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祖国医学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肾阴滋养五脏六腑之阴,肾阳温煦五脏六腑之阳,故有“肾”为脏腑之本的说法。“肾”主藏精(肾阴)及命门火(肾阳),主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主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相似文献   

2.
钱菁 《江苏中医药》2010,42(7):10-12
夏桂成运用"调周法"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认为提高肾阴癸水水平以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和促发排卵。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主因肾阳偏虚,少数与阴虚火旺及气虚及阳、脾肾不足有关,治疗温阳、滋肾、健脾。治疗免疫性不孕症,免疫功能亢进者乃阴虚火旺为主,亦有湿热、血瘀所致,治以滋阴、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免疫功能低下者则扶正治疗,补肾调肝或补气健脾。  相似文献   

3.
<正> 女性不孕症中,无排卵为主要原因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此系由于肾—天癸—冲任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业师刘洪祥主任医师,根据“天癸之本本于肾”的理论,认为肾精滋长是排卵的基础,冲任经脉气血和畅是排卵的条件,肾阴肾阳消长转化不利是卵巢功能失调的病机关键所在。因此,抓住调节肾阴肾阳的消长转化,促使冲任经脉气血和畅,促进卵巢正常排卵,是治疗该病的肯綮。从这一思路出发,刘师根据自己多年实践经验,并参照他人经验,拟定了中药人工周期疗法,采用调周序贯服药法,以达到调节女性生殖机能,恢复排卵机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认为,肾藏精,主人体的发育与生殖能力、肾阳为一身阳起之本,非此不能温;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非此不能滋。阴平阳秘、阴阳合,故有子。所以中医治疗不孕症首先以补肾为主。中医的“天癸”相当于现代医学解剖学的脑垂体、卵巢和睾丸,它的功能除分泌性腺素外,主要是精子和卵子生成的“小工厂”一样。冲脉与女子的卵巢关系密切;任脉直接与子宫相连。血海是月经的发源地,胞胎是在子宫内孕育,故冲任失调常常是“内分泌失调”或黄体分泌不足等说法,由此可见肾与生育及孕育胎儿关系密切。过去治疗不孕症,由于受到检查手段的限制不能了解和观…  相似文献   

5.
张景岳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由此可见阴阳辨证在疾病辨证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五脏之阴阳根于肾,即肾阴和肾阳是各脏腑阴阳的根本,肾阴可以滋生五脏之阴,肾阳可以产生五脏之阳。所以,无论五脏的阴虚或阳虚,日久皆会导致肾阴或肾阳的虚衰,故应从补肾之阴阳作为“治病求本”的大法,可以指导临床病证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Xuan国维 《新中医》1993,(9):43-44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所在,调节的中心。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夭。此见解对疑难皮肤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多年临床所见,疑难皮肤病与脏腑病变有着密切关系,且多损及肾阴、肾阳。如能恰当运用补肾之法,往往使沉疴得愈。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胃壮旺,身体肌肉便自然饱满:“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肾阳,五脏六腑便阳;肾阴,脏腑便阴。中老年人相对身体不如青壮年时代,所以应重视健脾养肾。养出健壮之体,充沛之气,身体便百病不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是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 ,致使红髓被脂肪髓所替代 ,造血功能部分或全部衰竭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本病以青壮年居多 ,男性多于女性。按其临床表现 ,多属中医学的“虚劳”、“虚损”及“血证”范畴。补肾生髓法为慢性再障的主要治法。肾为先天之本 ,肾精化生肾气是由肾阳蒸化肾阴 ,肾阳又都以肾精为物质基础 ,所以肾的精气包含着肾阴及肾阳。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 ,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 ,常可导致对方的…  相似文献   

9.
刘之椰 《广西中医药》1991,14(3):110-111
<正> 许润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载,尤其擅长妇科,对闭经的治疗有独到之处。他以“肾藏精”、肾“主生殖”的理论为依据,确定了以补肾为主,兼调它脏的大法治疗闭经,临床运刚数十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将随师临证所得介绍于下:1 闭经之治重在补肾许老认为闭经重在从肾论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变化,是保证月经正常来潮的根本因素。肾阴肾阳是发育生殖的基本物质和动力,肾阳不足,天癸、冲任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致月经不能以时下;肾阴亏损,精血不足,冲任失之充养,也能导  相似文献   

10.
肾阴肾阳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肾阴,又称为元阴、真阴,为一身阴液的根本,起到濡养滋润的作用;肾阳,又称为元阳、真火,为一身阳气的根本,起到温煦推动的作用。肾阴肾阳和脾胃及大肠小肠之间有着源与流、本与末的密切关系,肠屏障功能与"肾主二便"功能密切相关,试从肾阴肾阳角度论述肠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并用温补肾阳和滋补肾阴的方法治疗肠屏障损伤时出现的大便失常症状。  相似文献   

11.
总结徐国梅应用“肾-天癸-冲任-胞宫”理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痤疮的临床经验。徐国梅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痤疮的病机变化分为肾阴不足、冲任伏热,肾阳乏源、冲任虚寒,肺气虚损、营卫失调3种病机,治疗时以调补肾阴肾阳之法贯穿病程始终,以滋补肾阴、温补肾阳、清补肺气为治法,结合皮内针、中药热气熏蒸等方法辅助治疗,举验案2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狄帮圣  纪福茂  朱健  陈虎 《河南中医》2010,30(5):508-509
肾主骨生髓,肾气充则髓充,髓充则血生。从肾论治血虚证以滋肾填精,温补脾肾,温补肾阳为主,根据不同病情灵活运用补肾药。同时须注意补气,补血药物的运用;补肾的同时,亦须补益脾胃后天之本,在调补肾阳的同时适当加用滋补肾阴药;滋补肾阴的同时加用少许肾阳药,取其“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相似文献   

13.
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故临床上从肾论治杂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褚玉霞教授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方法基于因子分析法对褚玉霞教授诊断为女性不孕症的400例患者的用药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用药信息中提取15个代表性因子,分别代表清热利湿、理气活血、化痰利湿、软坚散结、升提止血、温经通络、温补肾阳、泻火解毒、滋补肾阴、润下、健脾安神等类药物,并用载荷系数显示出某种药物在某一类别药物中的权重,反映了褚玉霞教授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结论基于因子分析法得出的褚玉霞教授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临床经验符合临床实际,为临床提供客观指导。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疾病之一,而PCOS所致的不孕症在临床上治疗较为困难。刘艳霞教授认为,此病的病机关键在于肾虚,肾阳得以温养是形成胚胎的先决条件,在治疗上主张“暖则生物”这一理论,以温补肾阳为纲,基于补肾调周序贯疗法,为患者建立规律月经周期,结合具体病情,分体型辨证论治PCOS所致不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王丹 《陕西中医》2000,21(5):239
<正> 1 发病机理 祖国医学认为,妇女在脏象上有胞宫,所以生理上就有了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特点。因此,妇女的月经、胎孕、产育都是天癸、脏腑、经络、气血协调作用于胞官上的结果。尤其是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与胞宫的关系尤为密切。它们之间通过经络相连,在妇女的生理和病理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肾为先天之本,为元阴元阳之根,藏先后天之精,为生殖发育之源。肾有阴阳,为水火之脏。肾阴为人体阴气之根,各脏腑之阴均取之于肾阴,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各脏腑之阳均赖肾阳以温养,肾之阴阳平衡,则五脏安和,故人的生理过程是在肾阴肾阳的充盛、协调,彼此相互制约、互相推动下而完成的。再者“胞络者,系于肾”、“冲任之本在肾”,这说明肾与冲任二脉经  相似文献   

17.
补肾调周法治愈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艳英  朱颖 《吉林中医药》2010,30(8):664-665
根据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肾虚的基本病机及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转化规律,中西医结合进行调补肾阴肾阳以促排卵助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戴恩来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多年,认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主要病因病机为肾气渐衰、冲任失调、天癸渐竭。戴恩来教授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围绕病因来调整五脏的气血、肾阴与肾阳,使阴平阳秘、精气乃治,恢复脏腑的功能。总结戴恩来教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祖国医学认为:肾藏精,精成脑髓生,系女子胞,为作强之官,其充在骨,开窍于耳,主水液,温煦脏腑。肾之盛衰与人之生长、发育、生殖和衰老有着密切关系。肾含阴阳二气,二者必须对立统一,相互平衡,故称“水火相济”。肾阴不足可使肾阳偏亢,肾阳衰微能致阴霾弥漫,阴阳俱虚便失却依存。倘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20.
崩漏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常。西医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女性生殖器肿瘤、炎症所致异常宫出血也可称崩漏。病因病机是肝、脾、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功能紊乱,胞宫藏泻无度,其中肾阴阳失调是致病之本。治疗应辨证与辨病结合,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出血期调摄冲任,止血为先,恢复期调理脏腑气血,调补肾阴肾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