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心脏疾病,以左向右分流型多见,是由于胚胎期心血管发育畸形所致。主要的并发症是反复呼吸道感染,且直接影响着本病预后。本文就86例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型患儿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进行了多因素分析,现报告如下。l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6例;男46例,女40例;~6月23例,~l岁28例,~3岁18例,3岁以上的6例,空间隔缺损40例,房间隔缺损28例,动脉导管未闭16例,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其诊断均经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予以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应用超声心动图筛查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3 009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儿,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经超声心动图检查,3 009例患儿中检出先天性心脏病187例,发病率为6. 2%,其中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166例(88. 8%),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18例(9. 6%),无分流型3例(1. 6%)误诊2例(1. 1%),符合上报危急值标准1例(0. 5%)。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多见的3种类型分别为室间隔缺损51例(30. 7%)、房间隔缺损35例(21. 1%)、动脉导管未闭29例(17. 5%);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多见的为法洛氏四联症11例(61. 1%)。无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为肺动脉狭窄2例(66. 7%)。结论超声心动图筛查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方便、快捷、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1%,是我国主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其中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单纯先天性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20%~30%,是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疾病。大型VSD血液在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量大,肺循环充血严重,几乎都多合并有明显的肺动脉高压,影响心脏和肺脏功能。患儿在出生早期就会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落后而处于危重状态,内科治疗效果差,病死率较高,是常见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之一,需要及时有效的手术干预。外科手术治疗在危重先天性VSD的救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儿左向右分流先心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本组35例左向右分流CHD合并PH患儿,年龄2~12个月,其中心脏直视手术28例.手术前、中、后积极采用各项治疗措施,合理运用呼吸机、扩张肺血管药、膜肺、超滤,动态监测肺动脉压、加强呼吸道管理等.结果:34例顺利度过手术危险期,恢复良好.死亡1例,占2.9%.结论:早期手术,围术期注重综合处理,保护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防治PH及危象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32例.动脉血氧饱和度0.84一0.94,左向右分流20例,双向分流10例,无分流2例.测肺动脉压65~120(82±14) mm Hg(1 mm Hg=0.133 kPa).所有病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手术,术前给予吸氧、西地那非等治疗,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及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等手段,术后常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结果 32例手术顺利,术后肺动脉压下降20~40 mm Hg.30例治愈出院,2例术后早期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病死率为6.25%(2/32).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经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后再行手术根治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导致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2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80例,对发生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菌鉴定,分析病原菌特点,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相关侵入性操作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78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110例发生围手术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4.10%;110例围手术期感染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36例占32.73%为主;110例围手术期医院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9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株占29.35%、革兰阳性菌56株占60.87%、真菌9株占9.78%;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存在易感因素、意识障碍及血清白蛋白28g/L是导致围手术期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医护工作者根据围手术期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这是降低医院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控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策。方法对医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将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治疗护理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策。结果共65例患儿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6.5%,其中30例患儿为术前感染,35例患儿为术后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与未感染组患儿的年龄为(2.2±1.0、7.7±3.7)岁,人均抗菌药物使用(11.8±1.5、6.9±4.6)例次,手术时间(6.9±1.5、4.8±2.4)h,心脏体外循环时间为(136.7±21.5、99.5±22.4)min,术后并发症占(36.9%、1.7%),机械通气时间为(5.7±1.4、4.3±2.1)d,责任护士年资(2.5±1.7、4.8±2.4)年,上述因素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些因素和小儿先天性下呼吸道感染相关。结论通过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及手术医师的技能培训,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护理气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达到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胆道疾病患者术后继发医院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67例老年胆道手术患者术后继发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胆道术后继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36%;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血液、泌尿道,分别占30.30%、21.21%、18.18%;病原菌分布上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分别占47.37%、27.63%、25.00%;老年胆道术后患者生理特点是继发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高龄、急诊手术、合并症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呼吸道、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的重点监测,重视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有效地治疗原发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低龄患儿围手术期营养风险评估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低龄患儿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围手术期间STRONGkid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分营养风险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低龄患儿围手术期营养风险影响因素。结果 124例先天性心脏病低龄患儿中,围手术期出现营养不良54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3.55%;先天性心脏病低龄患儿围手术期营养风险和家庭来源、BMI、低体质量儿、血钙、白蛋白、前白蛋白、25-(OH)D、并发感染及机械通气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农村家庭、BMI<16.8 kg/m2、低体质量儿、血钙<1.25 mmol/L、白蛋白<28 g/L、25-(OH)D<20 nmol/L、前白蛋白<100 mg/L、并发感染及机械通气是先天性心脏病低龄患儿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农村家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5例,手术前做好血标本的采集,预防缺氧发作,术后做好低心排的护理、呼吸道的管理及延迟关胸的护理等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105例患儿中,治愈101例,死亡4例.出院后患儿随访3~18 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做好血标本的采集,预防缺氧发作,术后做好低心排的护理、呼吸道的管理及延迟关胸的护理等围术期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围术期的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