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心脏性猝死(SCD)急救中预防性应用胺碘酮对降低病死率,减少除颤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原则,将心脏性猝死患者30例,分为预防性应用胺碘酮实施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实施组15例,对照组15例.统计除颤次数,死亡、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实施组和对照组除颤次数分别为(1.3±0.1)次和(4.86±0.5)次(P〈0.01);病死率分别为40.0%和80.0%(P〈0.05);实施组不良反应2例.结论 心脏性猝死急救中,预防性应用胺碘酮可显著降低除颤器的使用率,增加抢救成功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预防中胺碘酮对降低病死率、减少除颤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原则,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60例,分为胺碘酮治疗试验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胺碘酮治疗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心律失常控制、除颤次数和不良反应例数。结果胺碘酮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除颤次数分别为(1.40±0.3)次和(3.65±0.4)次(P〈0.01);胺碘酮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心律失常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3.33%;病死率分别为36.67%和70.00%(P〈0.05);胺碘酮治疗试验组不良反应5例。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急救治疗中,预防性应用胺碘酮可显著降低除颤器的使用率,增加抢救成功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心脏直视术后心室电风暴发生的早期识别和抢救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7月襄阳市中心医院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心室电风暴5例临床资料。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3例,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术后发生电风暴行电除颤复律,静脉应用美托洛尔及胺碘酮联合抗心律失常、镇静、补钾、补镁、冠状动脉解痉等综合治疗。结果 4例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期治疗后顺利出院;1例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持续性昏迷15 d,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患者出院后门诊或电话随访112个月,其中3例已停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胺碘酮片,1例仍存在心房纤颤患者,继续服用胺碘酮片,无特殊不适。1例昏迷自动出院患者出院后第3天死亡。3例门诊复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未再发作室速、室颤。结论注意基础病因治疗、及时识别及电除颤复律、联合美托洛尔及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是心室电风暴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复习急诊抢救静脉快速注射冲击量胺碘酮病例中,其中有2例为误用. 1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性,65岁,在就诊大厅内突发晕倒伴意识不清,急查心电图并予以心电监护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为160次/min),血压:12.0/6.67kpa(90/50mmHg),呼吸间断、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四肢肌张力正常对称,双侧跖反射减弱.立即予以静脉快速注射胺碘酮后,监护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电除颤后心电监护呈直线,虽经用心室起搏、阿托品及异丙基肾上腺素、心外按压、气管插管及球囊人工呼吸等抢救,心电监护示心脏无自主电活动.追查病史,患者现为服胺碘酮治疗时期 .  相似文献   

5.
背景:心源性猝死仍是充血性心力衰竭(CH F)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常建议这类患者使用胺碘酮或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以改善预后。方法:2521例纽约心脏协会(NYH A)分级为Ⅱ或Ⅲ级的CH F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35%的患者随机分配应用CH F常规治疗+安慰剂(847例)、常规治疗+胺碘酮(845例)或常规治疗+适当程控的仅有除颤功能的单导联ICD(829例患者)。以双盲方式给予安慰剂和胺碘酮。主要终点是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结果:患者的LVEF中位数为25%,70%患者为NYH A分级Ⅱ级CH F、30%为Ⅲ级CH F。CH F的原因:缺血性占52%、非…  相似文献   

6.
刘杨基  林丰  胡晓梅 《吉林医学》2009,30(19):2260-2262
目的:通过对猝死患者院前急救与临床分析,探讨提高猝死复苏成功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52例猝死患者发病前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医务人员到达时间、现场抢救的方法、抢救效果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现场复苏有效率为9.6%,成功率5.8%。结论:心肺复苏开始越早,猝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越好,成功率越高;尽早电除颤是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最有效的救命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心脏性猝死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应对措施。方法分析106例心脏性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原发疾病类型、心脏性猝死发生至实施心肺复苏间隔时间、心肺复苏实施场所等,记录相关数据并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 106例心脏性猝死患者中仅28例心肺复苏成功(心肺复苏成功率26.42%);院外实施、实施心肺复苏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心脏性猝死发生至实施心肺复苏间隔时间较长、未使用急救药物、年龄较大、女性、存在除心脏以外其他重要脏器病变及未使用除颤器等因素降低了心肺复苏成功率(P0.05)。结论抢救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接诊心脏性猝死患者后尽快给予心肺复苏处理,采取多种方式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心室颤动(VF)电击除颤效果的因素,提高VF的救治质量。方法对本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VF患者206例进行分析,比较电击除颤成功组与失败组年龄、VF持续时间、VF振幅、VF频率、除颤次数、胺碘酮用量、肾上腺素用量。结果 VF电击除颤成功组与失败组在年龄、除颤次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F振幅、VF频率、VF持续时间、胺碘酮、肾上腺素用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F振幅、频率及持续时间决定电击除颤时机,正确把握才能保证电击除颤效果。合理应用胺碘酮、肾上腺素可以提高电击除颤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楚寅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27-27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同步直流电复律抢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2009年5月应用胺碘酮联合同步直流电复律救治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186例临床资料。结果:胺碘酮联合同步直流电复律,1次复律成功143例,成功率77%;总成功168例,总成功率91%。结论:胺碘酮联合同步直流电复律明显提高了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复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初始负荷剂量胺碘酮治疗无脉性室速和室颤的效果。方法选择183例无脉性室速和室颤患者,经常规心肺复苏、使用肾上腺素以及3次电除颤未能转复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n=125):300mg或150mg胺碘酮溶于40mL葡萄糖液中快速静注,再予电除颤,按初始剂量,胺碘酮组又分为300mg组(n=64)和150mg组(n=61);对照组(n=58):仅给予常规肾上腺素、CPR及电除颤;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心律转复时间,入院、出院存活人数。结果两种剂量的胺碘酮均能明显缩短心律转复时间[(9.8±1.7)min,(10.5±2.3)min vs (15.6±2.2)min](P〈0.05),提高入院存活率(35.9%,32.8% vs 20.7%)(P〈0.05),300mg剂量的胺碘酮的效果略优于150mg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对于出院存活率无明显改善。结论300mg与150mg剂量的胺碘酮能有效缩短无脉性室速和心室纤颤患者的心律转复时间,但不能提高出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心脏性猝死72例进行统计分析.男女之比为1.3:1,发病平均年龄58.6±13.9岁,院外复苏成功率0%,院内12%.结果表明:心脏性猝死(SCD)抢救的关键在于有健全完善的急救医疗体系(EMSS)及其网络建设.缩短急救距离和急救时间,普及民众,特别是与高危人群密切生活的人群对该病的认识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并积极搜寻高危人群加以预防,将电除颤及基本CPR作为SCD的首选抢救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尽早电除颤对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3例院内心博骤停后及时给予电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搏骤停发作时发生心室颤动7例,心脏停搏2例,4例未佩戴心电监护仪; 12例患者心搏骤停后2 min内实施电除颤,1例心搏骤停后6 min实施电除颤。12例患者给予1~3次电除颤,1例患者给予5次电除颤。复苏成功11例,死亡2例,复苏成功率为84. 6%(11/13)。结论心搏骤停后尽早电除颤能够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马晓文 《中外医疗》2007,26(19):12-12
目的 观察静注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心电监护下,静脉应用胺碘酮,若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首选电复律,复律成功后再用胺碘酮.结果 本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2例,在应用胺碘酮后21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明显控制,总有效率为95.5%,在用药期间死亡1例,其余痊愈出院.结论:静注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抢救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心脏性猝死急诊抢救的方法和经验体会。方法:对36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急诊抢救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抢救方法、抢救结果等,并总结心脏性猝死的急诊抢救体会。结果:36例患者经施行急诊抢救后,成功抢救8例,抢救成功率为22.2%;8例抢救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为(29.11±0.51)min、平均血压值为(138.24±2.02)/(85.12±2.11)mmHg(1mmHg=0.133kPa)、平均心跳值为(71.14±1.28)次/min。结论:对心脏性猝死患者进行电击除颤、心肺复苏、对症给药等早期抢救措施,有利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复习急诊抢救静脉快速注射冲击量胺碘酮病例中,其中有2例为误用. 1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性,65岁,在就诊大厅内突发晕倒伴意识不清,急查心电图并予以心电监护,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为160次/min),血压:1210/6167kPa(90/50mmHg),呼吸间断、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四肢肌张力正常对称,双侧跖反射减弱.立即予以静脉快速注射胺碘酮后,监护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电除颤后心电监护呈直线,虽经用心室起搏、阿托品及异丙基肾上腺素、心外按压、气管插管及球囊人工呼吸等抢救,心电监护示心脏无自主电活动.  相似文献   

16.
张超 《黑龙江医学》2002,26(9):724-724
复习急诊抢救静脉快速注射冲击量胺碘酮病例中 ,其中有 2例为误用。1 典型病例例 1:患者男性 ,6 5岁 ,在就诊大厅内突发晕倒伴意识不清 ,急查心电图并予以心电监护提示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率为16 0次 /min) ,血压 :12 0 / 6 6 7kpa(90 / 5 0mmHg) ,呼吸间断、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四肢肌张力正常对称 ,双侧跖反射减弱。立即予以静脉快速注射胺碘酮后 ,监护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 ,电除颤后心电监护呈直线 ,虽经用心室起搏、阿托品及异丙基肾上腺素、心外按压、气管插管及球囊人工呼吸等抢救 ,心电监护示心脏无自主电活动。追查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胺碘酮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胺碘酮组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得到控制,对照组有8例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得到控制,胺碘酮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心肺复苏125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探讨提高CPR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将125例完整心脏骤停病例分为复苏成功(A组)51例与复苏未成功(B组)74例,分析发病地点、CPR开始时间、除颤、药物等因素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CPR病例中,心脑疾病是首要病因,严重心脑疾病影响CPR成功率(P<0.05).两组比较CPR开始时间(P<0.001)、除颤开始时间(P<0.01)、平均年龄(P<0.001)、药物使用(P<0.01)、院内院外抢救成功率(P<0.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CPR持续时间(P>0.0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有效、持续的心脏按压,及早除颤,合理应用胺碘酮、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同时重视基础疾病和发病年龄对CPR成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继凤 《中外医疗》2010,29(35):146-146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急诊急救的护理对策。方法对心脏骤停患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法、加压给氧、根据医嘱给予升压药物以及对有室颤者立即进行电除颤等措施。结果本组心脏骤停患者36例,经过抢救与护理心肺复苏成功31例,成功率达86.11%。结论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率是很高的,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死亡率降至最低,是急诊急救医护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胺碘酮复律阵发性心房颤动过程是否同时应用硝酸甘油对复律疗效的影响.方法 房颤发作48小时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胺碘酮治疗42例(治疗组),单纯应用胺碘酮治疗42例(对照组),观察治疗8小时房颤复律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复律37例(84.09%),平均复律时间4.50小时,胺碘酮平均用量410mg;对照组复律27例(61.36%),平均复律时间6.25小时,胺碘酮平均用量515mg.两组比较在复律成功率、平均复律时间、平均胺碘酮用量、ST-T改变恢复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胺碘酮复律同时应用硝酸甘油可提高复律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