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附子、干姜配伍的温阳通脉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氢化可地松复制大鼠阳虚模型,观察附子、干姜配伍对阳虚大鼠体重和体温的影响;采用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察附子、干姜配伍对正常小鼠耳廓微循环及局部滴加肾上腺素(Adr)所致微循环障碍的影响。结果 附子、干姜配伍能提高阳虚大鼠体重、体温,明显扩张小鼠耳廓微血管,增加血流速度,对抗Adr所致微循环障碍。结论 附子、干姜配伍具有温阳通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四逆汤组方附子和干姜的不同药对配伍提取物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附子(F)分别与葱白(B)、甘草(C)、猪胆汁(D)、干姜(G)、人参(R)配伍和G分别与B、C、D、R配伍的乙醚、氯仿、水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鼠脾细胞为实验模型,MTT法测定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醚提取物中与附子配伍的FB、FC、FD、FG、FR组均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与干姜配伍中只有GR组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氯仿提取物中FG、FR组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且刺激作用强于F组(P<0.05)。水提取物中与附子配伍的各组均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与干姜配伍各组刺激作用较弱(P<0.05),且FB、FC、FG、FR组刺激作用强于F组(P<0.05,P<0.01)。结论:与附子配伍的药对提取物活性较强,与干姜配伍活性较弱,体现出附子配伍的君药作用。与附子配伍的氯仿、水提取物活性强于附子,揭示药对配伍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附子对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子大辛、大热 ,有毒。入心、脾、肾三经。功能回阳救逆 ,温补脾肾 ,散寒止痛。现代药理研究报道其化学成分含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及非生物碱成分等。药理作用 :强心 ,镇痛 ,抗炎 ,兴奋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经炮制与煎煮 ,其生物碱分解 ,毒性减弱 ,药理作用仍保留。临床处方用名 :制附片、熟附片、淡附片、黑附块等。别称有黄附块、明附块 ,系因其炮制方法而别称谓。  附子药性刚燥 ,走而不守 ,能上助心阳以通脉 ,中温脾阳以健运 ,下补肾阳以益火 ,被历代医家称为“温里回阳救逆的要药”。临床常用于治疗阳气衰微、阴寒内盛 ,…  相似文献   

4.
附子与干姜配伍增效减毒作用机制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附子、干姜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初步解释了附子的毒性、药效作用,以及干姜的药效作用,同时结合目前研究成果,阐述附子干姜配伍增效减毒作用机制的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配伍的内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在临床中的经验总结,在文中指出:凡处方中的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南星等药,不论生熟,均应配以适量的干姜或生姜,以确保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6.
甘草、干姜与附子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与作用环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甘草有降低附子毒性作用。与附子共煎时其所含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并无减少乌头碱溶出的作用。甘草解毒机理是其所含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可能与乌头类生物碱结合,延缓或减少毒性物质的吸收,甘草酸在胃肠道转化为甘草次酸而被机体吸收,吸收后的甘草次酸在体内有较强的抗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的作用。甘草所含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在煎液中与乌头类生物碱发生结合沉淀,减少有毒生物碱的吸收;甘草黄酮在体内也可发挥拮抗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作用。甘草酸水解产物葡萄糖醛酸与乌头碱结合,减少有毒生物碱吸收或在体内与乌头碱结合加速其排泄而发挥解毒作用的可能性存在,但此减毒作用并非主要作用。干姜降低附子毒性作用确切可靠。在与附子共煎环节,干姜的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能减少煎液中乌头碱含量,并减少其生物毒性。乙酸乙酯提取物并不减少煎液中乌头碱的溶出,但却能在体内发挥拮抗乌头碱心脏毒性作用;水溶性组分能增加附子中乌头碱类的溶出,并增强附子的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干姜-附子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测定干姜单煎液及不同配伍比例(1∶2,1∶1,1∶0.5)干姜与附子合煎液中6-姜酚、8-姜酚、6-姜烯酚、10-姜酚4种姜辣素类成分,探讨两药配伍使用可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醋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30 min,40%~90%B;30~35 min,90%~40%B。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柱温30℃。结果:4种姜辣素类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100.9%~103.5%,RSD<3.0%。与干姜单煎液相比,干姜附子合煎液中姜辣素类成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与配伍附子量呈正比。结论:干姜与附子配伍可促进干姜中姜辣素类成分的溶出,从成分角度阐明干姜与附子配伍增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酸碱对药大黄与附子在大黄附子汤中配伍后酸、碱性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黄、附子单味药提取液、大黄附子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蒽醌类成分和乌头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对大黄而言,蒽醌类成分的提取量随着单药、对药及全方的配伍变化,水煎滤过、水煎离心逐渐减低,乙醇回流蒽醌类成分的提取总量逐渐升高。水煎煮单药与对药、对药与全方之间的变化趋势均明显。对附子而言,水煎煮只检测到单酯型乌头生物碱,乙醇提取既可检测到单酯型乌头生物碱,又可检测到双酯型乌头生物碱;乌头生物碱的提取量随着单药、对药及全方的配伍变化,水煎滤过、水煎离心逐渐减低,乙醇回流变化不明显;水煎煮单药与对药、对药与全方之间的变化趋势均明显。结论:大黄、附子单煎和乙醇回流,大黄、附子对药煎煮和乙醇回流,大黄附子汤全方煎煮和乙醇回流,酸、碱性成分的提取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酸碱对药大黄与附子在大黄附子汤中配伍后酸、碱性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黄、附子单味药提取液、大黄附子对药提取液及全方提取液中蒽醌类成分和乌头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对大黄而言,蒽醌类成分的提取量随着单药、对药及全方的配伍变化,水煎滤过、水煎离心逐渐减低,乙醇回流蒽醌类成分的提取总量逐渐升高。水煎煮单药与对药、对药与全方之间的变化趋势均明显。对附子而言,水煎煮只检测到单酯型乌头生物碱,乙醇提取既可检测到单酯型乌头生物碱,又可检测到双酯型乌头生物碱;乌头生物碱的提取量随着单药、对药及全方的配伍变化,水煎滤过、水煎离心逐渐减低,乙醇回流变化不明显;水煎煮单药与对药、对药与全方之间的变化趋势均明显。结论:大黄、附子单煎和乙醇回流、大黄、附子对药煎煮或和乙醇回流、大黄附子汤全方煎煮和乙醇回流,酸、碱性成分的提取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附子于姜配伍治疗阿霉素(ADR)致慢性心衰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盐酸ADR腹腔注射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附子高、低剂量组(3.3,1.65 g/kg),附子干姜(1∶1)高、低剂量组(6.7,3.3 g/k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和心脏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蛋白Junctophilin-2 (JP2)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附子和附子干姜配伍血清中NE及ET-1含量显著降低,心脏组织中Na^+-K^+-ATPase含量及JP2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其中附子干姜(1∶1)高剂量组作用更显著(P<0.01).结论 附子与附子干姜(1∶1)配伍对ADR致慢性心衰的作用,可能与其增加心脏组织Na^+-K^+-ATPase活性,上调Junctophilin-2 (JP2)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乌头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附子与甘草和干姜配伍使用后的乌头碱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附子与干姜配伍和附子与甘草配伍后乌头碱的含量变化情况进行测定。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附子在与干姜和甘草配伍使用后,其内部乌头碱的含量明显使附子在单独使用时的乌头碱含量,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以将甘草或干姜与附子配伍使用,以达到时附子中的乌头碱含量降低,从而控制毒性的目的 ,保证临床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附子与干姜配伍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附子与干姜配伍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静脉注射法建立心衰大鼠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附子与干姜配伍可以加快心衰大鼠的心率、升高左心室内压、提高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改善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论:附子干姜配伍有明显的抗心衰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附子辛、大热,有毒,人心、脾、肾经,走而不守,具纯阳之性,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外固卫阳以祛寒。为温里、扶阳、祛寒之要药,用途十分广泛,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但在热性病中,由于恐其有助热伤阴之弊,临床上大多不敢轻易用之。其实在一些疾病中附子与养阴、清热药同用,非但无助热伤阴之弊,反能相得益彰,获得速效。  相似文献   

14.
黄爱萍 《光明中医》2011,26(8):1709-1710
目的研究甘草、生姜与附子配伍时附子中乌头碱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 C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甲醇-水-氯仿-三乙胺(体积比70∶30∶2∶0.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nm,柱温为常温。结果附子与甘草、生姜配伍后,乌头碱的含量降低。结论大剂量附子用药必须通过合理配伍以降低毒性。  相似文献   

15.
彭稳稳    刘莎莎    王亚    张永鑫    李俊松    李文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4):258-261
 目的 以附子-干姜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单煎液及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HA)、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4种乌头类生物碱,探讨两药相须配伍增效原理。方法 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2%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为6.2),梯度洗脱(0~15 min:25%~31%A;15~36 min:31%~35%A;36~40 min:35%~2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 ℃。结果 4种乌头类生物碱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96.9%~101.9%,RSD<3%。与附子单煎液相比,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煎出量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煎出量稍有减少,但4种乌头类生物碱煎出量总和呈增加趋势。结论 附子与干姜配伍可促进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溶出,从成分角度解释附子与干姜相须配伍增效原理。  相似文献   

16.
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使用后乌头碱含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草、生姜与附子配伍时附子中乌头碱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碱含量。结果附子与甘草、生姜配伍后,乌头碱的含量降低。结论大剂量附子用药必须通过合理配伍以降低毒性。  相似文献   

17.
试论药对的配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宪龄 《河南中医》2002,22(2):64-65
药对配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 ,千百年来 ,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早在《内经》中就有制半夏配秫米治失眠 ,乌贼骨配茹 治血枯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一书更是从不同角度对两药配伍进行了论述 ,并将之归纳于“七情和合”中。《神农本草·名例》即言药“有单行者 ,有相须者 ,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 ,有相恶者 ,有相反者 ,有相杀者 ,凡此七情 ,合和视之 ;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勿用相恶、相反者 ;若有毒宜制 ,可用相畏、相杀者 ,不尔 ,勿合用也。”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药对的内容 ,并有著述传世 ,春秋战国时代有《雷公药对》四卷 ,北齐医家徐…  相似文献   

18.
从干姜与附子的性味作用特点、脾肾之间关系、水火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出发,探讨了仲景在《伤寒论》中干姜与附子配伍治疗阳气衰微证候的用意,对"附子无干姜不热"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附子及附子、干姜配伍对H2O2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抗氧化作用.方法 取1~3 d乳鼠的心肌细胞,常规培养,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以免疫组化进行心肌细胞纯度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附子水煎液组20 mg/mL,附子干姜水煎液组20 mg/mL,预处理2h后,用1 mmol/LH2O2氧化损伤2h,检测培养液中心肌细胞跳动频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用附子水煎液和附子干姜水煎液预处理后的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增加(P<0.01),附子干姜水煎液组SOD活性明显提高(P<0.01).结论 附子干姜水煎液对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对立药对的配伍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红 《江苏中医》1995,16(5):35-36
对立药对中的两药在性用或趋向上完全相反,但经有机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却能相互溶合激发而产生对立统一的效应。对立药对的配伍作用主要体现在毒性拮抗、效用协同、演生新用、扩展主治诸方面。实现配伍作用的条件,一是两药必具共同适应于某一证情需要的功效或作用,二是与所治病证之间必须是对应关系,三是两药剂量须有恰当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