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阳明病》篇,原为治疗阳明病表里俱热及三阳合病以阳明里热炽盛为主,厥阴病热深厥深而设,后世吴瑭进一步用之治疗太阴温病,视之为辛凉重剂。由知母18g,石膏48g,炙甘草6g,粳米11g组成。其功能是辛寒清热,主治阳明热盛证。  相似文献   

2.
《伤寒杂病论》所论述癫狂病实证较多,主要集中在太阳病篇及阳明病篇。太阳病所致癫狂病为太阳经感邪,失治误治,传变入里,致邪气壅滞,郁而化热,或素体阳亢,感邪之后,火热更甚,发为癫狂;阳明病所致癫狂病,为阳明燥热太过,热与糟粕相结,热与血结,或热甚津液大伤,形成阳明腑实、阳明蓄血、阳明热甚伤津证。癫狂病治疗以清热、泻下、活血散瘀为主,但临床上容易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复杂病情,故张仲景在治疗时强调“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切不可拘泥于某一种治法。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4,(6):801-804
①"胃家",既包括了阳明经,也包括了阳明腑;既包含了足阳明胃,也包含了手阳明大肠,所以胃家实,是邪气实,邪气实不仅仅是热邪,也包括了寒邪、湿邪等等。②阳明病可自他经传来,尤其是太阳病、少阳病等皆可传变至阳明病。而阳明病本身存在着"经传"情况,即邪气自他经而至,可从阳明经传变至阳明腑而成阳明腑实证,原文称之为"过经",即过阳明之经而到阳明之腑。③"发潮热"是阳明病"欲解"的前提和条件,阳明病的欲解是发潮热的一种结果。但由于病情的千变万化,因人、因时等的不同,不是每一个阳明病病人,或者每一次阳明病欲解都要经过发潮热;同样也并不是发潮热就一定会出现欲解的结果。④"固瘕"病的形成是肠热胃寒所指,肠热耗尽,胃寒津不化,所以出现大便先硬后溏,其肠热为实热,胃寒为实寒,治疗应该清肠热祛胃寒。  相似文献   

4.
[目的]浅析张志聪基于六经气化学说的《伤寒论》三阳阳明病相关论述,为更好地理解及临证运用伤寒阳明病相关理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读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伤寒论宗印》《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等著作,旁参其他医家关于《伤寒论》及六经气化学说的相关研究文献,简要解析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并从症候表现、病机本质、方药选用等方面阐释其对三阳阳明病的分析论述。[结果]六经气化学说为张志聪依照运气学知识,将六气气化和伤寒三阴三阳病脉证并治体系具体结合的学说思想。三阳阳明病症候表现,在不更衣、内实、大便难等“胃家实”症状的基础上各有不同侧重,太阳阳明病兼有小便数,正阳阳明病强调腑实,少阳阳明病兼有心烦。太阳阳明病病机为太阳阳热之气入于太阴脾土,脾阴受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正阳阳明病病机为阳明燥金之气及悍热之气侵袭阳明本腑经所致液少津亏;少阳阳明病病机为三焦受邪,少阳枢转不利,误治失津而阳明液损。太阳阳明病方选助脾输津、通腑行便的麻子仁丸;正阳阳明病方选推陈置新、荡涤攻邪的大承气汤,少阳阳明病方选承热畅中的调胃承气汤或疏导气机、交通阴阳的小柴胡汤。[结论]基于六经气化学说对三阳阳明病机的分析探究,揭示了人体无...  相似文献   

5.
阳明病多为实热证,但有一系列虚寒证.未系统学习者往往对此认识不清。笔者通过对《伤寒论》进行温习,归纳、分析阳明病相关条文,探寻阳明病虚寒证的证治规律,从而明确了阳明病:一不单纯是实热证,也有虚寒证;二阳明虚寒证不能等同于太阴病。  相似文献   

6.
阳明阳萎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笔者临床经验,结合文献考证和复习,对阳明致萎的病机和治疗原则进行了讨论。认为:阳明与宗筋、阴器一脉相联,多种原因所致之阳明病均可导致阳萎,同时,还讨论了补阳明以润宗筋、清利阳明湿热,以及阳明与心或肝或肾同治治疗阳明阳萎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略论“阳明为成温之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略论“阳明为成温之薮”周珉(南京中医学院中内教研室210029)主题词中医名词,阳明病/中医病机“阳明为成温之薮”为清代医家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伤寒论翼·温暑指归》中首先提出.薮者,聚集之处也.柯氏根据阳明胃肠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外感病的传变规律,认为...  相似文献   

8.
在梳理《伤寒论》原文及参考众多文献的基础上,对阳明少阳同病(包括阳明少阳合病与阳明少阳并病)理论进行探讨。指出论治阳明少阳合病强调阳明病与少阳经的相关性或少阳病与阳明经的相关性,阳明少阳并病则侧重少阳病传变至阳明经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阳明少阳合病虽然是两经同时发病,但阳明、少阳两经病变程度不同且有主次之分,治疗时有治重阳明与治重少阳之分。阳明少阳并病是少阳病传变过程中尚未完全传至阳明经的阶段,有两经证候并见的特点,治疗上遵循先后论治或同时论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对阳明病篇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点击,提出了的自己的看法。认为“胃家实”实指肠府燥屎阻结之证;阳明病始时之“恶寒”当为太阳病之表现,只不过阳明里热偏盛,邪气很快化热入里,故“二日自罢”,至于其“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只是说明六经病证皆可传于阳明,但对“无所复传”则当活看,关键是视胃气的强弱;219条白虎汤非治三阳合病之证,而是治三阳合病太少之邪统归阳明之证,“若自汗出”是其辨证之眼目;阳明病篇之用小柴胡汤、桂枝汤、麻黄汤都是建立在合病、并病的基础上,是邪虽由太、少传至阳明,但太、少之邪未罢,是时若阳邪病证不甚,则可先从太、少论治,此符合表里同病先表后里的治则,非为阳明病而用柴、桂、麻黄之剂;对于蒽陈蒿汤,方中之大黄重在伍茵陈、栀子以清利湿热,非为通府,临床使用无须强调其大便秘结。  相似文献   

10.
二、阳明病证前面介绍了太阳病证。"太"是开初的意思,故太阳病是指外感热病的初期阶段。"阳明"之意是指"两阳合明",也即太阳病、少阳病进一步发展,形成阳热亢极之义。所以说,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阳气亢旺,邪热最盛的阶段。其证候的性质,属于里热实证。阳明病的发生原因,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感受的外邪较重,虽经发汗解表,未能逐邪外出,依然传里化热;二是患者本身属阳气素旺者,感受外邪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中医药大学董建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脾胃病专家,对于仲景方药娴熟于胸,因此在以后脾胃病的治疗中得心应手,每获桴应。现撷其要者,整理如下。1 仲景治疗脾胃病大法已备,方药极具效验董老尝谓:一部《伤寒论》,虽为外感伤寒而设,但却奠定了脾胃病分型及辨证论治的大法。“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是脾胃病辨证论治之纲,而且创制了大量卓有疗效的方剂。《伤寒论》专列了“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以白虎汤治疗阳明经病实热证;以三承气汤治疗阳明腑病实热证。在其他篇章中,涉及脾胃证治随处可见。如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治疗热痢,白通汤治疗虚寒…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阳明病以腑热燥实之证为主,其治法主要以清、下二法为其正治之法。清法以白虎类方为主,又有第228条热郁胸膈治以栀子豉汤之清宣胸膈郁热、第229条阳明腑实尚未成形治以小柴胡汤之清透半表半里邪热、第232条太阳表热未除治以麻黄汤之发汗等方法治疗阳明热证。下法以承气类方为主,但又有第230、231条阳明胃气不降、少阳枢机不利治以小柴胡汤之枢机通利、第233条津液枯涸、燥屎不下治以蜜煎方(蜂蜜)之滋阴润燥、导下通便等方法治疗阳明不大便、大便硬之证。透过栀子豉汤证、小柴胡汤证、麻黄汤证、蜜煎方证之疾病发展过程、机制及方药组成均说明阳明病中的权变治法。  相似文献   

13.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作为“阳明病篇”提纲证,其解读历来存在争议,争议点主要围绕“胃家”的代指及“实”字的含义两点展开。由于“胃家实”作为提纲证统摄“阳明病篇”全篇,是准确把握阳明病证之机要与理解“阳明病篇”立法处方的切入点,因此有必要对“胃家实”的概念进行考据并结合临床情况阐发其实践应用。该文从训诂学及中医经典理论角度出发,结合临床阐释“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的内涵,并由此展开针对“阳明病篇”第179~181条的讨论,概括总结“阳明病篇”的方证主治以及主要的治法思路,以期对经方之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作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4.
1阳明病、少阴病和厥阴病呕吐症虽然均用吴茱萸汤,但其内涵不尽相同。阳明胃寒呕吐用吴茱萸汤是直指病灶,切中病机。而少阴病吐利、烦躁、厥逆以及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也使用吴茱萸汤,则是针对第二病机,是急则治其标的措施,其本在于少阴或者厥阴的寒盛,须在症状解除之际,从少阴心肾或者厥阴肝着手治疗,才能使疾病痊愈。2厥阴病寒热转化中从寒利转向热利过程中的脉数、口渴与单纯寒利的寒邪渐去、阳气恢复的微热、面赤不能等同视之,前者是由寒向热的转化,后者则是寒去阳复的佳兆;虽然都有自愈的可能,但前者若不自愈则会发展成为热利,甚或便下脓血,而后者的结果则是自愈。3"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燥屎内结是标,厥阴热盛是本,厥阴热极,耗灼津液,使燥实内结,不能因有燥屎,就认为病在阳明,更不能因使用小承气汤就将其归结为阳明病。大凡体内有热,不管是在何经何脏何腑,只要热盛伤津,导致燥屎内结,都会结滞在肠道,以承气汤治疗,既能够泻下燥屎以治标,更能够清热以治本。  相似文献   

15.
在《伤寒论》中,仲景把“日晡所潮热”确定为阳明腑实证的基本热型。而“日晡所”的具体时间,《伤寒论》中并未明确指出,后世医家多沿用“日晡所”为申时前后的观点。笔者认为,“日晡所”为阳明经气旺盛之时,而阳明经气又旺于阳明病欲解的申酉戌时,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易于出现发热症状,且往往虚实夹杂,内伤与外感并见,给辨证施治带来一定的难度.从六经辨证入手,首先根据太阳病恶寒发热、少阳病往来寒热、阳明病日脯潮热、太阴病气虚发热、厥阴病厥热胜复、少阴病阴虚内热的特点,分别采用对应的方剂治疗.其次根据癌病发热的兼夹及传变特点,辨其六经兼变证,如太阳与阳明合病,太...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报》2019,(12):2525-2529
叶天士学术思想成型的时代处于第74个甲子的后30年。据运气大司天理论,该时期为阳明燥金大在泉。阳明病早期从热化则气血弛张;中期从寒化则气血乏源,聚痰湿、水饮阻脉入络。因阳明为三阳"阖",厥阴为三阴"阖",两者同气相求,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叶天士结合运气大司天的特点,提出了独重阳明病的学术观点。阳明从热化,肺胃之阴液不足,不能濡养阳明。叶天士多以甘寒、辛润、苦温之品以轻宣肺气、濡养胃阴,以促进肺胃津液输布阳明。阳明从寒化,痰湿内生而渐成癥瘕积聚之变,治疗关键仍以调治中焦脾胃为主,培补胃气、通降阳明以恢复阳明系统的平衡,使阳气重新输布中焦;若阳明病转化为厥阴病,叶天士提出"阳明胃土,独当厥阴风木"的观点,通过调治阳明以恢复厥阴;若阳明与太阴同病,则采用甘平之法以健脾养胃。由此可知,叶天士脾胃学说的建构与运气大司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邝嘉炜  邱向红 《中医学报》2019,34(12):2525-2529
叶天士学术思想成型的时代处于第74个甲子的后30年。据运气大司天理论,该时期为阳明燥金大在泉。阳明病早期从热化则气血弛张;中期从寒化则气血乏源,聚痰湿、水饮阻脉入络。因阳明为三阳"阖",厥阴为三阴"阖",两者同气相求,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叶天士结合运气大司天的特点,提出了独重阳明病的学术观点。阳明从热化,肺胃之阴液不足,不能濡养阳明。叶天士多以甘寒、辛润、苦温之品以轻宣肺气、濡养胃阴,以促进肺胃津液输布阳明。阳明从寒化,痰湿内生而渐成癥瘕积聚之变,治疗关键仍以调治中焦脾胃为主,培补胃气、通降阳明以恢复阳明系统的平衡,使阳气重新输布中焦;若阳明病转化为厥阴病,叶天士提出"阳明胃土,独当厥阴风木"的观点,通过调治阳明以恢复厥阴;若阳明与太阴同病,则采用甘平之法以健脾养胃。由此可知,叶天士脾胃学说的建构与运气大司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阳明中风”和“阳明中寒”的辨析历来是《伤寒论》中比较有争论的话题,通过风寒一体内在关系探究二者临床致病特点,认为“阳明中风”乃“阳明中寒”之轻症,“阳明中寒”是“阳明中风”之重症,二者应是从属关系,并非热与寒的对立关系。而“阳明中风”可视为阴中之阳,“阳明中寒”可理解为阴中之阴,故将风寒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阴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把“阳明中风”和“阳明中寒”归为阳明病一类阴性证型。  相似文献   

20.
一、阳明病的概念 以“阳明”名病,有以下的含义: “两阳合明”谓之阳明。三阳中阴气以太阳为极盛,阳明次之,少阳最少。即阳明阳气之多少,介于少阳和太阳之间,为少阳 向太阳转化消长的过渡阶段,故称阳明为“两阳合明”,也叫作“二阳”。根据阴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