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运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经我院营养科会诊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恶性肿瘤术后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与肠内营养支持10天后的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营养支持途径分为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8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经营养支持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EN+PN组)比较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运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对无法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联合使用肠外营养既可保护肠道功能又能供给充足能量,更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栾会忠 《现代养生》2014,(10):126-126
目的:探究肠内场外营养支持对营养不良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0营养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全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半肠内营养+半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费用、精神状态和蛋白代谢等方面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精神状态、言语对答和反应均有明显好转,其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血清前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所用医疗费用明显低于给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全肠内营养支持和半肠内营养+半肠外营养支持都可以改善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营养指标,而全肠内营养治疗所需费用更少,是营养不良患者选用治疗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8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不同阶段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通过中心静脉注入的方式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急性阶段反应、肠黏膜穿孔、胰腺损害、免疫功能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体质量与前白蛋白指标数值增加(P0.5),检测白蛋白的数值没有明显的上升。治疗组在治疗7天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APACHEⅡ)评分下降,而对照组在治疗第11天开始下降。治疗组在治疗4天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浓度开始下降,而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开始下降。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胰腺损伤。治疗组患者在内毒素浓度与尿乳果糖(L):甘露醇(M)的比值无改变,而对照组患者的这两个指标显著升高。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CD4/CD8与Ig G浓度下降明显(P0.5)。结论: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的混合治疗与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相比,前者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可以有效缓解急性期反应,同时前者早保护肠黏膜的完整性及免疫功能方面都具有优势。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不会刺激胰腺使其分泌胰液扩大胰腺炎症范围。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的混合治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6例,将早期接受完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治疗的46例定义为EN组,早期接受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支持治疗的60例定义为PN+EN组。检测营养支持治疗前与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及计算APACHE Ⅱ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CRP、ALB、Hb、APACHEⅡ变化均较治疗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N+EN组指标变化的幅度较EN组大,临床价值更高(P0.01)。结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支持治疗不仅能维持肠道功能恢复,还可通过下调机体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而发挥全身保护脏器功能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肠内营养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肠外营养治疗组(PN组),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LC、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EN组较PN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EN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ICU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结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均能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肠内营养在临床疗效上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营养不良与COPD的相关性,介绍了评估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的体测量评定指标,介绍了COPD缓解期及急性期营养不良病人的营养支持及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主要包括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提出肠内营养支持是优选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和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危重症患者,分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34例,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等营养状况相比差异很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和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更好的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危重症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营养支持治疗在慢性肝衰竭上在治疗上的效果。方法对住入我院的4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时,以现代的内科综合治疗为主,再辅助以相对专业的营养支持治疗,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选用肠内或肠外或者是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治疗。以生化指标的具体变化以及营养状况作为对比条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进而来判断其临床疗效到底如何。结果在未进行治疗的时候,40例患者中有38例都存在着营养不良的状况,但是这些患者营养不良的程度各自之间都有所差别,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其营养不良的现象均有所好转,只是好转的程度各有差异。结论在进行对慢性肝病患者的治疗时,要结合患者自身的不同差异,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采取适合于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如果患者能够很好地再配合内科医生进行综合地治疗,就一定会取得相当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后,臂围、体重指数、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的补充患者机体所需营养,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从而改善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对于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有48例,均是从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所接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出的。分组采用数字表分组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基础上再接受肠外营养治疗,对比两组营养状况。结果:在接受营养支持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在感染发生率这方面的对比上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即P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中感染症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营养支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 对2例肝移植病人术后的营养方法和营养状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术后2~3天内采用全肠外营养(TPN),并辅以人血白蛋白以维持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术后第3-4天开始肠内营养(EN)结合肠外营养(PN),并逐渐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 2例病人现生活质量均良好,结论 术后应视移植肝功能恢复的程度,适当控制营养供给量,并循序渐进,一旦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宜尽早开始E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肺炎的肠内外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3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肠外营养组)和B组(肠内营养组)每组各36例,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2周的营养状况、细胞免疫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B组干预后1周、2周的血红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幅度均大于A组,干预后的1周及2周两组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A组,P均< 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其营养和免疫状态,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急性结肠穿孔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对机体恢复和营养状态的效果,探讨急性结肠穿孔术后合适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60例急诊手术的急性结肠穿孔病人,根据所给予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病人分为EN+PN组和TPN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EN+PN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TPN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穿孔术后EEN支持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加速病人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组(观察组)19例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9例。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结合,10天后转为全肠道营养,对照组10天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糖、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0天后病死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PN)支持对肺癌病人化疗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将108例肺癌化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治疗组)和观察组(PN组),通过检测两组病人化疗前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对两种治疗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化疗前(T0)和第1疗程化疗后(T1)与对照组比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第2疗程(T2)至第4疗程化疗后(T4)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胃肠外营养可有效地改善肺癌病人化疗后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有利于病人后期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组(观察组)19例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9例。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l nutrition,PN)结合,10天后转为全肠道营养,对照组10天内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糖、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0天后病死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危重症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比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所需花费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ICU病人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EN组)和胃肠外营养组(PN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恶心呕吐、反流误吸、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其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两组在入住ICU后2周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PN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E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N组较PN组的护理工作量有明显减轻,所需花费较少。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护理工作量轻,花费少,是危重症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是否可作为对肝部分切除病人进行营养支持的依据。方法:收集肝部分切除病人243例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其中NRS 2002评分3分为182例,有营养支持组的病人109例,无营养支持组的病人73例;评分≥3分为61例,有营养支持组的病人41例,无营养支持组的病人20例,分别比较相关营养指标和临床结局指标。结果:在肝部分切除病人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5%。有营养风险组的病人给予营养支持的为67%,未给予营养支持的为33%。无营养风险组的病人给予营养支持的为40%,未给予营养支持的为60%。在有营养风险组,有营养支持组的病人和无营养支持组的病人相比,入院时血清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总蛋白(T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有营养支持组病人的血清PA、ALB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营养支持组(P0.05);有营养支持组病人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无营养支持组(P0.05)。在无营养风险组,无论是否给予营养支持,病人出院时血清PA、ALB、TP含量与入院时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或无营养支持的病人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肝部分切除并存在营养风险病人的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支持在乳腺癌病人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作用和安全性. 方法:将80例乳腺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行普通治疗)和观察组(行肠外营养支持).通过检测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对两种治疗方式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第7天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胃肠外营养可有效地改善乳腺癌病人术后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对后期的综合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Some clinical studies report the effects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malnourished cancer patients, but few discuss the tumor response to parenteral nutrition plus chemotherapy. If used in combination,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may compensate for the tumor stimulation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METHODS: Ninety-two patients with operable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and malnutrit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four interventions that were administered for 7 days preoperatively: parenteral nutrition alone, parenteral nutrition plus chemotherapy, chemotherapy alone, or no treatment (control). The preintervention and postintervention DNA content, DNA index, percentage of cells in S phase, and tumor cell sensitivity to chemotherapy were measured using image cytometry. RESULTS: Parenteral nutritio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proliferation of tumor cells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sensitivity of tumor cells to chemotherapy; these effects were not seen in tumors of patients receiving parenteral nutrition plus chemotherapy. There was, however, a non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sensitivity to chemotherapy in the tumors of subjects receiving combined therap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ubjects who received chemotherapy alone. The postintervention nutritional status of both the parenteral nutrition group and the parenteral nutrition plus chemotherap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hemotherapy group. The short-term, postoperative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chemotherap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hree groups.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bining chemotherapy and nutrition support preoperatively for malnourished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improves short-term nutritional status without increas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tumor cells and prevents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at occur when such patients are given chemotherapy without nutrition support.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but do not prove--that parenteral nutrition may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emotherapy in malnourish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