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监测百日咳抗体常规应用凝集实验全量法,由于血清用量大不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2.
微量凝集试验方法在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诊断中,根据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我们经常要进行患者血清凝集试验,即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用从患者处分离到的菌株作血清凝集效价测定,如果恢复期的血清凝集效价较急性期有显著增高(一般为4倍以上),就具有诊断意义。这里介绍一种微量血清凝集试验方法,比常规血清凝集试验方法更简单,试验所需试验材料更少、结果更容易观察判断,供广大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借鉴。1主要试验器材1.1微量移液器(100μl)及吸头(灭菌)1.2塑料 U型极(可采用一次性 PVC软板,8 × 12孔)2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微量凝集试验在布病监测中的效果,为大量标本的监测寻求一种简便、快捷、省时、省力、省试剂的检验方法。方法:采用微量凝集试验和国标规定的虎红凝集试验对1189份布病高危人群血清进行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石家庄市高危人群中布病存在较广,阳性率为7.91%,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结论:微量凝集试验可以广泛应用于布病监测。  相似文献   

4.
微量凝集试验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军团菌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微量凝集试验(MAT)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嗜肺型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抗体的优缺点。方法用MAT法和ELISA法检测400份南京地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血清标本中嗜肺军团菌抗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MAT法检出阳性标本51份,阳性率为12.75%,ELISA法共检出阳性标本47份,总阳性率为1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6,P0.05),结果高度一致(k=0.930,u=32.75)。ELISA法检出LpIgM阳性标本28份,阳性率为7.00%,与MAT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0,P0.05);ELISA法检出Lp-IgG阳性42份,阳性率为10.50%,与MAT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6,P0.05);ELISA法检出Lp-IgM和Lp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8,P0.05)。结论 ELISA法快速、操作简便,与MAT法检测嗜肺军团菌抗体结果高度一致,可应用于大批量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基于微量凝集试验和Real-Time荧光PCR两种方法上的军团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收集的疑似军团菌感染的血清标本配对同时进行微量凝集试验和Real-Time荧光PCR,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对结果加以解释。[结果]两种方法采用同样的标本但反映的信息各有不同,两种方法的结果有66.7%的符合率,两种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凝集试验和Real-Time荧光PCR两种方法结合对临床军团菌病进行早期诊断具有标本易于获得,实验操作简单、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正> 一、材料1、百日咳 I 相菌悬液30亿/ml 并加入适量美兰染液。2、所用试管,吸管均干烤灭菌。3、U 型板,0.025ml/滴的标化滴管,二、方法243份血清用两种方法同时测定,其操作程序和结果判定标准均按1983年《中南区计划免疫监测资料汇编》实施。凡效价≥1:320者判为阳性。凡两法结果不符合者均做重复试验后确定之.  相似文献   

7.
8.
菜豆 (PhaseolusvulgarisL )包括扁豆、四季豆、芸豆、刀豆、豆角等 ,菜豆中毒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 ,但多发生在秋季。致病物质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有关 ,一般认为菜豆烹调加工方法不当 ,加热不透 ,毒素不能被破坏 ,即可能引起食物中毒[1] 。目前对菜豆中毒诊断尚无国家标准 ,一般诊断原则是以流行病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 ,实验室诊断一般是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 ,实验室常规是采用试管凝集法 ,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应用微量凝集法检测样品中红细胞凝集素 ,与常规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小、…  相似文献   

9.
试管凝集试验(SAT)和补体结合试验(CFT)是两种布鲁氏菌病血清学常用检验方法。我们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将原CFT改为微量法(MCFT)并与SAT进行了比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布鲁氏菌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两种检测方法对布鲁氏菌病病人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对布鲁氏菌病病人的诊断存在显著性差异,RBPT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AT。结论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可提高布鲁氏菌病的检出率,对治疗和控制布鲁氏菌病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过去数十年含百日咳成分疫苗作为免疫规划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接种且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然而百日咳再现问题仍日益凸显,其发生原因和应对策略成为公共卫生关注热点,各国百日咳免疫策略随之有所调整。中国近年来百日咳报告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在不同年龄人群中显著增长。本文综述了全球和中国百日咳流行现状、发病上升原因、免疫策略演变等,展望了未来中国百日咳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了解疫苗时代百日咳的流行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烟台市1990~1998年百日咳病例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微量凝集试验检测了1986~1990年收集的部分健康人群、百日咳病人及接触者血清中副百日咳抗体水平,总阳性率为52.77%,GMT为1:6.13。分别比较4年不同年龄组人群的阳性率和GMT,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0~4岁儿童的阳性率(30%)及GMT(1:2.82)最低,以后随年龄而增高,10~19岁达高峰,20岁后相对稳定。表明我县不但有副百日咳感染存在,且流行程度不亚于百日咳。检测了部分健康人和百日咳患者的百日咳及副百日咳抗体水平,初步提示副百日咳和百日咳之间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陆续发生百日咳流行或局部暴发,被称之为百日咳再现。近年来,中国一些省份也陆续出现百日咳疫情大幅回升,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为此,中华预防医学会参考“全球百日咳行动计划”工作模式,发起了“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并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形势,分析问题。在对国内外百日咳研究最新进展、流行趋势和免疫策略进行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专家共识,以期为指导当前中国百日咳防控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百日咳又称“顿咳”,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百日咳嗜血杆菌所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为多见。百日咳属于医学中的“疫咳”范围。中医临床分为初咳期,顿咳期,恢复期等: 一、初咳期:症状表现是流涕、喷嚏、咳嗽、身微热,继而咳,夜重有痰。体质强及肺胃热盛者,可见面赤唇红,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体质弱者,可见面色苍白,唇舌俱淡,痰稀,脉沉滑无力。前  相似文献   

16.
百日咳疫苗两种免疫程序免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生部1986年颁布的新的儿童免疫程序中,取消了对4岁儿童的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二联制剂的加强免疫。1986-1994年,北京市按卫生部下发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对14岁以下儿童百日咳抗体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百日咳凝集抗体水平和保护率呈下降趋势。据北京市近年的疫情资料分析,大年龄人群百日咳发病比例上升。是否因免疫程序的变更影响了人群百日咳保护抗体的水平?为此,本文分析了1029份有明确免疫记录的样本,比较了百日咳疫苗两种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新程序的百日咳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和保护率均低于旧程序。对不同地区、不同免疫后时间新旧两种免疫程序的GMT和保护率的分层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证明,免疫程度的变更对百日咳凝集抗体水平和保护率的下降有影响。本文对是否恢复百日咳疫苗的适时加强免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百日咳是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随着百日咳疫苗的使用,尤其是计划免疫的实施,我国百日咳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1,2]。但是,近年来百日咳发病较前有所增加,在一些免疫接种率较高的地区,同样有百日咳散发病例的报道,这些病例大多为临床诊断病  相似文献   

18.
江陵县用微量凝集试验对1987年、1989年和1990年健康人群血清383份进行副百日咳抗体水平检测,阳性率为55.6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6.99。1989年和1990年阳性率和 GMT 高于1987年。10岁以下儿童的阳性率(48.89%)及 GMT(1:5.08)最低,10~19岁达高峰。20岁后趋于恒定。研究结果表明,我县不但有副百日咳感染存在,且流行程度不亚于百日咳。  相似文献   

19.
百日咳免疫预防专家共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末伴有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为特征.由于病程可长达2~3个月,故名"百日咳".婴儿和重症患者易并发肺炎、脑病等.随着百日咳疫苗的普及预防接种等措施,其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至今尚未在全球控制.近年来,全球百日咳发病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在疫苗覆盖率较高的澳大利亚、法国、英国、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屡有局部暴发或流行的报道,通常将此现象称之为百日咳再现(reemergence of pertussis)[1].  相似文献   

20.
百日咳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日咳主要见于发展中国家的未免疫儿童。近几年,由于年长儿及成人患百日咳时症状的不典型性,出现了百日咳发病率上升及局部爆发,使其对公众健康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对百日咳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