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金海  李煜  张永福 《吉林医学》2014,(18):3951-3951
目的:通过分析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探讨芬太尼最佳剂量。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腰部硬膜外麻醉方式。按照罗帕卡因(1.5 ml,浓度0.75%)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复合芬太尼2.5μg,B组复合芬太尼5μg,C组复合芬太尼7.5μg。对三组产妇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C组镇痛时间、麻醉效果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产妇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1.5 ml,浓度0.75%)复合5μg芬太尼具有麻醉效果佳、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可作为剖宫产术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90例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对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进入产程的9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总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但有第二产程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王玉莲 《吉林医学》2011,(12):2365-2366
目的:观察剖宫产患者应用0.62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CSEA)的麻醉效果及呼吸循环功能变化,探讨其麻醉风险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同期行剖宫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0.75%罗哌卡因组(Ⅰ组n=40)、0.625%罗哌卡因组(Ⅱ组n=40)、0.5%罗哌卡因组(Ⅲ组n=40),三组均使用2 ml。观察记录三组SA后循环和呼吸参数变化及痛觉阻滞、运动阻滞到达不同平面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结果:三组患者麻醉后SBP、DBP、MAP、HR与术前比较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呼吸循环参数变化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Ⅰ组<Ⅱ组<Ⅲ组(P<0.01),维持时间Ⅰ组>Ⅱ组>Ⅲ组(P<0.01),三组麻醉效果Ⅰ组、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625%罗哌卡因2 ml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麻醉效果佳,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轻微,是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理想用药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简称腰-硬联合麻醉)时用罗哌卡因及芬太尼行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62例单胎,初产,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时行腰-硬联合麻醉镇痛产妇与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的111例产妇作对照,观察产程、产时出血量、羊水粪染情况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镇痛有效率达100%.镇痛组第1产程时间、活跃期时间、第2产程时间、第3产程时间分别为(393.08±101.75)min、(139.97±56.01)min、(78.23±26.84)min和(6.62±3.38)min;对照组分别为(396.25±148)min、(121.77±59.69)min、(42.25±17.17)min和(7.25±5.19)min,两组比较,活跃期及第2产程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组产后出血(163.36±86.49)mL,对照组(166.22±66.11)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组羊水粪染发生率20.38%(33/162),对照组19.11%(19/111),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无1例重度窒息,镇痛组轻度窒息13.58%(22/162),对照组4.51%(5/1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镇痛组产钳助产8.02%(13/162),对照组3.24%(4/11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产程中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麻醉镇痛效果显著,第2产程及活跃期镇痛组较对照组时间长,未增加产钳助产率及产后出血,但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妇、母婴的影响。方法:在全程胎心监护下,对108例产妇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观察组),与同期108例未干预产妇(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非常显著(P〈0.01),而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薛卫国 《吉林医学》2011,32(27):5671-5671
目的:探讨等比重小剂量罗派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术产妇80例,将上述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做好常规术前准备。入室后,对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建立静脉通道。两组患者均在腰2~3间隙进针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穿刺。观察组注入0.75%罗哌卡因1 ml(7.5 mg),对照组注入0.75%布比卡因1 ml(7.5 mg)。观察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平固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消退到骶1~2时间、运动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比重小剂量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麻醉效果较为完善,其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苏芬太尼蛛网膜下腔行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苏芬太尼组(50例),蛛网膜下腔注射苏芬太尼5μg后60min,PCEA输注0.1%罗哌卡因的溶液,按PCA5ml/15min,于宫口开全时停泵。罗哌卡因组(50例),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3mg后30min,PCEA输注0.1%罗哌卡因的溶液,按5ml/45min,于宫口开全时停泵。结果CSEA后VAS从镇痛前的(9.6±0.8)分迅速降为(0.5±0.8)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芬太尼分娩镇痛组的麻醉起效时间1~3min,到达最高镇痛平面时间为5min左右,镇痛维持时间60~90min。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组的麻醉起效时间3~5min,到达最高镇痛平面时间为10min左右,镇痛维持时间30~50min。PCEA总量0~85ml,苏芬太尼分娩镇痛组罗哌卡因用量(6.5±2.5)mg/h,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组罗哌卡因用量(11.9±4.7)mg/h。镇痛总有效率为100%。两组产妇MBS在镇痛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产妇均能下床活动。两组产程、Apgar评分和新生儿的S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后脐静脉血中的苏芬太尼的含量未测出。母体动脉血及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气分析正常。结论苏芬太尼分娩镇痛,起效迅速、镇痛持续时间长、运动阻滞轻,副作用较小,对产妇和新生儿更安全,对母婴安全有益,是分娩镇痛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苏芬太尼蛛网膜下腔行分娩镇痛的临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苏芬太尼蛛网膜下腔行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苏芬太尼组(50例),蛛网膜下腔注射苏芬太尼5μg后60min,PCEA输注0.1%罗哌卡因的溶液,按PCA 5ml/15min,于宫口开全时停泵.罗哌卡因组(50例),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3mg后30min,PCEA输注0.1%罗哌卡因的溶液,按5ml/45min,于宫口开全时停泵.结果 CSEA后VAS从镇痛前的(9.6±0.8)分迅速降为(0.5±0.8)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芬太尼分娩镇痛组的麻醉起效时间1~3 min,到达最高镇痛平面时间为5min左右,镇痛维持时间60~90 min.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组的麻醉起效时间3~5 min,到达最高镇痛平面时间为10min左右,镇痛维持时间30~50 min.PCEA总量0~85 ml,苏芬太尼分娩镇痛组罗哌卡因用量(6.5±2.5)mg/h,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组罗哌卡因用量(11.9±4.7)mg/h.镇痛总有效率为100%.两组产妇MBS在镇痛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产妇均能下床活动.两组产程、Apgar评分和新生儿的S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后脐静脉血中的苏芬太尼的含量未测出.母体动脉血及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气分析正常.结论 苏芬太尼分娩镇痛,起效迅速、镇痛持续时间长、运动阻滞轻,副作用较小,对产妇和新生儿更安全,对母婴安全有益,是分娩镇痛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0.7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产妇术中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0.75%罗哌卡因,对照组采用0.75%布比卡因。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产妇均无术后并头痛的发生,其他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产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对产妇以及胎儿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90例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对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进入产程的9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总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但有第二产程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经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中的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2015年至2016年的孕足月单胎产妇中随机抽取出90例,将其分为Ⅰ组、Ⅱ组、Ⅲ组,三组患者均使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剖宫产手术.结果:Ⅰ组、Ⅱ组的麻醉效果优于Ⅲ组,但Ⅱ组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优于Ⅰ组、皿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0.375%浓度的罗哌卡因经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麻醉手术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王润 《四川医学》2014,(6):668-669
目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作用时间对一些短小手术来讲,相对较长。本研究主要观察利多卡因对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作用时间的影响。方法6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2mL 0.5%布比卡因+0.6ml 2%利多卡因或2mL 0.5%布比卡因+0.6mL 0.9%生理盐水,观察其感觉和运动阻滞完全恢复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可以开始手术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多卡因感觉阻滞的最高平面高于生理盐水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时间利多卡因组长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对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0.6ml 2%利多卡因会延长2ml 0.5%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妇、母婴的影响。方法:在全程胎心监护下,对108例产妇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观察组),与同期108例未干预产妇(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非常显著(P<0.01),而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阻滞用于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急诊剖宫产术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25例。A组:罗哌卡因7.5mg+芬太尼20μg;B组:罗哌卡因15mg.两组均加入10%葡萄糖配成重比重液2.5ml.用体表针刺法测感觉平面,用改良Bromage法测运动阻滞,观察两种不同配方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清况、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平面固定时间以及运动恢复时间,记录新生儿娩出后1、5分钟时Apgar评分。结果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慢(P<0.01),平面固定时间较B组快(P<0.05),镇痛维持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最高平面A组和B组分别为T6和T4~T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下肢运动阻滞起时间A组较B组慢(P<0.01),但运动恢复时间A组较B组快(P<0.01)。B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A组明显,在注药后的5min,血压、心率显著降低,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A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少于B组(P<0.01)新生儿娩出后1、5分钟Apgar评分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新式剖宫产能减少局麻药用量,麻醉效果确切,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能延长镇痛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短,并且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阻滞用于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急诊剖宫产术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25例.A组罗哌卡因7.5mg+芬太尼20μg;B组罗哌卡因15mg.两组均加入10%葡萄糖配成重比重液2.5ml.用体表针刺法测感觉平面,用改良Bromage法测运动阻滞,观察两种不同配方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清况、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平面固定时间以及运动恢复时间,记录新生儿娩出后1、5分钟时Apgar评分.结果 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慢(P<0.01),平面固定时间较B组快(P<0.05),镇痛维持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最高平面A组和B组分别为T6和T4~T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下肢运动阻滞起时间A组较B组慢(P<0.01),但运动恢复时间A组较B组快(P<0.01).B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A组明显,在注药后的5min,血压、心率显著降低,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A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少于B组(P<0.01)新生儿娩出后1、5分钟Apgar评分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新式剖宫产能减少局麻药用量,麻醉效果确切,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能延长镇痛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短,并且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葡萄糖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100 g.L-1葡萄糖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时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择期行下腹部及以下手术的患者24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下,蛛网膜下腔给药。对照组蛛网膜下腔朝头侧注入7.5 g.L-1罗哌卡因1.33 mL+9 g.L-1NaC l 0.67 mL,观察组蛛网膜下腔朝头侧注入7.5 g.L-1罗哌卡因1.33 mL+100 g.L-1葡萄糖。观察比较2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最高感觉阻滞时间、最大运动阻滞程度、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以及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最大运动阻滞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最高感觉阻滞时间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加入100 g.L-1葡萄糖可明显缩短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增加感觉阻滞的平面及运动阻滞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相同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的效果。我们对60例择期下腹部、下肢及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4~8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Ⅰ组0.5%罗哌卡因3ml(n1=30);Ⅱ组0.5%布比卡因3ml(n2=30)。1.2麻醉方法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测心率、呼吸、血压。取水平左侧卧位,于L3~4间隙穿刺蛛网膜下间隙,穿刺针斜面向头,见脑脊液回流以0.1ml/s的速度注药,注药后立即转为水平仰卧位。麻醉中根据患者年龄、心肺情况、阻滞平面、血压低于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0.75%罗哌卡因和0.75%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42例下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每组21例,分别用0.75%罗哌卡因2ml和0.75%布比卡因2ml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比较二组在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上的异同,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二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明显慢于布比卡因(P<0.05),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长于布比卡因(P<0.05),运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布比卡因(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能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与0.75%布比卡因相似,运动阻滞起效慢,但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9.
叶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115-116
目的探讨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64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64例产妇根据使用罗哌卡因比重情况随机分为I组(等比重罗哌卡因)、Ⅱ组(重比重罗哌卡因),各32例;比较两组MAP、HR、SPO2麻醉前后的变化;下肢运动阻滞评分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方法评定感觉阻滞胸椎平面、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两组不良反应(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8分)发生率。结果Ⅱ组心率(HR)麻醉后5min明显降低,术后10min恢复至麻醉前水平;Ⅱ组SPO2(%)麻醉后5min明显降低,术后10min较麻醉前无显著变化(P〉0.05)。应用改良Bromage评分方法观察,l组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两组感觉阻滞胸椎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Ⅱ组(P〈0.05)。且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8分的例数为0,明显低于Ⅱ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8分的发生率(P〈0.05)。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对血压、心率影响小,麻醉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起效迅速、阻滞效果显著、阻滞后消退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93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1例。分别采用0.5%、0.75%浓度罗派卡因和0.5%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感觉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和最大阻滞程度的时间、感觉与运动阻滞的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病人感觉阻滞起效和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无显著性差异;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维持时间B、C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长于A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3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0.75%罗哌卡因与0.5%布比卡因的作用相似,均可以安全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0.75%罗哌卡因可提供更完善的运动和感觉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