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于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常规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的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SA)、洼田饮水试验];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营养状态指标[体质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MC)]、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记录两组病人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分级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Z=2.143,P=0.032),其SS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营养状态指标(BMI值、ALB水平、TSF值、AMC值)、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Barthel指数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98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吞咽训练组(给予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及联合治疗组(在吞咽训练组基础上联合针刺进行治疗),各49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通过洼田饮水试验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显著降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01);且与吞咽训练组比较,治疗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1.83±0.74)分比(1.41±0.63)分]降低更显著,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8.96±1.23)分比(9.86±1.04)分]提高更显著(P均0.01)。联合治疗组吞咽障碍复常率显著高于吞咽训练组(69.39%比42.6%,P=0.008)。结论: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有助于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导管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1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导管球囊扩张术、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WST)、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渗漏-误吸评分、残留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表面肌电图指标、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血清前蛋白(PA)、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MC)]。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WST、SSA评分、渗漏-误吸评分、残留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吞咽时程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最大波幅较治疗前增高(P<0...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及生活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共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I)、BMI指数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的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QLI、BMI指数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LI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BMI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老年住院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2例MHD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HD),B组采用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C组采用HD联合血液灌流(HP),各组基础治疗不变,透析1 a。透析前后,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并进行改良定量主观营养(MQSGA)评分,检测Cr、ALB、Hb,评价营养状态;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评价微炎症状态。结果 B、C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比较,TSF、MAMC、ALB、Hb均显著增加(P均<0.05),MQSGA评分及血清CRP、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HDF、HP联合HD与单纯HD比较,可显著改善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弱其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收治的确诊为COPD急性发作期的住院患者31例作为COPD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受检者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测量其身高、体质量、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肩胛下皮褶厚度(SSF)、上臂中部周长(MAC)并计算体质指数(BMI)、理想体质量百分比(IBW%)、上臂肌围长(MAMC)以及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结果 COPD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SSF、BMI、IBW%、MAMC、ALB、Hb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TSF、SSF、MAC、MAMC、BMI、IBW%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9、0.586、0.488、0.474、0.393及0.421,P<0.05),与年龄、ALB、Hb无线性相关。结论 COPD患者存在营养障碍,血清瘦素可能影响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M)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血清胱抑素(Cys)C的相关性。方法 115例DN患者根据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SGA)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分为营养良好组41例、轻-中度营养不良组56例、重度营养不良组18例,对3组体格检查指标、营养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CysC的相关性。结果 3组身高、体重、上臂中点围(MAC)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营养不良组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1.6±1.6)mm]显著低于营养良好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良好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清蛋白(ALB)显著高于重度营养不良组(P0.05),且营养良好组显著高于轻-中度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良好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重度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良好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CysC水平显著低于重度营养不良组(P0.05)。DN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肱三头肌的皮褶厚、Hb、PA、TP、ALB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DN患者营养不良与血清CysC具有显著相关性,尽早进行营养干预可以减轻肾功能损害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营养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营养不良和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男性46例,女性36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14±1)天营养指标,分析影响3个月预后的因素。结果入院第1天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29%,入院第(14±1)天为30.49%(P0.05)。与第1天比较,男性和女性患者第(14±1)天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肉周长和血清白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P0.01);男性较女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血清白蛋白下降明显,女性较男性上臂肌肉周长下降明显(P0.01)。年龄(P=0.009)、入院时高血糖(P=0.038)、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P=0.001)、入院时营养不良(P=0.018)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入院时营养不良与年龄、入院时高血糖和入院时NIHSS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入院时营养不良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对73例老年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进行人体测量学、生化、血常规指标测定及血透充分性分析。另设非老年对照组68例。结果老年血透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非老年对照组(P<0. 05),无内瘘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同侧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清除指数、尿素下降率均低于非老年对照组(P<0. 05);老年组各亚组前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老年血透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需采用综合措施改善其营养状况,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与患者临床检验指标及人体测量指标关系,分析影响老年营养状况的可能危险因素及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的指标。方法共纳入311例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通过MNA-SF评分,分成营养正常组(≥12分)和非营养正常组(12分,包括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统计患者实验室指标及人体测量指标,进一步分析影响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根据MNA-SF评分法,营养正常组148例(47.59%),非营养正常组163例(52.41%),其中营养不良风险128例(41.16%)、营养不良35例(11.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上臂围、腓肠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是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臂围曲线下面积(AUC)0.776,95%CI:0.725~0.827,P0.001;理想阈值24.25 cm,敏感性为85.8%,特异性为58.9%;腓肠肌围AUC 0.742,95%CI:0.687~0.796,P0.001;理想阈值29.75 cm,敏感性为83.8%,特异性为54.6%;肱三头肌皮褶厚度AUC 0.683,95%CI:0.624~0.742,P0.001;理想阈值8.75 cm,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49.1%。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高,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腓肠肌围对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