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结核病的短程化学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疗法成为当今控制结核病的二大主要手段之一,是数十年来在基础理论、临床及防治等方面进行大量研究和实践的结果。特别是近30年中,结核病的化疗发展迅速,取得八项堪称为里程碑的重大成就;这些“里程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创新,因为它们都是针对不同时期化疗领域内所发生的不同问题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短程化疗同样地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解决化疗中某些困难进行科研,获得成就的“新里程碑”,有人称之为化学疗法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的短程标准化学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同刚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27(2):65-69
本文综述了结核病短程标准化学疗法的理论基础、药物的作用机制、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化疗方案及耐药结核病的对策。同时 ,对临床上常遇到的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也作了适当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近40年来,老年活动性肺结核呈现日益相对增多的趋势,且多属复治患者,具有病程长、病情重、结核菌耐药率高等特点。尤其是他们的免疫功能低下,非结核性并发症多,诸如其它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自发性气胸、肺心病、肺癌、肺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痛风及肝、肾功能不全等,治疗矛盾多,复杂而困难。 相似文献
4.
根据第25届国际防痨会议的报道,全球每年发生涂阳及涂阴新结核病人各4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者高达300万。我国的结核病疫情从197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仍属相当严重。而肺结核不仅在数量上居各类脏器结核病的首位,且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近三十年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结核病防治 相似文献
5.
任玉堂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4,(5)
第二线化疗药物本文分析了贮备性药物对548例慢性破坏性结核病的作用。全部病例曾长期使用基本的抗结核药无效,用第二线药物治疗后(平均3~5个月)69.6%病情得到控制,32.8%停止排菌,13.7%空洞消失。作者认为,第二线药物使用不应少于6~7个月。开始治疗后无明 相似文献
6.
苏哲坦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6,(7)
过去治疗肺结核惯用PAS 异菸肼、初期加用链霉素的18个月疗法。但这种长期的化学治疗有许多缺点。如对病人不方便,患者讨厌服药以及需长期随诊观察等,且PAS、链霉素发生副作用较多。利福平是有效的杀菌抗结核药物,与异菸肼合用是个高度有效的抗结核疗法。本文分组观察了利福平 异菸肼、初期加用链霉素或乙胺丁醇疗法,探讨是否可以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8.
9.
10.
自1962年使用乙胺丁醇及其后以利福平加强疗效以来,开始了化疗的新时期,目前肺结核病的最佳疗法应根据以下原则:(1)在家中治疗,(2)尽快恢复正常工作,(3)使用最好的药物(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和利福平RFP),(4)短程化疗,(5)缩短随访时间。基于以上设想,自1972年4月起,对一组病人进行了治疗。病人均为痰菌阳性的肺结核初治病例,是否耐药菌不论。病人均不住院,大多数继续原来的工作,伴有发热,咯血等症状者停止工作数日或数周。符合上述条件并完成了疗程的共136例,其中男性90人,女性46人。15~30岁89人,31~45岁40人,46~60岁7人。根据胸片病变程度分组为轻度6例,中度36例,重度94例。有6例伴有肺外结核,15例有合并 相似文献
11.
朱松杰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7,(9)
本文报告英国胸科结核病协会对696例(15~70岁)肺结核用利福平(R)加异菸肼(H)和头2个月再加乙胺丁醇(E)或链霉素(S)三药治疗6、9、12或18个月(EHR_6、EHR_9、EHR_(12)或EHR_(18),或SHR_6、SHR_9、SHR_(12)或SHR_(18))的研究结果。患者分两组:A组治疗前胸片上无空洞或空洞直径<2厘米;B组空洞直径>2厘米。A组随机用EHR_6或EHR_(12),或SHR_6或SHR_(12)方案;B组随机用EHR_9或EHR_(18),或SHR_9或SHR_(18)方案。两组中凡年龄在60岁以上者均只用EHR方案。利福平、异菸肼和乙胺丁醇分别为600毫克(50公斤以下者450毫克)、300毫克/天和25毫克/公斤/日空腹1次口服。链霉素为0.75克/日肌注,每周用6日。患者治疗前做痰培养和药敏试验2次;化疗时每月查痰 相似文献
12.
长期的正規的不住院化学疗法可使85%以上初治肺結核病例获得X綫上病变稳定。近年許多报告指出:初治肺結核6~9个月的化疗几乎全部可达痰菌阴轉,因此仅以近期結果評价初治肺結核化学疗法的疗效已感不足,而必須着重远期效果的考核。在远期观察中复发率是最重要的指标。化学疗法期限是对肺結核化学疗法的全部进程而言。肺結核的临床-X綫演变,不外有两种情况:絕大多数病人在有效化疗下,經过順利,病变終于治愈;另一种情况,少数病人,經过 相似文献
13.
14.
从70年代初就对肺结核短程化疗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复习了一些公认的重要内容,并对进一步研究方向加以讨论。[药物作用机制] Grosset(1978)总结了用鼠进行实验的一些资料,其要点是:①吡嗪酰胺与利福平是很有效的杀菌剂;②最有效的杀菌剂联用是异烟肼加吡嗪酰胺和异烟肼加利福平;③加入链霉素或乙胺丁醇对上述两种杀菌剂联用的杀菌能力实际上没有增强作用。Mitchison(1980)指出在人的病灶中有四种菌群:一个是可被杀菌剂杀灭的生长较快的菌群。如果单独使用抗结核药,异烟肼杀菌活性较高,利福平较低,链霉素和吡嗪酰胺更低。但这些药物与异烟肼联用,则有最高的杀 相似文献
15.
1976年3月在长崎,为了缩短疗程和住院时间,对初患肺结核病人试行了用RFP、INH、EB的9个月疗程法。在并用杀菌力强的RFP和INH的同时,选加EB的理由是,此药不但杀菌力较强而且副作用少,又是内服药,便于从住院转至门诊治疗。 R.H.E组治疗3个月后,菌阴达98.5%,4个月达100%。在9个月疗程结束时,X线所见病灶有中等以上吸收者占81.7%,空洞有中等以上缩小者占79.0%。疗程结束后,X线复查有40%的患者病灶仍在继续吸收。疗程结束后6个月,痰菌检 相似文献
16.
史久华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9,(7)
为了研究肺结核的化疗时间是否可进一步缩短,作者对60例晚期肺结核病例进行短程强力化疗的临床试验。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16~66岁(平均26.8岁)。X线检查:58例为空洞性肺结核,2例未见空洞。细菌学检查:痰液涂片结核菌阴性而培养阳性者24例,痰液涂片和培养均为阳性者36例。治疗:每天给予异烟肼(300mg/日)、利福平(450mg/日)、乙胺丁醇(800~1200mg/日)和链霉素(0.75~1。0g/日),连用3~6月,直至痰结核菌转阴,空洞闭合,75%的病变吸收。然后再单用异烟肼治疗1年 相似文献
17.
18.
武汉地区肺结核短程化疗开始于70年代中期,80年代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为了进一步发挥短程化疗在控制结核病方面的作用,中国防痨协会武汉分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呼吸、结核学会于1987年7月10日联合召开了肺结核短程化疗座谈会。会议由段生福、李晖教授主持,28个医疗单位的代表参加,现将讨论情况综合整理如下。一、短程化疗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郑燕春医师(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在结核病化疗实践中发现,临床试验菌阳肺结核病人长程标化疗效痰菌阴转率可达90%以上,复发率10%以下;而临床应用中实际疗效痰菌阴转率在90%以下,复发率在10%以上,主要原因是疗程长,病人不规律用药,结果产生一些难治病例及社会传染源。由INH、SM及PAS或TB_1组成的长程标化方案,虽然杀菌作用较强,但灭菌作用较弱。合理的短程化疗方案不仅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初治肺结核530例应用六个月短程化疗,按随机法编为五组,见下表。治疗分二阶段:首二月住院,每日给药;后四月门诊,每日或间歇给药。完成治疗者共506例。剂量:H(异菸肼)300mg/日,R(利福平)600mg/日(体重,<50kg为450mg/日),E(乙胺丁醇)25mg/kg/日或50mg/kg间歇,S(链霉素)1g/日,Z(吡嗪酰胺)2g/日。出现副作用66例,占12.5%;各组发生率9~16%,首二月HRE和HRSZ组分别为5.3%和11.7%,后四月6.2%,各组相似。其中肝损害48例占9%;大多为无症状的暂时性转氨酶增高,很少伴胆红质或其它肝功异常,大多由H引起,极少由R 相似文献
20.
多少年来,许多药物曾用于治疗肺结核病,但在1940年以前,始终没有发现一种确实有效而无严重毒性的药物。1940年发见了碸类(promin),证明对豚鼠的结核病有效,这是化学疗法之开端。至1944年发现链霉素以后,过去许多绝望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等,得到了救治;也大大地促进了肺结核外科疗法之安全及发展。尤其是1952年发现异菸肼以后,肺结核之治疗,就进入了化学疗法时代。化学疗法(以下简称化疗)变得愈来愈重要,已成为肺结核治疗上之基础,使休息营养方法、萎陷疗法、及疗养院住院治疗等降为次要。由于化疗的显著疗效,使世界各国的结核病死亡率在近去十年中,减少了75%左右。发病率在有些国家虽然没有死亡率那样显著,但也降低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化疗在近十年来延长了许多结核病人的寿命,挽救了千百方人之生命。化疗的临床疗效是很显著的,根据美国复员军人会医院3300人试验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