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4-2007年大学新生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现状及接种乙肝疫苗的血清学效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和控制乙肝传播.方法 采用ELISA法对6953名新生进行了HBV 5项标志物检测,对HBV血清标志物均阴性者进行了全程免疫.结果 新生抗-HBs阳性率为24.88%,HBsAg阳性率为5.28%,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x2=23.85,P<0.001),各民族新生HBsAg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8,P>0.05),无接种史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有接种史(x2=38.27,P<0.001);HBsAg阳性共有5种感染模式,以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和HBsAg、抗-HBe、抗-HBc均为阳性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9.51%和37.60%;新生乙肝易感者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抗-HBs阳转率为82.62%.结论 宁夏某高校2004-2007年新生69.84%对HBV易感,接种乙肝疫苗可提高易感新生对HBV的免疫力;应根据大学新生HBV不同感染模式,采取定期检测、隔离治疗等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防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采集血清检测HBV标志物,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HBV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宁夏某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6.39%,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χ2=6.56,P<0.005),接种乙肝疫苗学生HBsAg阳性率低于未接种学生(χ2=21.46,P<0.005),年龄、性别、民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HBsAg阳性学生以小三阳、大三阳、HBsAg阳性伴抗-HBc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对乙肝易感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建立健全乙肝及HBsAg携带者档案,加强观察和随访,开展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乙肝。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入学体检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乙肝携带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方法用ELISA法同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指标.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为3.2%,抗-HBs检出率为63.4%,HBeAg检出率为1.4%,抗-HBe检出率为11.1%,抗-HBc检出率为12.9%.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4.1% vs 2.4%,P<0.05).结论约有1/3的学生没有乙肝保护性抗体,应及时对他们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对入学新生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测,了解其HBV感染与免疫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温岭市878名高一学生HB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HBV在学生中感染状况,掌握乙肝在学生中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中学高一年级878名新生采取静脉血液,采用ELISA进行HBV五项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抗-HBs阳性率最高,占76.76%;其次抗-HBc阳性率为15.95%;HBsAg阳性率为8.66%;抗-HBe阳性率为8.57%;HBeAg阳性率2.73%;并且发现中学生中HBV感染除抗-HBs阳性外,以“HBsAg、HBeAg、抗-HBc”阳性和“HBsAg、抗-HBc、抗-HBe”阳性两种感染模式为常见,二合计为6.49%。结论:由于乙肝疫苗的接种和国家、学校重视学生管理等原因,目前中学生HBV感染率已有所下降,在HBV感染中男生感染率显高于女生,并且以“大三阳”和“小三阳”感染模式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台州市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台州市中字生HBsAg携带情况,掌握HBV在学生中发生与流行规律,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03年高一入学新生785名,取其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BV血清学标准物测定,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项标志物检出率为HBsAg8.28%;HBeAg2.55%;抗-HBc(IgG)16.56%;抗-HBc(IgM)6.24%;抗-HBs72.36%;抗-HBe8.15%。男生HBsAg携带率显高于女生,HBsAg携带感染模式以HB-aAg、HBeAg、抗-HBc阳性(俗称“大三阳”)和HBsAg、抗-HBe、抗-HBc阳性(俗称“小三阳”)占携带的75.38%。结论 由于推广接种乙肝疫苗及国家、学校重视学生管理等原因,中学生HBsAg携带率已有所下降。应加强对入学新生的体检及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HBV的校内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墨脱县1 262名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乙肝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c和抗-HBc五项乙肝标志物,Excel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62名中小学生乙肝标志物五项全阴者有886人,占70.2%;仅有303名中小学生有保护性的乙肝表面抗体,占24.0%;39名学生HBsAg阳性,阳性率3.1%.HBsAg阳性39名学生中,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阳性的学生有27名.占69.2%.结论 1 262名中小学生中乙肝标志物五项全阴者比例较高,有保护性抗体的比例较低,存在接触感染乙肝病毒的较大风险,因此,加强西藏墨脱县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生乙肝携带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方法:用ELISA法同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指标。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为3.2%,抗-HBs检出率为63.4%,HBeAg检出率为1.4%,抗-HBe检出率为11.1%,抗-HBc检出率为12.9%。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4.1%vs 2.4%,P〈0.05)。结论:约有1/3的学生没有乙肝保护性抗体,应及时对他们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对入学新生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测,了解其HBV感染与免疫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V DNA对测定对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隐匿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3例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患者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同时采用PCR技术对血清HBV DNA进行定量分析。对照组为同期经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83例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28.9%,单独抗-HBs阳性的慢性肝炎组HBV DNA阳性率为27.3%,抗-HBe,抗-HBc并存者HBV DNA阳性率为24%,抗-HBs、抗-HBe及抗-HBc三者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35%。单一的抗-HBc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HBV DNA阳性率为25%,HBeAg、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为66.7%。结论HBsAg阴性HBV感染仍是我国原因不明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无应答的原因之一,临床应重视这种低水平的HBV复制,以免造成宫内输血及肝移植后HBV感染。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盐田区4~10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盐田区4~10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所有儿童均抽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谷丙转氨酶(GPT)。结果6 533名儿童HBsAg阳性率为3.92%。HBsAg阳性儿童中,以HBsAg( )、HBeAg( )、抗-HBc( )伴GPT正常者所占比例最高,为86.33%。不同性别之间的HBsAg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44,P>0.05)。6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较低;6岁后HBsAg阳性率逐渐升高,以10岁年龄组最高,为6.80%。完成了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儿童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未接种组以及只进行了乙肝疫苗初次全程接种但未进行再接种组儿童(χ2=324.50、112.58,P均<0.01)。深圳市户籍儿童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非深圳市户籍儿童(2χ=30.47、12.71,P均<0.01)。256例HBsAg阳性儿童中,父亲和(或)母亲是HBsAg阳性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家庭成员中无HBsAg阳性者,为76.56%。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HBV感染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提示在制定乙肝免疫策略时考虑在适当的年龄组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1~2005年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以加强对HBV的预防和控制,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我院2001~2005年入学新生3 791人HBV标志物(HBVM)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新生HBsAg平均阳性率为10.08%,男生13.45%,女生8.97%,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1,P<0.01).HBsAg阳性ALT异常率为7.33%(28/382).5年新生HBsAg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共下降6.32个百分点.HBsAg阳性的7种模式中,以"1.3.5"阳性和"1.4.5"阳性为主,分别为45.81%和30.89%,二者总阳性率为76.70%.抗-HBs阳性率较高,阳性率为54.73%,以单纯抗-HBs阳性为主,占74.17%.结论我院新生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3%),也高于全国部分大学生平均水平(8.40%).应加强对"1.3.5"阳性和"1.4.5"阳性且伴有ALT升高学生进行治疗、跟踪、复查;对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同时,对学生进行乙肝健康教育,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卫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学校控制乙型肝炎传播提供依据。方法1999~2003年对漯河市卫校10313名新生(14~16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AS)法对采集血清进行HBV标志物检测。结果卫校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5.09%,男生HBsAg阳性率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χ2=34.75,P<0.01);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差异有显著性(χ2=27.57,P<0.01)。HBsAg阳性以“大三阳”犤HBsAg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犦和“小三阳”犤HBsAg阳性、乙肝病毒e抗体(HBeAb)阳性、HBcAb阳性犦2种感染模式为主。结论加强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强化HBsAg携带者的卫生管理及开展健康教育,以防止乙肝在学生中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广州地区性病患者 HBV 的感染情况。我们在门诊对102例性病患者作乙肝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检测,并以195例正常人群作对照。结果:性病组乙肝总感染率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7.69%,(P<0.01);两组乙肝感染人群中正常人群出现抗 HBs率67.74%,明显高于性病组50%(0.01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章贡区自然人群HBV感染状况,探讨流行规律.方法:章贡区卫生防疫站于2004年3月对章贡区所辖的10个镇、街办,分6个年龄段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 708名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感染基本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五项血清指标(简称二对半).结果:总感染率48.13%,HBsAg流行率为13.82%,抗-HBs流行率为48.59%,HBeAg流行率为4.57%,抗-HBe流行率为15.4%,抗-HBc流行率为46.84%.结论:HBsAg、HBeAg、抗-HBe、抗-HBc流行率均是农村高于城市(P<0.01),抗-HBs流行率城市高于农村,乙肝接种史与HBsAg、HBeAg、抗-HBe、抗-HBc等流行指标呈负相关,与抗-HBs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生  陈钦艳 《广西医学》2012,34(10):1279-1281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306例乙肝患者中,慢性肝炎104例、肝硬化126例、肝癌7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306例患者小三阳(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47.06%(144/306),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20.26%(62/306);慢性肝炎组大三阳检出率、HBV DNA含量均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慢性肝炎组小三阳检出率均低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62例大三阳组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144例小三阳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以大三阳表现为主,肝硬化、肝癌患者以小三阳表现为主,慢性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肝硬化、肝癌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HBeAg阳性、HBV DNA高复制慢性HBV感染孕妇的HBsAg、HBeAg和抗-HBc胎盘透过率,进一步明确替比夫定阻断母婴传播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例行孕期检查以及产科分娩的HBeAg阳性、HBVDNA≥106 IU/mL的慢性HBV感染孕妇84例,根据阻断HBV母婴传播方式不同分为常规双重免疫阻断组(常规组,15例)和双重免疫+替比夫定阻断组(替比夫定组,69例).检测妊娠中晚期、分娩时母亲和新生儿脐带血清HBsAg、HBeAg及抗-HBc水平.结果 两组之间母亲及新生儿HBsAg、HbeAg和抗-HB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孕妇分娩时:HBsAg P =0.058,HBeAg P=0.065,抗-HBc P=0.727;新生儿脐血:HBsAg P=0.761,HBeAg P=0.225,抗-HBc P=0.924),且两组之间的HBsAg和HBeAg胎盘透过率亦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172,0.163).两组新生儿脐带血抗-HBc透过率均为阳性.结论 妊娠中晚期替比夫定不能降低孕妇HBsAg、HBeAg水平和HBsAg、HBeAg的胎盘透过率,其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机制可能主要与有效降低孕妇HBV DNA水平有关.透过率与母亲HBsAg和HBeAg水平不成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东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配偶感染HBV的危险性,为成人乙肝防控工作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选择广东省2006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20~45岁HBsAg携带者及配偶作为病例组,按居住地、性别、年龄及婚龄等因素配比选择当年HBsAg阴性者及配偶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乙肝血清学指标检测。利用PCR方法分析夫妻双方均HBsAg阳性的HBV基因型。结果病例组配偶HBsAg阳性率13.71%,对照组配偶HBsAg阳性率8.06%。结婚5年以上者HBsAg携带者配偶抗-HBc阳性率高于结婚5年以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5),其中女性HBsAg携带者配偶抗-HBc阳性率更为显著(χ2=6.39,P0.05)。性生活不使用安全套的夫妻配偶HBsAg阳性率(15.56%)高于性生活使用安全套的配偶(8.82%)。16对HBsAg均阳性的夫妻中,8对PCR扩增HBV阳性,7对(87.50%)HBV基因型相同;其中5对HBV为B型,2对为C型,仅1对夫妻HBV基因型不同。结论 HBsAg携带者配偶感染HBV风险比普通人群增高;在今后的成人乙肝防控工作中,需要加强对HBsAg携带者配偶HBV感染的监测及乙肝疫苗的接种,同时需要加强宣教,提倡安全性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306例乙肝患者中,慢性肝炎104例、肝硬化126例、肝癌7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306例患者小三阳(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47.06%(144/306),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20.26%(62/306);慢性肝炎组大三阳检出率、HBV DNA含量均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慢性肝炎组小三阳检出率均低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62例大三阳组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144例小三阳组患者(P<0.05).结论 慢性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以大三阳表现为主,肝硬化、肝癌患者以小三阳表现为主,慢性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肝硬化、肝癌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情况及乙肝五项和HB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ELISA检测乙肝五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检测HBVDNAl33例综合分析.结果 HBVDNA>1.00×103拷贝(COPY/ml)者133例,其中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阳性和HBsAg,HBeAg阳性71例,占52.7%.HBsAg,抗-Be,抗-HBc阳性34例,占25.7%.抗-JBs,11例,占8.3%,抗-HBs、抗HBe、抗-HBc阳性4例,占3%,HBsAg阳性2例,占1.5%抗-HBs,抗-HBe阳性1例,占0.75%,HBsAg、抗-HBc 5例,占3.8%,抗-HBe,抗-HBc阳性1例,抗-HBc阳性2例.HBsag,抗-libs、抗-HBc阳性1例.乙肝五项全阴者检出一例HBVDNA阳性.结论 乙肝五项11种阳性模式HEVDNA阳性检出.乙肝五项全阴者,亦可检出HBVDNA.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 了解HBV感染体内病毒复制情况。②方法 用PCR法检测HBV—DNA。③结果 共发现7种感染标志物组合模式,选用其中6种进行PCR扩增检测分析,以临床上的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组HBV—DNA阳性率最高为100%;其次为“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组HBV—DNA阳性率为30%。④结论 “大三阳”组人群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性强,具有高度传染性;在抗-HBe阳性携带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具有传染性;单纯抗-HBc阳性中也存在一定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院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和免疫现状。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门诊、住院及体检的重庆籍儿童(均为因非乙型肝炎就诊者)共21 473例,在我院临床检验中心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和/或HBeAg阳性患儿301/21 473人(1.4%),其中HBsAg和HBeAg均阳性者228/21 473人(1.1%),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者73/21 473人(0.3%);抗-HBc和/或抗-HBe阳性者1 501/21 473(7.0%);仅抗-HBs阳性者10 990/21 473人(51.2%);HBV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8 681/21 473人(40.4%)。结论:2009年21 473名就诊儿童中,HBV感染率为1.4%,低于我国2005年我国普通人群的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为51.2%,高于我国2005年我国普通人群的阳性率;新生儿期HBsAg和/或HBeAg阳性率、特别是抗-HBc阳性率均较高,新生儿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