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资料患者 ,男 ,31岁。于入院一周前无诱因出现右窝疼痛 ,可忍受 ,入院当天疼痛加重 ,并觉小腿及足部麻木、发凉 ,2h后因疼痛加剧 ,急诊入院。体检 :一般状况良好 ,右小腿中下段及足部冰冷 ,足部皮肤苍白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足趾末梢无血运。窝中部稍隆起 ,触及深部有一硬结 ,如拇指尖大小 ,触压痛明显 ,基底界限欠清 ,向左右侧方可稍许活动 ,但不能上下活动。考虑窝纤维瘤合并动脉栓塞 ,立即行手术探查。术中见动脉于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分叉上 1.0cm处 ,动脉壁前外侧膨大形成一椭圆形硬性肿物 ,上下径约 2 .0cm ,界…  相似文献   

2.
观察用手术方法重建自流通道治疗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术前动脉造影和超声检查对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对动脉壁裂口较小行单纯动脉壁修补术;纵行伤口,少于管壁周径二分之一行补片移植修复术;严重挫裂伤和撕裂伤行人造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间置移植术;分支动脉、终末支动脉假性动脉瘤行单纯缝扎和结扎术。结果:本组2例失访,其余17例已分别随访3~94个月,平均42.5个月。疗效良好者16例,都已恢复正常的活动和工作能力;仅1例腘动脉假性动脉瘤压迫引起神经麻痹,于术后12个月仍未恢复。所有患者均未见远端组织动脉血供不足现象,无局部复发。结论:假性动脉瘤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术中有效地控制血流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体会。方法:采取大隐静脉移植治疗股三角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6例,对其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所有病例患肢血循环恢复良好,功能正常。结论:股三角部假性动脉瘤一经确诊,应行手术治疗,大隐静脉移植是修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后血管缺损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肢体假性动脉瘤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评价各种手术的治疗效果,以提高对假性动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30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股动脉18例,腘动脉7例,肱动脉2例,桡动脉3例),其中8例为感染或破裂性假性动脉瘤,1例肢体坏死.30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假性动脉瘤破口修补术,2例行股动脉结扎术,2例行血管端端吻合术,8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6例行人工血管移植术,1例行截肢术.结果 30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除1例行下肢截肢术外,其余29例术后效果良好.随访7个月~8年,平均(4.4±2.3)年;行人工血管移植术者4例移植段发生血栓,经溶栓治疗后好转,其余血供状况良好.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肢体假性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治的方法与随诊。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6年5月,对12例外伤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进行自体静脉移植治疗,彩色多普勒在诊断及随诊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果12例病人治疗效果满意,自体静脉移植后血管畅通,全部病例行走自如,重返工作岗位。结论自体静脉移植治疗及彩色多普勒随诊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具有实用性、可靠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病例资料患者,男,58岁,因发现左腘窝处搏动性肿块2年,突发间歇跛行2周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发现左腘窝处搏动性肿块,2周前左小腿突然出现间歇跛行,跛行距离为30 m。患者述30年前左足第5趾无诱因出现溃疡和坏疽,经久不愈,1年后该足趾远端趾节脱落,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吸烟20支/d、40年。查体发现左足略苍白,皮温低,第5趾远端缺失,左股动脉搏动存在、无减弱,  相似文献   

7.
<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6岁,因发现右侧腘窝肿物1周余于2021年6月2日来院就诊。入院查体:右下肢肿胀,以小腿为重,肤色正常,右小腿皮肤张力稍高,无明显压痛,腘窝下方可触及大小约7 cm×4 cm搏动性肿物,质韧,右下肢感觉及活动正常,足背动脉可触及。右小腿MRI示右侧腘动脉旁类圆形混杂信号影,约5.8 cm×4.2 cm, T2WI呈混杂高信号,内见短T2信号影,T1WI见稍高信号影,DWI呈混杂高信号,腘动脉走行迂曲(图1);  相似文献   

8.
<正>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60例,其中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本文结合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病历介绍例1病人男,61岁。因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1周腹腔引流管内引流出浑浊液体,量约100~200mL/d,查引流液淀粉酶10000U/L,证明存在胰漏。经积极治疗后引流量降至10mL/d,色呈灰白黏稠样,有异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1岁。因持续发热1个月,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E)。因患者逃避手术离家出走3个月后,出现心累、气促不能平卧而再次入院。查体:心界弥漫性扩大,主动脉瓣、二尖瓣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水冲脉(+)。UCG提示:左心室增大,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增厚扩张伴赘生物形成,前瓣和无冠瓣穿孔伴反流。血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对多种抗生素均不敏感。血红蛋白70g/L,中性粒细胞0.85。给予稳可信控制感染,输血,纠正心力衰竭。于2003年9月1日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1病历简介病人男,23岁。因左侧腹股沟区搏动性肿块半个月、破裂出血1d于2006年10月入院。病人有左侧腹股沟区毒品注射史2年。查体:T37℃,BP120/78mmHg,P98/min,R25/min。神清,精神紧张,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触压痛,肠鸣音正常。左侧腹股沟区加压包扎中,左侧腹股沟区肿块为8cm×8cm×6cm,周围皮肤发红,左下肢稍肿胀,皮温较对侧稍高,左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急诊行下肢CT血管造影(CTA)提示:左侧股总动脉假性动脉瘤。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134g/L,红细胞4.33×1012/L,白细胞为12.4×109/L(中性粒细胞0.83)。入院后予抗炎、补液和对症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visceral pseudoaneurysms,VP)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9月至2016年4月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或(和)腹腔出血,经CT血管造影(CTA)或(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VP破裂出血病人19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2岁。出血时间为术后10~64 d,平均22 d。19例病人中单支VP破裂出血者15例,其中肝动脉VP破裂出血4例,胃十二指肠VP破裂出血6例,脾动脉VP破裂出血5例。分析19例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VP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经动脉导管栓塞治疗15例,3例死亡;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本组14例经手术或介入治疗成功止血病人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随访20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但有4例病人因原发病分别于手术后1~3年死亡。结论CTA或(和)DSA可确诊VP破裂出血,而经动脉导管栓塞治疗是该类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 肠系膜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动脉瘤已出现破裂大出血,病情危重,治疗风险大。本文回顾性分析肠系膜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病例特点,探讨该疾病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例肠系膜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 8例患者行腹部CTA或腹部增强CT明确诊断为肠系膜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腹腔动脉造影+栓塞术;1例因腔内治疗失败后选择行开放手术;1例首选开放手术。8例患者均抢救成功,3例患者腔内治疗术后出现腹痛腹胀,药物保守治疗好转;1例患者开放手术术后出现创伤性胰腺炎,予以药物治疗治愈。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再出血、肠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与再次手术。8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患者正常饮食后无腹痛腹胀不适,无再次出血;复查腹部增强CT或CTA提示动脉瘤栓塞良好,血肿明显吸收。结论 临床医生要提高对肠系膜动脉瘤破裂出血疾病的认识和警惕,及时做出正确诊断。手术治疗方案可分为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均安全和有效,术前应根据患者病情、瘤体位置和形态决定具体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出血的介入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假性动脉瘤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回顾分析SAP合并假性动脉瘤出血进行介入治疗的病例10例。结果:10例患者均行有血管造影,7例CT检查。CT诊断假性动脉瘤出血5例,血管造影均正确诊断。受累血管主要为胰周血管。8例“一点法”(出血血管近端)栓塞后获得止血,2例“两点法”(动脉瘤出血血管的近端和远端)血管栓塞成功。“一点法”栓塞止血患者中有4例4-7天后再出血,2例急诊手术止血,2例改用行“两点法”成功栓塞。3例患者死于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s,补充英文全称,MODS),总体死亡率30%。结论:血管造影是SAP并发假性动脉瘤出血的主要诊断方法,首选血管栓塞治疗,“两点法”血管栓塞止血和急诊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总结我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例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处理情况。8例患者中3例接受手术治疗,5例接受介入治疗。2例行假性动脉瘤修补,1例行自体大隐静脉间置术,5例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随访2~36个月,1例因伤口感染而致间置血管内漏,最终行动脉结扎、截肢,1例发生近端内漏,二次介入治疗,1例发生非假性动脉瘤相关性死亡。7例患者血管通畅良好,无假性动脉瘤复发,无远端缺血等并发症。我们认为对医源性假性动脉瘤进行适时恰当的血管外科处理是避免不良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填塞加压法治疗动脉穿刺形成的假性动脉瘤19例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动脉瘤(PA)是动脉外伤、感染、血管炎,以及血管外科手术引起的并发症。由于动脉壁完整性遭到破坏,伴血液外渗,瘤体可进行性增大,甚至破裂,导致大出血,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随着介入治疗及血液净化等技术的广泛开展,医源性PA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以往多采用手术或栓塞治疗,但仍有一定的风险及创伤,且费用高。近年来,本科对19例次血透穿刺动脉形成的PA采用填塞加压的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1996~2002年共18例血透患者,形成PA19个。其中股动脉PA3例,足背动脉PA2例,桡动脉PA12例,足背动脉PA2例(…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8例脾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真性脾动脉瘤14例,假性脾动脉瘤4例;近端型6例,中间型4例,脾门型8例。根据患者脾动脉造影情况,选择普通弹簧圈、微弹簧圈或机械可脱式弹簧圈进行栓塞。术后1周及1、3、9个月行CT增强或CTA复查,随后每月行电话随访。结果对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1例采用隔绝旷置术,4例采用瘤腔填塞术,3例采用隔绝旷置术+瘤腔填塞术。术后12例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其中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脾梗死,梗死体积约10%~35%;余4例为轻微并发症。随访中无瘤体增大、破裂或复发及相关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简单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肾动脉瘤(RAA)的特点和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例RAA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男8例,女6例;年龄40~77岁,平均59.1岁;左肾RAA 6例,右肾RAA 7例,双肾RAA 1例;体检发现8例,表现为腰腹部疼痛5例,表现为血压骤升1例;2例RAA破裂,1例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因注射吸毒致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一期动脉重建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系按照时间序列的单中心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10月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收治的由于注射吸毒导致的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31.3岁,瘤体最大直径3.0~7.5 cm.有14例以动脉瘤破裂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应用对此类病例设计的髂股部单一弧形切口,取同侧大隐静脉倒置搭桥对本组2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随访19例,随访时间2~36个月,失访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术后心、脑等器官并发症,手术后腹股沟出血、波动性肿物均消失.术后股部血肿1例,术后切口感染不愈合、股部窦道形成1例,同侧大腿前内侧感觉异常1例,术后间歇性跛行1例. 结论 获取适宜的自体大隐静脉用于血管重建是对该病治疗的前提.应用单一弧形切口取同侧大隐静脉倒置搭桥是可行的.对吸毒致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行动脉重建术有利于减少间歇性跛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内脏动脉瘤诊治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71例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71例内脏动脉瘤中包括脾动脉瘤 2 2例 ,肝动脉瘤 16例 ,腹腔干动脉瘤 4例 ,胃、胰十二指肠动脉瘤 13例 ,肠系膜上、下动脉瘤分别为 6例和 1例 ,网膜动脉瘤 3例 ,肾动脉瘤 6例。本组自发性破裂大出血 2 9例 ,其中破裂入胆道 14例 ,上消化道 10例 ,腹腔及腹膜后 5例。术前经内脏动脉造影确诊 (包括DSA) 4 2例 ,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证实 14例 ,经核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确诊 4例。手术治疗 5 8例 ,死亡 9例 ;动脉栓塞治疗 7例。结论 内脏动脉瘤术前临床诊断极为困难。DSA、SCTA和MRA具有诊断价值。一旦确诊 ,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方式及其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72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SA或CTA明确诊断,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开颅手术夹闭或者观察三种治疗策略,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 血管内栓塞治疗15例,手术夹闭40例.出院时GOS评分5分血管内介入治疗组14例(93.3%),开颅手术夹闭组31例(77.5%).两组患者治疗后出院前行GOS评分经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P&gt;0.05).观察随诊处理17例,无变化15例,再出血2例.结论 根据未破裂动脉瘤的特点、患者自身状况及要求、就诊中心诊疗技术等决定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个体化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