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薛玉国  方亮 《黑龙江医药》2000,13(3):187-188
提高对胰腺囊性病变的CF诊断水平.作者根据被证实的28例胰腺囊肿,胰腺囊性瘤,胰腺囊腺癌的CT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三者的主要CT表现是a.胰腺囊肿圆形,卵圆形水样密度区,边界清楚;b.胰腺囊性瘤,大小不一,囊壁厚薄不均的囊性肿物,胰腺境界清晰.c.胰腺囊腺癌病变区胰腺肿大及密度异常.胰管扩张与梗阻性囊肿.根据前述要点,参考其他征象,密切结合临床,CT诊断正确率迭95%以上.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2岁。3年前体检时B超发现右肾上腺一黄豆大小囊肿,于2004-11-05入我科求治。人院时CT检查示右肾上腺囊性占位性病变,直径约3.0cm。平素血压正常,无其它不适。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胸部平片正常。于人院后第4天在全麻下施行右肾上腺囊肿摘除术。术中于右肾上腺偏内侧见一直径约3.5cm的囊性肿物,内有深褐色透明液体,将其完整切除。病理检查显示纤维囊性壁组织,呈多房性,囊内积有淋巴液,囊壁外周有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并见囊壁有钙化。病理诊断:右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伴钙化(经沈阳市读片会集体研究确诊)。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患儿,女,12岁。发现上腹部包块1年,无发热、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腰背不适。近日发现包块增大。发病以来,体重无明显减轻,大小便未见异常。既往无腹部外伤史。2006-06-02转入我院。体检发现右上腹有一直径约5cm包块,质硬,无波动感,移动度差,轻压痛。彩超报告为:右上腹混合性肿物,考虑腹膜后肿瘤。CT诊断:右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丁明才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169-1169
患者,男,40岁。因发现腹部肿块3个月入院。轻度腹痛,腹胀,乏力,少量黑便。体检:腹部膨隆,自剑突至耻骨联合上方,扪及巨大肿块,边界尚清,无压痛,不活动。CT:腹腔内巨大占位性病变。B超:腹腔巨大肿块,35cm×15cm×20cm大小,上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方,边界清,尚规整,内回声偏强欠均匀,后方紧贴腹主动脉前壁,分界清,左肾受压,向左上方移位,胰、脾、输尿管、右肾未见异常(考虑腹膜后肿瘤)。入院后行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腹腔内肿块上自肋弓下至耻骨联合上方,基底部位于空肠上段及其系膜,距屈氏韧带约30cm,有25cm空肠与肿块…  相似文献   

6.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是一种淋巴管良性肿瘤,由不同大小的囊腔组成,多在头颈部,约占所有淋巴管瘤的75%。通常情况下,约有65%的患儿可在出生时查见,如不进行治疗,约90%的淋巴管瘤患儿2岁仍可存活。淋巴管瘤的发生率为0.15%~0.28%,主要症状是局部肿胀和外形变化。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局部肿块,触之柔软,局部穿刺可抽吸出清亮淋巴液。淋巴瘤生长位置不同,可对患儿造成一定影响。手术切除是过去主要的治疗手段,其目的是在不伤及重要组织结构的情况下,移除受累组织,多数病例难以实现。因其病灶会侵入组织,包裹重要神经血管组织,使大部分病例较难做到完全切除,手术切除后复发率为15%~40%。多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电热疗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纤维蛋白胶及硬化治疗等被应用于儿童淋巴管瘤的治疗。常规手术切除治疗易复发,病情反复,给患儿及家属造成困扰[1]。随着硬化治疗的开展,目前不主张对淋巴管瘤进行毫无选择的手术,而是根据发病部位和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目前,本院主要采取淋巴管瘤局部注射硬化剂对患儿进行治疗,虽然淋巴管瘤患儿较为常见,但对巨大淋巴管瘤的治疗尚在摸索中,现就本院1例腋下巨大淋巴管瘤的门诊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16岁,半年前左肱骨骨折术后1月发现左肩部皮肤下1个1cm×1cm左右大小无痛性包块,边界不清,质较软,现包块长大迅速,外院诊断为脂肪瘤。检查:左侧肩部胸锁乳突肌外锁骨上方皮下1个大小5cm×5cm左右包块,边界不清,质较软,稍有压缩性,初步诊断为血管瘤。行超声检查,超声探头频率为12.5MHz,超声所见:左侧肩部皮下探及5.2cm×4.6cm不规则囊样回声,外壁较厚,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内壁不规则,暗区内可见多条分隔光带回声及较多细小光点回声。CDFI,CDE及频谱:液性暗区内未录及明确血流信号,分隔光带上录及血流信号,并录及低速静脉频谱。超声提示:左侧肩部皮下异常囊性占位病变声像图。外科穿刺囊肿,抽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经化验检查为含胆固醇结晶的淋巴液,确诊为:囊性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0岁。因痛经,月经量增多2年,于1998年7月10日来院就诊。既往月经规律,无明显痛经。已婚,G_1P_1,顺产。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阴道畅,宫颈光。前位子宫,增大如孕60天大小,无明显压痛,两侧附件(—)。B超提示:前位子宫,69mm×63mm×74mm。右上方见38mm×38mm等回声光团,左侧方见29 mm×27 mm 等回声光团,诊断为多发性子宫肌瘤。以后月经来潮及排卵期下腹痛逐渐加重,并有坠胀感,经量  相似文献   

9.
1 病案摘要  患者男,3岁,因间歇性腹痛半年余,近1个月来发作频繁,遂入院就诊,门诊行磁共振检查示:右腹腔巨大良性囊性占位,性质待定.查体:体温36.5℃,脉搏94次/分.心肺未发现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肠型蠕动波,腹壁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肝浊音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胃区无震水音,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5次/分.  相似文献   

10.
囊性淋巴管瘤(cystic lymphangioma)是一种自淋巴管发生的罕见的良性病变,临床和病理上命名较混乱,有的称为淋巴管水囊肿或囊样水瘤,有的称为单纯性淋巴管瘤或囊性淋巴管瘤.好发于颈部(75%),其余可见于腋部(20%)、纵隔、腹部和盆腔.包括大网膜囊肿、肠系膜囊肿、囊性水瘤等类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3例囊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诊治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腐膜假黏液瘤fpseudomyxomapefitonei,PMP)是一种临床较罕见疾病.其特点是黏液外分泌性细胞在腹膜或网膜种植而导致腹膜内大量胶冻状黏稠物质积聚以及腹膜多发黏液肿块形成.常伴有阑尾、结肠或卵巢的黏液性肿瘤。该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误诊率高。现将我科2011年收治的1例巨大腹膜假黏液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伟力  罗钢 《江西医药》2012,47(12):1063-1064
目的 总结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例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例黏液性囊腺瘤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腺节段性切除+胰胃吻合术1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3例,其中1例行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随访2个月-5年,均存活,生活质量良好,无复发.1例晚期黏液性囊腺癌未行根治性手术,于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有潜在的恶性,一旦确诊都应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尤其要注意避免将胰腺囊性肿瘤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而行不当的囊肿内、外引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淋巴管瘤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治愈率。方法 对腹腔淋巴瘤管的特点、误诊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点为:囊性多房、部位深较隐密、并发感染时迅速增大、合并瘤体内出血时容易与血管瘤混淆,提高认识,可早期获得第一手资料,手术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异尽量一次切除瘤体,影响脏器功能的作部分切除,必要时连同相应器官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瘤的CT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结果 4例为女性。CT平扫表现为胰腺的囊实性占位,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具有完整包膜。6例中5例与手术结果一致,1例误诊为胰腺癌。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一定CT特异征象,在术前CT诊断可以达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16.
温美艳 《云南医药》2011,(3):387-387
患者女,28岁。孕1产0,孕18周。夫妇身体健康,否认孕期服药史,否认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于我院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B超发现胎儿颈部1囊性包块,范围约10.8cm×7.6cm×4.5cm,内见多个分隔呈网状,无包膜,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39岁。1年前发现左上腹鸡蛋大小肿物,平躺后消失,触之疼痛。肿块逐渐增大且疼痛向右上腹转移,出现恶心、呕吐、发热;发病以来体重减轻10kg,闭经。专科查体:腹部膨隆,可触及一45cm×35cm×25cm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差,右上腹触痛明显。CT扫描示:胰腺体尾部巨大囊实性占  相似文献   

18.
19.
骆翔 《福建医药杂志》2007,29(1):181-182
囊性淋巴管瘤因其内含淡黄色液体故又名囊状水瘤,囊性淋巴管瘤均为先天性,一般在幼儿期才开始有表现,更多的是在儿童期因腹部膨胀、腹痛、腹部不适或其他消化道症状才就医,腹胀、腹块为其主要体征。我们平常在超声工作中很少遇到幼儿腹腔囊性淋巴管瘤,2005年11月B超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8岁,因左上腹不适1月入院。查体:左上腹轻压痛,于左上腹可扪及一包块,大小200mm×150mm,质中,活动差,轻压痛,肝脏、脾脏肋下未触及,Murphy(-)。血常规:WBC6.82×109/L,RBC4.92×1012/L,Hb149g/L,PLT108×109/L。超声检查:脾脏形态失常,呈一巨大无回声改变,范围20.0cm×6.9cm×14.2cm,向下延伸至膀胱上方,形态不规则,边界清,内可见网格状分隔光带,呈多房样改变,部分无回声区内可见细弱光点,后方回声增强(见图1),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