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茂莲  蒋玉兰  刘梅 《医学信息》2010,23(17):3134-3135
目的观察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效果。方法38例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意识清醒,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2)〈6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55mmHg,pH〈7.35。在此基础上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h血气分析的pH、PaCO2、PaO2、SaO2、R及HR指标变化,收集的资料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采用配对C检验。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pH值明显改善,PCO2、R、HR均明显下降,SaO2上升明显,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满意,BiPAP无创呼吸机操作简单,易于护理,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对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不同通气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且经常规治疗无效后选择呼吸机通气治疗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及氧分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分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使患者各生命体征(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等)趋于平稳,呼吸衰竭症状显著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未并发心律失常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资料用Logistic回归计算预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心律失常的风险OR值,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年龄≥60岁、伴有肺部感染、合并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伴有肺动脉高压、气流受限、全身炎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感染、合并低氧血症、气流受限、全身炎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肺部感染、合并低氧血症、气流受限、全身炎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护理时,应积极开展评估工作,根据危险程度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减少心律失常,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雾化吸入联合机械辅助排痰的疗效。方法将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雾化吸入30min后,应用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观察患者指尖血氧饱和度或SPO2是否升高,痰液排出是否顺利。结果振动排痰后有效率为100%。结论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有利于患者痰液的引流,更好地改善肺部感染患者血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病人均采用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化痰、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使用呼吸兴奋剂等药物的综合治疗。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吸氧治疗,而治疗组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_2和PaO_2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3.1%和78.9%(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能较快升高PaO_2,降低PaCO_2,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和家属的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给予鼻导管供氧;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呼吸机给予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0例和19例患者呼吸困难有所缓解,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9例患者病情恶化转气管插管通气治疗,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并且改变CO2潴留现象,有效地减少了患者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重的常见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发展至肺性脑病,是影响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临床诊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所有呼吸衰竭患者中,急性呼吸衰竭95例,慢性呼吸衰竭105例。95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包括院14例严重肺部感染所致,19例胸部外伤严重累及呼吸肌或肺组织,14例自发性气胸,20例尿毒症或肺癌胸膜腔积液短期内大量增多,8心源性肺水肿以及10例其他病因所致的呼吸衰竭,10例重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累及呼吸中枢;105例慢性呼吸衰竭中包括院12例硅肺、石棉肺,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间质性肺疾病以及11例其他疾病。动脉握血分析院95例玉型呼吸衰竭者(PaO2<8.00kPa、PaCO2正常);108例Ⅱ型呼吸衰竭者(PaO2<8.00 kPa、PaO2跃6.67 kPa)。所有患者经过相应措施治疗后,发生7例患者死亡,包括5例严重胸部外伤、肺挫裂伤以及2例尿毒症、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临床对呼吸衰竭治疗时,应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动脉气血分析以及呼吸功能检查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即呼吸衰竭的治疗应根据吸衰竭的类型以及病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吸氧、呼吸兴奋剂、支气管舒张剂、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PaCO2、心率、呼吸明显高于观察组,而PaO2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诊疗方式。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气血检查结果、CT见过及肺功能改变等进行观察。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表现综合了上述两种疾病,肺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混合型呼吸功能障碍,CT及高分辨CT、X线胸片检查结果兼有两种疾病的特点。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兼有两种疾病的特征,CT及X线胸片是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手段,及早确诊及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二氧化碳及氧分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及时诊断和针对性治疗,56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和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患者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及时、全面诊断及针对性的治疗,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27(HSP27)、亲环素A(CyPA)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我科收治的COPD患者180例,其中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组)、无呼吸衰竭患者90例(COPD组),另...  相似文献   

13.
金彦青 《医学信息》2018,(14):113-115
目的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8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NPPV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水平、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心率水平优于对照组[(88.62±1.27)vs(98.37±1.33)]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18.24±2.26)vs(27.33±2.71)] 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aO2和PaC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5.8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价值,能够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应用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使用葛兰素史克公司所生产的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进行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1ml硫酸沙丁胺醇溶液与5ml生理盐水混合后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的改善情况,比较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24例为显效,14例为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共17例为显效,15例为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中,共3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雾化吸入方法治疗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状况,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且安全性较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胸腺五肽行超声药物导入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的观察。方法将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胸腺五肽行药物超声导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症状体征缓解程度。结果治疗平均住院时间、组症状体征缓解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胸腺五肽行药物超声导入治疗可增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反复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马香 《医学信息》2010,23(13):2129-2131
报告10例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伴有肺大泡患者的护理。主要内容为心理护理,参数的调整,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营养支持,撤机后的护理[1],出现并发症后的护理,呼吸机消毒。治疗的成功与患者的积极配合、严密的消毒措施、细致的病情观察和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心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性休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性休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依照中心静脉压(CVP)标准进行液体复苏,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结果观察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胸腔内血容量和心排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氧耗量、去甲肾上腺素剂量、肺水肿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晓芳 《医学信息》2019,(19):155-15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及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55% vs 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56.13±9.07)mmHg vs(62.13±10.01)mmHg]、PaO2高于对照组[(71.06±8.22)mmHg vs (65.38±9.98)mm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FEV1/FVC分别为(46.57±11.46)L、(42.78±10.45)%,高于对照组的(38.61±10.66)L、(36.22±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提高肺通气量。  相似文献   

19.
报告10例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伴有肺大泡患者的护理.主要内容为心理护理,参数的调整,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营养支持,撤机后的护理[1],出现并发症后的护理,呼吸机消毒.治疗的成功与患者的积极配合、严密的消毒措施、细致的病情观察和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心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临床已明确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发展有关的重要系统性炎症相关因子,但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间关系如何,鲜见报道。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前瞻性病例对照原则选取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骨量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量正常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量减少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组40例。比较3组临床资料、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析骨质疏松组血清3种因子水平与肺功能、骨密度、骨代谢相关性;并采用偏相关性分析血清3种因子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6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案符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结果与结论:①Pearson相关性分析,骨质疏松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与骨保护素、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降解产物呈正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1与FEV1%Pre、FEV1/FVC、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与骨保护素、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降解产物呈负相关(P<0.05);②将肺功能、骨代谢、骨密度等其他因素控制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6仍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显著相关(P<0.05);③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6联合对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量减少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值)分别为0.870、0.850;④结果说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肺功能及骨代谢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