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围性面神经炎主要由于面神经管或茎乳突孔内炎性水肿压迫面神经而致病,多数学认为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血供障碍所导致。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选用减轻炎症和水肿、营养神经、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以及针灸和理疗等方法,但疗效均不太满意。近年来我院采用的血液生物平衡疗法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7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颌面部及颈部带状疱疹可侵犯颅神经引起颅神经病变.面神经是最易受累颅神经之一,可引起患侧面神经麻痹,治疗不当常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瘫 [1].带状疱疹合并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病毒、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配合针灸、康复锻炼等非药物治疗 [2~4].静脉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是消除面神经水肿、促进面神经麻痹恢复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Bell)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由茎乳突孔内发生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是以颜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面神经或茎乳孔内发生炎性水肿后,压迫面神经而致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药物、物理疗法、针灸等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取得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4.
背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主要治疗目的是控制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及解除神经受压,物理疗法以缓和的超短波和磁疗消炎为主。目的:观察超短波和磁感应加药物联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并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比较。设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观察。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疗科。  相似文献   

5.
支配面神经主要来自两侧膝状神经节,硝酸-叶萩碱(securinine)行膝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麻痹,主要兴奋脊髓,使反射活动和肌张力增加,此外能够兴奋脑干,增加呼吸及心肌收缩力,升高血压并有抑制胆碱酶的作用,使面部反射活动和肌张力增加,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使得脸部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其原因不明,可能为病毒感染导致面神经水肿受压引起循环障碍、轴突髓鞘变性而致,患者常呈急性起病,且病情迅速发展。作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润勤 《临床医学》2013,33(5):104-105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从而使面神经受压、营养供给缺乏、甚至诱发神经变性,亦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1]。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如药物、物理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压、水肿引起的面神经麻痹。起病前多数患者有耳后及耳乳突部位疼痛,患侧眼睑或面部肌肉有轻微抽动。常因一侧面部不适、流涎、漏水、漏饭以及嘴歪而发现。由于面神经炎的患者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吃饭、讲话、工作、社交等都受到影响。因而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鼓励病人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更要作好身心两方面的护理。总之,预防面神经炎应针对诱因采取措施。除保持生活规律,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外,还要注意防止着凉和调节情绪,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急躁。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炎又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而骨性的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缺血水肿必然导致神经受压,从而加重神经损伤,患者主要表现乳突等部疼痛,并出现周围性面瘫,目前多主张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消肿为主,辅以B族维生素、氯苯氨丁酸、理疗、功能锻炼等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压迫面神经或面神经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神经麻痹^[1],使面部神经失去正常的支配功能而出现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现将我科1998年至2002年收治的47例患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慧玲  高佩芝 《疼痛》1999,7(1):11-12
面神经麻痹诊断并不困难,治疗目的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消除局部神经水肿,控制炎症发展。经过中西医药物治疗、针灸、理疗,轻1个月左右面部功能恢复,重历时较久,恢复多在3个月到半年内,重型病例呈完全变性反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腮腺肿瘤的种类、例数与部位,探讨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方法总结我院8年来69例腮腺肿瘤,从肿瘤类型及部位,手术中面神经的解剖方法分类。结果在69例腮腺肿瘤中,多形性腺瘤44例,占63.8%;腺淋巴瘤17例,占24.6%;其他良性肿瘤4例,占5.8%;恶性肿瘤4例,占5.8%。其中,肿瘤位于耳前部位的10例,均采用从主干到末梢的方法解剖面神经,其他部位肿瘤采用从末梢追踪到主干的逆行解剖方法解剖面神经。行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除1例腮腺癌术后复发死亡,余病例随访1—8年,均无复发和转移,无永久面瘫患者。结论唾液腺肿瘤中以腮腺区多见,约占80%;而腮腺肿瘤中以良性肿瘤多见,约占80%。手术治疗是腮腺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方法有腮腺全叶或浅叶及浅叶部分切除术,解剖分离面神经是手术的关键步骤。倡导外科医师掌握两种方法,根据肿瘤部位及面神经保留是否选择不同的解剖方法,尽量减少术后暂时和永久性面瘫。  相似文献   

13.
耳背放血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及其周围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水肿 ,使面神经在神经管内受压所造成的 ,一般认为骨质的面神经炎管特别狭窄 ,刚好容纳面神经 ,一旦缺血发生 ,则产生水肿 ,而导致压迫性缺血的恶性循环。诱发因素有寒冷、情绪异常、感染 ,致使面神经营养血管收缩缺血 ,而产生毛细血管扩张 ,导致组织水肿 ,从而使面神经受压、脱髓鞘 ,重则轴突变性。笔者采用耳背血管割治放血疗法 ,配合中药内服治疗 10 0例患者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0例患者中 ,男 5 6例 ,女 4 4例 ,年龄 8~ 76岁 ;4 0岁以上者…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功能诊断对指导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面神经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指出针灸治疗面神经炎时,应注意评价面神经功能,进行面神经损伤的定位、定量诊断;主张根据病变部位的高低、神经变性的轻重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认为疗效的优劣、疗程的长短已及是否有后遗症等,均与面神经变性程度有关。认为只有正确评价面神经功能状态和损害程度,才是抓住了面神经炎康复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这对疾病的康复及临床科研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麻痹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正气不足,外感风寒,邪入脉络,或风痰阻络所致的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多见于青壮年,人群患病率十万分之四十,是常见的一种颅神经疾患。现代医学称面神经炎,其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主要机理为面神经营养性血管收缩、缺血,而后毛细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压迫面神经所致。本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但病因病理至今尚未阐明。一般认为是由于骨质的面神经管刚好能容纳面神经,一旦有缺血、水肿,则将有水肿与压迫性缺血的恶性循环。激发的因素有病毒感染、寒冷和自主神经不稳,致使神经营养血管收缩缺血,而产生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组织水肿,压迫面神经。其早期病变为水肿,脱髓鞘,重者  相似文献   

17.
茎乳孔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神经电生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以临床表现、面肌肌电图及面神经传导速度为指标。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观察40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的疗效,并以40例常规治疗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比较,相差显;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治疗次数比较相关显;两组治疗前患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相差不显;两组治疗后患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相差显;两组治疗后肌电图结果比较相差显。结论 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内镜下止血治疗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其中内镜下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喷洒及注射、机械止血及热凝止血等,而在临床上常用的手段是内镜下药物局部注射,因其具有简便、安全、重复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而受到青睐,注射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素、硬化剂、高渗钠一肾上腺素盐水等,其治疗机制主要为局部行药物注射后局部组织肿胀,进而对出血部位起到压迫作用,收缩出血血管,导致血管和周围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促使血管纤维硬化,血管内形成局部血栓等而起到了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牵正穴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通过穴位给药、使丹参注射液发挥其特有的治疗作用;药物通过对牵正穴的局部刺激,产生类针感样作用,达到和加强针刺治疗作用;丹参注射液循经直达患处,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效应,同时配合超短波穴位治疗本病50例,并与30例电针疗法病例对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袁莲芳 《新医学》2004,35(6):357-358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是由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而引起。若治疗不及时,往往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998年3月~2002年3月,我科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并用茎乳孔内药物注射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