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比索洛尔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联合组的症状显效率、心电图疗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冠心病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和肝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心电图ST段抬高降低50%时间、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4/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ST段抬高降低50%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绞痛症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本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基本治疗组和尼可地尔组。基本治疗组48例,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尼可地尔组48例,在常规用药及比索洛尔治疗同时口服尼可地尔,比较观察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心绞痛缓解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基本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9.17%;尼可地尔组显效3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3%;尼可地尔组临床疗效优于基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尼可地尔联合应用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时的优势。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9例,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时采用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的缓解情况和心电图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程度及心电图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有优势,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9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治疗组给予比索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率下降比对照组明显,有显著性差异(t=3.93,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7.08%),有显著性差异(χ2=4.04,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χ2=4.24,P<0.05).结论 比索洛尔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通脉养心丸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的162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8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异山梨酯片、硝酸甘油、阿托伐他汀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通脉养心丸联合比索洛尔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治疗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总的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63.0%;心电图改善总的有效率为90.1%,高于对照组的61.7%(P0.05)。结论在规范的药物及剂量治疗基础上,增加通脉养心丸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取得较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颖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02-102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比索洛尔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6%;观察组治疗后的TC和LDL-C下降和HDL-C上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脂,对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索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进行联合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不同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比索洛尔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且用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钟毅  郑舒展  李家富  范忠才 《吉林医学》2013,34(13):2483-2484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红花黄色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酯类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和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比索洛尔联合红花黄色素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詹莉  林红 《中国热带医学》2014,(11):1404-1406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2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不稳定型冠心病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口服,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心绞痛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1%,对照组为72.8%,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h平均缺血时间及缺血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冯健  郑舒展  李家富  范忠才 《吉林医学》2012,33(36):7849-7850
目的:评价比索洛尔联合生脉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比索洛尔及生脉胶囊。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变化、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因心绞痛再住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猝死。结论:比索洛尔联合生脉胶囊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与丹参多酚酸盐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接收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尼可地尔治疗,研究组采用尼可地尔与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与单一使用尼可地尔治疗相比,采用尼可地尔与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更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与左卡尼汀联合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96例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尔硫卓与左卡尼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缓解时间、心电图的变化以及半年内复发率。结果:治疗10d后治疗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地尔硫卓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快速、显著,能减少或避免心绞痛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两组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症状、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疗效更好,显效率更高;治疗组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总缺血时间减少也更为显著.结论:治疗组能更有效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明显减少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和总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与培哚普利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临床比较。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93.3%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66.7%,两组完全缓解率(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比索洛尔与培哚普利联合其它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回顾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无变化(P>0.05),FIB水平、APTT水平、PT水平、TT水平、PA-ADP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FIB水平、APTT水平、PT水平、TT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仅PA-ADP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且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消失及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心绞痛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心绞痛症状,具有较高安全性,为预后改善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应用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70例2012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65岁-80岁之间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进行治疗、观察,观察组在给予比索洛尔治疗的同时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心绞痛发生频率,心电图改善及血压下降等指标确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见上述指标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预防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地尔硫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②方法将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31例加用低分子肝素、地尔硫.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u=2.49,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X2=4.59,P<0.05);两组心电图ST-T段改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X2=4.18,P<0.05).观察组出现咯血1例,停药后自行缓解,对照组未发现出血病人.④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地尔硫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观察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及常规心电图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能有效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  相似文献   

20.
曾显峰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6):713-714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通心络合用对于老年顽固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90例老年顽固心绞痛患者按就诊或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消心痛、钙拮抗剂、他汀类调脂药、ACEI、肝素等),治疗组(上述药物 比索洛尔、通心络),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T变化。结果①治疗组心绞痛有效率80.0%,对照组心绞痛有效率57.8%,具有显著差异(χ2=5.18,P=0.021);②心电图改善:治疗组显效率28.9%,对照组显效率8.9%,差异非常显著(χ2=11.31,P=0.002)。治疗组总有效率62.2%,无效率37.8%;对照组总有效率35.6%,无效率64.4%,差异显著(χ2=6.40,P=0.018)。结论比索洛尔、通心络两药联合应用于老年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可显著提高心绞痛疗效,并使心电图ST-T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