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B超导引下腹腔穿刺对腹部闭合性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90~2003年157例腹部闭合性外伤B超动态观察及B超导引下行腹腔穿刺。结果157例B超动态观察106例腹腔积液,超声导引下穿刺阳性106例。经手术证实与腹穿诊断肝、脾、肠系膜血管、胃及肠破裂符合率均为100%。结论穿刺所得物如为不凝血液,可疑为腹腔实质脏器或血管破裂,如涂片有脓细胞、白细胞,可考虑为空腔脏器破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策略,提高腹部外伤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2001至2008年收治的8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诊治过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诊断性腹腔穿刺、CT和B超的阳性率分别为94.3%.86.4%,90.2%;83例手术,术后8例死亡.3例保守治愈出院.结论 诊断性腹腔穿刺,CT和B超是腹部闭合性损伤有效的诊断措施,2个以上脏器损伤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超声、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接受超声、CT检查,观察各自影像表现,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比较超声、CT对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诊断符合率。结果手术病理证实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外伤共118个,其中多脏器损伤28个。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CT诊断脾脏损伤符合率、多脏器损伤符合率、总符合率分别为89.28%、100.00%、90.68%,均显著高于超声的71.43%、85.71%、8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肝脏损伤、肾脏损伤符合率分别为85.36%、95.24%,较CT的90.24%、95.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损伤超声特点为损伤脏器体积变大,不均匀回声;CT特点为损伤脏器体积变大,不均匀密度影,增强扫描更明显。结论超声与CT在腹部肝脏及肾脏损伤诊断准确率类似,但CT在多脏器损伤、脾脏损伤诊断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定点超声在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观察超声影像学表现,依据手术结果,评估腹部创伤定点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腹部创伤定点超声诊断肝挫裂伤符合率为93.75%,肾挫裂伤符合率为90.91%,腹膜后血肿符合率为81.82%,脾挫裂伤符合率为88.24%,空腔脏器破裂符合率为85.71%,总符合率为88.75%。肝、脾挫裂伤:肝、脾包膜连续性中断,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实质内异常回声。肾挫裂伤:肾包膜回声不完整,实质内回声分布不均匀或稍增强。空腔脏器破裂:腹腔液性暗区和游离气体。腹膜后血肿:双侧下腹部腹膜后可见形态规则的低回声区,多合并腹腔积液。结论腹部创伤定点超声诊断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符合率较高,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腹腔穿刺对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穿刺对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996年至 2 0 0 2年 86例腹部外伤患者 ,在伤后 2 0分钟至 5小时不等时间内行腹腔穿刺 ,对穿刺阴性而又高度怀疑有腹腔脏器损伤者 ,注入 2 0 0ml生理盐水后再行穿刺。结果  86例外伤患者穿刺结果阳性者 74例 ,其中 4例为注入 2 0 0ml生理盐水后获得了阳性结果。经手术证实与腹穿诊断肝破裂、脾破裂、肠破裂符合率分别为 96.5 %、96.4%、10 0 %。结论 穿刺所得物如为不凝血液 ,可考虑腹腔实质脏器破裂 ;如为凝血 ,则为穿刺误入血管或血肿 ;如为肠液或经涂片有脓细胞、白细胞时 ,可判断为肠破裂 ;化验有淀粉酶升高者 ,可考虑合并有胰腺组织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对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价值,以利临床医师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争取抢救时间。方法:使用B型超声诊断仪检查8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88例患中多数为单一脏器损伤约占61%,受损脏器以脾脏最常见,约占39%。实质性脏器损伤超声符合率约94%,而胃肠及血管等空腔脏器损伤的超声符合率仅56%。腹腔积液超声符合率100%。检出腹腔内血凝块超声符合率约为77%。结论:超声应为腹部脏器闭合伤、内出血尤其是实质性脏器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伟  孟宪琴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282-3284
目的:总结闭合性腹外伤的诊治经验,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12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保守治疗6例,行剖腹手术106例。103倒经手术治疗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7.17%;2例在术中分别死于失血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术后2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腹部外伤表现复杂。结合病史、体格检查、腹腔穿刺、B超、CT、X线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率,为腹部外伤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手术止血是最根本的治疗措施,术中探查应避免遗漏脏器损伤。正确无误的诊断和正确处理合并伤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腹部闭合性外伤病人的诊断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闭合性外伤是指腹部外伤后腹壁完整而腹腔内脏器有严重损伤,如实质性脏器肝、脾、胰、肾破裂,肠管、腹腔内大血管的破裂,从而致腹腔内出血、腹膜炎。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断中需要认真考虑的是判断是否有内脏损伤,且绝大部分内脏损伤需要早期手术治疗,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手术,可能贻误手术时机而致严重后果。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救治的10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9.
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检查对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腹部闭合性外伤的病人作CT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兼与手术对照。结果:60例腹部外伤CT发现腹腔积血42例,腹膜后血肿10例,肝脏损伤16例,脾脏损伤20例,肾脏损伤8例,小肠损伤3例,肝脾复合伤5例,肝脾肾复合伤3例。15例加作增强扫描,其中4例提示脏器血供障碍。38例做手术探查,CT检查结果与手术完全相符35例,符合率92%。结论:CT对腹腔脏器挫伤或撕裂、腹腔积血或腹膜后血肿及脏器包膜下血肿等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闭合性肝脾外伤的非手术治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外科(200025)王天翔,黄小林,朱上林肝脏与脾脏是腹腔内最易受损伤的实质性脏器。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累及肝脾损伤者约占50%。以前,对肝脾外伤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腹腔穿刺。对疑有肝脾损伤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对于腹部外伤与外科急腹症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采用诊断性腹穿术进行腹部外伤与外科急腹症诊断的患者110例,评价诊断性腹穿术对于腹部外伤与外科急腹症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110例患者中共81例为1次腹穿阳性,占73.64%,18例为2次腹穿阳性,占16.36%,其余11例患者经第3次腹穿结果仍为阴性,占10.0%,其中1例阴性患者经B超诊断为脾破裂,占0.91%,其余阳性患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并经手术确诊,阳性检测符合率为100%,检测准确率为99.09%,穿刺诊断过程中,未见并发症患者。结论:腹腔穿刺对于外科急腹症与腹部外伤具有显著诊断应用价值,准确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刘爱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51-2851,2901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外伤患者行超声检查,回顾总结了经手术证实47例腹部闭合损伤的超声诊断资料。结果:本组47例病例,其中实质脏器损伤33例,占70%,空腔脏器损伤10例,占21%,其他脏器损伤4例,占9%。结论:超声检查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10-113
目的 探究便携式超声创伤重点评估(FAST)检查在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8 年6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78 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临床资料,78 例患者均采用Mindray 公司的M9 便携式超声诊断仪进行腹部扫描检查,以手术结果或临床诊断为最终标准,比较便携式超声FAST 检查结果符合率。结果 78 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3 例因伤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45 例开展急诊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30 例开展保守治疗。最终诊断结果:单脏器损伤62 例,多脏器损伤16 例;便携式超声FAST 检查结果显示单脏器损伤57 例,符合率为91.94%;多脏器损伤13 例,符合率为81.25%;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符合率为89.74%。结论 便携式超声FAST 检查在诊断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具有诊断符合率高、速度快等优势,携带方便,可为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赢得黄金抢救时间,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赵胜  潘振龙  张三荣  车朋浪 《吉林医学》2013,34(13):2442-2445
目的:总结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方法,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疗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教训。结果:169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腹腔穿刺检查、B超、CT及X线检查阳性率分别是91.1%、92.3%、91.8%及34.3%。结论:腹腔镜检查对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是一种积极、微创、有效的诊疗方法。及时地腹腔穿刺和必要的B超检查是简单、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合理的CT和X线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选择性水溶性造影剂消化道造影可进一步明确十二指肠或结直肠损伤的诊断。腹腔镜技术为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提供了又一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腹部外伤闭合性外伤是指腹部外伤后腹壁完整而腹腔内脏器有严重损伤,如实质性脏器肝、脾、胰、肾破裂,肠管、腹腔内大血管的破裂,从而致腹腔内出血、腹膜炎.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断中需要认真考虑是否有内脏损伤,且绝大部内脏损伤需早期手术治疗,现将276例腹部外伤患者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赵叶平  邓剑  胡斌 《中外医疗》2010,29(22):11-13
目的总结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方法,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疗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769例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教训。结果单个实质性脏器和空腔脏器损伤各占47.94%和29.58%,2个以上脏器损伤占22.48%,合并颅脑外伤和胸腹联合伤各占7.3%和4.9%。诊断性腹腔穿刺、X线、B超和CT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92.98%、93.23%、92.79%和91.32%。接受手术治疗718例,非手术治疗51例,分别占92.91%和7.09%,手术组术中后死亡47例,占手术病例的6.55%,其中术中死亡6例,术后死亡41例,非手术组死亡9例,占非手术病例的17.65%,全组病例死亡率为7.28%。结论结合受伤情况、临床症状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选择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对提高伤者的生存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魏伟明  郑建河  林惠华  陈雪华 《广东医学》2001,22(12):1173-1173
目的 探讨腹腔穿刺术在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0例经腹腔穿刺的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男156例,女74例;腹部闭合性损伤107例,腹腔炎症性疾病103例,腹腔绞窄性血管性疾病20例。结果 230例中符合诊断220例,诊断符合率为95.6%,其中腹部闭合性损伤均符合诊断,为100%;腹腔炎症性疾病符合诊断95例,阳性率92.2%;腹腔绞窄性血管性疾病符合诊断18例,阳性率90.0%。结论 腹腔穿刺术简便、安全、迅速、诊断符合率高,是辅助诊断急腹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组163例,多数穿刺1次,最多穿刺4次,穿刺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163例急腹症符合诊断152例,误诊11例(均经剖腹探查证实),误诊率6.6%。其中6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符合诊断63例,误诊3例,误诊率4.1%。急性腹膜炎97例符合诊断89例,误诊8例,误诊率为8.2%。无1例穿刺并发症。 体会 ①关于腹腔穿刺符合诊断率:诊断性腹腔穿刺应用普遍,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弥漫性腹膜炎诊断帮助很大。其中腹部闭合性损伤符合诊断率为95.9%,急性腹膜炎符合诊断率91.8%。我认为从临床实践看腹腔穿刺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不受条件环境限制,容易在基层开展,尤其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和急性腹膜炎的诊断可作首选。如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急性腹膜炎多次腹穿阴性可作腹穿置管冲洗法。因穿刺腹腔内积液至少200ml以上方能获得腹腔液。而用腹腔置管冲洗法,腹腔积液30ml即能吸出做化验,并便于连续动态观察。本组腹穿置管冲洗法都是在腹穿阴性的情况下进行,而获得阳性结果的。  相似文献   

19.
闭合性腹部外伤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对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螺旋CT检查资料,其中30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45例中脾脏损伤20例,肝脏损伤9例,肾脏损伤8例,复合性损伤4例,胰腺损伤2例,肠管和肠系膜损伤2例。闭合性腹部外伤以实质性脏器损伤为多(95.5%)。结论:螺旋CT成像在评估闭合性腹部外伤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7年底腹部闭合性损伤共5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诊断性腹腔穿刺和B超的阳性率分别为93.8%、90.5%;43例手术剖腹探查,6例保守治愈,2例死亡.结论:仔细体格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是腹部外伤有效的诊断措施,腹部闭合损伤力争早诊断、早手术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