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州市2005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恩平  刘灵芝  张燕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455-2456
目的:了解郑州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腹泻病人中的检出情况和宿主动物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方法:对采集的宿主动物和腹泻病人粪便及食品应用免疫磁珠富集分离法进行大肠杆菌O157∶H7分离和鉴定.结果:郑州市内共发现3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病例,首次从腹泻病人中检出产毒O157∶H7菌株,采集5种以上动物粪便标本共计475份,从牛粪(247份)中分离到16株O157∶H7,检出率为6.48%,从羊粪(33份)中分离到3株O157∶H7,检出率为9.10%,并检出3株产毒O157∶H7菌株.采集5类市售食品共146份,未分离到O157∶H7.结论:郑州市存在发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暴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宿主动物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安徽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宿主动物中的分布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为控制O157:H7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法(IMS)对安徽省3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粪便标本进行0157:H7的分离培养,并用多重引物PCR方法(M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结果采集宿主动物粪便标本5 560份,检出O157:H737株,阳性率为0.7%,其中牛的阳性率最高,为1.1%。106株O157:H7菌株经过毒力基因测定,65.1%的菌株携带SLT、hly基因。O157:H7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与家禽家畜的带菌正相关(R=0.87,P=0.01)。结论安徽省宿主动物中能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且菌株携带毒力基因。提示要加强对宿主动物进行O157:H7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南宁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在人群及外环境中的感染情况,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2年采集南宁市现症腹泻患者、动物宿主粪便标本、市场生熟食品和苍蝇标本,经mEC增菌后用SMAC分离,纯化菌株经生化鉴定、血清分型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在2 139份腹泻患者标本中未检出阳性标本;在3 088份外环境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20份.南宁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动物粪便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阳性率不同,以牛粪检出阳性率最高.结论 南宁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仍有散在的动物感染,应加强对动物粪便的管理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浙江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动物宿主中的带菌情况。方法采集浙江省2006-2008年监测点的动物粪便进行病原菌培养和毒力基因及耐药性检测。结果共采集动物粪便3915份,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阳性20份,带菌率为0.51%,其中以羊和牛的带菌率最高,分别为1.46%和1.43%,散养动物带菌率高于圈养动物(χ2=5.771,P=0.016)。阳性菌株stx2、hly和eaeA3种毒力基因均呈阳性,stxl均呈阴性。对红霉素和利福平耐药,耐药率达90%以上,对其他受试抗生素敏感。结论浙江省动物宿主有一定的带菌率,且菌株具有毒力基因,散养动物的带菌率高于圈养动物,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防止O157∶H7引起人群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东省食品中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中生化特征、毒力因子的携带与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富集法进行O157:H7大肠杆菌分离,对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生化、噬菌体、血清学鉴定后,应用PCR技术检测其毒力因子,应用纸片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277份样品中分离出2株O157:H7大肠杆菌,总检出率为0.72%;对这2株O157:肿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PCR毒力因子的测定,其中1株为携带eaeA、Hly和SLT2毒力因子的强毒株.而另1株分离株未检出毒力因子。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两个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5大类的部分抗生素有多重耐药性。结论:广东省食品中存在O157:H7大肠杆菌强毒株的污染。O157:肿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株的出现,提示应关注我国畜牧养殖业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江苏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 7:H7在宿主动物与人群中的分布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 ,调查不同人群中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感染率。方法 :用免疫磁珠分离法 (IMS)对江苏省6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和人粪便标本进行 O15 7:H7的分离培养 ,并用多重引物 PCR方法 (MPCR)检测分离菌株的志贺氏样毒素 (SL T1和 SL T2 )、粘附抹平因子 (eae A)及溶血素 (hly) 4种毒力基因。结果 :监测共采集腹泻病人及健康人群粪便标本 130 8份 ,宿主动物粪便标本 130 7份。其中 ,流行前期腹泻病人粪便标本 70 7份中检出肠道致病菌阳性标本 110份 ,阳性率 15 .5 6 %。菌株有 6种肠道致病菌 ,包含 1株 O15 7:H7。流行后期腹泻病人粪便标本 30 2份和健康人群粪便标本 2 99份 ,均未检出肠道致病菌。宿主动物粪便标本 130 7份 ,检出 O15 7:H710株 ,阳性率 0 .76 %。流行后期阳性率2 .2 7% ,非常显著地高于流行前期 (χ2 =16 .94 ,P<0 .0 1)。不同宿主动物中检出存在差异 ,其中牛检出率最高为 1.77%。 11株 O15 7:H7菌株毒力基因测定 ,携带 SL T2 +eae A+hly10株 ,携带 eae A+hly1株。枯水期与丰水期水源水标本 6 9份 ,未检出 O15 7:H7。结论 :江苏省腹泻病人和宿主动物中均能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 7:H7,且菌株均携带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龙岩市O157大肠杆菌人的感染、食品污染以及动物和媒介昆虫带菌情况.[方法]1999~2005年采集腹泻病人粪便、动物粪便以及各类食品、苍蝇、养殖场污水等标本,mEC增菌后用SMAC进行分离,纯化菌株经生化鉴定、血清分型、毒力及特征基因检测等.[结果]共检测2212份标本,检出O157大肠杆菌29株,阳性率为1.31%.其中猪粪为3.42%,牛粪为2.62%,牛肉为2.33%,鸡肉为2.06%,养殖场污水为2.27%.其余标本均未检出目的菌.O157:H718株,O157:NM 6株,O157:H?5株.对12株O157:H7,进行了rfbO157和fliCH7基因的测定,结果rfbO157均为阳性,而fliCH7均为阴性.对18株(O157:H7 14株、O157:NM 3株、O157:H?1株),进行了SIT2、SLT1、eaeA、hly4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仅2株O157:H7 eaeA hly阳性,1株O157:H7 hly阳性,其余菌株均为阴性.检出菌株对环丙沙星、氟嗪酸、丁胺卡那、庆大霉素敏感.检出ESBLs 2株.[结论]我市畜、禽中存在O157大肠杆菌,未检出含有SLT2、SLT1毒素的菌株,未发现O157大肠杆菌病例和食物中毒患者,应加强宿主动物O157大肠杆菌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O157:H7大肠杆菌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方法]2001年5~10月在太康县采集腹泻病人、家畜家禽、外环境标本,用O157:H7大肠杆菌特异性筛查法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应用细胞学技术进行毒素因子测定。[结果]检测1214份标本,52份检出O157:H7大肠杆菌,并测出毒素基因,显示有5个毒素因子组合型。其中,340份腹泻病人标本12份检出.704份家畜家禽粪便32份检出,133份坑塘水、蔬菜、生熟肉食等标本7份检出,37份苍蝇标本1份检出。[结论]O157:H7大肠杆菌在腹泻病人及家畜家禽中散在而较为广泛存在,并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商丘市家禽携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状况及分布。方法 选择7个县1个区采动物粪便标本。用mEC肉汤增菌14小时,用胶体金免疫标记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O1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7.rfbo111,hlya,stxl,stx2,eaeA 引物PCR扩增等方法进行了原菌分离,毒力因子鉴定。结果 1091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的48株O157:H7菌株,PCRrfo15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6株具有stx2,hIyA和eaeA毒力基因,结论 出血性大肠菌O157:H7在我市的家畜家禽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省食品中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中生化特征、毒力因子的携带与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富集法进行O157:H7大肠杆菌分离,对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生化、噬菌体、血清学鉴定后,应用PCR技术检测其毒力因子,应用纸片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277份样品中分离出2株O157:H7大肠杆菌,总检出率为0.72%;对这2株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PCR毒力因子的测定,其中1株为携带eaeA、H ly和SLT2毒力因子的强毒株,而另1株分离株未检出毒力因子。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两个O157:H7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5大类的部分抗生素有多重耐药性。结论:广东省食品中存在O157:H7大肠杆菌强毒株的污染。O157:H7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株的出现,提示应关注我国畜牧养殖业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