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咽造影诊断咽憩室(附34例报告)周伟生黄耀华咽憩室文献报道少见。近5年来笔者在作咽部影像研究课题期间,运用咽造影诊断咽憩室34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在2000余例咽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中,发现34例咽憩室,男30例,女4例。年龄为28~...  相似文献   

2.
蔡爱群  陈俊伟  陈雪吟  李仰康  周修国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96-1098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对食管憩室并食管及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X线钡餐检查、纤维内镜和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憩室并食管、贲门癌的X线表现。结果:18例中,单发憩室15例,多发憩室3例,其中最多1例有5个憩室。3个有液气平面。11例食管憩室位于肿瘤之上,7例憩室与肿瘤重叠。食管癌15例,贲门癌3例。憩室X线表现为囊袋状或尖角状钡影突出,肿瘤处黏膜不规则中断破坏、不规则充盈缺损及龛影形成,管腔狭窄,管壁僵硬,扩张度差,对比剂通过缓慢。结论: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食管憩室并食管癌、贲门癌最简单、可靠、安全的方法,并能为内镜提供准确的定位,避免憩室穿孔危险。  相似文献   

3.
多数学者认为先天性食管狭窄的原因与胚胎发育期的变异和损伤有关。作者总结了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5小时到5岁,28例在2岁以内。患儿均作了钡剂造影和食管镜检查。10例还作了食管腔内压力变化的研究,证明在狭窄处没有蠕动波,而在狭窄处的上面和下面的压力曲线是一致的。3例作了食管粘膜活检:1例为角化磷状上皮,1例是胃粘膜异位和1例正常食管粘膜。钡剂检查表现为在接近狭窄部位的食管扩张,狭窄部位钡剂显示充盈不足或缺如,食管狭窄的近  相似文献   

4.
病人,男,70岁。体检时胸透发现右心膈角处见“空洞样”病变,考虑“膈疝?”不排除“食管囊肿”。随后行钡餐检查示:食管中段偏右下方见1 0cm×1 3cm囊肿病变,钡剂能顺利通过食管进入囊内,囊内可见9cm长气液面,并可见钡剂和液体出现分层现象,气体高8cm ,囊壁0 5cm ,局部食管受压变窄,黏膜未见破坏。钡剂能顺利通过食管下段进入胃内,囊状物与胃之间可见一段正常食管影,胃全部位于膈下腹腔内。胃形态正常,黏膜正常,并可见胃下垂。诊断:(1 )食管中段憩室。(2 )胃下垂。讨论 食管憩室为与食管腔相通的囊状突出,是一种常见病,一般憩室较小,巨大憩…  相似文献   

5.
食管穿孔是消化道严重而致命的损伤,一般食管穿孔的造影检查都把水溶性碘制剂作为首选的对比剂。但当检查结果为阴性时,是否需用钡剂进一步检查?为明确此问题,研究了67例怀疑食管穿孔的患者,先用水溶性碘剂作食管检查,49例为阳性。18例阴性者,进一步以钡剂(100%wt/vol)作食管检查。结果,其中4例可见钡剂外漏,检查后进行患者随访未见并发症发生。该组资料显示食管穿孔水溶性碘剂造影的漏诊率为22%。  相似文献   

6.
食管壁内假性憩室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食管壁内假性憩室的诊断水平。方法报道3例食管壁内假性憩室钡餐造影资料,介绍了本组3例所行食管气钡和(或)低张气钡对比检查方法,效果良好。结果3例均显示典型食管壁内假性憩室的小囊袋状改变,囊袋大小1~4 mm,颈部长为1~2 mm。2例为弥漫型分布全食管,1例为节段型分布于中下段;2例可见部分憩室颈部斜向胃端走行,夹角在30°~45;°1例可见憩室间通道形成,通道长5~10 mm;3例中仅1例(例3)食管末端狭窄,显示反流性食管炎改变;1例(例1)行食管纤维内镜检查,能清楚发现憩室口部,组织学见憩室颈部周围少量炎性浸润,颈部和底部衬以移行的黏膜上皮和结缔组织。结论本病少见,其检查价值在于与各种食管炎并发的早期表浅溃疡、食管穿孔等病鉴别。食管钡造影检查示食管壁内斜行走向的颈管为其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对比造影对结肠憩室伴憩室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对比造影共明确诊断结肠憩室10例,伴有憩室炎6例。结果:位于盲肠、升结肠憩室4例,位于升结肠、全横结肠、降结肠2例,位于左半横结肠及降结肠上段2例,位于升结肠1例,位于盲肠1例,憩室大小为2mm-20mm,数目单发2例,多发8例,10例结肠憩室中有6例伴韵憩室炎。其中2例对憩室内钡剂排空进行观察。结论:双对比造影在显示结肠憩室的位置、形态、大小及有无炎症上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食管穿孔是消化道严重而致命的损伤,一般食管穿孔的造影检查都把水溶性碘剂作为首选的对比剂。但当检查结果为阴性时,是否需用钡剂进一步检查?为明确此问题。本文探讨利用食管数字化成像技术对67例疑似食管穿孔的患者,对比使用水溶性碘剂和钡剂后的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鑫  李月河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11):1490-1492
目的探讨消化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1例病理证实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的X线钡剂造影及CT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消化道间质瘤中发生于食管1例,胃15例,小肠3例及结肠2例。X线钡剂造影:6例显示黏膜变平、撑开或移位,8例表现为充盈缺损,2例显示为外压性改变。CT检查:腔内外生长之肿块密度均匀者12例,内见液化坏死区6例,肿瘤内钙化者2例。增强扫描肿块均有显著强化,17例肿瘤不均匀强化或外围性强化,3例较均匀强化。结论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中以GIST最常见,CT检查在术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在贲门失弛缓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病人首先采用超声检查,诊断贲门失弛缓症38例,同时进行了X线钡剂食管及胃肠造影,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结果:超声对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失弛缓症的食管管径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管壁厚度亦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食管蠕动明显减弱,甚者消失,扩张的食管腔内见有潴留的内容物。结论:超声对贲门失弛缓症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取代传统的X线钡剂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食管肉瘤样癌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以加深对该疾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肉瘤样癌患者CT及食管造影特征,并与术后病理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例术前进行食管造影检查,6例(6/9)表现为腔内型病变,3例(3/9)为髓质型病变。根据CT表现可将食管肉瘤样癌分为腔内肿块型和管壁增厚型。腔内肿块型6例,表现为管腔内边缘光整或浅分叶状肿块,壁外脂肪间隙清楚,均未见肿大淋巴结;12例为管壁增厚型,10例累及管壁全周;9例(9/12)壁外脂肪间隙模糊,8例(8/12)见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腔内肿块型多侵犯粘膜下层(4/6),仅1例(1/6)淋巴结转移。管壁增厚型7例浸润至外膜,5例淋巴结转移(5/8)。结论食管肉瘤样癌腔内肿块型以管腔内占位为主要表现,周围浸润程度轻和淋巴结转移率低;管壁增厚型,浸润外膜概率及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腔内肿块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鲁北  郭强  秦好朴  陈威  路延平   《放射学实践》2012,27(8):847-851
目的:分析食管腔内不同大小隆起性肿瘤的数字化低张双重造影X线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胃肠机行低张双重对比造影发现并经胃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02例食管腔内隆起性肿瘤的病例资料,其中恶性74例,良性28例,对不同大小肿瘤X线特点进行汇总分析,找出良恶性肿瘤之间的鉴别点。结果:102例食管腔内隆起性肿瘤中,长径<1cm者12例,良恶性鉴别点主要以病变轮廓改变和管壁的功能性改变为主,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5%;长径1~3cm者37例,良恶性诊断要点除轮廓及管壁功能改变外,肿瘤的形态、钡剂的涂抹具有重要鉴别作用,诊断符合率为94.6%;长径>3cm者53例,良恶性肿瘤各自特点更加明显,尤其表现在黏膜和钡剂涂抹方面,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5.2%;102例食管腔内隆起性肿瘤定性诊断总符合率为93.1%,随着瘤体的增大,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呈升序排列。结论:数字化低张双重造影在食管腔内隆起性肿瘤的良恶性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诊断符合率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性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肉瘤的X线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肉瘤,5例均行食管钡剂造影和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并作病理检查和手术治疗。结果食管钡剂造影显示:病变位于食管中段2例,下段3例。食管腔扩张4例,狭窄1例。管壁柔软4例,僵硬1例。结论息肉型食管癌肉瘤有一定的X线特征性表现,浸润型食管癌肉瘤缺乏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71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1月就诊。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上消化道钡剂双对比造影显示食管下段偏心性不规则狭窄,壁僵硬破坏,病变长约9.0cm,其内多发不规则结节状充盈缺损,黏膜不规则中断,见多发小毛刺样腔内龛影,病变累及贲门,贲门处见圆形充盈缺损,余各段食管未见明确异常,钡剂通过未见明确受阻(图1,2)。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临床上可疑尿道憩室的13例女病人用双球囊导管作了尿道造影和/或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在造影后2周内完成尿道MRI,包括矢状面快速IR(TR/TE/TI=6000/78/110)、横断面和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_2(6000/117)。在MRI上如果有局限性液体积聚在尿道周围或接近尿道、在阴道壁外、其内有无碎石均诊断为憩室。在双球囊导管尿道造影或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上,如对比剂在尿道腔外显影,考虑存在憩室。结果6例检出了尿道憩室,单纯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8例术前诊断尿道总室的病人(男1例,女7例)术中用腔内US估价。术前7例做了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3例经阴道US,2例用双囊导管作了尿道造影。在切除憩室时用小型号US换能器连续监测有助于憩室切除。先用21F硬性膀胱镜完成膀胱尿道检查,使膀胱部分扩张,将6.2F或9F带有12.SMHz或20MHz换能器的腔内导管置入尿道并  相似文献   

17.
男,50岁,3年前曾因下咽梗噎感和食后胸骨后疼痛来我院就诊.体检正常.食管钡餐检查诊断为:食管憩室(未摄片).近3月因进行性咽下困难和咽下疼痛再次来我院就诊.体检:消瘦,贫血,营养不良.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食管中段左前壁见一狭颈憩室,其上部边缘及颈部上缘不规则充盈缺损影,憩室内钡剂残留,排空不良,憩室开口上下方见一长约6.0 cm的不规则管腔狭窄和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局部壁僵硬,黏膜皱襞中断破坏,蠕动消失(图1).X线诊断:食管憩室并发食管癌.  相似文献   

18.
食管壁内错构瘤是在儿童期食管远端梗阻的一个不常见的原因。本文作者报告了两例食管壁内错构瘤的儿童,此两例临床上均有呕吐和体重减轻。钡剂检查时均显示食管远端狭窄,近端食管明显扩张,内窥镜检查时,此狭窄不能扩张,因此使内窥镜不能通过狭窄区。第1例的造影片上可见狭窄区有一线样钡痕存在。手术时均发现为食管壁内软骨性肿物,切除后组织学检查证明肿物由软骨、呼吸鳞状上皮衬里的管样组织、食管基质和平滑肌组成。就作者所知,在英文文献上发表了15例食管远  相似文献   

19.
食管结核的影像学诊断(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5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结核 ,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2 4~ 3 6岁 ,平均 2 9岁。 5例均行食管钡剂造影、CT和电子纤维胃镜检查 ,1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食管钡剂造影示 :食管上段 1例 ,中段 3例 ,下段 1例 ,表现为充盈缺损 2例 ,向心性狭窄 2例 ,腔内点状钡斑 1例 ,腔外不规则窦道形成 1例。黏膜纹破坏2例 ,平坦或消失 3例。胸部CT平扫 :1例左肺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扩张 ,右肺门增大 ,右胸壁有小结节 ;1例食管下段管壁不规则增厚 ;1例胸膜肥厚粘连 ;2例未见明显异常。术前影像学误诊 3例 ,正确诊断 2例。结论 食管结核缺乏影像学的特点 ,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20.
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与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及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食道镜确诊及处理的29例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及X线食管钡餐表现。结果:食管黏膜下血肿临床症状轻且定位不明确,X线食管钡餐表现为食管腔内充盈缺损21例、液-钡平面影6例及囊状钡剂充填影4例。结论:X线食管钡餐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能明确诊断食管黏膜下血肿,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