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tection,UTI)是泌尿系常见疾病之一,是病原体引起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不同程度的感染,其实验室诊断大多主要依赖尿的干化学检验和定量细菌培养,由于尿液的干化学检验可受到诸多代谢物的干扰,一份标本从采集到获取准确报告需要2~3d,且国内外有报道70%~80%的检验标本细菌培养结果 为阴性 [1~2].为此笔者试图寻找到一种简单、快捷、节省人力、物力、减少费用的可行性方法,筛选出具有临床意义的菌尿,以达到预示尿培养结果 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肌纤维疼痛(Fibromyalgia,FMG)为多发性慢性骨骼肌疼痛,患者易疲劳,感觉过敏,伴随尿频。尿急及肠道刺激症状等非骨骼肌的症候群。该病病因不明,与细菌尿之间的关系,国内外未见报道。本文对60例FMG及34例非肌纤维疼痛(Nonfibromy...  相似文献   

3.
两种更换集尿袋时间与尿路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和每日更换一次集尿袋的尿路感染情况有无差异,是否可以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代替每日更换一次集尿袋,节约资源、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减少环境污染。方法随机抽取需留置尿管的神经内科病人98例,分试验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尿路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以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  相似文献   

4.
两种更换集尿袋时间与尿路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和每日更换一次集尿袋的尿路感染情况有无差异,是否可以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代替每日更换一次集尿袋,节约资源、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减少环境污染。方法随机抽取需留置尿管的神经内科病人98例,分试验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尿路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以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  相似文献   

5.
尿路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革兰氏阴性杆菌(G)感染率较高,绝大多数G-杆菌都能还原尿中的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因此检测尿中是否亚硝酸盐阳性,是诊断尿路感梁的一项较为重要的指标之一。现将我院1997~2001年随机收治的121例尿路感染患者亚硝酸盐实验与中段尿培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细菌定量计数联合尿沉渣白细胞检测与尿细菌培养对于诊断尿路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60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采用细菌定量计数联合尿沉渣白细胞检测方法,对照组采用尿细菌培养的方法,比较2组检测结果阳性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98.7%,对照组为98.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8.3%>85.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定量计数联合尿沉渣白细胞检测结果阳性率与尿细菌培养阳性率无明显差别,但其成本和时间花费低,患者的满意度高,可作为尿路感染的一种快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干化学白细胞、亚硝酸盐和沉渣细茵常规检验用于检测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尿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对140例患者的中段尿干化学及沉渣细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尿干化学白细胞(WBC)及亚硝酸盐(NIT)的灵敏度50%,特异性92.3%,阳性预测值77.4%,阴性预测值78%及准确度为77.9%;沉渣细菌检测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81.5%,阳性预测值为69.0%,阴性预测值为88.2%及准确度为80.7%.结论 尿干化学分析及尿沉渣细茵检测在尿路感染的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使手术科室的腹部手术病人在留导尿管后得到妥善护理,减少尿路感染,从而使疾病早日康复。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改进引流系统及使用抗菌素。结论:通过对引起尿路感染的发病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综述,把尿路感染控制于最低限度,大大促进了导尿术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蒋正明 《中外医疗》2013,32(1):63-64
目的分析比较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方法及效果,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的受检者286例,分别采取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观察对比2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以尿细菌培养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尿细菌培养检出尿路感染为132例,占46.2%,准确率为100%;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的检出尿路感染为140例,占49.0%,其中假阳性有25例,占17.9%,灵敏度为82.1%,假阴性有17例,占12.1%,特异性为87.9%,准确率为87.1%,两组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皆能有效诊断出尿路感染,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虽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但其检测方法简便,能够协助临床进行早期筛查,而尿培养结果相对精确,能够作为临床的确诊依据,但细菌培养时间较长,无法满足大批量早期筛查的需要,2种检测手段皆有其利弊.应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每天更换集尿袋频率观察,评价其对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计算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尿液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阳性率及取尿管后尿频尿急症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经尿袋放尿口取样的尿液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数>200/mL(χ2=0.214,P>0.05);两组分别有5例和7例大肠杆菌>105/mL(χ2=0.050,P>0.05);其中,分别有5例和4例患者取出导尿管后,有尿急、尿频症状(χ2=0.004 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在尿液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阳性率及取尿管后尿频、尿急症状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每天更换集尿袋对留置尿管患者尿液中细菌生长、尿路刺激发生,没有显著的预防意义.  相似文献   

11.
350例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细菌谱及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为了解近期尿路感染病原菌及相应药敏试验情况,给临床选择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对我院1997年11月-1999年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确诊为尿路感染的尿培养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有效防治途径。方法 对68例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以氧氟沙星静滴、B组以氧氟沙星静滴+PVP-Ⅰ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隔日收集尿液送细菌培养,当尿培养细菌数>10^5/ml时定为尿路感染。结果 两组患者随插管时间的延长,尿培养细菌阳性率逐日增加。置管4d后A组的尿路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密闭式引流的基础上,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配合0.5%聚维酮碘溶液定时经尿管膀胱冲洗和会阴护理,可防止或延缓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究尿十联检验联合细菌定量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来潮州市人民医院诊疗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258例以作研究对象,依据诊断方式不同划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9例.对照组采取尿十联检验方式,研究组则基于对照组联用细菌定量检测,以此分析两组患者诊断后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6.
徐芳  陈克 《河北医学》2002,8(4):338-339
新生儿尿路感染可引起肾脏瘢痕形成 ,影响肾生长发育 ,进而导致肾功能障碍 ,病后早期合理治疗有重大意义。随着新的抗生素广泛应用 ,病原菌亦不断变迁 ,带来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为更好指导临床用药 ,本文回顾分析了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新生儿病区住院确诊为尿路感染的患儿 78份清洁尿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药敏 )结果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男 4 8例 ,女 30例 ;足月儿4 3例 ,早产儿 35例 ;日龄 <7d5例 ,~ 14d17例 ,~2 1d2 9例 ,~ 2 8d2 7例。均符合下述尿路感染诊断标准[1] :尿常规…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对46具女尸及294例门诊女病人尿道外口的形态位置及其与下尿路感染的关系进行了观测.把尿道外口的形态分为正常型、喇叭型、堤型、活瓣型及融合型,其中正常型、堤型及活瓣型出现率较高,而且基本相似;活瓣型与处女膜前部的关系密切;融合型可能与多次生育有关.各型尿道外口位置不恒定.46具女尸的尿道外口与阴蒂头、阴道口之间的距离,均值分别为13.38mm及9.64mm.结果认为女性尿道外口各种形态位置与其下尿路感染无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准确快速诊断尿路感染的细菌种类,我们就其60例患者的亚硝酸盐试验和中段尿培养结果进行了研究比较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