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2000年2月-2006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收治32例儿童(年龄从4周至14岁)CVST患儿。对其中22例行肝素抗凝治疗,持续12~18个月;对10例患儿应用血管内治疗方法,行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或机械性碎栓治疗。同时均给予降颅压、抗感染、抗癫痫等对症治疗,并分析患儿的病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预后情况。结果①患儿以癫痫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综合征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不同程度的脑静脉窦闭塞和脑实质损害征象。②引起CVST的病因中,感染占31.2%(10/32),颅脑外伤占37.5%(12/32),肾病综合征占3.1%(1/32),颅内肿瘤占3.1%(1/32),血液系统疾病占6.2%(2/32),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蛋白C或蛋白S缺乏)占6.2%(2/32),原因不明占12.5%(4/32)。③治疗后,32例患儿中,痊愈17例(53.1%),好转10例(31.2%),死亡5例(15.6%),总有效率为84.4%。24例患儿获得6个月至5年的随访,2例复发,5例仍有不同程度的颅内高压症状和体征,其余疗效稳定。结论儿童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神经影像学检查能为确诊提供依据;抗凝和静脉窦内溶栓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CVST病人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应用脱水、抗凝、局部溶栓及对症治疗,基本痊愈15例,好转2例。随访6个月至2年,所有病人腰穿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脑静脉系统血栓再发和新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结论对临床急性、亚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痫发作的年轻女性病人,应高度警惕CVST,及时行CT、MRI、MRV或DSA检查,早期规范抗凝、血管内溶栓等治疗。  相似文献   

3.
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儿童大样本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CVST发病的危险因素、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预后。国内CVST患儿男女比例为1.4∶1,高于欧洲和美国;CVST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癫痫、局灶性神经症和全身症状为主,无特异性;与CVST有关的危险因素有高凝状态、感染和炎症性疾病,国内以鼻部和耳部的感染最常见。CVST最常累及上矢状窦,其次为横窦、乙状窦和直窦。发病年龄较晚、累及外侧静脉窦和/或乙状窦、无脑实质异常和积极予抗凝治疗均为认知功能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CVST患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开出特异性的检查是减少漏诊、误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点,筛查CVST可能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APS患者中并发CVS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血栓形成部位以及治疗和结局。结果 APS并发CVST患者14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为34.5(22.0,48.5)岁,中位病程3.5(0.9,10.3)个月。12例(85.7%)出现头痛,6例(42.9%)在病程中曾出现意识障碍,8例(57.1%)出现视盘水肿。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结果显示横窦受累13例(92.9%),乙状窦9例(64.3%),上矢状窦6例(42.9%),下矢状窦4例(28.6%)。APS并发CVST患者补体降低发生率明显高于APS未并发CVST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1%vs.19.0%,P=0.006)。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脱水降颅压治疗,2例接受静脉窦内尿激酶溶栓治疗,13例患者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放弃出院,13例患者病情改善,未再出现病情复发。结论 CVST是APS少见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难度大,对于无明确诱因的CVST患者需要警惕APS可能性。APS患者出现颅高压相关症状时,应尽早完善头颅影像学评估CVST,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过程,减少误诊率及改善预后。方法对2002年—2009年住院的1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首诊误诊10例。11例患者行头颅核磁共振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其中5例又经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及抗感染治疗,1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好转,3例死亡。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认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尤其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6例经内科抗凝治疗无效的CVST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16例患者均行接触性溶栓和机械碎栓,其中2例联合行颈动脉溶栓、1例于溶栓后行静脉窦狭窄支架成形术。结果 14例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腰穿压力恢复正常,视乳头水肿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患者症状无改善。11例患者于2周后复查造影静脉窦主干畅通,3例部分主干再通,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有代偿。无一例症状加重或死亡。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CVST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全身抗凝联合血管内介入多种方式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经DSA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动脉内微导管溶栓治疗。留置微导管3~14 d,尿激酶用量1万~2万U/h,13例加用球囊扩张,1例加用支架辅助治疗。分析影像学资料及6个月电话随访结果。以改良Rankin量表(mR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预后。结果 52例患者入院全脑DSA示上矢状窦血栓34例、横窦-乙状窦移形区血栓31例、下矢状窦血栓2例、直窦血栓3例、皮质静脉血栓14例。出院前复查造影示静脉窦完全通畅9例,大部分通畅42例,部分通畅1例,出院时症状减轻、神经功能评分好转48例,无明显变化3例,加重1例。对治疗前后mRS及NIHS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45、3.03,均P0.05)。6个月电话随访48例患者未出现静脉窦血栓相关症状,3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因外伤致颅内出血死亡。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安全有效,可作为内科抗凝无效患者的备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SLE中合并CVST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全身病情活动度、血栓形成部位、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SLE并发CVST患者13例,占同期SLE住院患者(4540例)的0.29%。女10例,男3例,平均年龄30.5岁。神经系统表现以头痛(1113)、视力下降(713)、意识障碍(513)、癫痫(413)最为常见。脑脊液压力升高9例,其中7例330 mm H2O,脑脊液蛋白升高5例。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提示血栓形成部位常见于横窦(1113)、乙状窦(813)、上矢状窦(413)等,多数(1013)患者为2处以上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平均SLE疾病活动指数为(11.7±2.8)分(不包括CVST)。经脱水降颅压、抗凝、糖皮质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及地塞米松鞘注治疗,9例患者好转,3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 CVST是SLE的罕见并发症,多发生于SLE活动期,有特殊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压力升高等提示,需早期识别、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并发脑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及肾脏病科住院的14例NS并发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患者年龄为13~62岁,平均为(31±1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运动功能障碍、癫痫发作。②CT/MRI/MRV提示CVST阳性比为13/14,1例患者在MR不能确诊的情况下,行DSA检查确诊。病变部位主要为上矢状窦,其次为横窦。③有12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25g/L,8例血浆纤维蛋白原〉4 g/L,8例D-二聚体〉500mg/L。经抗凝治疗后,FIB和D-二聚体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14例患者随访12~60个月,平均(29±14)个月。对8例患者复查头部MRI/MRV,有6例显示闭塞的静脉或静脉窦再通。临床痊愈13例,改良Rankin评分(mRS)均为0分;遗留头痛的患者1例,mRS为1分。无一例CVST复发。结论 NS患者若出现头痛、运动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应及时行影像学检查明确是否为CVST。对于并发CVST,早期诊断及抗凝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由多种原因所致静脉回流受阻的脑血管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该疾病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急性期治疗主要以抗凝及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现本文对血管内介入治疗静脉窦血栓的同时序贯使用阿加曲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及对治疗疗效的初始观察。1资料与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脑血管内科2014年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