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ao Da-zhen Yang Bing. Jiangxi Province Health Education Institute Nanchang China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8,(3)
地震毁灭了灾民赖以生存和保障健康的物质基础,生活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紧张的抗震避灾生活导致灾民免疫力下降,极易造成传染病爆发流行。要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就必须把抓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灾后防疫工作,宣传教育先行。要深入调查,了解当地灾后基本情况,分析灾区卫生需求,为防疫工作提供思路。要最大限度提高宣传教育覆盖面,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高灾民自身防护、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要把握准确及时、简洁科学、通俗实用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科学指导灾民救灾防病,多种形式并举,以个别教育为主。传播材料要适合较低文化层次灾民的需求,通俗实用,避免专业术语或"洋文"。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里氏8.0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区满目疮痍,一片悲惨景象,重灾区面积波及四川、陕西、甘肃省等18个县市。地震发生后,卫生部迅即从全国各地抽调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人员赶赴灾区开展卫生应急救援工作。作为首批代表江苏省的卫生防疫救援人员,笔者于5月16日随队直接赶往重灾区绵阳市北川县开展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等工作,现将在灾区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地震灾区居民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检验地震灾后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可行性,为日后地震灾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四川、陕西、甘肃3省10个县(市)项目村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调查对象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采纳率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其中项目村居民肠道传染病、结核病、妇幼保健知识增加明显,干预后知晓率分别达到了94.7%、81.8%和82.1%。居民不共用毛巾、使用肥皂洗手、妥善保管农药3方面行为的改善率分别为12.2%、5.6%和2.7%。结论 "面对面传播抓重点人群,传播材料发放保障覆盖率,地方特色活动激发参与积极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初见成效,应在地震灾区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四川省平武县居民地震后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按照机关干部职工、棚户居民、学生、农村居民和外来人口进行分层,对每层进行整群抽样,对抽中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085名居民,地震后当地居民健康教育普及率达89.77%,通过卫生宣传材料获得卫生防疫知识的人占78.05%,通过卫生知识培训讲座获得卫生防疫知识的占52.72%;居民卫生防疫知识知晓率达92.72%,其中机关干部最高,为98.23%,外来人口最低,为86.70%。结论通过地震后健康教育,地震灾区居民的卫生防疫知识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绵阳市地震灾区居民临时安置点卫生状况及灾区居民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居民临时安置点环境卫生状况及灾区居民灾后健康教育需求,为开展地震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5月31日至6月2日(四川汶川地震后第19~21天)对绵阳市地震灾区5个灾区居民临时安置点进行现场观察,对安置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抽样方法为方便抽样。调查内容包括安置点卫生状况、医疗服务状况、健康教育开展状况、居民健康教育需求等。结果共发放问卷430份,收回有效问卷424份。安置点食品、安全饮用水供应充足,每个安置点均设有医疗点,有防疫人员每天定时进行环境消毒,开展了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卫生宣传挂图、医务人员小型讲座和志愿者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分别有98.6%、97.9%、88.7%和93.2%的调查对象认为生活饮用水供应量、食物供应量、厕所(蹲坑)数量及医疗服务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需要。调查对象自报各种症状疾病中,以腹泻和发烧伴呼吸道症状的发生率最高。调查对象对卫生防病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传染病基本知识的需求,需求比例为49.8%,其次是对用水安全知识的需求,需求比例为36.8%。调查对象最期望获取知识的途径是电视。结论地震发生20天左右,地震灾区居民临时安置点的生活保障、卫生设施和医疗服务能够基本满足受灾群众需求,灾后健康教育工作应针对传染病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健康危险行为开展,及时发放卫生防病宣传材料能起到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7.
8.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什邡市距震中汶川县仅40km,人员伤亡惨重,财产损失巨大,全市864km^2辖区,严重受灾面积达500多km^2,截至6月2日,因灾死亡人数达到5924人,失踪208人,受伤33075人,直接经济损失889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了2500亿元。6月29日,北京对口支援什邡卫生防疫队进驻什邡,开展疾病监测、消杀、健康教育及防病体系建设等工作。现根据对什邡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了解,提出对口支援阶段防病工作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策略,对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卫生防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HE Yi-xin HE Jian-gang TANG JI-hai Zhang Zhi-ping LI Ye-qun YAN Xiao-xiang REN Jun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6)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农村居民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评估强化干预效果,为制定灾后卫生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式对在茶社中喝茶的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第一次调查结束后,由防疫队员现场进行地震灾后卫生防病相关知识强化干预培训,然后再次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居民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在应急状态下超过了80%,强化干预使当地居民的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8.4%上升到干预后的87.3%。结论在茶社开展强化干预活动措施效果明显。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场所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夏 ,安庆市沿江 4县 1区遭受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洪涝灾害 ,数十万群众和参加抗洪抢险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一道 ,与肆虐的洪水持续搏斗了 88个昼夜 ;一批批医疗防疫小分队携带消杀灭药品和救灾防病健康教育宣传材料走村串户 ,与灾区人民同吃同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防汛帐篷里 ,构筑一道道维护灾民健康的防线 ,终于夺取了抗洪抢险和救灾防病的双重胜利。为了解灾区应急性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成效 ,为今后制定救灾防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洪水退后便立即奔赴受灾的 5个县 (区 ) ,对灾区群众进行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 ,从中探… 相似文献
11.
灾区卫生救援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做好灾后防病工作,全国各地卫生防疫工作人员纷纷响应号召开赴前线.现将对在灾区现场近三周的工作实践情况进行讨论,为今后的救灾防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经历地震自然灾害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和轻灾区2所中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纵向设计方案对其进行为期2年共5次追踪调查, 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框架下的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次调查均参加的学生共977人, 男生占49%, 女生占51%。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分析显示, 极重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自尊、积极应对始终低于轻灾区(P<0.05), 2个灾区学生消极应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自尊有下降趋势,消极应对有上升趋势(P<0.05)。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结果显示, 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有自尊、积极的应对方式(P<0.05);消极应对方式阻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P<0.05)。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女生(P<0.05), 但男女生心理健康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地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但是可以通过内部调节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震后灾区居民心理卫生状况及健康需求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震后灾区居民心理卫生状况与需求,为开展地震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心理救援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与小组访谈相结合形式,对673名四川省绵阳市5个临时安置点的灾区居民进行定量/定性调查。以Epi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以SAS7.0完成分析。结果灾区居民心理卫生状况处于“轻、中、重“三类的比例分别是22.79%、37.88%和39.33%。80%以上灾区居民希望“政府部门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大众媒体及时报道“和“尽快与亲友取得联系“。40%左右灾区居民希望“收到关于心理方面的宣传材料“、“听到媒体对心理方面的宣传“。在专业心理帮助中,倾向于选择“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处于“轻、中、重“不同程度者的选择倾向明显(P〈0.01)。灾区居民希望获得的心理方面知识和技能主要是常见心理反应及如何缓解的技能;首选以聊天为主的人际传播途径,主要倾向于选择“家人、朋友“和“心理咨询人员“作为传播者;希望获得的宣传材料主要是书、录像带/光盘和小册子/传单。结论在灾后危机心理干预中,除了针对不同心理卫生状况人群提供不同形式专业性心理帮助之外,根据不同类人群的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内容和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工作压力增大,人们的心理问题呈明显上升趋势[1]。宁波市江东区地处宁波城市向东发展的前沿,是宁波市重点建设的核心城区,2012年,江东区成为宁波市建立健全社会心理健康促进机制试点区。为引导江东区公众了解心理知识,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江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等各级单位的领导和工作支持下,制定了《江东区公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运用Communication-for-Behavioural-Impact(COMBI)方法对四川地震极重灾区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其对提高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运用COMBI模式,促进灾区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项目的实施。结果实施COMBI开展健康教育后,地震极重灾区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普遍提高,实现项目预期目标。结论应用COMBI模式开展健康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有效经验。COMBI区别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地震灾区与非灾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四川省地震灾区与非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患病就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汶川地震灾区及四川省的一般地区分别抽取汶川县映秀镇老街村和平昌县云台镇鞍山村,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地震灾区521人和非地震灾区479人进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调查.结果 地震灾区与非地震灾区农村居民的主要人口学特征无明显差异,地震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25.1%(131/521),非地震灾区为17.5%(84/479);地震灾区患病就诊率为54.7‰(285/521),非地震灾区为28.0‰(134/479);患病时地震灾区首诊选择的医疗机构中,村、乡、县级医疗机构分别有2462、29、46例,分别占47.2%、44.0%和8.8%,非地震灾区分别有284、152、43例,分别占59.3%3、1.7%和9.0%;年龄、收入状况、最大的医疗机构与居住地距离及慢性病患病情况对地震灾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有影响,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最近的医疗机构与居住地距离对非地震灾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有形响.结论 四川省地震灾区与非地震灾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同,影响因素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