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后路颈椎弓根钉系统+颈椎全椎板减压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颈椎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行一期经后路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颈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良好复位、固定,共置入550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及CT显示除15枚螺钉发生偏移外,其余535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随访12~45个月,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获良好骨性融合,未发现断钉、断棒、脱钉现象。结论一期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急性颈椎及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8年9月为261例患者置人1102枚椎弓根螺钉治疗颈椎疾病,其中上颈椎疾病83例,下颈椎疾病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通过X线片及64排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侧倾斜角度、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以指导术中选钉及置钉.术前由5名医师按照上述内容,对261例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其均值均在2 000例国人的均值范围,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打孔、置钉、固定,一次成功1086枚,16枚经调整后成功,一次成功率98.55%.结果:术后235例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4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优131例,良82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90.64%.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上颈椎疾病83例中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未行二次手术.下颈椎疾病178例中15例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摄X线片示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119例骨折脱位中117例脱位完全复位,2例植骨块吸收未融合,融合率为98.32%.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颈椎疾病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可将2 000例国人椎弓根的数据作为临床置钉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8年9月为261例患者置人1102枚椎弓根螺钉治疗颈椎疾病,其中上颈椎疾病83例,下颈椎疾病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通过X线片及64排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侧倾斜角度、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以指导术中选钉及置钉.术前由5名医师按照上述内容,对261例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其均值均在2 000例国人的均值范围,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打孔、置钉、固定,一次成功1086枚,16枚经调整后成功,一次成功率98.55%.结果:术后235例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4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优131例,良82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90.64%.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上颈椎疾病83例中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未行二次手术.下颈椎疾病178例中15例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摄X线片示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119例骨折脱位中117例脱位完全复位,2例植骨块吸收未融合,融合率为98.32%.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颈椎疾病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可将2 000例国人椎弓根的数据作为临床置钉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颈椎椎弓根钉固定(观察组)与非手术治疗(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疗效肯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整理2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行颈椎侧块及椎弓根钉棒固定减压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手术效果并总结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2.4)个月,复查影像学检查证实颈椎完全复位27例,复位不完全1例,完全复位率96.43%;术后JOY评分改善率69.43%.结论 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术后椎体脱位复位,在提高生存质量和促进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20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功能恢复和X线片骨折愈合、复位程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3~24个月);20例患者拍X线片示颈椎骨折脱位愈合复位良好,16例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未受损伤,可自主行走,4例患者不完全性脊髓损伤1~3级恢复,生活可以自理。结论应用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可以降低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术前三维CT测量个体化颈椎椎弓根钉置钉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例患者行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共置入椎弓根钉102枚,均采用术前三维CT测量术中个体化置钉。结果 93枚为A级(91.17%),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小于1mm(B级),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小于2mm大于1mm(C级),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大于2mm(D级)。无螺钉相关的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通过术前三维CT测量的个体化数据来选择颈椎椎弓根置钉可以更精确,更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6例颈椎损伤患者采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复位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4-20个月,216枚成功植入的螺钉均骨性融合,所有患者AsIA损伤分级均改善1-3级,无断钉、断棒、螺钉松动退出和复位丢失等现象,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复位和减压效果满意。结论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可即刻复位、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是临床治疗颈椎损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周亮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105-106
目的 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其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01月至2012年0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颈椎骨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的40例患者,给予前后路联合手术,对其进行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后,40例颈椎骨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2个月,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拍片复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没有出现脊柱畸形.经过手术治疗后,处于Frankle分级A级有5例,B级有6例,C级有7例,D级16例,E级6例,较术前相比,脊髓神经功能有了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颈椎骨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前后路联合手术内固定治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齿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本院2007年8月~2011年2月,选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共18例,对其采用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以及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经X射线、CT复查示螺钉无松动,无断钉,均获得骨性融合。1例螺钉偏内致左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1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余螺钉位置良好,无脊髓、椎动脉损伤。3例术中在行寰椎后弓下方操作时损伤静脉丛,但无临床影响。4例骨折脱位完全复位,1例不完全复位;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5例D级均恢复至E级,13例E级无变化;患者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均完全恢复,旋转功能稍受限。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为短节段固定,直视下置钉、复位,对颈椎影响小,寰枢椎的稳定性良好,提高了植骨融合率,脊髓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资料:术前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和颅骨牵引快速复位;术中行前路减压复位、Cage植骨、钛网植骨及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观察疗效。结果5l例患者屈曲位牵引后,40例均完全复位,11例在术中复位,牵引成功率80.39%。所有患者实施颈前路手术无一例死亡,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脊髓功能Frankel评分:51例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提高1~2级;其中B级恢复20例,C级恢复25例,D级恢复6例。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手术是一种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实用外科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是颈椎生物力学上最稳定的内固定,能有效恢复颈椎矢状序列、提供坚强内固定及更高融合率。由于下颈椎椎弓根、椎动脉及神经根等结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术前评估应个体化。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术包括徒手置钉和近年来发展的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技术。尽管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不能完全避免,但只要进行充分的术前个性化评估和术中精准的置钉技术,就可将神经血管并发症降至最低。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经应用于治疗各种颈椎疾患,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12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后路切开复位侧块钢板固定,其中7例加做前路植骨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8个月,所有脱位椎体皆完全复位,5例见棘突间或前路植骨处已愈合,不全瘫者肌力恢复平均1级,脊髓完全损伤者脱位椎体上位神经根有1-2级恢复。结论:颈椎侧块钢板固定颈椎骨折脱位较传统的棘突间钢丝固定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同时行前路植骨固定,则颈椎稳定性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术前螺旋CT扫描测量椎弓根对下颈椎椎弓根钉置入的意义。方法对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4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术前应用螺旋CT对椎弓根外径、内径和内壁皮质骨厚度,椎弓根轴长度、椎弓根进钉点到中线的垂直距离、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及椎弓根螺钉的有效距离进行测量,实验组采用徒手置入螺钉。对两组患者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螺钉位置准确性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8~18个月,平均13个月。3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按ASIA损伤分级平均提高l~3级,8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恢复,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置钉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置钉满意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螺旋CT测量椎弓根数据来选择个体化置钉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急性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采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67例颈椎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术前X线、CT及三维重建检查了解椎弓根的直径、走行方向,并确定进钉点。术中凭手感及C臂斜位透视逐步扩孔,扩孔过程中探查骨孔四壁,确定为骨性,然后置入螺钉,观察术后患者的复位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4个月后,除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Frankel功能评定改善1~3级,所有病例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复位和减压结果满意,无内固定失效者。结论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可即刻复位、减压,稳定性良好,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急性颈椎损伤相对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  相似文献   

16.
汪仁焕  陈维善 《淮海医药》2003,21(5):349-350
目的 探讨前路 Orion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复位取髂骨植骨 Orion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脊髓损伤 2 6例 ,随访 7~ 2 6个月 ,定期摄 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 ,以 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植骨 Orion钢板固定后 ,手术节段稳定性好 ,融合率高 ,无需外固定 ,脊髓功能平均提高 1.0 8级。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Orion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 ,融合率高 ,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便于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为基层医院提供合适的工作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患者56例,按照具体病情分为前路手术组、后路手术组和前后联合手术组,评价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椎体情况,观察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出院,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颈椎骨折脱位后复位都较满意,无显著并发症发生;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脊髓功能评分差异均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入院行颅骨牵引复位术,复位失败,则根据具体情况施行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路联合复位内固定术,尽量达到复位的稳定性,恢复脊髓神经功能,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王开明  张耀暄 《淮海医药》2002,20(5):377-378
目的 探讨颈椎病及颈椎骨折脱位手术的有效途径,观察后入路脊髓前后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与颈椎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手术效果。方法 通过对7例脊髓型颈椎病,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采用后入路脊髓前后减压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5年取得良好的效果,8例颈椎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患,大都有2级以上功能恢复,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大都有1级以上功能改善。结论 后入路脊髓前后减压术,可一次性解决脊髓前后及周围所有压迫,同时可行复位、内固定及融合,是治疗脊髓颈椎病,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钻引导徒手椎弓根置钉技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应用。方法选择65例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经后路切开,应用电钻引导徒手置钉技术,固定节段内,全椎弓根钉固定。伤椎置钉对伤椎推挤,达到脊柱冠状位及矢状位序列复位目的,同时恢复伤椎椎体高度。结果 65例共置钉407枚,置钉节段T10-L5,非伤椎置钉274枚,伤椎置钉133枚,无神经、血管、硬脊膜损伤,内脏损伤。结论电钻引导徒手椎弓根置钉技术是一种有效椎弓根置钉技术,全椎弓根置钉固定分散应力,增加固定稳定性,有利于固定节段融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施行后路切开,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撑开、复位、固定。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无断钉、断棒、伤椎前缘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度(Cobbs)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A级4例,B级3例,C级2例,D级10例,余患者全部恢复正常。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可使伤椎复位满意,重建脊柱稳定性,固定可靠,并能达到有效的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