等效补偿膜确实可以增加浅表肿瘤靶区剂量,其CTV平均V95%为99.8%,且能消除计划内高剂量区。③IMRT计划执行时planB中实物组织等效补偿膜虽与虚拟组织等效补偿膜有一定差异,但确实能使肿瘤靶区受到充分的照射剂量,其CTV平均V95%为99.1%,对浅表肿瘤靶区所受的剂量影响较小,对重要器官所受的剂量影响稍较大且不存确定性。结论正确合理地使用组织等效补偿膜进行逆向调强计划优化确实能得到满意的浅表肿瘤剂量分布,并也能使浅表的肿瘤得到很好的放射治疗,但对重要器官所受的剂量影响稍较大且存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与传统医用直线加速器对乳腺癌放疗中重要正常组织与靶区剂量-体积参数进行剂量学比较。同时,在剂量学研究基础上进行临床实际吸收剂量测量验证各种技术间临床应用的优势与劣势。 方法:选取10例T1N0M0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乳腺靶区放射治疗病人(无锁骨上照射区域),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利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定角调强技术、螺旋断层放疗技术与医用直线加速器调强技术,比较乳腺癌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剂量的优劣。评估靶区剂量与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正常组织剂量-体积参数,进行剂量学比较。同时,利用热释光剂量仪在乳腺癌病人表皮进行实测剂量,比较3种技术处理由于病人呼吸运动对表面剂量的影响,及评估时间因素对治疗效率的影响。 结果:10例乳腺癌病人采用定角调强技术、螺旋断层放疗技术与医用直线加速器调强技术PTV HI分别为0.15±0.01、0.06±0.01和0.20±0.15(P<0.001);CI分别为0.76±0.00、0.81±0.03和0.74±0.04(P>0.05);心脏平均剂量分别为4.12±0.87、3.82±0.53、6.33±2.49 Gy(P<0.001),左前降支最大剂量分别为20.38±5.66、13.34±3.78、34.56±4.12 Gy(P<0.001),患侧肺组织平均剂量分别为6.78±1.33、7.22±2.34、12.76±2.10 Gy(P<0.001)。患者6个实测剂量点的吸收剂量3种技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从综合靶区覆盖、正常组织剂量-体积参数、剂量实测与治疗效率等方面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定角调强技术相对于其他两种技术而言有低剂量范围小、靶区覆盖佳、解决治疗中呼吸运动影响等优势,推荐使用该技术用于乳腺癌病人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Halcyon平台的快速简洁的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设计方法,旨在降低乳腺癌IMRT计划设计难度。方法:回顾性选择10例包含锁骨上靶区的乳腺癌病例,在Halcyon上进行固定模式12野IMRT计划设计,勾画特定的辅助结构,使用基本固定的优化条件得到乳腺癌IMRT计划(HAL_IMRT)。并将该计划同TrueBeam临床使用的容积调强弧形治疗(TrueBeam_VMAT)计划进行比较。结果:HAL_IMRT计划患侧肺[V5]、[V10]、[V20]、[Dmean],健侧肺[V5],健侧乳腺[V5]及[Dmean]显著低于TrueBeam_VMAT计划(P<0.05);靶区方面CI、HI、[D2]、[D98]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HAL_IMRT计划靶区最大点剂量[Dmax]高于TrueBeam_VMAT计划(P<0.05)。结论:使用Halcyon固定模式的IMRT计划方法在满足临床剂量要求下,能够降低危及器官剂量,并且能够明显降低乳腺癌IMRT计划设计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乳腺癌锁骨上区不同放疗技术甲状腺剂量学特点,并对比其对患者生存期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71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根治术后放疗方案分组,接受调强放疗(IMRT)者纳入IMRT组(n=37),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者纳入3D-CRT组(n=34)。比较两组患者计划靶区(PTV)剂量、甲状腺受量,放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及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比较两种放疗技术甲状腺保护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IMRT组Dmean、CI高于3D-CRT组,Dmax、HI低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甲状腺剂量体积V20、V30、V40高于3D-CRT组,Dmin、Dmean也高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疗后1 d淋巴细胞总数、B淋巴细胞百分比均较放疗前下降,CD3+、CD4+均较放疗前升高,3D-CRT组放疗后1 d淋巴细胞总数、B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4+均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失访3例、3D-CRT组失访1例,其余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5年。IMRT组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47.06%(16/34)、73.53%(25/34),与3D-CRT组的51.52%(17/33)、78.79%(26/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的靶区剂量均匀性更佳,但甲状腺受量更高且患者放疗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更为明显;IMRT与3D-CRT对乳腺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采用野中野调强放疗(FIF-IMRT)进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以来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予胸壁及锁骨区放疗的77例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胸壁及锁骨区 行整体化IMRT,胸壁行FIF-IMRT及锁骨区行IMRT这两种治疗方案,采集并比较靶区相关剂量参数、适形度指数、均匀性 指数,肺、心脏及右侧乳腺的剂量体积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达到放疗计划剂量学要求。两种治疗方案的靶区 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PTV-Dmax、PTV-Dmean、PTV-V105%,左肺V5、V10、V20、V30、Dmean,右肺V30,全肺V30以及心脏Dmean相比 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V-Dmin、PTV-V95%、PTV-V110%、右肺Dmean、V5、V10、V20,全肺Dmean、V5、V20,心脏V5、V30、V40, 右侧乳腺Dmean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采取FIF-IMRT结合锁骨区IMRT的治疗方案 在降低正常组织的剂量照射和受照体积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皮肤通量外扩方法在乳腺癌调强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20例左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分别采用瓦里安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11.0版)提供的Nearest cell(NC)和Erosion-dilation(ED)两种方法进行皮肤通量外扩,生成8FIMRT-NC和8FIMRT-ED计划。比较两组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计划验证通过率和单次总机器跳数。结果:两种计划的通量和剂量线均已向胸壁皮肤外扩,两组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均达到临床处方剂量要求。PTV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大于110%处方剂量受照的体积、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梯度测量值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危及器官肺、心脏和脊髓等的剂量基本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计划的验证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能应用于临床治疗。8FIMRT-ED计划比8FIMRT-NC计划的单次总机器跳数更少,分别为(1 282.35±184.84) MU和(1 302.05±195.37) MU,具有统计学意义(t=2.590, P<0.05)。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调强放疗临床计划中,采用NC和ED两种外扩方法均可以将皮肤通量有效外扩,且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受量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两者剂量学无显著差异,但采用ED方法进行外扩,单次总机器跳数更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疗效及对心肺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例,按照不同放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行调强放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放疗。比较两组近期,放疗前后心肌酶肌钙蛋白和肺功能变化,以及患肺和心脏受照剂量变化。结果:两组近期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放疗后肌钙蛋白水平较放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放疗后肌钙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放疗后射血分数较放疗前降低,而LADs和LVDd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放疗后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而LADs和LVD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侧肺脏指数V9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侧肺脏指数V105和V11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指数V30、V40和V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疗效相当,而调强放疗对心脏和肺脏影响小,可减轻心脏和肺脏的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固定铅门调强计划(fj-IMRT)相对于常规分野调强计划(sf-IMR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的潜在剂量学优势。方法:选择1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sf-IMRT和fj-IMRT计划,统计靶区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总射野数和机器跳数,各指标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sf-IMRT计划靶区D2%低于fj-IMRT计划(P=0.025)。双肺平均剂量(Dmean)、V5、V10、V20,左肺Dmean、V5、V10、V20、V30、V40,右肺Dmean、V5、V10,心脏Dmean和V40,靶区外身体Dmean、V5、V10、V20有显著差异(P<0.05),fj-IMRT优于sf-IMRT计划。两计划射野总数相同,fj-IMRT计划和sf-IMRT计划机器跳数分别为(1 081.98±241.32) MU和(997.12±209.73) MU,sf-IMRT计划显著低于fj-IMRT计划(P=0.013)。结论:对于胸中段食管癌,fj-IMRT相较sf-IMRT能够显著降低肺、心脏和全身的低剂量照射,同时保证相似的靶区剂量覆盖和治疗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通过比较4种不同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找出一种靶区覆盖率高、均匀性好、适形度高而正常组织受量少的治疗方式。 方法:随机选取1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制定4、5、6野调强计划(4F-IMRT、5F-IMRT、6F-IMRT)及适形混合调强治疗计划(Hybrid-IMRT),比较4种不同治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 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Hybrid-IMRT、5F-IMRT和6F-IMRT的CI优于4F-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ybrid-IMRT、5F-IMRT和6F-IMRT之间统计无差异(P>0.05);4种计划的HI分别为:4F-IMRT(0.22)、5F-IMRT(0.22)、6F-IMRT(0.21)、Hybrid-IMRT(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肺的V5方面,Hybrid-IMRT和4F-IMRT好于5F-IMRT、6F-IMRT,V20方面,Hybrid-IMRT优于其它3种治疗计划(P<0.05),V30方面,Hybrid-IMRT明显低于4F-IMRT和6F-IMRT(P<0.05),其余治疗计划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Dmean方面,Hybrid-IMRT计划明显高于5F-IMRT和6F-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ybrid-IMRT和4F-IMRT计划之间统计差异不明显(P>0.05);4种计划心脏的V30、V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ean方面,Hybrid-IMRT和4F-IMRT计划明显低于5F-IMRT和6F-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计划脊髓的Dmax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甲状腺的Dmean方面,4F-IMRT不如其它3种计划,有统计学差异(P<0.05);4种计划的机器跳数平均值,Hybrid-IMRT<5F-IMRT<4F-IMRT<6F-IMRT。 结论:Hybrid-IMRT明显改善靶区剂量分布,不会增加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能够通过剂量验证,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Varian速锋刀EDGE上,动态调强放疗(Sliding Window, SW)、静态调强放疗(Step-and-Shoot, SS)与基于smart LMC算法的新动态调强放疗(SW-smart)3种技术在舌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及适用性。方法:选取26例舌癌(分期为T2-3N1-2M0)术后的病人,在13.6版本的Eclipse上进行SS、SW、SW-smart计划设计,对3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包括靶区的近似最小剂量D98%,近似最大剂量D2%,中位剂量D50%,均匀性指数及适形度指数以及正常组织脊髓、脑干的最高剂量,喉的平均剂量及50 Gy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左右腮腺平均剂量及30 Gy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咽缩肌和唇的平均剂量。记录比较3种计划的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结果:SW、SW-smart的PTV的D50%、适形度和均匀性指数均优于SS,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SW-smart略优于SW,却没有统计学意义;SW-smart的D2%最低,SW次之,SS的D2%最高,对热点的控制最差,三者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在正常组织保护上,SW与SS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仅SW-smart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优势;喉的V50及左右腮腺的V30,3种计划优化结果相互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SS的跳数最少,治疗用时最长,SW-smart和SW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基于Varian速锋刀和新版本Eclipse中smart LMC算法的动态调强技术,与传统静态及动态调强相比,可提供更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和正常组织保护,在舌癌术后放疗计划的优化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舌癌;smart LMC;动态调强;静态调强;速锋刀;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