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防治局部浸润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因镇痛不全而出现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在局部浸润麻醉前,先静推咪达唑仑0.05 mg/kg,同时微泵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8μg/kg,持续静脉推注15 min后行局部浸润阻滞麻醉,同时再以0.08μg/(kg·min)持续静脉推注。观察术中BP、HR、SpO_2变化和患者的镇静效果(Remesay评分)。结果 100例患者术中的BP、HR均较平稳,术中Remesay评分为3~4分。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可有效地防治局部浸润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因镇痛不全而出现的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持续微量静脉输注辅助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颈丛阻滞麻醉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咪唑地西泮0.03 mg/kg,芬太尼0.01 mg/kg;试验组瑞芬太尼0.01~0.08μg/kg.min持续微量静脉输注。比较术中两组MAP、HR、SpO2及RR各值变化。对比两组患者镇静、镇痛程度的差异。结果:①试验组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照组MAP、HR于T2、T3时点较术前和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镇静优良率60%,镇痛优良率仅70%。试验组患者镇静镇痛优良率均达90%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芬太尼持续微量静脉输注用于甲状腺手术辅助麻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辅助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甲状腺次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组(R组,n=30)和芬太尼组(F组,n=30)。R组先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05mg,继以0.1~0.12μg.kg-1.min-1持续泵入;F组给予芬太尼氟哌利多混合液2ml,观察10min后两组均行C4一针法双侧颈丛阻滞。结果:手术时血压、心率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F组明显高于R组(P<0.05);两组在吸氧状态下脉氧均无明显降低,R组有2例患者在给瑞芬首剂后出现呼吸暂停。OAA/S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合作度评级:R组明显优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辅助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  相似文献   

4.
颈从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常存在阻滞不全或患者紧张不适,影响了临床应用。瑞芬太尼为一新型、超短效的阿片类镇痛药物,近两年受到重视。本文对瑞芬尼太复合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麻醉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保留颈丛阻滞麻醉的优点,同时尽量避免其缺点[1],笔者设计丙泊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辅助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的麻醉与传统颈丛阻滞麻醉进行对照研究,以评价丙泊酚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辅助颈丛阻滞下甲状腺切除术麻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R组)在颈丛阻滞完成后静注咪达唑仑0.04 mg/kg,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对照组(F组)在颈丛阻滞完成后静注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0.05 mg,术中根据情况每次追加芬太尼0.025 mg;比较2组手术开始后10、20、30、60 min时点的HR、MAP、SPO2变化及开始后10、20、30、60 min时点的麻醉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情况,并由手术医师对麻醉效果做出评分。结果手术开始后20(T2)、30(T3)、60 min(T4)时Ramsay评分R组明显高于F组(P<0.01);手术开始后10(T1)、20(T2)、30(T3)时2组HR、MAP、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2组MAP、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麻醉效果满意度评分2组2分和4分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麻醉中可以提供更完善的镇静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瑞芬太尼是新型μ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和无蓄积等特点[1],国内已应用于无痛人流等门诊手术[2]。我们将瑞芬太尼应用于颈丛阻滞下锁骨手术,对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探讨,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瘤手术中颈丛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瘤手术患者80例,分成两组,就单行颈丛阻滞麻醉(对照组,n =40)与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观察组,n =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对照组病例相较麻醉前,HR、DBP、SBP 指标均有程度不等升高(P <0.05);观察组 RR、HR、DBP、SBP 指标虽有程度不等下降(P <0.05)。组间,观察组 RR、HR、DBP、SBP 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 <0.05)。观察组 SPO2虽有下降。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3.7±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2±1.4)分,P <0.05]。观察组无术中知晓患者,对照组术中知晓28例,占70%,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甲状腺瘤手术中,应用颈丛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可对单用颈丛麻醉时的心血管反应抑制,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瑞芬太尼辅助颈丛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防治颈浅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方法: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哌氟组)各40例。颈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于分离颈白线时,观察组微泵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μg/kg持续静脉推注3min,随后以0.05μg/(kg·min)注射。对照组静脉推注哌氟合剂2ml,根据手术要求及病人反应,追加1/3~1/2剂量。观察术中BP、HR、SpO2变化,病人的镇静效果(Remesay评分),术后用VAS评分回忆术中牵拉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的BP、HR较平稳(P>0.05),对照组在分离甲状腺或甲状腺瘤时BP、HR升高明显(P<0.05);术中Remesay评分,VS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可有效地防治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的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阻滞麻醉下结肠手术中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60例择期结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选择T11~12间隙硬膜外隙穿刺向头端置管3.5 cm,确认硬膜外导管在硬膜外腔后注入0.5%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6~15 mL。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切皮前用微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至关腹,对照组未用任何辅助药物。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1)、切开腹膜前(T2)、手术牵拉结肠时(T3)、手术结束时(T4)患者的SBP、DBP、HR、SpO2变化,并对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与观察组比较,手术牵拉结肠时(T3)对照组SBP、DBP指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硬膜外阻滞效果确切的前提下,辅助小剂量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持续输注,可有效抑制结肠手术术中牵拉反应,既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又能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稳定和术中清醒,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强化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分为两组,R组(瑞芬太尼强化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 mg/kg,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μg/(kg·min)^-1,5 min后再以0.05μg/(kg·min)^-1静脉泵入,此时开始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开始。F组(芬太尼强化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 mg/kg,然后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加氟哌利多2.5 mg,15min后追加2次。结果R组麻醉开始后的各时段HR、MAP与麻醉前无显著差异,于麻醉前和F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VAS镇痛评分在1.5~2.4之间,Remesay评分在2.5~3.2之间。结论0.05μg/(kg·min)^-1瑞芬太尼组获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甲状腺手术切除麻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持续泵注麻醉,对照组异丙酚追加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自主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0. 05),观察组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其他基础体征也较对照组优(P <0. 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于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瑞芬太尼持续应用对颈丛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颈丛麻醉效果的影响及不良反应,了解瑞芬太尼的有效性、安全性,并探讨其最佳剂量。方法选择甲状腺腺瘤手术、无气管压迫或气管偏移者40例,ASAⅠ~Ⅱ级。行一侧或双侧次全切除手术。用0.5%罗哌卡因行一点法双侧颈丛麻醉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20例,辅予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B组为对照组,20例,辅予哌氟合剂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镇静评分(OAA/S评分);并观察两组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呼吸影响、牵拉反应、恶心、呕吐)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VAS评分0~3分,镇静评分4分,对呼吸无影响,无恶心、呕吐,术毕时意识清醒,患者满意,手术医生满意。B组患者VAS评分0~3分,镇静评分3~4分,亦无恶心、呕吐,但部分患者术毕时意识较为模糊,呈嗜睡状态,随访患者满意。结论瑞芬太尼持续应用能强化颈丛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少,可控性好,安全度高,是颈丛麻醉较好的麻醉辅助剂,能达到清醒镇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手术由于需要患者的配合而多采用颈丛阻滞麻醉,但这种方式常由于其阻滞不全而导致牵拉反射剧烈造成患者的不适。加之患者在手术中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常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我院用舒芬太尼静脉间断推注复合颈丛麻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镇静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成鹏  张晓虎 《吉林医学》2011,(29):6132-6133
<正>近年来,美容手术的日益增多,为了使美容手术出血少、术野清晰、便于操作,美容手术中已广泛采用控制性降压技术。瑞芬太尼的问世,使得麻醉更易于控制,他是一种新的短效代谢清除率快的麻醉性镇痛药。为探讨美容手术的麻醉管  相似文献   

17.
张雁华  罗斌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12,34(8):660-664
目的探讨颈丛阻滞合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甲状腺叶切术的应用效果及合适的靶控浓度。方法甲状腺叶切除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22~56岁,体重43~75kg。随机分为A组(颈丛阻滞+生理盐水输注)、B组(颈丛阻滞+瑞芬太尼靶控输注1ng/ml)及C组(颈丛阻滞+瑞芬太尼靶控输注2ng/ml),每组20例。3组病例均行颈丛阻滞,15min后A组生理盐水输注、B及C组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10min后进行手术。记录诱导前(T1)、切皮前(T2)及手术开始后每15min及术毕(T3~7)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及Ramsay评分,记录患者不适反应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术中利多卡因及血管活性药使用量,术后进行术者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B、C组利多卡因、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术者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A组。A、B组T2~3与T1MAP相比均有显著性升高,B及C组T2~5显著低于A组。A组T2~7HR显著性高于B、C组,B组仅T2高于T1,C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时间点A组RR显著高于T1,B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T3~7时间点B及C组PetCO2显著高于A组,C组高于B组。C组有4例在T3出现轻度呼吸抑制,但RR及PetCO2均值未超出正常值范围。B及C组T2~7与A组相比BIS均显著下降,但均值始终保持在80以上。A组Ramsay评分T2~7均显著低于T1,B及C组T2~7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颈丛阻滞合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1~2ng/ml)均能满足手术镇痛需要,循环系统稳定性优于单纯颈丛阻滞,意识清楚且舒适度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瑞芬太尼靶控初始浓度为1ng/ml,在强烈手术刺激时可提升靶控浓度至2ng/ml,但不宜过高以免造成严重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8.
徐红 《吉林医学》2015,(7):1382
目的:探究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中瑞芬太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88例,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中给予静吸复合麻醉法(静吸组),观察组则给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法(全凭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均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且观察组在不良反应、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诱导,其安全有效,镇静和镇痛效果明显,且其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手术持续输注瑞芬太尼联合颈丛阻滞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手术多选用颈丛阻滞联合局部浸润麻醉,该麻醉方法往往镇痛不全,牵拉反应发生率高,常需辅助用药如芬太尼、氟哌啶、咪达唑仑等,仍往往达不到满意效果.瑞芬太尼是新型阿片受体激动药,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作用消失快等特点,适用于持续输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1].本研究拟探讨甲状腺手术持续输注瑞芬太尼联合颈丛阻滞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用于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甲状腺肿物切除患者分为局部麻醉+强化麻醉(Ⅰ组)、颈丛神经阻滞(Ⅱ组)和舒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麻醉(Ⅲ组)各40例。记录:①麻醉前、手术开始后5 min、剥离甲状腺时及手术结束时HR、SBP、DBP的变化;②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③阻滞效果。结果:与麻醉前相比,Ⅰ组麻醉手术期间HR、SBP、DBP显著升高(P<0.01);Ⅱ组在剥离甲状腺时、切除甲状腺时HR、SBP、DBP升高明显(P<0.05);Ⅲ组麻醉手术期与麻醉前变化不明显(P>0.05)。Ⅰ组、Ⅱ组均有并发症出现,阻滞效果不完全。结论:舒芬太尼在甲状腺肿物手术中具有镇痛完全、并发症较少的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