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静脉药物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临床疗效、复律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使用心律平、西地兰、ATP及胺碘酮四种药物复律情况。结果:心律平转复率为75.9%,西地兰转复率为66.7%,ATP转复率为69.2%,胺碘酮转复率为75%,四种药物复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特点及适应证不同,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有助于复律成功。  相似文献   

2.
拜君芳  李海燕 《吉林医学》2010,31(28):4930-4930
目的:探讨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的临床用药观察。方法:收集72例PSVT发作患者,采用刺激迷走神经方法进行复律(刺激咽喉部、压迫眼球和压迫颈动脉窦)无效,使用异博定、心律平、西地兰三种药物进行复律比较。结果:心律平与异搏定转复率、复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地兰与心律平、异搏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兰复律疗效低、复律时间长,心律平、异博定可作为终止AVRT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同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汤雷 《实用全科医学》2004,2(5):441-442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采用迷走神经刺激法,西地兰,ATP,心律平和食道调搏法。结果 迷走神经刺激法有效率为19.05%,西地兰为69.52%。ATP为77.78%,心律平92.50%,食道调博有效率为100%。结论 食道调搏和心律平复律最高,西地兰和ATP次之,迷走神经刺激法复律最低。  相似文献   

4.
陈志君  杨雪骅  曾勇华  左权  方定一  丘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2,(9):176+181-176,181
目的观察食管心房调搏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食管调搏方法终止急诊发作且经过迷走神经刺激和药物转复无效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8例。结果 67例瞬间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98.5%。结论急诊食管心房调搏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药物复律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几种常用复律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58例PSVT患儿入院后分别予三磷酸腺苷(ATP)、西地兰、心律平、胺碘酮进行复律治疗,根据复律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ATP转复率为75.0%,西地兰转复率为71.4%,心律平转复率为72.7%,胺碘酮转...  相似文献   

6.
于伟  刘青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4):95-95,99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即时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分为3组行药物治疗。结果:阵发性心动过速转复率依次为维拉帕米(64.1%),三磷酸腺苷二钠(ATP)(88.9%),普罗帕酮(92.5%)。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4%,40%,9.2%。ATP治疗组的副反应发生率随剂量增加而增高。结论:采用个体化用药方法,ATP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常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药物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 年6 月至2010 年12 月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0 例患者,采用西地兰,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种药物的有效转复率(胺碘酮为95%,西地兰为55%).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转复率高于西地兰(P<0.01)转复时间胺碘酮比西地兰长.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与西地兰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速的临床疗效。方法16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n=82,予普罗帕酮治疗)和西地兰组(n=82,予西地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普罗帕酮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46%(75/82),明显高于西地兰组的80.49%(6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平均复律时间明显短于西地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地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且能缩短复律时间,不良反应少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999年以来72例118倒次阵发性心动过速(PSVI),按分机方法分组(分为异搏定、ATP、西地兰、心律平、增加迷走神经张力5组)治疗。结果:PSVT转复例次有效率最高为心律平(100%),其次是异搏定(90.5%),最低为西地兰(40%),复律时间最短为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平均7秒)和ATP(平均10.5秒),最长为西地兰(平均19.2分钟);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心律平(0),其次为异搏定(9.5%),最高位ATP(69.2%)。我们认为:心律平转复率最高,副反应最低,为PAVT复律的首选药,其次为异搏定。笔者建议,PAVT复律方法选择应因人而异,反复发作者借鉴以往成功方法,心功能不全者用西地兰,一般情况下可用异搏定、心律平,最好不用ATP。副作用太大,不安全。  相似文献   

10.
罗骏超 《医学文选》2004,23(1):57-58
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笔者用刺激迷走神经法、药物、直流电等方法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龑  潘家华 《安徽医学》2012,33(2):205-206
目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对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指导临床。方法对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患儿入院后接受的机械刺激、药物治疗,根据其转复率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结果物理疗法组转复率11.67%(7/60),药物治疗组转复率98.11%(52/53)。结论儿童PVST的治疗应先行物理疗法,无效则应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西地兰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4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帕酮组和西地兰组,分别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175mg或西地兰0.4~1.0mg,观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情况。结果:普罗帕酮组23例,转复成功20例(86.9%);西地兰组25例,转复成功13例(5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30min转复成功率,普罗帕酮组60.9%;西地兰组2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转复成功时间,普罗帕酮组45.6±31.7min;西地兰组76.5±43.5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普罗帕酮组的成功率高于西地兰组。  相似文献   

13.
罗骏超 《微创医学》2004,23(1):57-58
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笔者用刺激迷走神经法、药物、直流电等方法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10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三种复律方法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36例49例次用经食管快速心房起搏复律法;34例39例次采用机械刺激迷走神经复律法;32例36例次采用心律平、异搏定、三磷酸腺苷二钠(ATP)或西地兰等药物复律法。结果:102例124例次,经用上述三种方法终止PSVT 99例次,有效率79.8%,三种方法转复例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机械刺激法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强,但转复率不高;超速抑制法转复率高,见效快,不良反应少,但易复发;药物复律各具特点,不良反应较多。三种方法各有所长,不能互相取代。终止PSVT发作,机械刺激可首选,其次经食管心房起搏超速抑制的配合药物疗法,可大大提高转复率和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10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三种复律方法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36例49例次用经食管快速心房起搏复律法;34例39例次采用机械刺激迷走神经复律法;32例36例次采用心律平、异搏定、三磷酸腺苷二钠(ATP)或西地兰等药物复律法。结果:102例124例次,经用上述三种方法终止PSVT 99例次,有效率79.8%,三种方法转复例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机械刺激法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强,但转复率不高;超速抑制法转复率高,见效快,不良反应少,但易复发;药物复律各具特点,不良反应较多。三种方法各有所长,不能互相取代。终止PSVT发作,机械刺激可首选,其次经食管心房起搏超速抑制的配合药物疗法,可大大提高转复率和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 10 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三种复律方法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36例 49例次用经食管快速心房起搏复律法 ;34例 39例次采用机械刺激迷走神经复律法 ;32例 36例次采用心律平、异搏定、ATP或西地兰等药物复律法。结果 :10 2例 12 4例次 ,经用上述三种方法终止PSVT99例次 ,有效率 79 8% ,三种方法转复例次率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 ,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性 ( P <0 0 1)。结论 :机械刺激法简便易行 ,可重复性强 ,但转复率不高 ;超速抑制法转复率高 ,见效快 ,不良反应少 ,但易复发 ;药物复律各具特点 ,不良反应较多。三种方法各有所长 ,不能互相取代。终止PSVT发作 ,机械刺激可首选 ,其次经食道心房起搏超速抑制配合药物疗法 ,可大大提高转复率和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静脉注射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7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寻找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药物。方法:经临床及心电图证实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7例均采用静脉注射给药,转复后给予静点维持,继之口服。结果:心律平时2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全部有效,总有效率100%,转复率85.5%。结论:心律平静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良好转复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心血管系统的常见急症-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处理。方法通过对我院近五年来急诊入院的4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进行病案回顾性总结,对三磷酸腺苷(ATP)和西地兰两种常用的药物疗法进行作用、速度、维持时间、副反应等的比较,分析两者各自的优劣。结果ATP的转复率为77.87%,转复时间18.19±9.56sec,均明显优于西地兰组。本组资料未发现ATP的严重副反应。结论ATP作为代谢速度快、起效快、转复率高、副作用相对较小的药物,在心电监护、准备好急救药物的情况下可以安全地使用,可作为急诊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临床上最常用的3种复律药物即异搏定、心律平、西地兰转窦率、复律时间及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分析,为临床选药提供参考。方法将47例PSVT患者分为异搏定组、心律平组、西地兰组,对三组的转窦律、复律时间以及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药物的转窦率、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西地兰组转窦时间明显长于异搏定组(P<0.05)、心律平组(P<0.05),心律平组转窦时间又比异搏定组长(P<0.05)。结论三种药物在治疗PSVT疗效及副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因异搏定、心律平的转窦时间短,起效快,可作为治疗PSVT的首选药物,西地兰因复律时间长,作为二线药物来选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8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四种药物复律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87例随机分为心律平组(50例),异搏定组(14例),ATP组(12例)和西地兰组(11例),即时转复率依次为96.0%、78.6%、75.0%、27.2%。结果显示心律平组较其他三组疗效高(P<0.05~0.01),副作用小(P<0.05)。结论心律平应作为转复室上速(PSVT)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